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血流对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影响郭志.ppt
《肝动脉血流对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影响郭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动脉血流对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影响郭志.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动脉血流对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影响,附属肿瘤医院,郭志 于海鹏,2008.8.22,研究背景,2008.8.22,冷冻治疗历史,2008.8.22,氩氦冷冻治疗,2008.8.22,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资料,2008.8.22,冷冻治疗原理,2008.8.22,2008.8.22,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资料,2008.8.22,存在问题,在HCC的治疗中,实际冷冻区域小于预期冷冻范围,血供丰富的较大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2008.8.22,?,?,?,?,?,?,?,?,2008.8.22,第一部分,观察犬肝动脉血流量及流速对氩氦超低温冷冻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犬肝动脉灌注量对
2、氩氦超低温冷冻治疗效果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36(5),肝动脉血流对氩氦超低温冷冻效果影响初步试验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06,33(9):531-533,2008.8.22,方法,20只成年实验犬按肝动脉处理情况随机分为4组:完全阻断组(A):球囊置在肝固有动脉,扩张球囊,将肝固有 动脉完全阻塞 部分阻断组(B):将球囊部分扩张测量肝固有动脉流量和流速 至未扩张球囊时的50%左右 增加肝动脉血流组(C):以30mg-40mg/min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滴速调整至心率至术前的两倍 正常肝动脉血流组(D)。,2008.8.22,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肝动脉流量、流速术中监测冰球大小在每条
3、实验犬肝脏近肝门(a)和远肝门(b)分别冷冻术后即刻处死实验犬,摘取肝脏,将肝脏冷冻区及其周围组织一分为二,分别进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TTC)染色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心肌黄酶(NADH-diaphorase)染色,观察大体及镜下的病理改变。,2008.8.22,结果,图1 冷冻区域冷冻器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变化图 各组冷冻过程中冷冻器温度变化在相同时间点,随肝动脉血流增加温度依次降低,2008.8.22,a 区与b区之间平均数基本相同,未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a区冰球大小与分组之间的统计意义,F=7.93,P0.01,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NK法比较组各组之间的差别,各组之间差别
4、均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值为:qAC=20.41,P0.01,qAD=15.51,P0.01,qBC=12.24,P0.01,qAB=8.16,P0.01,,qBD=7.34,P0.01,qCD=4.89,P0.01。,表1不同实验组肝动脉流量流速及B超监测冰球大小,2008.8.22,表2 各组冷冻区三种方法测得冷冻直径,图中统计数据表明两种酶染色方法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计算B超监测示冰球直径与TTC染色示坏死范围之间的差别,p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TTC染色坏死F=108.4,p0.01,表明组间有差异,用SNK法计算各组之间的统计值,qAB=13.6,P0.01,qAC=24.2
5、,P0.01,qAD=18.9,P0.01,qBC=10.5,P0.01,qBD=5.3,P0.01,qCD=5.3,P0.01,NADH染色方法坏死范围与TTC染色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008.8.22,图2三种监测冷冻范围方法与肝动脉血流关系,系列1为B超检测冰球最大平均直径,系列2为TTC染色坏死范围平均最大直径,系列3为NADH-diaphorase染色无活性区最大平均直径,由图可见随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三种方法均可见冷冻范围逐渐缩小,2008.8.22,图3 处死实验犬后即刻游离肝脏沿穿刺道切开后大体图像,箭头所指为冷冻区域,2008.8.22,图3,图4,图5,图6,图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 血流 冷冻 消融 治疗 效果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