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资料讲座PPT安全知识培训PPT.ppt
《安全培训资料讲座PPT安全知识培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资料讲座PPT安全知识培训PPT.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 全 基 础 知 识,安全生产的定义,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危险物品的分类,什么是危险物品:按燃烧性质,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品统称为危险物品。可分为以下七类:一、爆炸物品。凡是受到高热、磨擦、冲击等外力作用或受其他因素激发,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伴有巨大声响而爆炸的物质,就是爆炸物品。如雷管、炸药、鞭炮药等。,二、易燃和可燃液体。这类物质极易挥发和燃烧。如汽油、煤油、甲醇、酒精等溶剂。三、易燃和助燃气
2、体。这类物质受热、受冲击或遇火花能燃烧或发生爆炸,或有助燃能力,能扩大火灾。如氢、氧、煤气、乙炔等。,危险物品的分类,四、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影响而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物质,如黄磷、油布、油纸等。,危险物品的分类,五、遇水着火物品。这类物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可引起燃烧和爆炸。如钠、钾、氢化钠、碳化钙、镁铝粉等。,危险物品的分类,六、易燃固体。这类物质燃点较低,遇明火、受热、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燃烧。如红磷、硫磺、闪光粉、生松香等。,危险物品的分类,七、氧化剂。这类物质本身不燃烧,但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3、与可燃物接触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如高锰酸钾、过氯酸钾、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危险物品的分类,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处理,安全事故处理的三种策略:控制、隔离、消除。一、疏散与隔离 在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漏,这时一定要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二、切断火源 切断火源对化学品的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物是易燃品,则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处理,三、个人防护 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对泄漏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征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
4、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要用水枪(雾状水)掩护。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1.呼吸系统防护;2.眼睛防护;3.身体防护;4.手防护。),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处理,四、泄漏控制 如果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来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处理,五、泄漏物的处置 要及时将现场的泄漏物进行安全可靠处置。气体泄漏物处置 应急处理人员要做的只是止住泄漏,如果可能的话,用合理的通风使其扩散不至于积聚,或者喷洒雾状水使之液化后处理。
5、,化学危险品泄漏的应急处理,1 北京东方化工厂6.27特大事故(责任事故)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大火自27日21点至30日4点燃烧了55个小时,造成死亡9人、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事故原因是:在对储罐进行卸油时,由于操作工开错了阀门,把本应卸入B罐的轻柴油错误的卸入已装满石脑油的A罐中,导致大量石脑油冒顶溢出,并挥发成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发生燃烧爆炸,引起连锁反应,整个罐区多次爆炸,火势严重扩散。,2000年11月27日结案,历时1284天,消防四懂四会,消防安全知识,什么是“四懂四会”?,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火 善用之则为福 不善之则为
6、祸防为上 救次之 戒为下,消防安全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例如气焊时或烧火做饭时,将周围的可燃物(油棉丝、汽油、木柴等)引燃,进而烧毁设备、家具和建筑物,烧伤人员等,这就超出了气焊和做饭的有效范围,构成了火灾。在消防部门有火灾和火警之分,其共同点是超出了有效范围的燃烧,不同点是火灾系指造成了人身和财产的一定损失,否则称为火警。,火 灾,消防安全知识,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称为燃烧。,消防安全知识,燃 烧,助燃物O2,着火源,可燃物,化学 反应,燃烧三要素,燃 烧,1、可燃物:凡是可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
7、质,称可燃物。如:木材、汽油、煤炭、纸张、硫等,按其所处的状态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三大类,2、助燃物(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如:空气、氧、氯、过氧化钾等,3、着火源: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着火源的种类,(1)明火:炉火、灯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等。(2)电弧、电火花:指电器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照相机等产生的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3)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
8、械设备故障发热等(5)化学能:指物体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等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遇水着火等(6)聚集的日光等等,按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1、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闪点: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根据闪点,消防上把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类(闪点在280C以下)、乙类(闪点在280C600之间)、丙类(闪点在600C以上)三类。部分液体的闪点:天然气(-1900C)、液化石油气(-73.50C)汽油(-460C)、酒精(9-110C)煤油(28-45
9、0C)、柴油(50-900C),燃烧的类型,2、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燃点(着火点):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物质的燃点是鉴别物质火灾危险程度的标准。燃点低于3000C的固体为易燃固体,高于3000C为可燃固体。,部分物质的燃点天然气(340)、黄磷(34)、樟脑(70)、蜡烛(190)、纸张(130-230)、木材(250-300)、煤(280-5000),燃烧的类型,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积热不散引起的燃烧。,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
10、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类(1)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接触而靠外部热源作用下,达到一定温度时而发生自行着火现象。(例如可燃物在加热、烘烤、熬炼热处理中,或受热摩擦热、辐射热、压缩热、化学反应热的作用而引起的燃烧)(2)自热自燃(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等作用造成积热不散而引起的自行着火现象。(如湿稻草、油棉纱、褐煤等在没有受到外热时发生自燃),燃烧的类型,4、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压力突然变化。爆炸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大类。,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
11、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天然气 5%-15%液化石油气 2%-10%焦炉煤气 4.5%-38.5%水煤气 8%-74.2%,(1)物理爆炸(爆裂):由于密闭空间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大大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使容器发生的爆炸。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汽锅炉、压缩或液化气钢瓶、油桶、轮胎的爆炸)(2)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化学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如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炸药的爆炸),燃烧的类型,2009年3月11日凌晨1时45分左右,承担沪宁城际铁路丹阳段建设任务的中铁二十四局一处工人
12、住房发生爆炸事故,已造成十一人死亡,二十人受伤。据初步调查分析,中铁二十四局租为工棚的此处房屋原为闲置的铝粉加工厂,厂房内残存的粉尘导致爆炸事故。,A类非金属的固态可燃材料如:木材、棉、麻、纸张、塑料等。,C类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等。,B类非金属的液态物包括可燃液体或可熔化固体,如:石油、汽油、油脂、丙酮、甲醇、沥青、石蜡等。,火灾种类,带电类如:发电机房、电子计算机房、仪器仪表间和家用电器等在燃烧时不能及时或不宜断电的带电设备。,D类 金属,如:钾、钠、铝、镁等我们一般不会遇到D类火灾,通常只有在实验室或工业厂房里才会用到这些金属材料,而且这类火灾要用特殊的灭火材料来灭火(金属-X
13、,泡沫),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火灾种类,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将火灾分为以下三类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火灾。,火灾种类,根据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这三个基本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的道理,采取措施,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防火技术基本理论,火灾扑救基本常识,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技术措施主要有:1
14、消除着火源。防火的基本原则应建立在消除火源的基础之上。,防火基本技术措施,火灾扑救基本常识,2、控制可燃物。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如消除火源),则可防止火灾的发生。如果采取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二条,就更具安全可靠性。,防火基本技术措施,火灾扑救基本常识,3隔绝空气。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综上所述,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二是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防火基本技术措施,火灾扑救基本常识,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就会熄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冷却和窒熄(隔绝空气)等。,灭火基本措施,火灾扑救基本常识,隔离
15、方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着火源(火场)隔离开来,燃烧会因而停止。例如装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容器与管道发生着火事故,或容器管道周围着火时,应立即(1)设法关闭容器与管道的阀门,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阻止可燃物进入着火区,(2)将可燃物从着火区撤走,或在火场及其邻近的可燃物之问形成一道水墙加以隔离;(3)采取措施阻拦正在流散的可燃液体进入火场,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等。,火灾扑救基本常识,冷却法,就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邻近着火场的可燃物温度降低,避免扩大形成新的燃烧条件,如常用水或干冰二氧化碳进行降温灭火。,火灾扑救基本常识,就是消除燃烧的条件之一助燃物(空气
16、、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使燃烧停止;主要是采取措施阻止助燃物进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介质和阻燃性物质冲淡稀释助燃物,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化剂而熄灭。,窒熄法,火灾扑救基本常识,灭火器的类型,灭火器的类型是针对不同的燃料种类设计的。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分,最常用的灭火器类型有以下四种:,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火灾扑救基本常识,1、水型灭火器,火灾扑救基本常识,水型灭火器是专为A类火灾设计的。常用规格有:3、6、9升。千万不要用水去灭可燃液体造成的火灾.水对灭这类火灾效率极低,实际上,如果你试着用水去灭这种火,会加速火灾的蔓延传播。,也千万不要用水去灭电力火灾。水是电的良导体,如果用水去灭电力火灾会有被电死
17、的危险。用水灭这类火之前必须保证电力设备已经断电。灭火原理:降低燃烧三要素中的热量元素(着火源)。水型灭火器通常放在一些旧建筑物内,尤其是在公共走廊,还有居住场所。,火灾扑救基本常识,2、二氧化碳灭火器(CO2),二氧化碳灭火器内充满了高压液化的不可燃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灭火器外型结构特点:无压力范围和有喇叭筒。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规格有:2、3、5和7kg。大容量的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喇叭筒接在喷射软管的末端。,火灾扑救基本常识,二氧化碳灭火器是专为B、C类和带电类火灾设计的。二氧化碳是不可燃气体,它的灭火原理是通过降低空气中含氧量以及燃烧表面温度来实现的,是一种物理灭火原理。,火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培训资料 讲座 PPT 知识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