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的趋势思维能力的考查—王树声.ppt
《地理高考的趋势思维能力的考查—王树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的趋势思维能力的考查—王树声.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从“能力立意”到思维能力的考查 了解高考,适应要求,构建思路,提示热点,王树声,一、适应高考要求,重视“能力立意”,1.1999-2006 恢复高考,进行“以能力立意”的改革,考查运用知识的质量,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发展文科综合开始出现(学科间、学科内).3.注重能力考查:以能力立意命题首先确定试题的能力考核目标,根据能力考查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学科内容,根据能力要求和知识内容选定试题表述形式,情境与设问服务于能力考查的立意。,高考地理命题:由知识型测量转化到能力型测量,知识立意强调知识结构,重点考查记忆知识的数量与熟练程度。,能力立意强调能力结构,重点考查运用
2、知识的质量与思维品质。,命题立意,试题生成的过程主要包括立意、情境(选材)、设问等方面,立意是试题的考查目的,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出活题,考能力),4.命题者只对考试大纲负责,并关心区分度,因此不能用中学教学和学习的习惯去要求命题;5.高考试题取材广泛、情境设置新颖、设问开放,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因此复习过程必须拓宽思路,联系实际,不能仅依靠教材和考过的试题来应对高考;6.试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即反映学科思想、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但情境设置又密切联系考生实际。,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2005年确定“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3、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每项包含若干具体要求,即13个“能够”(见考试大纲),题型示例选择题:取材丰富,突出主干,注重思辨,梯度设问,结构合理,区分良好。试题选取了地理学科核心内容的现实性材料,创设入题情境。从而设计出具有不同难度梯度的系列问题,力求思考现实,明辨事理。例如:,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
4、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图1,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 B.热量足C.技术高 D.品种全,答案:1C 2 C 3 A,图2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图2,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5、.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答案:4B 5 D 6 C,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图3,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答案:7D 8 A,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
6、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C),提示:四川、广东都是人口多的省份,人口基数大;江浙两省人口相近,浙江迁入人口比例大;安徽虽迁出比例较高,但人口基数仍大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B),提示: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
7、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A),提示: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目的在保温、保湿和保土,春季低温、干旱、多风,农作物需要地膜保护。,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D)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B.C.D.(A),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8、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C),7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A)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A.地 B.地 C.地 D.地(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D),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9、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C)1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D),非选择题:联系现实,基于区域,探讨问题,明辨事理,难易适度。无论是学科内综合题或者是学科间综合题,其设计基本理念是基于主题与区域背景的问题,探讨与分析说明,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型的特点。题目不仅很好地考核了考生对对问题的论证能力,同时也引导了考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与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举例:,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暑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
10、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图7a 图7b,(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答: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答: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答: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
11、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分析:本题是考查探究思维的一道试题,根据提供的信息,为作出的结论寻找依据,体现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考核要求。,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提示:图中H为怀来,M为官厅,2242山峰为海坨山,2382山峰为小五台山。,(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12、答:(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答: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观点A:(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
13、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观点B:(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做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解答非选择
14、题入题不难,应答较难;注重分析、推测与论证;读取信息、分析与说明;有话可说,但应答不全;失分原因分析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整合能力欠缺区域空间比较模糊,空间思维能力欠缺材料阅读不够仔细,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答题要点不够突出,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网上阅卷了解不足,答案书写有待规范,二、体会改革深化,突出思维过程(今日命题的设计理念与趋势 2006至今),1.以人为本,体现和谐社会;体现新课改 新理念;PISA评价理念及方法:国际学生能力测评,重在测试学生能否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好的考试:考出学生的自信、体现学生真正的水平,从单纯考试到科学评价的转变。3.测试结果表明并区分考生间的能力差别:能力
15、无好坏,只是某些人侧重于某一方面。4.考查能力的试题特征:有明确的思维元素;充分表现思维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评分规则。,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核,1.依据考试的性质、目的和形式及学科研究领域而确定;地理学科特点(区域性、综合性、动态性)。2.地理思维能力价值分析:综合应用、比较 综合分析(描述、判断、阐释等)理解力(图表、概念、原理等)记忆力(位置、数据、名称等)3.地理评价取向:表现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表现地理独特的研究方法 表现高价值的地理思维能力,关于能力:,思维:理解、判断、分析、综合、记忆、观察、想象行为:模仿、听力、注意力、感知力、灵敏语言:概括、字词组合、场合运用、速度、表达,4.地理
16、命题的设计理念,(1)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品质,能够从地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考查考生独立获取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通过自主学习(包括审题、探究学习)独立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例如某省如何变资源大省为经济强省;某些省区面对资源枯竭应采取什么措施?,(2)注重考查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包括:空间定位的方法(如位置要素以及距离、方位、从本地去的远近等概念);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假设、想象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各要素对比,发展某项生产条件对比);案例分析及探究论证、推理分析方法。(3)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试题情境
17、设计选用实际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4)注重考查对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试题设计选取被普遍关注的全球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考查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地理认识能力。如应对全球变暖对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生物环境的影响,进而联系气候特征、洋流强弱、植被分布、雪线上升、动物生存环境、作物分布等的变化。,(5)试题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 学科研究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系统、遥感、地震预报、天气预报等新科技发展内容的涉及。地理学科应用领域的扩大,自然与人文的综
18、合、深化微观研究,从静态到动态过程(优势调控、预报预测、动态监测)等。(6)试题体现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育人的;考试大纲说明了高考考核的标准和要求,是选人的。课标内容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的思路。,确定主题构制情境,形成结论,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出措施,预测结果,过去试题设计,确定主题构制情境,形成结论,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出措施,预测结果,评价结果 表达态度和价值观,现在试题设计,图示分布记录了王工程师连续两个工作日的空间活动(时间和空间轨迹)。据图分析,王工程师,第一天,第二天,第一天早上步行上班第二天早上乘地铁上班每天中
19、午均外出就餐第二天在家停留时间比第一天长第一天经历了晚高峰拥堵 B.C.D.(得分:0、2、3、1),以下案例可以体会对思维过程的考查,说明:该国表示里程多用Mile;司机开车坐右侧。在路上左行。,推出图示区域特点距海远较荒凉气候干旱位于美国西部位于澳大利亚A.(1分)B.(0分)C.(3分)D.(2分),只要思考了,部分合理也可得分,(1)认知:通往旅游地的道路和路牌,(2)推断:巨石景观的分布地与自然环境,(3)探究:巨石的形成与变化,36(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某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在通往该地的路旁,竖立着特殊意义的路牌。,重
20、在思考的命题,通过进行探究等思维过程,完成考核要求,d坚硬的岩层风化速度慢,留下凸出于地面的断头,而周围的结构在地质作用下成为水平的地面。,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读图提示:桑蚕茧产量增幅最大的省区是广西。,(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答案要点一:全国总
21、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分析: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发展特点,空间按东、西部地区,时间上注意传统区与新区的不同增长速度。,(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答: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提示:根据提供信息
22、桑蚕适养温度高,生长周期短,饲养需投入劳动量大。结合广西地理条件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答: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近,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分析:此题体现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无论答赞成或不赞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重在思维过程的考查,能否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贵州与广西的地理条件)、结合桑蚕养殖的要求条件,以及发展桑蚕业的区位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体现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木家具广受
23、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答: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答:(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样集聚的原因。(6分)答: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
24、间人员的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三、构建答题思路,掌握解题要领 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掌握解题要领,扣准答题得分点,是重要环节,这就要构建知识联系线索,便于在考场上提取应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构建答题思路是应对各种类型试题的“诀窍”。例如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答题思路:针对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如资源枯竭),指出其在城市转型中应的主要措施。就可以从以下思路中去考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改善交通条件;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例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城市化的有关问题,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
25、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答: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提示思路:城市变化的因素: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区变化等方面去考虑。,(2)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等;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答: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高考 趋势 思维能力 考查 王树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7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