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fj.ppt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fj.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fj.ppt(2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苏经宇,热烈欢迎各位参加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标准GB50413-2007研讨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8号公告),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504132007,3,纲 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与挑战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法规与政策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编制过程与内容介绍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评价方法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4,一、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与挑战,(一)城市面临的问题(二)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三)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发展,5,(一)城市面临的问题,6,农业时代的城市 工业时代的城市 信息时代的城市 数字
2、化城市 信息化城市 数字城市、虚拟城市,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8,城市化,承灾体,灾害,矛盾,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系统变得复杂,灾害易损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存在安全隐患;,9,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地震的强度大、频率高、面积广、损失重城市抗震防灾能力如何?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建筑和人口密度大,抗震防灾能力差旧房抗震能力差,较多的传统民居结构房屋存在隐患老城区新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在19701980年代建造的房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房屋城市建设的抗震防灾重点和优先次序(规划)没有解决,城市抗震防灾面临的问题,10,房屋破坏情况,
3、唐山地震中路南区变成废墟,阪神地震建筑物破坏情况,11,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突出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缺少健全的抗震防灾规划指标与管理体系抗震防灾工作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地震次生灾害的隐患较多缺少避震疏散体系文化遗址的保护往往忽略了抗震保护市民对防灾安全的期待与重托防灾的欠账和是否需要继续欠账,城市抗震防灾面临的问题,12,城市抗震救灾能力如何?应对大震、中震,巨震应急预案防灾基础设施应急救援基础设施系统(生命线)保障能力,城市抗震防灾面临的问题,13,基础设施破坏情况,14,地震次生灾害,日本阪神地震引发火灾,15,地震次生灾害,16,地震次生灾害,17,避震疏散场所,利用体育馆避
4、难,紧急疏散区,防灾标识牌,18,(二)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意义,19,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意义,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意义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地震的强度大、频率高、面积广、损失重抗震防灾能力差,1980年之前建造的房屋、工程设施、设备绝大多数未进行抗震设防,抗震防灾规划未提到议事日程。2001年底已有将近70%的抗震设防区的市、县编制了抗震防灾规划,不少城市还逐步实施了规划,提高了城市建设、工程建设、设备的抗震能力,对减轻地震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疆柯坪、内蒙古包头就是实例。,控制性详细规划,结构工程学科和防灾学科
5、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21,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意义,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贯彻建设部和国务院法规的重要体现 1984年以来颁布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补充规定,关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抗震设防区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部长令第38号)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部长令第117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明确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专业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00、14号和2004、25号)中也都提出了编制防灾规划的要求,2
6、2,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意义,抗震防灾规划是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方针的重要内容。以预防为主的中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出成功的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二是在地震发生前采取一系列的减轻和防止地震灾害的措施。尽管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每年初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区(实际为年度短期地震预报)和每年实际发生的地震对应率很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个要素都很难准确的对应。在地震发生前采取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一般为抗震)是十分有效的。预防为主是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方针,而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全世界都很重视抗震设防工作。美、日等国家对抗震防
7、灾的投入远大于地震预报的投入,23,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意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方面抗震防灾规划批准后,即成为该市的技术法规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该市进行城市建设、工程建设时,都必须遵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做好抗震设防区的抗震设防意味着80%以上国土面积的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的安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含抗震设防区划)对甲、乙类模式要求做到对场地分区和地震动参数分区,考虑了场地土层的反应,这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建设的场址选择都是很需要的,24,(三)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发展,2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发展,第一阶段城市抗震防灾规
8、划基本问题的研究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的易损性和震害预测,震损建筑鉴定与加固改造方法,抗震防灾对策和措施等等,明确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目标、内容和编制程序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在1978年第二次全国抗震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1981年在烟台、徐州进行编制试点,26,第二阶段全国有近700个城市或企业编制并实施,对保证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198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补充规定(1987)(90)建抗字第398号关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抗震设防区划编制工作暂行规定(建抗199522号)力图解
9、决抗震设防区划与抗震规范的配套和衔接问题建设部抗震防灾规划和抗震设防区划审查委员会(99)建抗震字第16号),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发展,27,第三阶段117号部长令强调抗震防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问题为今后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奠定法律基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发展,2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发展,成绩:基本形成了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成套技术编制、管理、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不足: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未能很好地起到指导协调作用规划成果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差缺少将研究成果落实到可操作性的规划指标、规划措施的规划理论和方法重视现状,忽略了对城市发展的抗震防灾规划,29,对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需求,
10、抗震防灾规划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对城市抗震防灾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需要进行总结,加强标准化工作,保障城市的抗震安全。,30,二、抗震防灾规划的相关法规与政策,31,抗震防灾规划相关的法规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设部令第117号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于2003年7月1日发布,并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项专业规划城市综合防灾必须具备的六项专业规划之一,32,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第十七条 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十八条乡规划、村庄
11、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第三十三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并符合城市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抗震防灾设计,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次生灾害防御,避震疏散规划建设,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工程抗震防灾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规划的实施和保障,城市抗震防灾建设与管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公共政策,3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
12、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编制目标,编制内容,抗震防灾措施,技术要求明确强制性内容: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 强调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城市现状和发展并重,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起到防灾控制作用,36,是在总结我国20年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今后一个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提出的。共分24条,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单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37,第一单元:17条,主要阐述抗震防灾规划的
13、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管理职能等,重点内容有:适用范围是指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的地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必须包括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管理工作。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并监督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38,第二单元:第8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应当达到下列基本
14、目标: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39,第三单元:第910条,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其重点是四部分内容:地震的危害程度估计,城市抗震防灾现状、易损性分析和防灾能力评价,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预测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目标、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1、城市抗震环境综合评价,包括发震断裂、地震场地破坏效应的评价等;2、抗震设防区划,包括场地
15、适宜性分区和危险地段、不利地段的确定,提出用地布局要求;3、各类用地上工程设施建设的抗震性能要求。抗震防灾措施:1、市、区级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如绿地、广场等)和避难中心的设置与人员疏散的措施;2、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求:城市交通、通讯、给排水、燃气、电力、热力等生命线系统,及消防、供油网络、医疗等重要设施的规划布局要求;3、防止地震次生灾害要求:对地震可能引起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或者蔓延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对策;4、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人员密集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布局、间距和外部通道要求;5.其他措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
16、,40,第四单元:第11条,按城市的规模、重要性和抗震防灾的要求分为三种模式:甲类模式:七度和七度以上的大城市乙类模式:中等城市和六度以上的大城市丙类模式:其它城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1,第五单元:第1215条,重点是:抗震防灾规划应当由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进行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应当包括规划、勘察、抗震等方面的专家和省级地震主管部门的专家。甲、乙类模式抗震防灾规划评审时应当有三名以上建设部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成员参加。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聘任。,城市抗震防灾规
17、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2,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时,抗震防灾规划必须修订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资料变化时,如城市的区域的变化、房屋、工程设施基本数据的变化;城市的抗震设防依据的变化;国家对城市的规模、功能和性质有重大改变等和城市的经济状况的变化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也需修订,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3,第六单元:第1620条,实施要求与罚则抗震设防区城市的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要求。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所确定的危险地段不得进行新的开发建设,已建的应当限期拆除或者停止使用。重大建设工程和各类生命线工程的选址与建设应当避开不利地段,并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地震时
18、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已建的应当逐步迁出;正在使用的,迁出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抗震防灾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抗震防灾规划确定的避震疏散场地和避震通道上搭建临时性建(构)筑物或者堆放物资。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人员密集的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外部通道及间距应当满足抗震防灾的原则要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4,第七单元:第2124条,监督与管理,重点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5,与以往的五个有关规定的主要不同
19、点:明确了审批权限,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由单独的审批改为纳入城市规划程序一并审批调整了重点抗震城市的编制模式 强化和完善了管理和执行。明确规定了修订、举报投诉制度、监督检查要求和相关处罚规定 弱化了城市抗震设防区划 明确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达到的目标 在内容上也有些调整,即强化了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抗震措施和实施方面的要求 取消了恢复重建和应急预案,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部117号令,46,三、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编制过程与内容介绍,47,(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48,标准的立项和进展,2003年8月,在建设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论证”等基础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获
20、得立项2003年10月14日15日,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标准讨论稿(初稿)和编制框架的修订2004年2月,提出标准讨论稿2004年3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2004年04月05日06日,第二次全体会议,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修改稿)2004年8月,主要编制成员会议,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二修改稿)2004年9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征求意见2005年12月,形成标准送审稿2007年4月13日建设部公告第628号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49,征求意见情况,2004年9月正式向全国50多个单位发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2004年12月14日17日中国勘察设
21、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城市减灾和抗震防灾规划研讨会上向勘察设计行业各相关单位印发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征求相关意见 2005年2月5月还与规划行业的相关专家举行座谈会,50,(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内容介绍,51,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总则:分6条;术语:分9条;基本要求:分12条;城市用地:分2节7条;基础设施:分2节9条;城区建筑:分2节8条;地震次生灾害防御:分2节5条;避震疏散:分2节20条;信息管理系统:分5条;,本标准共包括九章一个附录,52,编制技术路线,5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总体实施框图,54,总则是本标准的原则;分6条,其中有1条强制性条文;主要包括本标准编制的目的、适用范围
22、、防御目标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等,总则,55,总则,1.0.1 目的1.0.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城市。1.0.3 原则,方针“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城市的抗震防灾需要,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56,地震动分区加速度,57,地震动分区特征周期,58,总则,基本防御目标最低标准1.0.4 在进行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时,应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求,确定不低于1.0.5条规定的防御目标 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特别重要的局部地区、特定行业或系统,可采用较高的防御要求。可区分近期与远期目标,59,1.0
23、.5 按照本标准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达到以下基本防御目标:1.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城市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重要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营;3.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基本不瘫痪,要害系统、生命线系统和重要工程设施不遭受严重破坏,无重大人员伤亡,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总则,60,1.0.6-1应遵循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性质、规模1.0.6-2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范围和适用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对于本标准第3.0.12条24款规
24、定的特殊情况,规划末期限宜一致。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有关专题研究宜根据需要提前安排。1.0.6-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同步实施。对一些特殊措施,应明确实施方式和保障机制,建设和发展要求,设防标准、城市实际情况重大变化,法律规定,规划的实施,总则,61,2.0.1 规划工作区2.0.2抗震性能评价2.0.3群体抗震性能评价2.0.4单体抗震性能评价2.0.5城市基础设施2.0.6避震疏散场所紧急、固定、中心2.0.7防灾据点2.0.8防灾公园2.0.9专题抗震防灾研究,2 术语,62,2.0.1 规划工作区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时根据不同区域的重要性和灾害规模效应以及相应评价和规
25、划要求对城市规划区所划分的不同级别的研究区域。2.0.2 抗震性能评价在给定的地震危险条件下,对给定区域、给定用地或给定工程或设施针对是否需要加强抗震安全、是否符合抗震要求、地震灾害程度、地震破坏影响等方面所进行的单方面或综合性评价或估计。2.0.3 群体抗震性能评价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典型剖析、抽样预测等方法对给定区域的建筑或工程设施群体进行整体抗震性能评价。2.0.4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对给定建筑或工程设施结构逐个进行抗震性能评价。,2 术语,63,2.0.5 城市基础设施 本标准所指城市基础设施,是指维持现代城市或区域生存的功能系统以及对国计民生和城市抗震防灾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抗震 防灾 规划 标准 fj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