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ppt
《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参养殖过程中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应对措施,北方沿海地区开辟围堰,开展池塘筑礁养殖海参的新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参养殖很快成为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繁养品种之一。但在海参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部分海参养殖区相继出现了海参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病害,另外养殖中也出现黑苗、老头苗等因养殖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水质调控失败造成的,对许多养参专业户造成损失,严重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烂胃病,此病多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发生,每年67月高温期和幼体培育密度大时更容易发病。该病在山东、辽宁两省都有发现,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其死亡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
2、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发病原因:1.种参的质量问题。是否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阶段?精卵是否成熟就进行催产?种参是否受到化学药剂的损伤或影响?2.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3.饵料营养单一,营养不平衡。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或者在水瘦的海区育苗时过多投喂海洋酵母所致。4.一些细菌(弧菌或假单胞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5.水质问题,如水温较低或过高,水中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超标;换水时,水质变化剧烈都可导致此病
3、。6.投饵过多或偏少也会导致此病,防治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投喂新鲜适口的饵料如角毛藻、盐藻或海洋酵母,满足幼体发育和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水体中细菌数量,配合使用呋喃类抗菌素3l0-65106药浴有良好疗效,烂边病,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弧菌是烂边病的致病原之一。通过病原菌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只有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复合抗生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预防时可采取3+3的形式,即用药3d停药3d的方式进行
4、药物全池泼洒,用药剂量为310-6:而治疗时,剂量升高到51 0-6,每日施药1次,直至痊愈。应用海洋红酵母和芽孢杆菌也可防治此病。培育水温不得太低。投喂饲料一定要新鲜。,滑板病,此症也称为“滑板病”、“脱板病”和“解体病”,多在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幼体附板后的稚参时发生,是刺参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和普遍发生的一种流行疾病。该病传染性很强,发病快,数天内死亡率可近l0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在附着基上的能力而沉落池底。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
5、,骨片散落。镜检池底可见大量骨片。,分析研究表明:有三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起此症,具有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已鉴定出一株弧菌为致病菌之一。在防治措施上:一方面,采用二次砂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并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有机物等,适时倒池,尽量减少养殖用水中病菌数量;另一方面,重视投饵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通过消毒处理确保海泥和鼠尾藻等饵料不携带重要致病原。另外,应定时镜检,观察幼体摄食、活动及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在池中泼洒喹诺酮类抗菌素,以药浴和口服同时处理进行治疗。,海参腐皮综合症症状及防治,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是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危害最为严重。越冬保苗期幼参和养成期海参
6、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参,感染率很高,一旦发病很快就会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达90以上,属急性死亡。每年的l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性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刺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先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白色斑点;感染末期病参的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防治措施,购买参苗时应实施种苗健康检查措施,肉眼检查应选择体表无损伤、肉刺完整、
7、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好、摄食能力强、所排粪便较干呈条状的参苗为佳。投放苗种的密度适宜,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采取冬季下雪及时清除池塘冰面上的雪;如有充氧设备要定期充氧,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繁殖,改善海参栖息环境使海参安全越冬。,海参盾纤毛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夏季高温季节,水温在20左右,海参幼体附板后的23d易暴发此病。近几年山东/大连的部分地区水质较差,水中颗粒污染物较多时,春夏秋季,稚参与幼参都发生此病。未见在海参浮游幼体时期发生。一般此病多为细菌感染或机械性损伤后的继发感染,该病感染率高,传染快,短时间内可造成稚参与幼参的大规模死
8、亡。此病贵在预防,一旦虫体进入海参体内,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当稚参活力弱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后,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防治措施,养殖用水应严格沙滤和300目网滤处理。应用专用杀虫剂杀灭纤毛虫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勤刷附着基,适时倒池。饵料中所用海泥要蒸煮后再用或经过药物处理后再投喂,杀灭饵料中的致病菌和纤毛虫等寄生虫。在育苗池中,配合使用合适的有益菌和免疫增强剂等以保障海参幼体强健不受细菌的感染,从而抵御纤毛虫的攻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尽量降低海参的机械性损伤。,挠足类,挠足类主要是指猛水蚤和剑水蚤,流行季节是6-9月份。危害:1.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参 养殖 过程 病害 不利因素 应对 措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