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绿色开采(许家林06).ppt
《煤矿绿色开采(许家林0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绿色开采(许家林06).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矿绿色开采技术许家林 中 国 矿 业 大 学,2013年5月30日,许家林教授简介,1984年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学习,分别于1991年和1999年获采矿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钱鸣高院士。主要从事煤矿岩层控制与绿色开采技术方向研究与教学,出版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煤矿绿色开采等著作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曾获煤炭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联系方式:18652259763,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提 纲,第一讲 绿色开采的概念与技术框架 第二讲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新方法 第三讲 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采煤技
2、术,第一讲 绿色开采的概念与技术框架,一、煤炭开采损害与环境问题二、绿色开采的概念与内涵三、绿色开采的技术框架,矸石排放 岩层运动 地表沉陷,煤层开采,顶板事故 突水事故 瓦斯事故,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破坏土地与建筑 破坏地下水资源 矸石占地与污染 排放瓦斯污染大气,一、煤炭开采损害与环境问题,土地破坏与“三下”压煤问题,我国的煤炭资源回收率仅为40%左右,“三下”(村庄下、道路下、水体下)压煤是重要根源。,平均每采万吨原煤造成塌陷土地0.2-0.3公顷,平均每年新增塌陷地约3-4万公顷。,煤矸石的露天排放问题,我国现有矸石山1600余座,堆积量超过45亿t,占地超过15000hm2。目前每年
3、产矸量超过3.5亿t。矸石山严重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甚至存在爆炸危险。,煤矿突水灾害与水资源破坏问题,我国60%的矿区为石二叠系含煤地层,其中80%受到严重的突水威胁。现在,我国每年排出矿井水60亿m3左右,只利用25%左右,造成矿区水源枯竭、水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煤矿瓦斯灾害与瓦斯排放,中国在地下2000 m范围内具有3035万亿m3煤层气资源,每年排放煤矿瓦斯70190亿m3。,煤矿瓦斯灾害严重。,二、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煤矿绿色开采以及相应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土地、矸石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从开采的角度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
4、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基本手段是控制或利用采动岩层破断运动;目标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煤矿绿色开采的特点之一,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论,在矿区范围内的煤炭;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以至于煤矸石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而加以利用。,矿井瓦斯定义:矿井中主要由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煤层气瓦斯抽放-煤层气开采(抽采)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水害情况和防治水难易程度,类型。,煤矿绿色开采的特点之二,从开采的角度采取措施,从源头消除或减少采矿对环境的破坏;而不是先破坏后治理。因而,矸石的井上处理与土地复垦
5、是属于环境治理问题,而不属于绿色开采问题。,煤矿绿色开采的特点之三,开采引起环境与主要安全问题的发生都与开采后造成的岩层运动有关(岩体不破坏上述问题都不会发生),因而,绿色开采的重大基础理论为:1)采矿后岩层内的“裂隙场”分布以及离层规律。2)开采对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影响规律。3)水与瓦斯在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规律;4)岩体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岩层控制技术因而,一定程度上绿色开采技术可叫做“基于岩层控制的绿色开采技术”。,煤炭开采,岩层移动,排放矸石,地下水流失与突水事故,瓦斯卸压流动、瓦斯事故与排放瓦斯污染环境,地表塌陷、土地与建筑物损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减沉开采,矸石减排,
6、地下气化开采,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三、煤矿绿色开采的技术框架,减沉开采技术体系,二、减沉开采技术体系,三、保水开采技术体系,保水开采技术体系,四、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第二讲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新方法,一、顶板异常突水案例 二、关键层位置对导高的影响规律三、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高预计新方法四、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五、简要结论,松散含水层下采煤示意图,导水裂隙带高度,1.问题的提出,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顶板导水裂隙高度预计公式,注:M累计采厚;公式应用范围:单层采厚13 m,累计采厚不超过15 m;号项为中误差。,1.问题的提出,松散含水
7、层下采煤异常突水案例,1.问题的提出,补连塔煤矿31401工作面顶板导水裂隙高度工程探测钻孔布置图,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补连塔煤矿 31401面顶板导水裂隙高度实测结果,(a)突水区域覆岩柱状,(b)未突水区域覆岩柱状,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祁东煤矿7114工作面导水裂隙高度探测结果,7114工作面导水裂隙高度探测方案,7114工作面导水裂隙探测结果,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两带高度探测孔位置,D 5两带探测孔柱状,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两带高度探测孔位置,D 6两带探测孔柱状,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亚关
8、键层位置影响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实验方案与结果,(c)模型III,KS1,KS2,KS3,PKS,KS1,KS2,KS3,PKS,KS1,KS2,KS3,PKS,模型I,模型II,模型III,2.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H,关键层破断裂缝贯通的临界高度,m;L,第i层关键层破断块体长度,m;h,第i层关键层厚度,m;K,第i层关键层破断裂缝贯通时的张开度,m;,第i层关键层破断块体回转角,度;,第i层关键层破断裂缝张开角,度;S,第i层关键层破断块体回转下沉量,m;m,煤层采厚,m;kp,第i层关键层破断后下部岩层综合碎胀系数。,关键层破断裂缝贯通的临界高度结构模型,2.关键层位置对
9、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3.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基岩顶界面,基岩顶界面,导高基岩厚度,收集工作面钻孔柱状资料,判别覆岩关键层位置,计算关键层距煤层高度,否,是,导高(710)M以外最近的关键层距煤层高度,导水裂隙带高度,导水裂隙带高度,1,1,(7 10)M,M,(7 10)M,M,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流程,导水裂隙带高度不同预计方法的结果对比,3.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与我国现有规程中的统计经验公式相比:新的预计方法充分体现了覆岩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规律,弥补了将顶板岩性统计均化为坚硬、中硬、软弱进行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的不
10、足。尤其是当覆岩主关键层位于临界高度(710)M以内时,新预计方法可以对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至基岩顶部的异常情况作出判别,避免顶板突水事故的发生。新预计方法能适应不同采厚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3.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4.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利用提出的新预计方法,合理解释了补连塔煤矿和祁东煤矿异常顶板突水灾害发生机理,都是由于主关键层位置处于临界高度(710)M以内而导致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基岩顶部,远大于按规程中的经验公式预计结果。,补连塔煤矿四盘区31401综采面出水位置与出水量,4.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补连塔煤矿四盘区内各钻孔主关键层位置与突水危险性评
11、价,补连塔煤矿四盘区1-2煤突水危险区域预测结果,突水危险区域预测结果指导了四盘区突水灾害防治实践。31401工作面避免了一次拆面搬家,不仅节约了搬家费用,消除了跳采煤柱损失,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回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4.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邻近松散含水层开采示意图,祁东矿基岩顶部松散承压含水层(俗称“四含”,厚40m,水压3.8MPa),松散承压含水层,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采煤压架突水机理,4.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案例1:祁东煤矿3222工作面压架突水,3222工作面宽150 m,工作面推进42 m时,老顶来压强烈,工作面中部5060架支柱活塞被压死,卡环压裂,3个半小时内
12、水量由10 m3/h增大到80 m3/h,最大水量达1 670 m3/h,终因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水泵房进水,矿井被淹。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48.56万元,矿井恢复生产费用近1亿。,煤层厚度平均2.5 m,最小防水煤岩柱厚度63m,预计导水裂隙高度为42m。,4.在顶板突水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案例2:祁东煤矿7114工作面压架突水事故,7114工作面宽176m,煤层厚度平均2.8m,最小防水煤岩柱厚度为70m,预计导水裂隙高度45m。工作面推进44m时,顶板来压强烈,压死支架 74 架,顶板涌水量由15 m3/h逐步增大到60 m3/h。此次采场压架突水事故造成了近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绿色 开采 许家林 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