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手足口病防治【PPT】 .ppt
《材料1:手足口病防治【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1:手足口病防治【PPT】 .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防治师资培训班纪要,传达省市政府的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确保合肥地区不出现暴发流行,确保合肥地区不出现死亡病例。一定要在思想上、技术上、物资上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回去以后要做好全员培训,主要内容,人肠道病毒传播特点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简介手足口病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防控生物安全,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EV71等,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人肠道病毒,Courtesy of Linda M.Stannard,University of Cape Town,S.A.h,30
2、nm二十面体对称无包膜,2.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和基因组特征,表面的裂谷 吸附到细胞受体上:,人肠道病毒结构,血清型是由位于病毒毒粒表面的连接短袢和衣壳蛋白的C-末端决定的。这里含有主要的抗原决定簇位点。,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快速准确日常监测与突发应急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多种检测方法并用及与试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检验结果与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的原则 当检验结果为阳性时应考虑的问题当检验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的问题,化学性中毒事件检验原则,手足口病简介,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
3、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潜伏期2-7天。,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
4、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疫情概况全球疫情,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
5、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疫情概况中国疫情,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
6、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2007年山东报39606例,死亡14例,分离病毒中80%为EV71。,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
7、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疫情概况中国台湾,截至5月2日,阜阳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736例,死亡22例,痊愈1460例,仍在院病人1115例,其中重症30例,另有病危12例。,疫情概况阜阳疫情,疫情概况合肥疫情,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疫情特点:病例呈高度散发。以5岁以下为主,且多为散居,集体儿童也占有一定比例。轻型病例占绝大多数,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的部分样品检测,尚未发现EV71型肠道病毒。疫情呈上升趋势。,
8、疫情概况合肥疫情,流行特征,EV71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67月是发病高峰。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大多为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亦可通过飞沫传播。无疫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传染源多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健康带毒者。,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 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 接触传播,一般人肠道病毒在呼吸道飞沫中可存留约一至三周,而经胃肠道的粪便排泄可达到二至三个月以上。,隐性感染多见,很少引起腹泻,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易感。病毒在机体肠道中增殖,很少引起肠道症状,是以消化道 为原发灶的全身感染。不同人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种人
9、肠道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感染过程中形成病毒血症。,致病特点,人肠道病毒病例死亡时间,死亡机率,心衰竭,早期死亡,14,28,天,神经系统损伤,脑死亡及中枢衰竭,1,2,3,4,5,6,呼吸衰竭,晚期死亡,肠道病毒EV71,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最新病毒分类,将人肠道病毒分为A、B、C、D和新肠道病毒(未分型)五类。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新肠道病毒的具体血清型被重新归类,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被归为人肠道病毒A型。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 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 型和C 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B5以及C1
10、 和C2 亚型。,肠道病毒EV71,正20面体、直径30nm、內含一条单股RNA。不耐强碱、56C以上高温失去活性紫外线可低活性甲醛、含氯漂白水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没有脂质胞膜,故亲脂性消毒剂如酒精对其无用,一般特征,EV71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多发于48月份,潜伏期27天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和不典型的轻型病例多其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亦可通过飞沫传播,无疫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传染源多为病人、隐性感染及健康带毒者,EV71防控难点,肠道病毒分布广泛;不同型别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保护,没有疫苗和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每年的新生儿会积累成为易感人群;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被感染者可长期传播
11、病毒;公众对肠道病毒的防治认识不足,医护人员等对肠道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的认识不足,往往导致救治不及时;由于肠道病毒毒力、个体免疫反应、就诊时机及诊断处置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完全避免肠道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的病例的死亡。,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 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
12、 精神差、嗜睡、易惊、肌跃型抽搐、无力、瘫痪、抽搐、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查体可见颈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交感神经病征 面色苍白、血压升高、体温正常时心率增快、全身冒冷汗、肢体颤抖、高血糖等。,临床表现,循环呼吸系统病症呼吸浅促、呼吸节律改变,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缓慢或心律不齐,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 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多核大于单核。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
13、,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辅助检查,X线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核磁共振 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诊断,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 以发热、手、足、口
14、、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诊断,确定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阴性转为阳性。,治疗 按临床表现分为4个阶段进行,第一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病因治疗:可适当选用利巴韦林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 材料1:手足口病防治【PPT】 材料 手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