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
《06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杨永坚老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主讲老师:杨永坚,第六章 教育基础知识,1.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小学组织与运行3.小学教育研究方法4.教育的产生与发展5.学校的产生与发展6.教育与社会的发展7.教育与人的发展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9.小学教学10.小学德育,知识点拨,本章所占分值20%,主要以单项选择题为主,简答题为辅。,考点分析,1.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2.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3.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4.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重难点分析,一、小学教育的历史二、小学教育的现状三、小学教育的特点,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小学教
2、育的历史1.夏、商、周就有了小学教育2.孟子中校、序、庠是当时的小学3.西周,建立小学,设在官府4.春秋战国,私学的发展,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5.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被视为近代小学的开端6.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我国近代意义上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此后,清政府命令各省府州设学堂,推行现代小学教育的开始。,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7.1912年,小学教育两个特点: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而且男女同校;缩短了学制,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8.1922,借鉴美国“六三三”学制,即“壬戌学制”,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一
3、直持续到1949年。,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二、小学教育的现状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小学教育年限改为5年。(一)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身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2007年,政府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三)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1993年,教师法颁布,规定教师是履
4、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3年12月12日,教师资格条例发布,认为教师资格标志着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品德、知识与能力。,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四)办学体制走向多样化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即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小学教育以政府办学位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五)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00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确定三维目标,开设了综合化课程
5、,实行弹性课程管理,开发地方课程。,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三、小学教育的特点(一)基础性 我国学校的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构成。小学教育属于初等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二)全民性 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三)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只要达到一定年龄,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6、保证的国民教育。,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四)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教育。,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学校组织2.小学组织机构及运行3.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一、学校组织(一)学校组织的特点 学校是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机会的教育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的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适当的身心发展环境,使其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成功地参与社会生活。,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学校组织是一
7、个松散结合系统(总体上,行政系统、教学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学校组织是一个更需要人本关怀的组织(教职员工特点)学校组织是一个有多重目标的组织(组织的任务),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二)学校组织的结构模式1.直线型学校组织(简单,统一指挥、集中领导,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学校)2.职能型学校组织(多重指挥难免出现冲突)3.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4.事业部型学校组织(一般是那些规模较大、有复合教学业务、有跨地区教学业务的学校),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二、小学组织机构及运行小学组织机构有效运行必须满足的条件:目标、功能齐全、党政分开 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
8、约 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明确和社会效益,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三、学校组织的发展趋势1.网络化2.一体化3.人情化4.个性化,第二节 小学组织与运行,一、教育研究的特点二、教育研究的分类三、教育研究的过程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的特点1.实践性2.伦理性3.复杂性4.全员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二、教育研究的分类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3描述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三、教育研究的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有价值、可行性、有新意、具体明确)2查阅文献资料文献分三种: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
9、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文献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制订研究计划,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4搜集与整理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题目,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论,讨论和建议,附录。学术论文的结构:题目,署名,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6总结与评价,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四、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第三节 小
10、学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的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调查效率的高效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所需的答卷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半小时。问卷的编制(标题、介绍词、题目)问卷题目的要求(题目越简单越清楚越好)问卷法的优缺点,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问卷法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容易控制;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不记名,减少心理压力,收集真实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可以大范围做调查。缺点:难以核实,质量不易保障;难以预计问卷回收率,回收率太低,资料就失去了代表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访
11、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的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访谈的类型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较为灵活;深入了解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可观察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被访者也是研究的参与者,双方加深了理解;能促进问题的解决。缺点:时间和精力代价比较高昂。,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观察法 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观察法的类型按观察的情境条件: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
12、室中的观察。按观察的方式: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实施的方法: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观察的步骤第一,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第二,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第三,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第四,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观察研究的记录 具体的方法有: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日记描述法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或教育现象的一种观察方法。分为综合日记描述和主题日记描述。最早使用者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我国最早使用者为陈鹤琴。,第三节 小学教育
13、研究方法,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连续记录法:对学生行为作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作持续不断的记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4)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在收集资料数据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不肯报告的资料;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缺点: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观察的养病呢较小,容易使观察结果带有片面性、偶然性的东西。,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14、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实验法研究的要求:(1)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进行教育变革;(2)从检验假设的需要出发,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实验目的无关因素的干扰;(3)坚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确保假设检验的客观性;(4)在遵循教育性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实验,控制在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一般程序建立假设;选取被试并配组;实验前测;引进自变量进行实验处理;后侧;比较前后侧差异;验证假设,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变量、效度和信度(1)变量自变量(原因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尽可能控
15、制)(2)效度: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3)信度: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4.优点:主动设置条件;重复验证;分别考察各种因素的作用;便于量化统计。,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三)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对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况,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特点: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保持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类型具体经验总结:实践
16、性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理论性经验总结: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基本要求对象要有代表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观察区分现象与本质要有创新精神,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4.意义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1.特征(1)为行动而研究(for action)(2)对行动的研究(of action)(3)在行动中研究(in actio
17、n),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基本过程计划;实施;考察和反思3.优缺点:优点:灵活,适时作出反馈与调整;理论与实践结合。缺点: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可靠性;样本受具体情境限制,缺少控制,影响代表性。,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五)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最广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步骤(1)确定问题(2)选择方法(3)及时记录(4)整理材料,形成结论,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要求对象要恰当,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善于抓住必要的、本质的材料,运用教
18、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要考虑相关因素,综合地加以分析。,第三节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起源的各种理论,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例1:下列哪一位教育家赞同劳动起源论的观点()A、沛西能 B、孟禄 C、凯洛夫 D、勒图尔诺【答案】C,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非形式化教育阶段 指与生产过程、生活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2形式化教育 教育主体确定;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大多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19、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制度化教育 19世纪下半期。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特点:学校化;制度化;封闭化;标准化4未来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终身教育。,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例1: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具有不稳定性,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具有这种特点的教育属于()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答案】A,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1.孕育期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
20、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关于教育学的专著。,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诞生期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人们开始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洛克(英)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卢梭(法)爱弥尔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康德(德):康德论教育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例1:提出
21、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答案】B,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发展期梅伊曼和拉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狄尔泰:精神科学方法杜威(美)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马克思主义教育:运用唯物辩证法,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分化期 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使教育学科体系得以初步形成。一是教学论、德育论;二是教育技术学、教育人类学。,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1.译介与引入阶段(1901-1915)以日本为媒介介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2.积聚和建设阶
22、段(1915-1949)向日本学习转为欧美学习3.改造与苏化阶段(1949-1957)全面苏化阶段,凯洛夫教育学影响最大,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革命与中国化阶段(1957-1966)毛泽东语录5.灾难与语录化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6.恢复与独立阶段(1977-至今)因“元研究”的出现而开始进入“自为时期”,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例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答案】B,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
23、教育学,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文化教育学 亦称精神科学教育学,与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狄尔泰等人提出。教育是一个文化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促进人格的生成与生命的唤醒;用文化科学的方法,用“理解”、“唤醒”的方法进行。,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例1: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答案】B,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实用主义教育学 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4、,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对其产生促进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5.批判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巴西流亡者保罗弗来雷 被压迫者教育学。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强调教育目标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反对等级教育(大众);反对唯科学主义教育(解放);反对教学的封闭结构(开放)。,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6.
25、元教育学 德国布雷岑卡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元教育学理论导论,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第四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学校的产生二、学校的发展,第五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一、学校的产生(一)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4.国家机器的产生(学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学校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第五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的出现1.青年之家2.宣教广场3.养老机构4.苏美尔学校。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我国一般认为夏朝出现专门的学校。,第五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二、学校的发展()中国学校的发展1.古代学校西周,官学分为国学(中央)和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 杨永坚 老师 资格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