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共118张PPT) .ppt.ppt
《广东中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共118张PPT) .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共118张PPT) .ppt.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节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讲 说明文阅读,考纲解析,解题策略,中考命题规律,中考真题,考纲解析,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考查题型、题量:共3道题:2道选择题,1道问答题。分值及评分要求:选择题每题3分,问答题一题4分;共10分。,中考命题规律,广东省中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分为说明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是每年轮流交替出现,近几年大致如此。根据前两年连续考议论文的情况,2016年实用文体考查的方向应该主要是在说明文上,分值为10分。说明文应重点把握的
2、考点为: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3.领会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此外,考生也须注意以下几点:(1)说明文阅读所考查的材料都来自课外,选取基本上都是最新的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文章。(2)说明文最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作出理解;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作出阐述;对复
3、杂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义能结合语境具体理解。,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根据文章提供的内容,对文中出现的新概念下定义;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对事物的特点进行阐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文意,给文章添加标题;能领会文章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3)为调动学习阅读、思维的积极性,不少试卷中增设了课内外迁移的试题,考查学生知识积累、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运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索与个人见解等,这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发展方向,同学们应加以注意。(4)近十年广东省中考实用文本阅读的出题情况分析。实用文本阅读包括议论文阅读与说明文
4、阅读。广东省中考语文对实用文本阅读的考查就在这两种文体阅读中选取一种,最近十年广东省中考实用文本阅读的出题情况如下:,从以上表格不难发现,2011年以前,说明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每年交替出题,2011、2012年连续两年出说明文,2013、2014、2015连续三年出议论文。由此可见,2016年出说明文阅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也不完全排除连续四年出议论文的可能。,解题策略,一、文体知识归纳 说明文是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
5、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给人以知识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强调知识性和科学性。中考说明文阅读的选材以反映前沿科技、生态视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天文地理等知识的文章为主。(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二)说明文的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
6、文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读者一目了然。,空间顺序:说明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顺序。它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由远而近,或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就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
7、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的一种顺序。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概括到具体;2.由主要到次要;3.从原因到结果;4.从整体到部分;5.从特点到用途;6.由个别到一般;7.由具体到抽象;8.从现象到本质等。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
8、顺序来说明。如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这样的原因时,一般要按照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主要到次要等逻辑顺序来写。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说明顺序很多时候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相互综合运用,不能截然分开的。,(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是指说明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等。,(五)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性、周密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文
9、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周密。例如:(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国石拱桥“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用语讲究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生动性。有些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可读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三、解题技巧(一)选择题1.选择题
10、的考查内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知识的迁移等。主要考查中考考纲中的前两点:(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重视“绝对”法。对于出现一些过于“绝对”性的词语的选项,如:“只要,就”“只有,才”“最重要”“必须”“从不”“就是”等词,应该特别重视,这类选项很可能与原文意思存在差异。(2)代入法。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即将选项逐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例】下列说法不符合
11、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2012年“毒胶囊”有多毒?,参考答案:把C项中的“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
12、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代入原文,很容易发现与原文文意不符,原文说的是“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的原因,而不是毒性难以检测的原因。,(3)归谬法。此法为常用方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此法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4)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5)归类法。此法适用于前三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面,答案很可能就在其中。考生应该明白:想要做对选择题,自己必须先熟练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牢记说明文的原文意识,全面理解原文,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二)简答题解答说明文的题目,一定要有原文
13、意识,大部分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而在原文中。要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在原文基础上提炼出答案。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当前重要考点)本考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常考的内容。例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例:阅读选文第8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2012年“毒胶囊”有多毒?)(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例: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2009年中考),【答题指导】(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
14、也指出了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抓首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从分析材料入手。先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总结。(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方法。浏览全篇,理解题意。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顺势总结,或给人以启迪,或指出其影响。题目具有指向性,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善于分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信息再加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提炼、压缩、完善,整合成文。,2.分析说明顺序与方法。本考
15、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常见的内容有:指明整体或局部的说明顺序,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如:本文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好处?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答题指导】(1)说明顺序解题技巧: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具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说明方法解题技巧:了解常见的说明方
16、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这段(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准确等)地说明(突出、强调)了 事物(说明内容)的特点,使读者。,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几年的考点,最新考纲把这个考点删了)本考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把握,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3)分析语句或语段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4)指示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答题指导】(1)加点词语有何作用?解释词语(考虑限定词语的角度或修辞)。联系具体
17、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或生动性。,(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或:为什么用而不用)表态:一般不能替换。分析词语含义,简单解释词语或换个说法。分析加点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限制中心语(或:考虑修辞),注意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分析换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从而判断它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说明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3)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表态:不能去掉。解释词语或指出该词对说明内容产生哪些方面的限制,说明其原意。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中心)。
18、如果去掉该词,原句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表达意思太绝对或与实际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4)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句,并体会。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A.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B.找有概数的词句;C.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中心)。4.拓展、迁移,运用说明文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当前重要考点)本考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有:(1)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认识)这个问题。例1: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2011年中考)例2:根
19、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2012年中考)(2)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3)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4)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5)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答题指导】(1)根据文章内容,谈自己的认识。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2)答题注意事项做问题探究题时,首先要读懂
20、材料所蕴含的信息,其次要立足于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回答,条理要清楚,尽量分点作答。做举例阐述题时,要注意所举例子一定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真实可信,符合事理。理由的阐述要准、要精,要点要全,不能偏离题目的要求。做创新表述题时,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优缺点、意义,语言表达要准确,层次要清晰。做推断题时,读懂文本是关键,同时思维要放开,视野要开阔,观点表述要准确、全面。做建议或提出解决方法题时,要分析、理解所给材料,联系实际,组织好语言,紧扣题干作答。,中考真题,【例1】(2014广州)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鸟坛“大嘴大”瘦驼随着里约大冒险在全球热播,作为重要配角的巨嘴鸟拉菲尔也好好
21、地秀了一把。巨嘴鸟的大名是,生活在南美洲。全世界现存的34种巨嘴鸟,绝大多数只生活在巴西。因为大嘴带来的眼球效果,巨嘴鸟是最不容易被人认错的鸟。它们的嘴实在是太大了,长度几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会给巨嘴鸟的飞行带来沉重的负担,它的嘴里面是泡沫状的,非常轻,重量一般不会超过50克。巨嘴鸟为什么会长这么大的嘴?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多年。起先,只看到标本的鸟类学家们曾认为,巨嘴鸟的大嘴是用来捉鱼的,就像鹈鹕那样。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巨嘴鸟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果子,于是又猜测,或许拥有一张大嘴比较方便啄食长在树梢的果子?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揭开了巨嘴的秘密:原来它们生活在热带雨林,在高温
22、炎热环境下,大嘴可帮助它们散热降温。,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还有巨嘴鸟的脚。巨嘴鸟有四根脚趾,两根朝前,两根朝后。这种脚型,啄木鸟也有。实际上,巨嘴鸟就是啄木鸟的亲戚,它们与啄木鸟一样,也喜欢住在树洞里。不过,它们并不自己凿洞,一些大型的巨嘴鸟喜欢住在树木腐烂形成的天然树洞里,而一些小型的巨嘴鸟则不客气地借住到亲戚家里,去抢占啄木鸟辛苦开凿的洞穴 巨嘴鸟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大部分巨嘴鸟夫妻会相互厮守很多年。繁殖时,巨嘴鸟夫人会产下15枚白色的卵,大约经过16天的轮番孵化,小巨嘴鸟就会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非常虚弱,全身连一根绒毛都没有,双眼紧闭。这个时候,雏鸟的嘴还很短,完全看不出以后会变成一个大
23、嘴巴。巨嘴鸟夫妇会喂刚孵出来的雏鸟吃小虫子,后来,水果逐渐成为小巨嘴鸟的主食。与其他的鸟相比,小巨嘴鸟长得非常慢,有的种类过了满月身上还没有几根羽毛。科学家们后来还发现,有的巨嘴鸟会齐心协力一起抚养雏鸟,即便这些雏鸟并不是它们的孩子。科学家们估计,这些自愿出力的巨嘴鸟“保姆”可能是雏鸟的哥哥姐姐,也就是巨嘴鸟夫妇上一次繁殖的后代。,经过两个月的悉心哺育,小家伙们终于可以离开巢穴了。这时候,它们除了嘴不够大、颜色不够鲜艳外,基本上跟爸爸妈妈一般模样。至于那张标志性的大嘴,至少需要一年才会完全长成。离巢的幼鸟会跟爸爸妈妈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这些小家伙们玩心很重:它们会把大嘴扣在一起互相推挤,谁先后退
24、谁就输了,赢了的一方会再接受其他幼鸟的挑战。它们钟爱的另一种游戏是抛果子。这些游戏,对小巨嘴鸟来说不只是为了玩乐,更重要的是能从中习得生存的本领。那些从小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小鸟,长大后更可能成为头领。目前,大部分种类的巨嘴鸟生活还算无忧无虑,但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某些巨嘴鸟的家园遭到破坏,有一些已经陷入濒危状态。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些人喜欢把野生的鸟捉来做宠物,这种捕捉甚至形成了交易链(据说,一只巨嘴鸟的身价已经高达10万元),这就严重威胁到了巨嘴鸟的生存。巨嘴鸟的大嘴闻名天下,绝对是它们种族的“注册商标”。但是,大自然中还是存在着“东施效颦”者,那就是犀鸟。犀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它不是巨
25、嘴鸟的近亲,与巨嘴鸟的生活区域也并不重叠,可是,它们也长着一张大嘴!只不过尺码相对巨嘴鸟来说小一些。犀鸟的生活习性与巨嘴鸟很相近,也以水果为主食,偶尔拿昆虫之类做配菜。这种没有亲缘关系却长得相像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趋同进化”,也就是本来长得不像,由于生活环境近似,慢慢变成了一个模样。,我们该如何区分巨嘴鸟和犀鸟呢?第一方法当然是看“出生证”,巨嘴鸟只生活在南美洲,而犀鸟只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其次,请它们把脚伸出来,两根脚趾朝前、两根朝后的是巨嘴鸟,三根朝前、一根朝后的是犀鸟;最后一条是看“帽子”,犀鸟的头顶往往“戴”有一个“大头盔”,而巨嘴鸟没有。(选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中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共118张PPT .ppt 广东 中考 复习 语文课件 第四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118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