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法.ppt
《骨科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手法.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科手法,第一节 概 述,手法定义,手法是指医者用指、掌、腕及臂的劲力,结合身功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过经络、穴位由表入里,从而达到整复疗法,祛病强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手法运用原则,早:早期恰当而及时施行手法稳:有力而稳妥,体位恰当准:准确、实效,用力恰到好处巧:轻巧,既省力又有效,不增加患者痛苦,手法适应证,1、大部分的新鲜骨折,尤其四肢骨折可行手法整复。少部分的陈旧性骨折。对潜在塑形能力较强的儿童或对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手法治疗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症。,2、各部位关节脱位可手法复位,某些四肢关节陈旧脱位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手法闭合复位。,手法适应证,3、
2、身体各处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可行手法治疗,但是神经、血管、肌腱及韧带的严重损伤应首选手术治疗而不是手法治疗。,4、各种损伤后遗症的治疗。如骨折后关节僵硬粘连等。,手法适应证,5、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6、内伤之气滞血淤、脏腑功能紊乱等。,手法禁忌证,禁忌症则是必须牢记的内容。尽管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症条款已不再作为手法治疗的禁区,但是作为初学者应该照章办事,以期为了病人,更主要是保护自己,手法禁忌证,1、急性传染病、高热、脓肿、骨髓炎、骨关节结核、恶性肿瘤、血友病等。,骨伤科病人同时患有急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高热,不能用骨伤合理解释者,不可冒然行手法治疗,应查清
3、病因,以免贻误病情。,手法禁忌证,2、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压迫症状,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或有脊柱重度滑脱。,3、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主要的神经血管损伤。,4、施行手法后,疼痛加重或出现异常反应。要立即停止手法治疗,查明原因。,手法禁忌证,5、妊娠3个月左右妇女患急、慢性腰痛。手法治疗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动不安。,6、手法区域有严重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手法可引起病情加重或炎症扩散。,手法禁忌证,7、精神病患者或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治之无功。,8、其他,如生命体征不稳定,一般健康状况不良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等。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脱位应首选手术治疗。,手法禁忌证,上述诸条款是临床治疗的经
4、验教训的总结,其中要么手法治疗有危险,或贻误病情,或加重损伤,或效果不佳,要么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等,敬请同学谨记为上。,手法前全面掌握病情,要认真检查,明确诊断,达到心中有数。,注意患者全身情况,临证只有正确选用手法,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对损伤部位做到手摸心会。,手法的注意事项,手法的注意事项,2、手法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准备好所需要的一切器材是否麻醉,以及采取何种麻醉止痛的方法调整合适实施手法的患者体位,并保持在一定舒适的位置确定手法,与助手思想统一,密切合作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将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与患者说明,手法的注意事项,3、手法操作时的要求,思想集中,操作熟练,随症施治;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5、;所施手法要达到施术的目的,手法的注意事项,4、手法治疗后的要求,手法后需要固定者,及时夹敷固定。对骨折、脱位患者,施术后需行X线拍片复查。手法后的效果及其他病情,应及时记录和图示。,1.模法练习。2.推拿按摩手法练习。3.联系实际模拟练习。4.全面锻炼身体。5.夹缚全扎方法练习,手法训练,手法效能,1.理伤整复、接骨续筋。2.行气活血、消肿止痛。3.宣统散结、剥离粘连。4.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第二节,骨折复位手法,历史沿革,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2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复 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历史沿革,3、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伤科八法。,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7、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8、切忌使用暴力。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10、避免X线伤害。,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动手之
8、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正骨的手法重要步骤作用: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操作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要领:先顺势牵引,再 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注意:1、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2、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引装置、牵引
9、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同样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及时调整。,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操作方法:旋转手法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
10、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旋 转,屈 伸,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提、端”上提、端起“按、挤“按下、挤进,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
11、折另一端向上。,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肤。,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
12、,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紧密吻合。,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
13、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 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 矫正重叠移为位时。,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
14、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折顶法要领: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利用折顶手法起到先过枉后矫正的目的。运用折顶手法时对抗牵引时间一定要足够,准备折顶时宜稍微放松牵引,使断端能够在折侧相顶,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 入的
15、骨折。,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回旋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推拿按摩,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的骨折更为重要。,正骨八法 推拿按摩,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第三节 脱位复
16、位手法,历史沿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口腔内复位法。,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了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法。,清胡延光伤科汇纂记载了“上髎歌诀”。,通过手法触摸伤部,可进一步辨明关节脱位的程度和方向,1、手摸心会,1、手摸心会,手摸心会可以辩明是否脱位,是半脱位还是全脱位,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是新鲜脱位还是陈旧性脱位等,术者作到心中有数,施法时才能有的放矢。,2、拔伸牵引,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起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作用;可克服关节周围肌肉因解剖异常与疼痛而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关节脱位后,由于周围肌肉痉挛,脱位的骨端被弹性固定在关节外的某个位置上,如不施以牵引则脱位难以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科 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