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CPR专业版稿.ppt
《袁峰CPR专业版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峰CPR专业版稿.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肺复苏,因心脏病不幸逝世的明星,2005年7月2日在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视作品中扮演过84次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死于心肌梗塞,享年68岁,因心脏病不幸猝死的明星,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面色惨白,病情非常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终因抢救无效逝世,因心脏病不幸猝死的明星,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称叶利钦因心血管疾病恶化去世,2012年8月27日晚22点左右,央视评论员陶伟在济南离世。,死亡,临床死亡标志呼吸心搏停止特点可逆生物学死亡标志脑死亡特点不可逆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
2、发展,猝死(Sudden death)指出乎预料之外的非暴力性死亡。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的,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或形式。,概念,复苏,顾名思义,就是让死亡的人重新活过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目标,是针
3、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按压心脏的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抢救生命的目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PLS)三部分。,复苏发展简史,圣经中有Elisha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Shunammite儿子的描述(公元前1300年)金匦要略(公元2世纪):“徐徐抱解,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一人摩锊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
4、渐强屈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这是谁呢?,原来是大长今!,公元一四九六-一五六六,历史回顾,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心肺复苏起始的里程碑: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击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1957年Peter Safar对一群箭毒中毒的志愿者试验发现,过伸头部可以保证气道开放。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最有效的。从此确立了复苏中口对口人工通气的作用。,胸外心脏按压,1960年Peter Safer将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机结合起来组合基本的心肺复苏术(CPR),归纳为ABC步骤。1966年美国医学会引用了上述成果,推广徒手CPR,徒手心肺复苏术为基本生命支持手
5、法和技术,美国和欧洲平均每天能挽救近1000例院外猝死病人。,电击除颤,1956年Zoll首次报道应用电休克除颤抢救成功1例心室纤颤患者,还证明电休克除颤技术可以终止临床上任何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961年Lown等人发明了应用R波触动同步电除颤技术,该方法有效的防止了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上,较安全可靠。Lown将该法命名为心脏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法(cardioversion),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60年以后,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成为基本心肺复苏术的三大要素。1975年认识到在基本生命支持、恢复有效自主循环之后,及时开展进一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开设第一期高级心肺复苏学(ACL
6、S)。20世纪80年代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又被推至复苏学前沿,持续生命支持的理论得以发展。这是因为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复苏成功和充分血液再灌流与否决定着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生存质量。20世纪90年代由于循证医学发展的推动,人工通气,辅助循环装置等技术又有更深入的研究,改进方法,增加器材评估措施等带来心肺复苏术的快速进步。,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2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与生命链的“四个早期”息息相关:早期识别危险征兆,求救并启动EMS系统;早期基本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早期ALS。,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8年正
7、式提出早期应用AED进行除颤的重要性,是另一个革命性飞跃。AED是21世纪心脏骤停的“灭火器”,AED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高到50%。,美国AHA于1974、1980、1986、1992年以及欧洲复苏学会1992、1996、1998年均发表过复苏指南,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的制定,首次由世界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联合制定,其内容更具广泛性、先进代表性、权威性。,由美国心脏协会(mrician eart sociation,)和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nternationa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联合举办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
8、推荐国际会议于2005年1月23至29日在美国南部城市达拉斯举行。,全世界358位从事心脑血管急诊和心肺复苏基础研究的学者参会,卫生部派中华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樊寻梅教授参加此次盛会,会议就和的256个专题展开讨论。,“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变化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更为早期、高质量CPR,能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得以提高。,时间就是生命,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25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肝细胞-1-2小时肺组织-大于2小时,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10秒 脑氧储备耗尽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4分钟 脑内葡
9、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成功的关键:速度,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4分钟内初级心肺复苏,8分钟内高级心肺复苏除颤往往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成人心脏骤停中最常见。若未能在8-10分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永久性大脑损害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2005年以来CPR的新进展,2005年版CPR指南最有争议的问题和主要变化是单人CPR时,将按压/通气比由15:2改为30:2和除颤从连续3次改为1次并立即CP
10、R,以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强调胸部按压:有效、不间断),概述,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基于对复苏文献资料的大量研究,并由多名国际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及专业分会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同时发表于循环2 和复苏3 两份期刊上的2010 年 ILCOR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是根据数
11、以万计已由同行讨论的复苏研究总结出的国际临床指南。该 2010 年国际证据评估过程包括由来自 29 个国家的 356 名复苏专家,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网上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分析、讨论和探讨,包括 2010 年初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举办的 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新指南的新主张,更强调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 有力和快速 不少于100次/分 胸骨下压5cm 胸廓回弹 压/放时间相等 减少中断时间 步骤由A B C变为C A B(非专业人士)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新指南的新主张,成人/儿童CPR按压/通气比为30:2
12、婴儿15:2 每次人工呼吸1秒钟 见到胸部起伏 500ml600ml 避免过度通气,新指南的新主张,心脏除颤时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行CPR 每2分钟检查1次心律认可18岁儿童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有条件的,1岁以下幼儿也可应用AED,2005版生存链,生存链心肺复苏治疗的协作体系最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建立强有力的生存链成人生存链:四“早”早进入急救系统 早初级心肺复苏 早除颤 早高级心肺复苏,“2010版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心肺复苏2010年操作指南简介,39,2005CPR操作指南基本生命支持的操作程序为“A-B-C”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C:心脏按压,2010CPR操作指南基本操作程
13、序改更为:“C-A-B”C:胸部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 除新生儿外,所有病人均应采取上述措施,40,特 殊,新生儿常常是因为窒息导致心博骤停,所以仍应用传统的ABC模式进行抢救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心博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大约5个周期(约2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41,理 由,大量实践证明,对于心跳骤停的病人早期实行胸部按压和除颤其复苏效果更佳C-A-B 操作程序中,首先进行胸部按压,当完成一个周期的胸部按压后再进行人工通气A-B-C 操作程序中最困难的操作是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因此实施抢救的人按照此程度进行操作,仅有1/3的病人接受了真正的CPR救治措施。
14、,42,2005CPR操作指南小儿心肺复苏时应先开放气道,在心脏按压前进行两次人工通气,2010CPR操作指南乳幼儿和年长儿心肺复苏时先进行心脏按压而不再实施先通气的复苏程序(C-A-B替代A-B-C).单人行复苏时先进行30次心脏按压,两人行复苏时先进行15次心脏按压,而不先进行2次人工通气,43,理 由,小儿复苏时该项操作程序的改变在儿科复苏专家中引起很多争议大部份小儿心跳骤停均为窒息所致,而非突发性心源性心跳骤停,因此大部份人认为从临床角度上看,小儿复苏时需要呼吸和心脏按压同进行小儿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远没有成人突发性心跳骤停普遍,而且很多抢人员并不知晓小儿复苏时应该如何进行。,44,大部份
15、心跳骤停的小儿病人并没有接受抢救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因此,提出一项有抢救人员可实施的实际方法可能有助于挽救小儿生命。因此本次提出采用C-A-B方案,可能有助于小儿病人的抢救。本方案实际上仅延迟是人工通气措施18秒(双人复苏)或少于30秒(单人复苏),因此不影响抢救效果。,45,2010CPR操作指南“看、听、摸”(Look,Listen and Feel)不再作为诊断的基本手段。,2005CPR操作指南“看、听、摸(Look,Listen and Feel)作为诊断心跳骤停的基本手段,46,理 由,“Look,Listen and Feel”作为诊断心跳骤停手段往往与实际不符耗费时间,47,20
16、05CPR操作指南心脏按压的频率约为100/min,2010CPR操作指南心脏按压的频率至少为100/min,48,理 由,CPR操作程序中,胸前心脏按压的操作频率对于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和病人生存后的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在操作过程中,按压频率高其抢救成功率高,反之亦然,49,2005CPR操作指南成人胸部按压的深度约为1.5-2 inches(约4-5 cm).,2010CPR操作指南成人胸部按压的深度至少2 inches(5 cm),50,理 由,胸前心脏按压是产生血液流动和氧供以及提供心脏能量的关键操作。复苏者通常按压深度不够而使复苏效果不佳。给出
17、多个建议深度可能导致理解困难,所以只给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51,2005CPR操作指南 小儿心脏按压时其按压程度应为胸壁前后径的1/3或1/2。,2010CPR操作指南小儿复苏时,为获得有效的胸部按压,其按压程度至少应为其胸前后径的1/3该值相当于乳幼儿时为4cm,年长儿为5cm。,52,理 由,基于小儿胸部放射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心脏按压时无法达到其前后径的1/2.基于新的研究结果,有效的心脏按压需要尽力按压,乳幼儿达到4cm,年长儿达到5cm时可获得有效的按压结果。,53,2005CPR操作指南没有标明受训和非受训的抢救人员在抢救操作方法是否有所不同没有标明非受训人员主要任务是胸部按压。没有
18、标明如果抢救人员不情愿或无法进行人工通气可单独实施胸部按压而不实施人工通气。,2010CPR操作指南抢救人员为非受训人员,可单独实施心脏按压,胸部中央部位“用力并尽快的按压”。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抢救人员至少进行心脏按压。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抢救人员如果可以实施人工通气,实施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比率为30:2.,54,理 由,对于非受训的抢救人员单独进行心脏按压很容易做到,同时可在专业的抢救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其进行正确的操作。心跳骤停病例抢救的成功率分析结果表明:单纯心脏按压与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其成功率相似。对于受过训练的抢救人员在复苏过程中尽可能进行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55,2010CPR操
19、作指南,不建议心博骤停患者常规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理 由 随机研究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此方法仍有可能造成误吸,56,2010CPR操作指南,同步电复律给了更明确的方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颤:双相波能量首剂120-200J,单相波首剂量200J房扑或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双相或单相波,首剂量均是50-100J室性心动过速 成人稳定型单型性首剂量单相或双相波100J特别强调同步电复律不能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多型性心动过速,57,2010CPR操作指南,胸前锤击不应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博骤停如除颤器不可用,考虑为有目击监护下的不稳定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
20、动过速)锤击不能因此耽误心肺复苏和电击2005CPR操作指南未提出看法,58,2010CPR操作指南,特别强调以团队形式进行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医务人员培训不仅应教授个人技能,还应当训练施救者作为一个高效团队的一名成员进行工作,59,高级生命支持,2005CPR操作指南 气管插管后建议使用呼吸末CO2测定仪或气管导管误入食道探测器来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2010CPR操作指南 心肺复苏期间,建议对于气管插管的病人连续监测呼气末CO2波形及其数值。,61,理 由,连续监测呼气末CO2是目前证明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最可靠的方法。血液必须通过肺排出CO2,监测其相应的数值,PETCO2不仅
21、可以监测其胸部按压是否有效,同时还可测定病人自主呼吸是否恢复。,62,胸部心脏按压无效(病人原因或抢救者按压程度不够)时,表现为PETCO2值很低.病人自主循环恢复后再次出现心跳骤停或心脏无血液排出时均可出现PETCO2降低.相反,自主循环的恢复将出现PETCO2 的突然上升。,63,2010CPR操作指南,通过监护生理参数来指导心肺复苏如果PETCO210mmHg,尝试提高心肺复苏质量舒张压20mmHg,尝试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充分给氧和早期除颤,并评估心搏骤停的基本病因,64,2005CPR操作指南抢救程序中包括了无脉搏的心跳骤停时进行生命基本支持可应用阿托品。既:心脏无搏动或心机械分离时应考
22、虑应用阿托品。,2010CPR操作指南对于电机械分离或心跳骤停的病人行CPR时不再使用阿托品。复苏过程中病人出现稳定的,无法鉴别的规律的单波形宽波心动过速可考虑腺苷诊断和治疗该种类心律失常。,65,有证据表明电机械分离或心跳骤停时常规应用阿托品不可能有治疗作用。根据最新用药安全和潜在的治疗效果的证据,目前建议应用腺苷进行治疗。,理 由,66,2010CPR操作指南新用药方案,阿托品: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博骤停时常规使用阿托品,并已从流程中去掉腺苷:早期处理未分化的稳定型、规则型、单型性、宽QRS波群的心动过速,对诊断治疗有帮助。腺苷不得用于非规则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因可导致室颤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袁峰 CPR 专业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