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专题复习策略.ppt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专题复习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专题复习策略.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高考试题特点与专题复习策略,第一部分 对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一、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1、二轮复习要干什么复习目的和要求(1)巩固升华。(提炼和强化重点、难点,巩固一轮成果)(2)系统完善。(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3)综合提高。(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掌握常用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2、二轮复习要怎么做总体思路:坚持以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高考试题为“范”的基本原则,采用“专题测验+模拟训练+重点与方法归纳”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试题难
2、度,确定好复习的重点难点,做到准确、科学、严密。二是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要体现阶段性、针对性,重点突出,减少重复,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练有所获,能力有发展。同时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扫除知识盲点。三是练习检测要尽量贴近高考,不拔高,不降低,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熟练掌握。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考试技术、方法和考试技巧的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范做题,力争在卷面上少失分或不丢分。,学生答题易错提示:(1)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2)是名称还是化学式?(3)是结构示意图,还是电子式或者结构式?(4)是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图?是指基态原子还是价层电子?(5)顺序
3、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等等。学生化学用语易错的总结:(1)水解或电离方程式首先就看是不是可逆符号,其次就是沉淀或气体符号(单水解不生成沉淀或气体)。(2)热化学方程式首先看状态,其次看焓变的符号和数值、单位。(3)电极反应式首先看得失电子及数目。(4)不论是何种方程式,都必须“系数最简”。化学方程式明确反应条件的,必须写出。,必须经常做的事:提醒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卷面失分,化学计算中易犯的错误有:(1)单位。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不写单位,但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单位的换算也很重要,如溶液密度常用单位为g/mL,计算浓
4、度却是用单位L。再比如给出晶胞棱长单位为m或pm,所求密度的单位为g/cm3。(2)总量。如“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总量,却只求了分量。(3)求的是“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要看清楚。重视简答题的格式,抓住答题要点。例如:(1)实验现象。海陆空、气液固,要完整。语言要具有科学性。(2)实验方案。“操作、现象、结论”三要素要齐全。使用什么试剂要指名道姓,如加入少量硫酸,而不能笼统回答酸。结论要明确,不能说“是否”这样模棱两可的话。如检验NH4+的三步骤。(3)化学平衡。答题格式也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指出什么条件发生何种变化,二
5、是平衡移动方向,三是指出平衡移动改变了什么物理量,并回扣题目如何。如:解释“将盛有NO2的密闭容器加热,发现气体颜色颜色变深”,的原因。,3、二轮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二是讲练比例问题。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知识块专题,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基础,高考题型专题,选择题专题,无机综合题,元素及化合物综合题,实验综合题,结合进行,化学计算基础,相互渗透,选考题专题,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或有机化学,第二部分、高考专题复习的一些做法二轮复习专题的设置,一、选择题专题复习的思考和做法,1、近年新课程高考选择题的
6、命题特点基础、稳定:考查化学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适当兼顾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实验和简单计算。不回避陈题和常考题的重复使用。关注社会热点,加强知识应用。淡化热点,突出能力。旧题的改造和重组,2010-2012年高考新课标化学选择题考点统计,1、化学与STSE2、物质的分类、溶液与胶体知识3、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5、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规律的综合应用6、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7、常见有机物性质与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书写与判8、图像与图表信息的归纳与应用。9、化学计算基础计算(混合物计算、pH 计算、守恒法应用等)10、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分
7、离提纯、物质鉴别与试剂存放)1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盖斯定律1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应用,2、新课标全国卷选择题的常考知识点,2013高考选择题需要关注的考点,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化学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规律的应用离子反应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离、水解、溶解)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综合应用与物质的量、摩尔体积、溶液浓度有关的计算、pH计算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共线、共面问题)与性质,3、选择专题复习的几点具体做法(1)依据选择题常考知识点分为若干题型进行限时训练和小结讲评。(2)对热点题型要进行方法和规律的总结。(3)训练选择题的审题和答
8、题技巧(分析法、观察比较法、淘汰法、筛选法等),训练目标:重要考点题型化,热点题型规律化,二、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试题特点分析及复习对策,试题特点,(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既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更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核心知识。(2)体现综合考试特点,学科内综合题比例不断扩大(3)不考虑知识覆盖面,强化能力考查。(4)重视从图像或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5)突出学科特色,重视试题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6)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在立意和设问上力求创新,主观题题目情景和问题思维容量比旧课程卷有较大提高。,(7)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体现“定性问题定量化”特点,涉及化学计算内容试题有逐步加大趋势。近
9、几年涉及化学计算的主要内容有: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与计算、物质的量、守恒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化学知识以及反应热的计算的运用等方面。,常考的定量关系有:一个核心量(物质的量NA);两个定律:盖斯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四种守恒(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五个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必考题考查内容分布,基本概念常考知识点归纳,3、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及其重要应用知识的考查,6、有关于NA的基本计算,7、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的考查,4、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知识的考查,5、离子共存问题
10、知识的考查,8、化学用语知识的综合考查,1、有关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2、与物质的量有关概念的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常考点,1、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应用,2、元素的位、构、性间的相互关系,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5、化学平衡图象题、等效平衡及平衡常数相关内容,6、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相关知识,7、盐类的水解规律及其应用,8、溶解平衡及难溶电解质溶度积,9、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0、电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2013高考无机综合题值得关注的考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像与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焓变、热化学
11、方程式、盖斯定律电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题溶解平衡及难溶电解质溶度积,2012新课标全国卷27.(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碳催化下合成。(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答案:5.52103kJ(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
12、程式为_;(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 kJmol-1。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计算反应在地8min时的平衡常数K=_;答案:0.234molL-1(2)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 T(8)(填“”、“”或“=”);答案:(3)若12min时反应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molL-1 答案:0.031(4)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
13、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答案:v(5-6)v(2-3)=v(12-13)(5)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_ v(15-16)(填“”、“”或“=”),原因是_答案:;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2011新课标全国26(14分)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CuSO4H2O(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270所得样品,于57
14、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CuO+SO3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102;(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2.210-6 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
15、中的H+浓度是_0.2_ molL-1。,该题是典型的综合题,考查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溶解平衡等知识,还考查了学生对“热重曲线”的理解。,2011新课标全国27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 H分别为285.8kJ mol-1、283.0kJ mol-1和726.5kJ 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_;(3)在溶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
16、,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nA/tA molL-1min-1该反应在T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 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 molCO2和3 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正极的反应式为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 mol
17、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新考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增加部分(必考),(1)增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2)增加了“了解核素的含义”。(3)增加“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4)增加的内容有“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5)增加“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6)增加“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等。,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策略。,1、研究考纲
18、,提高复习效率。(8块48条),(7)增加“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8)增加“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9)增加“了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10)增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11)增加“了解离子积常数”。(12)增加“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13)增加“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新课标考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删去部分(必考),(1)删去“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2)删去“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3)删去“了解极性分
19、子和非极性分子”。(4)删去“了解分子间作用力”。这部分在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体现。(5)删去“初步了解氢键”。这部分在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体现。(6)删去“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7)删去“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8)删去“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9)删去“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这部分在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体现。(10)删去“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这部分在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中体现。(11)删去“理解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
20、系”。(12)删去“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13)删去“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这部分在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中得到体现(14)删去“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2、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复习渗透到二轮复习和训练的全过程。,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例:氨水成分与性质的复习,(1)氨水中存在哪些平衡?哪些粒子?(溶解平衡、电离平衡;三种分子、三种离子)(2)向氨水中加入生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有什么现象?为什么?(3)简述向AlCl3溶液、AgNO3溶液、CuSO4溶液逐滴加入氨水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4)标准
21、状况下,1L水中溶解a L氨气达到饱和,得到密度为b g/cm3的氨水,请写出此氨水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浓度的计算式。,首先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记忆”。其次,要善于总结规律(知识规律、记忆规律、题型规律等),提高复习的实用性。再次,要充分利用图表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3、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网络。,示例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关系图,原电池构成,电极,两极为导体且存在活泼性差异(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为惰性电极),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本质,有无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正负极的判断,示例2:原电池的复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
22、还原反应,参加反应的微粒和得失电子数,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要生成稳定的电极产物,(一般规律:负极生成阳离子或消耗阴离子;正极生成阴离子或消耗阳离子。)遵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3、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律:,相同点:(1)电极:负极为Zn,正极为Cu。(2)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正极:Cu2+2e-=Cu。(3)电子方向和电流方向: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不同点:装置中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2+直接接触,易造成能量损耗;装置能减少能量损耗;装置中盐桥的作用是提供离子迁移通路,导电。,4、两种
23、原电池装置的比较,示例3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相同pH值、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示例4: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变化情况,4、精心设计训练题,巩固升华规律。,(1)尽量采用归纳比较试题,达到“重要考点题型化,重要题型规律化”的效果。(2)设计综合性试题,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3)进行题组训练,提升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4)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理解。(5)设计纠错训练专题,及时解决学生在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例1下列过程需要通过电后才可进行的是 B电离 电解 电镀 电泳 电化腐蚀A B C D例2现有稀氨水、盐酸、氯化铵晶体、蒸馏水、酚酞试液
24、、pH试纸,设计最简单实验证明氨水是弱碱。,归纳比较试题,弱电解质证明方法归纳,【例3】2012兰州市诊断26.(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卤族元素的有关性质具有重要意义。(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写序号)。a氯水中存在两种电离平衡b向氯水中通入SO2,其漂白性增强c向氯水中通入氯气,c(H)/c(ClO)减小d加水稀释氯水,溶液中的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e加水稀释氯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向氯水中加少量固体NaOH,可能有c(Na)c(Cl)c(ClO)(2)常温下,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
25、方程式_。若将84消毒液与洁厕剂(含有浓盐酸)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有关原因。(3)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时,所得溶液的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4)服用含碘化钾的碘药片可抗核辐射。将碘片剥去糖衣皮研碎后置于试管中制得无色水溶液,并加入几滴淀粉试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氯水,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若继续滴加氯水后蓝色溶液又褪为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溶液颜色由无色变蓝色的理由: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完成并配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_HIO3_。,综合性试题,归纳置换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高 化学试题 特点 专题 复习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