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doc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课 题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所属教学单位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年 级 11级汽检(3)班 学 号 20110268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 月31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的性质 ( )应用理论研究 ( )应用研究 二、选题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 目的:为了让将要步入社会实践的我们更多的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并且更全面地了解汽车带给环境污染。也为我们更快的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理论及实践意义:在写作过程中,本文通过考察汽车排放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科学性。
2、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汽车排放的发展现状,并规划有效的汽车排放发展战略才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愈发严峻的汽车排放的问题。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什么是汽车排放2 汽车排放对我们的影响3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4 未来汽车排放控制的发展方向四、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及基本条件课题研究方法及策略:专业理论联系生产实践,深刻理解教材相关内容后,通过上网查阅、参考有关专业杂志等收集资料并随时向论文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师傅请教不懂之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基本条件:关注汽车排放对我们的影响,关注国内汽车排放标准,学习有关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积极准备相关资料,认真总结,积
3、极请教,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完成论文。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总体安排1、选题2013年6月2日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论文题目,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兴趣选择论文题目2、专题报告2013年6月6日召开11级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大会,知道了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3、开题2013年6月20日1)2013年6月16日前将论文写作提纲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提纲。2)2013年6月16日由教研室组织作开题报告,下达任务书。3)2013年6月20日提交开题报告及任务书。4、论文撰写2013年6月27日至2013年 9月5日论文初稿于201年9月5日前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学
4、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5、中期检查2013年9月6日至2013年10月8日初稿、二稿修改。请指导老师修改初稿、二稿,再次对论文进行审定。6、完成论文将修改好的论文按学院统一规格打印并装订,于2013年10月31日前交指导教师。六、成果形式描述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使我对汽车排放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对汽车排放控制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使我可以更好的从事汽车行业。七、指导教师意见及指导安排该论文选题符合专业要求,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清晰明确,内容翔实,研究方法合理。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同意开题。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6 月16日八、所属教学单位意见同意开题 负
5、责人签字: 2013年6月20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申报人年永强所属教学单位汽车工程系设计(论文)选题名称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课题来源自选课题课题简介:对汽车排放控制技术作了一定的阐述,并且对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文章开始对汽车排放做了一定的分析,介绍了排放标准、政策及现状。主要从汽车发动机控制技术和新能源两方面来论述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选题理由及准备情况:选题理由:通过本论文的撰写将使学生对其所学过的有关汽车排放的知识有了总结性的认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准备情况: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关于汽车排放的诸多资
6、料,具有较完善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做好了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备工作。设计(论文)要求及所具备的条件:要求:1.论文结构完整,版式符合学院统一要求。 2.论述观点明显,有理有据,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内容无错误。 3.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文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备的条件:已完成大专两年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并进行了相关实践操作(包括课内实操和课外实训和假期实习) 。以教科书理论为指导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查阅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 。具备了撰写论文的条件。指导小组意见: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题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组长签字: 2013 年
7、6月2 日所属教学单位意见: 同意选题负责人签字: 2013 年 6月 6日目 录摘要 1 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分和危害性12. 国内政策对汽车排放的控制22.1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制标准22.2 国内政策的限制33.汽车发动机结构控制排放的方法和技术43.1 汽车控制排放的方法43.2汽车发动机结构控制排放的技术44新能源技术与汽车排放74.1概况74.2新能源汽车85.未来汽车排放控制的发展方向10结 论12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要随着经济条件的迅猛发展,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已越来越普及,在人们交通越来越便利的同时,汽车排放污染越来越成为威胁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积极
8、地研究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研制环保型,低排放汽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主要从汽车发动机结构和新能源两方面来讲述机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关键词:排放,污染,控制技术,新能源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分和危害性汽车排放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NOx)、二氧化硫、铝、碳微粒和其他杂质粉尘等,这些物质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环境危害极大。一氧化碳(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有很强的亲和力,使血液丧失对氧的输送能力而产生缺氧中毒。当环境中CO的浓度超过100 pm(10010-6)时,人体就会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感;随着CO浓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产生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
9、;当CO浓度超过600 pm时,短期内会引起窒息死亡。汽车废气中排出多种氮氧化物(NOx),其中一氧化氮(N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和力比CO还强,两者结合后会产生与CO相似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眼睛、鼻子、咽喉、支气管和肺部等会带来更大的损害,严重时至人于死地。碳氢化合物(HC)为燃油未经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易爆的特性,其中的苯类物质又具有致癌作用。HC与NOx在阳光下极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以臭氧(O3)和以醛类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当O3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令生物在短期内发生高温氧化而脱水死亡;醛类有机物带有毒性,对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生的会导致中毒死
10、亡。二氧化硫(SO2)为燃油中的硫燃烧后的生成物,人体吸入SO2后,即产生咳嗽、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闷、四肢乏力,进一步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等,严重的会导致人畜死亡。SO2还极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烟雾,达到一定积聚量后便形成酸雨,使水土酸化,破坏林木、植物的。故此,应尽量减少燃油中的含硫量。铅(Pb)为一种有毒的金属,它由燃油中的铅化物添加剂(如四乙铅)经高温燃烧后还原而成的铅微粒。铅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后,使血红素产生异变。当血液中的铅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积聚于肝、肾、大脑和脊髓中,严重地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功能。碳微粒和其他杂质粉尘是柴油机的主要排放物,由于其
11、粒径极小,约为0.010.2um,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易于通过呼吸系统而沉积于肺泡内,极具致癌作用。2. 国内政策对汽车排放的控制2.1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制标准 根据和,我国于1993年重新修订和颁布了(GB 1476.5)和(GB 1476.2)。详见表车型车别CO()HC(10-6)四冲程二冲程轻型车重型车轻型车重型车轻型车重型车1995年7月1日以前的定型汽车3.54.09001200650070001995年7月1日以前的新生产汽车4.04.510001500700078001995年7月1日以前的在用汽车4.55.012002000800090001995年7月1日起的定型汽车3.03
12、.5600900600065001995年7月1日起的新生产汽车3.54.0700100065007000欧洲汽车排放污染物标准 欧洲一号:我国GB 14761-1999与此等效。欧洲二号:我国GB 14761-2001与此等效。2.2 国内政策的限制强化车辆管理,严格控制在用车数量。由于环境的污染程度不仅与每车排污有关,而且也与该环境中的在用车数量有关。因此必须加强车辆管理,合理制度,疏导交通并提高车辆利用率,提高车辆平均速度,减稀车辆密度。采用无污染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以蓄电池电力为能源,而蓄电池的电力不仅可以来电网充电,而且还可以来自燃料电池、原子能或太阳能,因为零排放无污染的电动气车将是
13、最有发展前途的汽车,也是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加大执法力度:环境保护部门、公安、交通部门要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检测标准,对那些老、旧、破、残的在用车,排污大户进行彻底整改,强制报废,以净化生态环境。淘汰落后、污染重的汽车:对于已报废的汽车和污染重的汽车,政府应该强行管制。在每年对汽车进行年审的时候严格把关,不得再使用已报废的汽车;对于当地淘汰而被转入异地使用的旧车,要使其销售者和使用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汽车要征收污染排放税。征收汽车交通堵塞税:汽车空挡时的CO排放量最大,客车柴油机低速行驶时油耗高、烟度大,这就致使交叉路口的汽车尾气排放浓度特别高,危害严重。而且随着经
14、济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城市交通堵塞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路越修越宽,但是交通堵塞现象却不见好转。因此,可实行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活动进行征税,如对进入市区的车辆征收“交通堵塞税”,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减少空气污染。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国家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修建地铁、开辟公交专用线和近郊旅游专线,使公共交通更加快捷、便宜和便利;企事业单位可对员工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以鼓励员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又能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鼓励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建立汽
15、车能效标识制度,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的汽车。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具体措施,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商和使用者给予适当优惠或补贴,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创造良好的环境。3.汽车发动机结构控制排放的方法和技术3.1 汽车控制排放的方法 机内控制法。从排气净化的角度出发,为了促进燃烧完全应使用稀混合气并保证点火可靠,以及促进燃料的汽化,保证混合气各缸分配均匀和改善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的燃烧状况为此,需要对进气系统、燃烧室及配气相位等方面进行改进目前采取的措施有:自动调节进气温度装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改进化油器的结构,加装电控进气补气装置;废气再循环系统;
16、降低燃烧室面容比和改进配气相位及点火装置;开发新型发动机、应用磁化等技术使燃料燃烧更充分;采用多级喷油和多气门技术等。机外控制法。采用低污染动力装置和促进燃烧完全的各种措施是解决排气净化的根本措施,但还需要作大量工作,而且对于正在使用的汽车很难采用,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加装净化装置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而对这种排气净化装置的要求是: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小,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寿命长,目前的方法有二次空气喷射法、在排气出口加装热反应器、或加装催化转换装置、采用后燃法等。3.2汽车发动机结构控制排放的技术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被喻为汽车的“心脏”。它是汽车部件中最复杂、最难制造、更
17、新换代最慢的产品,也是最主要的尾气排放污染源。要想有效控制汽车尾气污染,应当研制开发出新型的节能型的发动机,以达到对尾气排放量的控制。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技术的研发来研制新型的发动机。一、废气再存环控制系统和氧传感器废气再循环(Exhust Gas Reciculation)简称EGR系统,用于减少废气中NOx的含量。由于加速或发动机高负荷,燃烧室内的温度升高,生成的NOx也随之增加。因为高温促使氮和空气中的氧化合,所以,减少NOx生成的最好办法是降低燃烧室的温度。EGR阀有正压力控制式和负压力控制式两种类型:正压力控制式简称P型, 正压力控制式完全由真空来控制,当发动机起动后,若有真空源到
18、EGR膜盒,将膜盒吸起后,EGR阀即会打开,必须真空完全消失,EGR阀才会关闭,负压力控制式简称N型,负压力控制式由真空及排气压力来控制,当发动机起动后,原在EGR膜盒的真空会泄放,直到EGR动作条件达到时,才有发动机真空建立在膜盒内,但EGR阀尚未能开启,必须排气压力到达EGR阀时才能打开, 因为在低温及低负荷的情况下,Nox的生成量很少,所以EGR系统在没必要工作。在怠速时,如果EGR阀打开,会导致发动机抖动甚至熄火。在高速时,如果EGR阀打开,则会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高速时功率不足。因此,EGR阀的工作时机必须控制,在一般情况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发动机达到工作温。 EGR阀的开启控
19、制有以下几种:直接真空控制,温控阀控制,电磁阀控制,流量阀控制,步进电机控制。 EGR 常见的监控方式有以下几种:进气压力传感器MAP监控,开关式监控,差压阀位置传感器监控,排气温度检测控制,EGR位置(高度)传感器监控。目前应用的氧传感器主要包括氧化锆式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和铂催化),利用二氧化锆内外两侧的氧浓度差,产生电位差,且浓度差越大电位差就越大。大气中的氧含量大约为21%左右,浓混合其燃烧后的废气含氧量非常少,希混合气燃烧生成的废气或因缺火产生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氮仍比大气中的氧多。氧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位于三效催化转化器之前,用于测量废气中
20、的氧含量。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高,说明混合气偏稀,氧传感器将这一信息输入发动机电控单元(ECU),ECU 指令喷油器增加喷油量;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低,说明混合气偏浓,ECU 指令喷油器减少喷油量,从而帮助ECU 把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14.7)附近。因此,氧传感器相当于一个混合气的浓度开关,它是电喷发动机实行闭环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 二、催化转化器控制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三元催化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
21、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系统的工作原理:二次空气又分为上游气流及下游气流。上游气流进入排气歧管,下游气流进入转化器中的空气室中,空气进入排气歧管及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时机,由发动机控制模块(ECU)进行控制。AS和AI系统的必要性:由于CO和HC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如果迫使空气进入排气歧管,且废气够热,废气就会在排入大气以前重新燃烧,废气中的CO和HC也就转化成为无污染的CO2和H2O。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二次空气吸入(AS)法和二次空气喷射(AI)法。二次空气吸入(AS)系统:AS系统利用废气的波动(即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毕业论文 汽车 排放 控制 技术 现状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