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材料.doc
《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材料.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材料第一小型轧钢厂2005年6月目录 鉴定材料之一 鉴定大纲 鉴定材料之二 工作报告 鉴定材料之三 技术总结报告 鉴定材料之四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鉴定材料之五 应用情况报告 鉴定材料之六 经费支出结算鉴定材料之一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大纲第一小型轧钢厂2005年6月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鉴定大纲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对第一小型轧钢厂的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课题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大纲如下:一、项目名称 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二、项目来源 自选三、 项目内容针对生产中存在
2、的薄弱环节,经过认真的统计与科学的分析,找出造成轧机轴承损坏与万向联轴器损坏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各种有效措施,例如粗轧机立辊下轴承座密封的设计与改进,中、精轧机轴承润滑系统的改进,精轧机轴承结构的优化,连续式高刚度轧机在线充油,可伸缩万向联轴器固定的改进等,经过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故障时间降低了70以上,基本解决了轧钢工艺设备存在的制约生产的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四、 项目起始时间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五、 承担单位 济钢第一小型轧钢厂六、鉴定资料及提供单位1、鉴定大纲 济钢一小型厂2、工作报告 济钢一小型厂 3、技术总结报告
3、 济钢一小型厂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济钢一小型厂5、应用情况报告 济钢一小型厂6、经费支出决算表 济钢一小型厂七、鉴定程序1、 讨论通过鉴定大纲2、 听取工作报告3、 听取技术报告4、 听取应用情况报告5、 听取经济效益分析报告6、 现场考察7、 专家评议8、 讨论通过鉴定意见9、 鉴定委员会委员签字鉴定委员会 2005年6月鉴定材料之二 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工作报告第一小型轧钢厂2005年6月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工作报告一、课题来源:近年来,第一小型轧钢厂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经过不断的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使产品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001年产量就已达
4、到51万吨。2003年,在提前完成全年60万吨生产任务后,紧接着进行了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全连轧改造工程,仅用40天的时间就高质量的完成了这项高难度工程,轧机布置型式由原来的半连续式改为18架全连轧,形成550X4/450X3/370X4/300X5/350X2的轧机布置型式,并于2003年12月21日开始进入生产阶段,成品轧机速度由原来的13.5 m/s提高到17.5m/s,月产量达到9万吨以上,随着轧机速度的提高与生产节奏的加快,在生产的过程中,轧机烧轴承故障与万向联轴器故障频繁发生,例如粗轧立辊轧机下轴承座因密封不良造成烧轴承,中轧机因辊颈润滑不好造成烧轴承,精轧机因轧速过高轴承保持架经常出
5、现断裂,万向联轴器因固定不好出现甩脱,精轧万向联轴器因轧速过高出现断裂等等,每月因这些问题的发生造成故障时间最高达到28个小时,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轧辊装配与传动机构的这些故障,一小型厂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彻底解决这些制约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生产的快速发展。二、 方案制定:针对轧机烧轴承与传动机构故障问题,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与论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进:1、针对粗轧立辊轧机下轴承座因密封不良造成烧轴承的问题,对轧辊固定端的尺寸进行了修改,同时对装配件透盖和迷宫环的尺寸进行了同步修改,彻底杜绝了因轴承座因密封不良冲进氧化
6、铁皮造成烧轴承的问题,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针对中轧370轧机因辊颈润滑不好造成烧轴承的问题,对轧辊辊颈处油槽及油孔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进,改善了轧辊辊颈处的润滑状况,大幅度减少了中轧机烧轴承现象的发生;3、针对精轧300轧机与350轧机因轧速过高造成烧轴承的问题,认真分析了36与38轴承经常出现损坏的原因,对轴承型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进,增强了轴承保持架的强度,解决了因轴承保持架破坏造成的烧轴承问题;4、针对可伸缩万向联轴器因固定不好造成甩脱的问题,对全线轧机的轧辊辊头与扁头套根据其强度要求进行钻孔,改木板固定为销轴固定,既节约了换辊换槽时间,又解决了联轴器甩脱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针
7、对精轧300轧机在生产大规格产品时因轧速过高出现断裂的问题,对联轴器的型式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SWP型改为SWC型,并要求对联轴器在出厂前做9级动平衡试验,应用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不仅没有出现过断裂情况,同时保证了轧机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三、使用效果 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其传动机构经过改进后,通过一年多的生产使用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提高了轧机在线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因烧轴承产生的换辊时间与传动故障产生的停机时间,准备误时降低了75,由原来的每月平均12小时降低为3小时。二是减少了换辊、换槽时间。因传动机构固定方式的改进,使传动轴拆装更加快捷方便,每月可节约换辊、换槽时
8、间10个小时以上。三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轧辊消耗,轧辊消耗降低了0.08Kg/吨钢;四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轴承消耗,轴承消耗由原来的4.8元/吨钢降低到3.6元/吨钢。该项目的完成,进一步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消耗,为降成本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高的社会推广价值。 附:主要研制人员名单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年龄文化程度所学专业职称、职务工作单位对成果的创造性贡献1赵云河45大学机械厂长、高工一小型方案提出及组织实施2王建宾33大学轧钢工程师一小型方案及图纸主要设计并负责实施3杨荣庆50大学轧钢副厂长、高工一小型方案提出及组织实施4齐志新35大学轧钢副厂
9、长、高工一小型方案提出及组织实施5王秋林34中专轧钢科长、工程师一小型负责设计方案审核6宋海彬33大专轧钢工程师一小型负责实施7夏庆同35中专轧钢工程师一小型实施过程控制8徐西刚33大学轧钢工程师一小型实施过程总结9潘振华26大学轧钢工程师一小型实施过程控制10李全吉33大专轧钢工程师一小型实施过程总结鉴定材料之三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技术总结报告 第一小型轧钢厂2005年6月小型高刚度轧机轧辊装配及传动机构的改进技术总结报告一、 前言 济钢第一小型轧钢厂250半连轧机组是1959年冶金部引进的捷克斯洛伐克设备,1978年在济钢筹建,1983年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15万吨,
10、经过不断的设备改造和工艺优化,2003年产量已超过60万吨,在此基础上,2003年底至2004年初用40天的时间实行了全连轧改造,现已形成5504/4503/3704/3405/3502的18架轧机全连续布置形式,成品轧机速度达到了17.5m/s,主要生产1232mm的圆钢和螺纹钢。2004年初,在全连轧改造后的试生产阶段,由于新增轧机与实际情况的不适应及轧制速度的提高,轧机及其传动机构在线运行的稳定性较差,轧机烧轴承及传动轴故障每月多达12次,2004年前3个月准备每月误时最高达到28小时,严重影响了生产过程的稳定及产量的提高,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制约生产的轧机烧轴承及
11、传动轴故障问题,进行了技术攻关。二、 问题的提出全连轧改造后,由于坯料断面的加大与轧制速度的提高,轧机负荷相应增加,轧机及其传动机构在线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粗轧立辊轧机下轴承座因密封较差造成烧轴承,中轧机因辊颈润滑不好造成烧轴承,精轧机因轧速过高轴承保持架经常出现断裂,可伸缩万向联轴器因固定不好出现甩脱,精轧万向联轴器因轧速过高出现断裂等等,这些问题的频繁发生,每月造成停机故障最高达到28小时,严重影响了轧机的有效作业率,制约了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增加了轧辊、轴承等备件材料的消耗,为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改善轧机及其传动机构在线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轧机及其传动机构故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
12、的关键任务。三、 原因分析根据2004年一季度的生产实际情况,对前4个月的准备误时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月份误时1234粗轧区2:0014:305:007:00中轧区1:007:302:574:30精轧区0:303:302:302:37传动故障0:242:401:300:30合计3:5428:1011:5714:371月份处于试生产阶段,产量较低,轧机运行时间较短,所以误时较少,代表性不强。24月份3个月平均误时为18:15,主要故障出在粗轧区立辊轧机,其次是中轧区,精轧区故障主要是轴承保持架断裂造成,精轧区传动轴出现两次断裂,一次甩脱。根据前几个月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对造成上述故障的原
13、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如下:1、 粗轧立辊轧机下轴承座经常出现烧轴承故障第一小型轧钢厂2003年底连轧改造完成后,粗轧机立辊轧机下轴承座现场使用情况如下:设备类型:450-550轧辊工作温度:上部:30-400C下部:50-600C工作介质:冲洗水、钢渣、润滑脂经过几个月的生产实践与认真摸索,发现粗轧机立辊轧机下轴承座在运行中存在如下问题:1)迷宫环和轴承座透盖之间重合尺寸太小,起不到阻止冲洗水的作用,混有钢渣的冲洗水可以直接进入轴承腔内;2)密封件硬度低及弹性差,极易被钢渣损伤;3)混有钢渣的冲洗水在轴承腔内冲淋、乳化润滑脂,造成轴承干磨,导致温度升高,产生连锁反应,造成轴承损坏因为密
14、封系统存在以上问题,粗轧机在运行过程中很不稳定,经常发生烧轴承事故,造成很长的停机时间与轧辊的大量报废,使生产成本明显升高,降低了经济效益,急需进行彻底的改进。2、 中轧370轧机经常发生烧轴承事故我们对370轧机出现烧轴承时的现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轧机烧轴承后,轧辊辊颈处磨损严重,有时磨损量达到直径尺寸3mm,并且辊颈处润滑油孔堵塞,辊颈生锈有明显的缺油迹象。分析认为,因370轧辊辊颈处润滑油孔原设计太小,在线运行较长时间后,因细小氧化铁皮与灰尘进入发生堵塞,使轧辊内预先加入的稀油失去了润滑辊颈的作用,造成四列圆锥轴承与辊颈发生一定程度的干磨,辊颈尺寸迅速减小,使轴承与辊颈之间间隙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型 刚度 轧机 轧辊 装配 传动 机构 改进 鉴定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