《孔子和老子》ppt.ppt
《《孔子和老子》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和老子》ppt.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用她璀璨的文化时刻影响着世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我们是一群老师,我们期待着学生文化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为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我们劝着催着他们学语文、外语、数、理、化。我们期望他们考高分,考第一,过分强调实用哲学,显而易见的功利主义,严重弱化了对于学生心智的启发,性灵的陶冶。于是我们悲哀的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知识有了长进,可是忘记了如何做人。冷漠、自私、偏激、怀疑成了他们人格的严重缺陷。,组图:北欧
2、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圣人孔子轰动维也纳 老外看戏学论语?,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中国与瑞典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到老子的府第求教,老子端坐正中,半晌无言,而后又伸出舌头,孔子及其弟子看到了老子的牙齿已随年龄的增长脱落,而舌头又完好无损。看后,孔子拜别老子,其弟子问孔子,为何老子不传教。孔子曰:老子已用事实告诉我们了,历史小故事,第一课 孔子和老子,时代背景,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诸
3、侯争霸.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孔子的介绍,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
4、孔子思想:,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政治主张:,“仁”的学说,孔子仁的学说,“”“”“仁”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 和人际关系。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1.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结合书本上的材料,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时能否被统治者接受?我们应如何分析其出发点?,1.进步性: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人际关系,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有进步意义.2.消极性:仁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孔子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奴隶制度,?,知识联系,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
5、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识联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1.政治思想:礼(克已复礼),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不学礼,无以立上好礼,则民易使,为什么教材上指出孔子的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的实质是什么?,?,实质: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奴隶制,1.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与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关系?,敬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远之:强
6、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原因),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当仁不让为师,如何评价?,1、“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范围扩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文化进步。,2、“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实事求是、温故知新等观念,启发式教育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孔子教育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保证,影响深远,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说说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君子坦荡荡,己所不欲,三人行,三军可夺帅也,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敏而好学,,德不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必有吾师矣,不亦悦乎,小人常戚戚,勿施与人,大丈夫不可以夺志,
7、仁者不忧,不耻下问,必有邻,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也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二:老子学说,老子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老子的思想,“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1.道:思想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为物,惟恍唯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如何看待老子的”道”:,?,1.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和老子 孔子 老子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