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派与柴可夫斯基.ppt.ppt
《民族乐派与柴可夫斯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乐派与柴可夫斯基.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乐派与柴可夫斯基,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中叶,继德奥等国兴起浪漫主义音乐之后,在东、北欧国家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同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主要代表人物:俄国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以及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格林卡 Mikhail Glinka(1804-1857)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国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
2、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代表作品:,歌剧伊凡-苏萨宁歌剧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幻想交响乐卡玛林斯卡雅,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格林卡于1837年着手创作的,完成于1842年,并于同年十一 月首演。该歌剧是根据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讽刺长诗写成的,主要描写了古代俄罗斯的基 辅公主柳德米拉在与武士鲁斯兰举行婚礼时,美丽的柳德米拉被魔法师切尔诺莫尔劫走。为了营救柳德米拉,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重重危险,最后借助一把神剑,战胜了凶恶的魔法师,将公主柳德米拉救了回来。故事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了美满的生
3、活。整部歌剧贯穿着勇敢、自信而乐观的精神,其主题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这部歌剧的序曲写得尤其出色,因此直至今日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这部序曲的旋律轻快、华丽,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序曲为D大调,2/2拍,奏鸣曲式。序曲的引子是对鲁斯兰坚不可摧的力量的描写,它欢快而且充满了活力。接着立即进入呈示部,乐曲迅速推向由弦乐部分演奏的轻 快而明朗的急速旋律,它以豪放、奔腾的气势,成功地勾画出武士鲁斯兰跃马挥戈、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副部主题转为 F大调,音乐来源于歌剧中鲁斯兰的咏叹调,富有很强的俄罗斯性格。序曲的发展部经过 全乐队的强
4、奏、弦乐拨奏和激动的弦乐拉奏,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又回到D大调,把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出来,但比原来的气势更为宏大。最后乐曲由强有力的和弦引出热烈而壮大的 场面,全曲在欢庆胜利的气氛中结束。,卡马林斯卡娅幻想曲,格林卡从西班牙回国后写出了别具一格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娅。在这首管弦乐曲中,格林卡以两首俄罗斯民歌为主题,运用了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的新颖表现手法。这部作品旋律欢快、活泼,富於幽默感,是一首很著名的乐曲。这部乐曲约创作为以后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 路。他的成就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强力集团,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于俄国的一个音乐创作集团。由都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没有进过音乐
5、学院,而且最初都不是专业音乐家的五个人组成。他们分别是: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故亦称“五人团”,也叫作“新俄罗斯乐派”。他们主张:继承格林卡的传统,认为俄罗斯音乐必须走自己民族化的道路。他们强调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强调音乐要反映现实。当时俄国的上层社会拜倒在西欧音乐脚下,歧视本民族的音乐。但“强力集团”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主张,并在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体现这种主张,这在当时具有很大进步意义,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orgsky 1839-1881)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13岁时进入近卫军士官学校,同时开始投师
6、学习音乐。毕业后,与居伊、巴拉基列夫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放弃家产。1863年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代表作品:,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 霍万斯基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67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歌曲,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创作于1874年。为纪念其好友,青年画家、建筑设计师加尔特曼逝世周年而作。乐曲内容源于加尔特曼的遗作展览会中的画,作者有感,遂将其中十幅作品创作成钢琴组曲,并由一个“漫步”的短
7、曲贯穿始终。依次为:漫步、侏儒、漫步、古堡、漫步、杜伊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漫步、雏鸟的舞蹈、两个犹太人、里莫日的集市、墓穴、与死者对话(漫步变奏)、鸡脚上的小屋、壮士门(基辅大门),荒山之夜,荒山之夜幻想曲是单乐章的标题性乐曲,有叙事和描绘的特点,结构自由,接近于音画或散漫的变奏曲。整个作品的内容可以用总谱上的一段文字说明来做解释:“从地底下传出的神秘声响。黑夜的精灵出现,接踵而的还有撒旦王。颂赞撒旦王,魔鬼做弥撒。安息日的狂宴。在宴饮的高潮,传来了远处乡村教堂的钟声,黑夜的精灵四散。破晓”。从这段说明中可以看出,这里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出场,还有各种不同的场面转换。,荒山之夜,乐曲开始时小提琴的
8、一些上下回旋的音型结合着木管乐器的滑奏式动机,提供了一个狂风劲吹、阴森可怖的背景,这就是从地底下涌出来的那种像漩涡般翻滚的声响和那些精灵的怪声怪叫,撒旦王出场了由三个长号和一个大号齐奏奏出的这个主题,具有一种威慑的强力,它两次在不同调上(第二次升高半音)呈现,更加强了它的威势和戏剧性效果。接下的两个主题都是舞蹈性的,都象征这安息日的宴饮,前者先由双簧管和单簧管奏出,它是全曲的核心,并贯串着全曲,后者先在定音鼓和低音提琴拨奏的强调之下,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这两个主题和引子中的主题素材交替地反复、变化和发展着,间或还结合个别新的动机,构成了一幅狂乱、纵欲的宴饮场面。而当掀起的一阵阵高潮过后,随着一
9、段半音阶的急剧下降,出现了管钟的弱奏,这远处教堂钟声渐渐地刷新了音乐的色彩,天已破晓,原先的小调转为大调,单簧管和长笛轮流奏出一个悠缓明亮的旋律,众精灵全都逃之夭夭,天蒙蒙亮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是强力集团中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另外,还有两点值得一提,在80年代穆索尔斯基和包罗丁先后去世以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他们的遗作进行了整理和修订,重写或续完了他们的一些未完成的作品。使有些作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二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期间,为20世纪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乐派 柴可夫斯基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