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二讲1.ppt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第二讲1.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专题 科学观,一、科学的本质和结构二、科学创造的一般过程三、科学发展的模式和规律,2,一、科学的本质和结构,(一)科学的涵义及基本特征(二)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三)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四)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3,(一)科学的涵义及基本特征,科学的涵义,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就这一问题,人类有一个随着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特别是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诞生以来,人们从多个角度聚焦于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并运用各种形式来揭示科学和技术的本质。,4,什么是科学: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回答,甚至同一个时代不同的人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古代:“科学”源于
2、拉丁文scientia,原意是知识或学问。因此,人们就把科学理解为一种知识体系。,5,贝尔纳:“科学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方法、知识、信仰、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等种种形象,体现出不同的本质和特征”。“科学可以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与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6,作为一种认识现象,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高级形式。科学是由概念、陈述、原理、定律等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客观真理性、逻辑严密性和开放动态性。作为一种考察世界的过程,科学是发现规律、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科
3、学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脑力劳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特点。,主要的观点,关于科学的主要的观点,7,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是重要的社会建制。科学是社会分工的特殊部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和社会组织形式。事实上,科学已经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国际性的事业,是社会的一个职业门类,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物,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文文化不同的是,科学文化是以自然界为指向,由人对自然的认识所获得的知识理论成果。具体包括科学制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科学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并在人类社会文化系统中居于核
4、心地位。科学文化具有求真、理性、可检验性、自然性、普适性等特征。,8,科学的基本特征,求真理性可检验性 自然性 普适性 知识形态生产力,9,(二)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科学知识体系是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所构成的理论系统。,现 代 科 学 体 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边 缘 科 学,综 合 学 科,横 断 学 科,科学思想是知识体系的精髓,10,(三)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科学活动是指所有与各科学领域中科学知识的生产、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1、科学活动的系统构成(1)科学认识主体: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具有科学的理性 具备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 具
5、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科学认识客体(对象):科学事实(3)科学认识工具:仪器与思维工具,11,2、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科学方法是处于实现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地位科学方法是科学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科学方法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前提科学方法是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前提科学方法是联结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主要纽带,12,(四)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科学建制就是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凭借相应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制度、规范等形式规约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1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已经成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社会系统,这表现为,科学已不单单是科学
6、家自发组织起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系统,而且也是服从一定的社会规范,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而使用种种物质手段和周密制定方法的一种社会系统,它是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14,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家几乎完全和普通的公务员或企业行政人员一样是拿工资的人员”(贝尔纳)。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有其独特的组织建构与奖励制度。,15,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活动的职业化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科技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科学技术奖励制度,16,1、科学技术活动的职业化,当代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事业,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活动日益显示出向职业化
7、发展的趋势,科技活动在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17,科学技术研究探索的职业化,即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职业化。早期科学研究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处于一种完全个人的、非职业的状态。17世纪中后期,欧洲科学逐渐实现了体制化,并形成以科学为职业的专门人员和学术共同体。,18,科学研究职业化的重要标志,原本属于个体性质的科学研究成为专业共同体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就出现了推崇柏拉图主义的“学社”,并伴有经常性的学术聚会。“当科学进步到一个阶段,各分科接触增多,而且个人也不能深入到每个领域里去,只有许多学者的协作才能解决问题时,这种团体组织便感到特别的需要”(拉普拉斯)。,19,例证,较早在那不勒斯有自然
8、奥秘科学院、帕多瓦有阿菲达斯科学院、佛罗伦萨的西芒托科学院,后来有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皇家科学院和德国柏林科学院等。这些科研的专门机构不仅为专业人士交流科学信息和成就提供了场所,也为其创造才能的社会应用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无形学院”正是近代科学兴起的摇篮,它们促使“科学家”这一社会角色出现。,20,科学技术活动普及的职业化,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科学普及与科研探索二者常常是携手并进的。正是因为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普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才掀起了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正是由于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才得以深入人心。正是有了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理论也才可能家喻户晓。,21,
9、伴随着科研事业日益成为金额庞大的公共投入,在科研组织内部设置科技普及部门,专门负责科普工作,形成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之间职业上不断分化趋势,后者主要由科技传媒工作者(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的记者、编辑等)、科普活动组织策划者等更直接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的专职人员组成。,22,2、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最早由英国学者威廉惠威尔于1840年所著归纳科学的科学一书中提出的。“对于一般培植科学的人很需要予以命名,我的意思可称呼他为科学家”。科学家主要是指那些学有专长,并做出了重要科学贡献,在科学界享有一定威望的科学工作者、专家。,23,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组合起来的群体,就是科学共同体。
10、科学共同体概念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是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波朗依提出的。,24,波朗依: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意见,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的研究过程产生很深刻的影响。,25,库恩:“科学共同体是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织。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通常这种标准文献的范围标出了一个科学学科的界限,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它自己的主题。在科学中、在共同体中都有学
11、派,即以不相容的观点来探讨同一主题。他们总是在竞争,而且这种竞争通常很快就结束,其结果,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把自己看做、并且别人也认为他们是唯一的去追求同一组共有的目标、包括训练他们的接班人的人。在这种团体中,交流相当充分,专业判断也相当一致”。,26,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根据科学家的声望和所做出的科学贡献,在现实的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家的分层大致是:,博士及一般科研人员,大学教授,或科学院、工程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者,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博士及一般科研人员,著名大学的教授,或著名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国家科学院院士,或世界著名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导,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我国,27,默顿
12、:维系科学共同体的纽带还有更深刻的内涵。194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把维系科学共同体的纽带称为“科学的精神特质”。,28,3、科学的精神特质,“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命令、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它们借助于制度性价值而合法化。这些通过戒律和儆戒传达、通过赞许而加强的必不可少的规范,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因而形成了他的科学良知,或者用近来人们喜欢术语说,形成了他的超我”。,29,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默顿总结了科学工作者的行为规范、科学活动的精神特质,指出“四种制度上必须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
13、织的怀疑态度,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30,普遍主义,科学是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一种科学知识成立与否不以其发现者的个人特征为转移,与他们的民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也毫不相干。科学是世界的,它无国界也无阶级性。,31,公有性,科学是知识的长期积累、广泛社会协作的产物。对它作出贡献的每个人都是因为利用这份公共财产而作出贡献的。所以,一旦他作出贡献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发表出来。因此在科学中保密是不道德的,因为它阻碍了科学的发展。,32,无私利性,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提供成果,目的是为了人类知识增长,而不是有其他私人利益或动机而妨碍这个目的的实现,因此奉献、诚实、谦虚与无私,是科学家基本的行为准则
14、。,33,有组织的怀疑态度,科学是怀疑一切的。科学家对于通过科学研究途径以及权威或习俗途径得来的知识,都要进行合理的怀疑与批判,并及时将这种怀疑与批判公布于众。对于自己得来的知识也应该不断地提出怀疑与批判,更要允许别人怀疑与批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34,二、科学创造的一般过程,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科研选题科学问题,积累事实,科学推测,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思维 科学抽象,科学假说,科学理论,实践,35,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抽象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深化,36,(一)科学问题1、科学问题及其在科需技术研究中的地位(1)什么是科学问题 科
15、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矛盾(2)科学问题的地位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P1 TT EE P2 科学问题推动研究深入发展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摆脱陈旧学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规定了科研的方向、手段和程序,37,驳“科学始于观察”,要求研究者第一步就去“观察并记录一切事实”,这一点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一切事实相对于人的认识来说是一个无穷集合,研究者永远不可能穷尽一切事实”。波普尔,38,观察总是有选择性的,通过观察可以引出问题,但观察过程总是要渗透、伴随着预设的问题,观察总是有选
16、择性的,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察对象需要明确一定的任务需要带有一定的兴趣需要持有一定的观点需要怀着一定的疑问,39,观察要回答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问题,在维也纳,波普尔为了让一群学物理的学生意识到这一思想,给他们做了一个演讲。一上来,他就指令他们:“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仔细地观察,并且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学生们莫名其妙,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这就是没有问题而引起的。,40,科学和知识增长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与问题无关的观察和实验,往往不能在科学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或思维共鸣。由此,波普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认识活动的模式,即著名的猜想与反驳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
17、问题,终于问题,41,2、科学问题的来源(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 同一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2)理论体系本身的矛盾 同一学科、不同理论的矛盾 不同学科理论体系的矛盾(3)人类的各种实际需要同原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的矛盾 生产实践的需要 社会政治、军事战争的需要 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需要 各学科之间的空白区域或接触点,42,(二)科研选题1、科研选题的意义(1)规定了科学研究的总任务、制约着科学研究的 总方向,对科学研究起着定向作用;(2)能使科研人员有计划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3)规定了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对科学研究起着制约作用;(4)科研选题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科研的成败和科研成 果
18、的大小,对科学研究起着关键作用。导致科研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有:调查研究不深入,重复他人已做过的工作;脱离了自身的实际能力;脱离了现实的可能性;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围;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败北。,43,2、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 科技研究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决定 社会经济的根本需要 社会对科技的支持 科研成果的社会作用 科学理论自身的需要(2)科学性原则:科学研究的价值(3)创新性原则:科学研究的灵魂 理论条件(4)可能性原则 物质条件 能力条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5)效益性原则 科技效益 生态效益,44,(三)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特点(1)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
19、得、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2)科学事实的特点 陈述性 个别性 客观性 可重复性 2、科学事实的作用(1)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2)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假说、评价科学理论的依据(3)科学事实是修正、补充、发展科学理论的主要源泉,45,(四)获取科学事实,1、科学观察(1)科学观察及其特点 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观察的特点,科学观察总是同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相联系科学观察是系统地运用感官的过程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而周密的纪录对科学观察结果的处理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4
20、6,(2)科学观察的基本类型 主动观察 根据科学观察的性质 被动观察 质的观察 根据科学观察的内容 量的观察 直接观察 根据科学观察的方式 间接观察 自然观察 根据科学观察的条件 实验观察 地面观察 根据科学观察的场所 空间观察,客观世界,47,(3)进行科学观察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客观性原则:观察者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观察对象,切忌自以为是的主观偏见和无中生有的虚构。,要求:排除先入之见的干扰 排除假象和错觉的干扰 要有详细而周密的纪录 科学观察的结果要重演,48,全面性原则 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自然现象,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关系。,必须考虑六种情况
21、:不仅注意正面事实,还要注意反面事实。不仅注意预期的结果,还要注意意外的结果。不仅注意质的观察,还要注意量的观察不仅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对象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对于范围大的观察对象,不仅要有面上的观察,还要有点上的观察对于过程较长的变化,不仅要注意短期的观察,还要注意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要求:收录每一个细节,49,典型性原则:尽可能选择能够体现一类事物的共性和本质,特征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观察,使观察易于进行,使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 基本要求 选择典型的观察环境 选择典型的观察时机,50,系统性原则:力求系统、连续、完整,不随意间断。科学观察的系统性与观察资
22、料科学价值的大小成正比。,第谷,开普勒,51,辨证性原则:对观察结果进行处理和理解时,要辩证地思考,注意观察的条件性、相对性、可变性。注意观察的可重复性 基本要求 要有准确而周密的纪录,52,(4)科学观察的作用和局限性 科学观察的作用 科学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可以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科学观察是检验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重要形式 科学观察的局限性 科学观察主要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科学观察一般只适用于能够重复出现或者变化不太激烈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科学观察所得到的结果一般只是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外部情况。,53,2、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的方法及其特点,科学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