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ppt.ppt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ppt.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29:49,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13:29:49,2,概念,指生理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但无明显精神活动或行为障碍的一组疾病。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应用了心理生理障碍这一概念,在DSM中又改名为心理因素影响的医疗状态。在ICD10中称为伴有生理功能障碍和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我国的CCMD3分类中采用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这一概念。这一组疾病中均不包括心身疾病。,13:29:49,3,现代的病因研究,各种情绪状态的改变,影响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御机制遭受破坏则可致病,随着脑科学的进展,研究者确定了大脑皮质、边缘系统、间脑、下丘脑、网状结构和脊髓的解剖生理,从而阐明了心身相关
2、的物质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腺活动的变化,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的改变,免疫功能也可能发生变化,13:29:49,4,进食障碍的分类,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13:29:49,5,神经性厌食,13:29:49,6,13:29:49,7,概念,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如月经紊乱及躯体功能紊乱严重的甚至可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13:29:49,8,流行病学,西方国家多见。好发于青春期女性,30多岁后发病者少见,围绝经期女性偶可罹及。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高,发达国
3、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国外报道1218岁女性患病率0.5l,我国尚缺乏流行学资料。,13:29:49,9,生物学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因素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610,高于普通人群。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5的同病率。另有研究认为神经性厌食可能存神经内分泌在功能异常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瘦素(leptin)等神经肽及其受体在特殊脑环路的作用与控制摄取食物有关低体重神经性厌食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的瘦素浓度偏低在恢复期(体重恢复正常以前)瘦素水平升高,并认为这可能是神经性厌食病人很难完全恢复的原因。,13:29:49,10,心理因素,该症患者性格多具有自卑、拘谨、刻板、强
4、迫的特点完美主义倾向,过度关注体形和体重,并以此来判断自我价值。有人认为厌食是青少年对情绪问题的回避及儿童期退行的表现。,13:29:49,11,社会环境因素,慢性精神刺激成情绪抑郁等均可使食欲降低,部分可发展成本症。工作学习过度紧张新环境适应不良交友或家庭方面的挫折和打击造发病率上升与追求苗条的审美文化也有关。,13:29:49,12,13:29:49,13,13:29:49,14,厌食的表现,患者一般具有害怕发胖而有意节食的心理和行为l3的患者病前有轻度肥胖过分地故意限制饮食,体重下降迅速有的利用运动、呕吐、导泻等手段减轻体重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但吃后又懊悔,甚至设法偷偷吐出,13:2
5、9:49,15,躯体其他症状,皮肤干燥、苍白、皮下脂肪减少。有的存在心动过缓、头昏、低血压、体温过低等。有的出现上腹痛或腹胀。可因低蛋白血症出现皮肤水肿或因进食减少出现低血糖反应。有的因衰竭感染可致死亡,在住院的本症患者中死亡率约10。常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闭经、男性性欲减退或阳痿。如果发生在青春期前,可出现发育缓慢。甚至停滞。,13:29:49,16,其他精神症状,早期多数感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好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随着饥饿的发展,精神表现渐发生变化失眠,以至整夜不眠常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强迫观念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多数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过胖。患者往往不
6、认为有病治疗的合作程度较差,常因闭经等躯体症状而就诊多数患者社会功能基本正常。,13:29:49,17,病程与预后,本症常为慢性迁延性病程缓解和复发呈周期性交替伴有持久存在的营养不良、消瘦、人格缺陷。4060恢复较好515的患者死于营养代谢障碍、感染和衰竭,个别死于意外和自杀。最低体重出现的次数较多和持续时间较长,与不良预后相关。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审美意识的加强,本症的发病有上升趋势。宣传健康摄食的观念,在体形美和健康之间达到一种协调和平衡,十分必要。,13:29:49,18,诊断,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节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体重减轻的程度超过正常平均体重值的15或更低,或Quetele
7、t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小于175kgm 2,或在青春期不能达到预期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往往存在异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常常通过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剂和利尿剂,回避自认为导致发胖的食物 常有下丘恼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紊乱,13:29:49,19,鉴别诊断,正常节食 食欲正常,无体像障碍和内分泌紊乱当达到理想体重时能适可而止躯体疾病所致体重减轻 很多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应通过相关检查予以排除。神经性厌食患者普遍存在内分泌紊乱,应排除原发内分泌疾病。抑郁症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伴发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
8、食欲减退抑郁症患者以情绪症状占主导,同时有思维、行为的改变及抑郁症自身的生物学节律,可资鉴别在少数情况下,不排除二者并存的可能性,13:29:49,20,治疗,大多数病人以门诊治疗为主,而当病人体重极低或体重迅速下降以至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或有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时,必须强行治疗,以免发生意外。治疗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治疗后要进行长期观察和预防复发。,13:29:49,21,恢复体重,保证患者的正常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促进食欲,逐渐恢复体重。可采用以下治疗:躯体支持治疗:供给高热量饮食,给予静脉输液或高静脉营养治疗;补足多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促进食欲:餐前肌注胰岛素可促进食欲,
9、但要防止低血糖反应。,13:29:49,22,精神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锂盐、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物均可试用,常用的有舒必利200400mgd,对单纯厌食者效果较好;米帕明50200mgd阿米替林150mgd。对伴贪食诱吐者效果较好。,13:29:49,23,心理治疗,较轻患者恢复体重及心理治疗可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包括纠正认知歪曲和其他相关因素如体像障碍、自卑、家庭问题等。认知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体像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行为治疗主要采取阳性强化法的治疗原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达到目标体重便子以奖励和鼓励。家庭治疗针对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要
10、使患者重新产生进食的欲望。,13:29:49,24,神经性贪食,13:29:49,25,塞莱斯的经历,1993年4月30日,正处在职业生涯巅峰的塞莱斯,被一位格拉芙的疯狂球迷用刀刺中了后背,从此塞莱斯职业生涯急转直下。经历这次受伤后,塞莱斯开始用食物来填满自己的胃和心灵,而父亲去世的打击也让她染上了吃东西的瘾。英国媒体每日邮报透露,塞莱斯已经与暴食症做了长达9年的斗争,塞莱斯自己也说:“食物已经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我很孤独,只得不停地吃东西,这成为我应对孤独的最好良药,现在食物成为我缓解压力的方式。”塞莱斯1991年3月坐上世界第一宝座,职业生涯获得过9座大满贯单打冠军,2008年2月正式宣布退
11、役。,13:29:49,26,概念和流行病学,是指反复发作的不可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来抵消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女性患病率为l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起病年龄1820岁。,13:29:49,27,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孪生子有较高的同病率与神经性厌食患者相比血和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异常变化更明显家族中抑郁患病率较高家庭冲突中被抛弃、被忽视比更为多见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自杀的危险性更高。应激经历越多的女性暴食的危险性越大从心理学机制而言,“苗条”文化既可产生对食欲的压抑,也可呈反转相,表现为暴饮暴食。因此有人认为神经性
12、厌食和神经性贪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13:29:49,28,贪食及躯体临床表现,频繁的不可控制的暴食是本症的主要特征暴食常在不愉快的心情下发生,发作时食欲大增,吃得又快义多,甚至一次吃进常人食量的数倍,吃到难受为止。因恐惧暴食会带来的体重增加,患者常采取多种手段增加排泄,减少吸收或过度运动。如食后呕吐、导泻,服利尿剂、减肥药,减少食量或禁食。可以出现神经内分泌凋节紊乱和各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由于反复咀嚼和呕吐可产生腮腺、下颌腺肿大、龋齿等体征。,13:29:49,29,精神症状,开始时感到害羞。伴有情绪改变,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内容多与体重和体型有关患者过分重视身体外形且常常对自己不满意暴
13、食后出现厌恶、内疚、担忧,有的为此而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发作频率不等,多数为一周内发作数次。发作间期食欲多数正常,仅少数食欲下降。多数患者能控制体重,体重正常或略增加,不足14的患者体重下降。贪食往往明显影响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13:29:49,30,诊断要点,存在反复发作的暴食(至少在3个月之内每周有两次);每次都在短时间内摄人大量的食物。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对进食有强烈的欲望或冲动感。病人试图以自我引吐。导泻,间歇禁食,使用药物如食欲抑制剂、甲状腺素制剂或利尿药等手段以消除暴食引起肥胖,存在认为自己太胖的自我知觉,对肥胖有强烈的恐惧。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
14、与间歇性暴食症状,只诊断神经性厌食症。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暴食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13:29:49,31,鉴别诊断,Kleine-Levin综合征,除发作性贪食外,还伴有发作性嗜睡、定向障碍、躁狂、冲动等精神症状,男性多见。颞叶癫痫,暴食行为常伴有抽搐史或精神自动症的表现,脑电图,CT可有特征性改变。,13:29:49,32,病程与预后,对神经性贪食症的自然病程或长期结局所知甚少。未经治疗的患者,l2年后,25一35的病人症状自行缓解。经正规治疗的患者,50一90缓解。病期越长、预后越差。,13:29:49,33,治疗,治疗的目标在于营养状况的恢复和正常进食行为的重建,打破
15、由干营养不良引起的躯体和心理后遗影响,以及所形成的持续进食障碍行为模式的恶性循环。治疗方案包括营养状况的恢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几个方面。,13:29:49,34,精神药物与心理治疗,抗抑郁药治疗贪食症有一定疗效。米帕明、去甲米帕明、氟西汀能减少贪食症状,改善焦虑及抑郁心境。其他SSRl类也有一定疗效。苯乙肼、卡马丙平、碳酸锂、苯妥英钠对贪食部分有效。上述药物使用剂量类似治疗心境障碍。另外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部分患者有效。心理治疗的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及家庭干预。改变患者对体型、体重的不恰当看法。改善抑郁情绪,减少贪食行为。,13:29:49,35,神经性呕吐,13:29:49,36,概念
16、,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的明显症状。本病作为唯一诊断者较少。缺乏患病率的报道。,13:29:49,37,病因与发病机制,神经性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通常在紧张或不快的情绪下发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为基础。患者个性多具有自我小心、易受暗示、易感情用事、好夸张做作等癔症样特点。,13:29:49,38,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进食后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他不适,以后在类似情况下反复发作。呕吐患者否认自己有怕胖的心理和要求减轻体重的愿望,对自身的健康很关心,常常在呕吐后进食,甚至边吐边吃,患者体重无显著减轻,体重常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无内分泌紊乱等
17、现象。,13:29:49,39,诊断要点,反复发生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体重减轻不显著,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无怕胖的心理和减轻体重的愿望无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13:29:49,40,鉴别诊断,癔症 癔症患者可出现呕吐现象,但其作为癔症症状之一,症状有继发性获益及与暗示相关等特点。患者有明显的表演性人格,与神经性呕吐不同。躯体疾病导致呕吐 病史、体检及各项检查明确存在躯体疾病,呕吐与躯体疾病有关,则首先诊断该躯体疾病,不考虑诊断神经性呕吐。,13:29:49,41,治疗,心理治疗 可通过澄清与神经性呕吐有关的心理社会性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疏导、支持治疗,也可采用厌恶治疗
18、或阳性强化等行为治疗减少呕吐行为,直至呕吐清除。药物治疗 根据呕吐轻重注意对症支持治疗,如予以维生素类、能量合剂等。可根据伴随症状对症处理,小剂量舒必利、氟西汀有效;抗焦虑药对症状缓解有一定的帮助。神经性呕吐的预后良好。,13:29:49,42,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13:29:49,43,失眠症,13:29:49,44,概念,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失眠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人群患病率1020,男女差别不大。,13:29:49,45,病因与发病机制,心理因素不愉快事件造成焦虑、抑郁、紧张时出现失眠
19、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环境因素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睡眠节律改变,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引起生物钟节奏变化生理因素,饥饿、疲劳、性兴奋等药物和食物因素,酒精、咖啡、茶叶、药物依赖或戒断症状精神障碍,失眠往往是精神症状的一部分。各种躯体疾病。,13:29:49,46,临床表现,在失眠者中,难以入睡最多见,其次是睡眠浅表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对失眠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使失眠者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久治不愈。就寝时,紧张、焦虑、担心或忧郁更加明显。清晨,感到身心交瘁、疲乏无力。失眠者常常试图以服药来对付自己的紧张情绪。服药
20、剂量越来越大、服药种类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差,信心越来越低。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失眠问题更加突出。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可造成药物依赖、个性改变、情绪不稳。,13:29:49,47,诊断与鉴别诊断,首先应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诊断不宜扩大化。失眠每周3次,持续1个月以上对社会功能有损害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低下方可诊断,13:29:49,48,治疗,一般治疗首先要弄清导致失眠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调整和改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治疗帮助其妥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理解睡眠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消除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行为治疗生物反馈、自我催眠等治疗方法可改善睡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因素 相关 生理 障碍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