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结构、性能分析比较.doc
《机车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结构、性能分析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车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结构、性能分析比较.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车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结构、性能分析比较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铁道机车车辆 指 导 教 师: 摘 要电力机车的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结构、性能不断的提高,推动了铁路行业的不断提高,并在安全方面很重要。本文介绍了3种电机悬挂方式及2种齿轮传动方式,并对其特点、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牵引电动机悬挂方式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齿轮的啮合条件差,齿轮磨耗大,传动冲击大,对牵引电动机不利。所以电力机车的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结构和性能对整台机车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齿轮传动;电机分析;悬挂装置目 录摘 要I引 言11电力机车21.1电力牵引概述21.2 铁路牵引动力31.3
2、电力牵引的优越性41.4电力机车的发展52 电力机车传动92.1机车传动92.2齿轮传动的分类和比较92.3 齿轮传动的特点103 电机悬挂装置的分类和比较123.1电机悬挂装置的分类分析123.2电机悬挂的比较分析154 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特性235 牵引电动机与齿轮箱的检修265.1 牵引电动机悬挂装置检修265.2 齿轮箱的检修26结 论28致 谢29参 考 文 献30引 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内铁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对于电力机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于电机机车的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的要求更加严格。 电机机车的传动及电机悬挂装置是电力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齿轮传动装置是电机机车的动
3、力装置。齿轮传动分为单齿轮传动和双齿轮传动,由于齿轮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效率高,寿命长,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围大,所以其在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电机悬挂装置的电机悬挂方式和传动装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的电机悬挂方式,传动装置也不同。目前牵引电动机的悬挂方式大致可分为轴悬式,架悬式,体悬式三类.为进一步改善机车的动力学性能,通常把牵引电动机悬挂在车体的底部,使其成为二系弹簧以上的重量。1电力机车1.1电力牵引概述1.1.1电力牵引定义电力机车或动车的牵引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铁路列车、电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电动车辆组运行。主要由电源、牵引变电所、接触网(接触轨)、轨道回路和
4、电力机车、动车组等环节构成的系统以实现电力牵引。 1.1.2电力牵引分类电力牵引按照向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的电流性质不同,分为工业标准频率(50 Hz或60 Hz)单相交流制,简称工频单相交流制,是20kV,25 kV,低于工业标准频率的低频(一般为16 2/3 Hz)单相交流制,电压为110kV,15 kV和直流制,电压为 600,750,1 500,3 000 V等4 种类型(该分类不适用于磁浮铁路)。按照应用领域,则区分为干线线路电力牵引、工矿运输电力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牵引(地下铁道与轻轨交通)和城市有轨电车等。各种电流制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机车、动车的设备有较大差别。 1.1.
5、3技术经济特性电力牵引相对于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牵引(内燃机车、城市公交汽车)和蒸汽机为动力的蒸汽机车牵引,具有下述一系列优点:电力牵引为非自给式牵引动力。机车本身不带燃料和原动机。由大容量电力系统供电,机车或动车总功率大且自身重量相对较轻,具有起动和加速快、牵引力特特点,能满足铁路和城市现代交通运输对高速、快速、重载和大运输能力的需要。电力牵引的总功效(作功效率)最高,可显著节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由于电能在发电厂(站)集中生产,采用高温、高压、大功率机组的火力发电厂构成的电力系统供电,电力牵引的总功效为27%28%;由水力发电站构成的电力系统供电时,电力牵引的总功效可达57%58 %。而内燃牵
6、引和蒸汽机车牵引的总功效,分别为22% 和6%,公交汽车运输的总功效与内燃牵引相当或稍低,且都要使用优质燃料(柴、汽油和优质煤)。据统计,铁路电力牵引的平均单位消耗(标准燃料公斤/万吨公里),比内燃牵引和蒸汽机车牵引分别低13.0% 和67%,因而,电力牵引的运营成本较低。电力牵引列车和车辆噪声小,不排出废气和有害气体,有利于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牵引采用地下建筑或高架结构,运输快捷、灵活、安全。可消除城市交通阻塞状况、改善生活空间。电力牵引各主要组成环节均为独立电气系统,且又连成整体,它们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手段相结合,易于实现全面自动化和信息化,为铁路和城市交通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
7、的极大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1.4电力牵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增加了供电系统装置,使其一次投资费用按其他牵引动力形式要高些。另外,交流制整流器电力机车和动车产生高次谐波和负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一定影响;谐波的存在和高压接触网及其回流网络的不对称,对沿线平行接近的电信线路将产生干扰电压,影响通信质量和人身安全;直流电力机车和动车负荷在回流时存在迷散电流,对地下金属管道和地下建筑物形成腐蚀作用,都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和限制。 1.1.5在铁路和城市交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50年代,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废俱兴,在世界范围掀起了铁路牵引动力技术改革的浪潮,电力牵引首先
8、在欧洲、前苏联、日本等一些国家开始广泛采用。由于电力牵引的技术经济综合优势十分明显,加以7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石油危机,愈益促进了它的发展。至80年代末,上述主要国家都达到以占本国铁路总里程1/41/3左右的电气化铁路,承担其2/53/4的客货运输总周转量。 在此期间,轴功率1000 kW以上的大功率、高速、高性能的交流一直流一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晶闸管整流器电力机车,相继研制成功投入商业运营,推动了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电力牵引的发展增强了铁路运输与航空、公路运输的竞争能力。 许多国家的铁路运营实践表明,牵引动力电气化已成为铁路技术改革的方向,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1.2 铁路牵引动力铁路牵引
9、动力需要正确地选择牵引动力并使其在地域上合理分布。铁路牵引动力分为蒸汽、内燃和电力3种。蒸汽牵引热效率低,牵引重量小,乘务员工作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但机车构造简单,造价低,目前在中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燃和电力牵引主要特点是功率大,效能高,劳动条件好,但造价高,在中国已有30年发展历史。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分别用了1015年时间,于6070年代先后完成了以内燃和电力牵引取代蒸汽牵引的改革。铁路电气化、内燃化是实现铁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牵引动力布局的地理条件主要有:自然条件。铁路所经地区的地形和水源供应;沿线能源资源种类及开发供应状况;地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客货运输需求特征及生产布局状况。根
10、据自然条件有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各种牵引方式的适宜范围为:电力牵引适宜在运量大、提高铁路能力显著、节约能源和经济效益好的干线及运量较大、坡道长的线路上采用。内燃牵引适宜在运景较大、蒸汽牵引不适应,电力牵引又不经济的线路上和主要编组站内采用。在运量较小,煤、水条件较好的线路上仍可保留蒸汽牵引。由于中国的国情和投资能力,中国牵引动力改革仍需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1.3电力牵引的优越性电力机车是一种通过外部接触网或轨道供给电能,由牵引电动机驱动的现代化牵引动力。其优点是:清洁无污染,电力机车的动力源于电能,无任何有害排放物,是理想的环保型轨道交通运输工具。功率大,速度快。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
11、由于受结构的限制,功率受到影响,而电力机车的功率则相对较大,加之电网容量超过机车功率的很多倍,使得现代电力机车向重载、高速方向发展成为现实。热效率高,成本低。电力机车的平均热效率为26,远高于蒸汽机车,也高于内燃机车,同时无非生产性消耗,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综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我国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可供发电。另外火力发电厂也可利用一些劣质燃料发电,做到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大量的优质燃料。维修便利,成本低。电力机车上主要是一些电气设备,因此具有保养容易、维修量小、检修周期短等特点。工作条件舒适。电力机车乘务员的工作条件比起蒸汽机车乘务员在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噪声、采光、振动等方面都有很大
12、改善,也优于内燃机车乘务员。适应能力强。电力机车不同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运行中没有水消耗,不影响其在无水区和缺水区运行。铁路牵引动力的生力军电力机车。因为本身不带原动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给,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速度快、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为此,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电力机车起动、加速快,爬坡能力强,工作不受严寒的影响,运行时可靠、节能、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无煤烟不污染环境,能采用再生制动,便于实现多机牵引,所以在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
13、区线路上能更能发挥优越性。此外,电力旅客列车,可为客车空气调节和电热取暖提供便利条件。但电力机车由于受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限制,加上前期工程基本建设投资大,所以,当今应用不如柴油机车和已退役的蒸汽机车那样广泛,随着社会物质水平不断加强,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及城市地下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力机车发展前景良好,铁路牵引动力的生力军的称号当仁不让。1.4电力机车的发展电力机车起步于荷兰,1835年荷兰的斯特拉延和贝克尔两人就试制以电池供电的二轴小型铁路车辆。1842年苏格兰人R.戴维森首先造出一台电动机极原始,只能勉强工作电力机车。1879年德国人W.von西门子驾驶一辆他设计的小型电力
14、机车,由外部电源150伏直流发电机供应,通过两轨道中间绝缘的第三轨向机车输电,并拖着乘坐18人的三辆车,在柏林夏季展览会上表演,电力机车的实验首次成功。1890年英国伦敦首先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营业于5.6公里长的一段地下铁道上。在1895年美国采用675伏直流电,自重97吨,功率1070千瓦电力机车,应用在巴尔的魔铁路隧道干线区段。19世纪末,德国对交流电力机车进行了实验,1903年德国三相交流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2公里的高速记录。这样,电力机车作铁路牵引动力的新军奋勇突起。电力机车于1914年来到我国,在抚顺煤矿使用1500伏直流电力机车。干线铁路电力机车采用单相交流250000伏50
15、赫电流制。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于1958年诞生于湖南株洲,命名为“韶山”,以引燃管整流型的电力机车,为我国铁路步入电气化立下了汗马功劳。1968年改用硅整流器成功,称“韶山1”型,持续功率为3780千瓦。近年来干线电力机车向大功率、高速、耐用方面发展,客运电力机车速度已从每小时16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并向250公里迈进。电力机车由机械部分、电气部分和空气管路系统三部分组成。(1)为机械部分,包括走行部和车体。走行部是承受车辆自重和载重在钢轨上行走的部件,由2轴或3轴转向架及安装在转向架上的基础制动装置、轮对和轴箱、齿轮传动装置、弹簧和牵引电动机悬挂装置组成。车体用来安排各种设备和乘务人员的工
16、作场所,由底架、司机室、台架、侧墙和车顶等部分组成。司机室设在车体的两端,与走廊相通。司机室内安装控制设备,如司机控制器、制动饭、按钮开关、监测仪表和信号灯等。两司机室之间用来安装机车的全部主要设备,有时划分成小室,分别安装辅助机组、开关设备、换流装置以及牵引变压器等。部分电气设备如受电弓、主断路器和避雷器等则安装在车顶上。车钩缓冲装置安装在车体底架的两端牵引梁上。车体和设备的重量通过车体支承装置传递到转向架上,车体支承装置并起传递牵引力与制动力的作用。(2)为电气部分,机车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连接导线。包括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以及它们的保护系统。主电路:电力机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
17、机车的基本性能,由牵引电动机,与其相连接的电气设备和导线共同组成。主电路电压为牵引电动机的工作电压,或者接触网的网压,其电路流过牵引负载电流全部。主电路将接触网上的电能转变成列车牵引所需的牵引动力,为电力机车上的高电压、大电流的动力回路。由于全国制造的电力机车电压较复杂,不便于国际间铁路联运过轨。近年来国际上已定出几种电力机车用标准电压。直流电压为600伏(非优先选用)、750伏、1500伏和3000伏。单相交流电压6250伏(非优先选用)、工频50或60赫,电压15000伏、工频赫,电压25000伏、工频50或60赫等几种。辅助电路:供电给电力机车上的各种辅助电极的电气回路。辅助电机驱动多种
18、辅助机械设备,如冷却牵引电动机和制动电阻用的通风机,供给各种起动器械所需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等。辅助电机可以是直流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控制电路:由司机控制器和控制电器的传动线圈和联锁触头等组成的低压小功率电路。控制电路的作用是使机车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中的各种电器按照一定的程序动作。这样,电力机车即可按照司机的意图运行。保护系统:保证上述各种电路的设施。(3)为空气管路系统,按用途可分为:供给机车和车辆制动所需压缩空气的空气制动气路系统。供给机车电气设备所需压缩空气的控制气路系统。供给机车撒砂装置、风喇叭河刮雨器等辅助装置所需压缩空气的辅助气路系统。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由直流和交流两种。由于电流制的不
19、同,所用的电力机车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分为直-直流电力机车、交-直流电力机车、交-直-交流电力机车三类。直-直流电力机车采用直流制供电,牵引变电所内设有整流装置,它将三相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后,再送到接触网上。因此,电力机车可直接从接触网上取得直流电供给直流串励牵引电动机使用,简化了机车上的设备。直流制的缺点是接触网的电压低,一般为1500V或3000V,接触导线要求很粗,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加大了建设投资。 交-直流电力机车在交流制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工频(50HZ)交流制,或25HZ低频交流制。在这种供电制下,牵引变电所将三相交流电改变成25KV工业频率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把交流电
20、变成直流电的任务,由在机车上完成。由于接触网电压比直流制时提高了很多,接触导线的直径可以相对减小,减少了有色金属的消耗和建设投资。因此,工频交流制得到了广泛采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力机车也是交-直流电力机车。交-直-交电力机车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的最大优点就是雕塑简单,只要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就能很方便地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对机车的调速。但是这种电机由于带有整流子,使制造和维修很复杂,体积也较大。这种机车具有优良的牵引能力,很有发展前途。德国制造的“E120”型电力机车就是这种机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水平和品种数量基本适应了铁路运输市需求,形成了
2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车辆产品系列,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从蒸汽机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我国机车车辆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机车车辆转型,截至2009年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9万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1752台。内燃机车占62.3%,电力机车占37.0%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我国已掌握了世界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大功率机车的核心技术已为我国所有,我国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现代化步伐得以加快。未来电力机车逐步取代内燃机车成为趋势。特别在我国,到目前电气化率达到45%左右,其承担的运输工作量比重将达到80
22、%以上,并尽快实现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国产化。2013年以后,铁路电气化进程还将继续发展,电气化线路将继续延长,电力机车牵引完成运输工作量比重也继续提高,预计2020年电力机车牵引完成运输工作量比重将提高到90%-95%。为确保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线的运输,2013年12月26日,我国用自己研制的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展示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的装备优势,并载入世界铁路发展的史册。单台和谐1型八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相比内燃机车每年可以节省运营成本50万元,减少相当于4000台小汽车的尾气排放量。该型电力机车投运后,我国电气化铁路将出现在大坡度条件下单机牵引5000至6000吨级货物列车的“大力神”,
23、比普通机车的运载能力要高1000吨到2000吨。在大秦线共有220台和谐1型电力机车,已作为重载运煤列车的头等主力,它几乎承担了大秦线50%的年运量。所以这种机车不仅能实现快速重载运输,而且节能环保功效显著。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了当今世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高端和前沿技术,将是我国铁路未来客货运输主力机型,将逐步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牵引动力。按照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目前铁路建设的速度,预计到2013年,投入运营的大功率机车达到7900多台,到2020年,陆续投入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将达到1万台以上。届时,大功率机车将覆盖主要干线我国铁路装备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车 传动 电机 悬挂 装置 结构 性能 分析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