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麦弗逊悬架横向稳定杆动力学建模分析(全套图纸).doc
《毕业设计(论文)麦弗逊悬架横向稳定杆动力学建模分析(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麦弗逊悬架横向稳定杆动力学建模分析(全套图纸).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麦弗逊悬架横向稳定杆动力学建模分析摘要全套图纸,加153893706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作为一种能有效实现高效低污染的燃烧方式,能够使发动机同时保持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而且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NOx和碳烟排放。此外HCCI燃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燃料的着火时刻和燃烧过程主要受化学动力学控制,基于这个特点,发动机结构参数和工况的改变将显著地影响着HCCI发动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本文以新型发动机代用燃料二甲醚(DME)为例,对HCCI发动机燃用DME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由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提出的DME详细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及其开发的H
2、CT化学动力学程序,且DME的详细氧化机理包括399个基元反应,涉及79个组分。为考虑壁面传热的影响,在HCT程序中增加了壁面传热子模型。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压缩比、燃空当量比、进气充量加热、发动机转速、EGR和燃料添加剂等因素对HCCI着火和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DME的HCCI燃烧过程有明显的低温反应放热和高温反应放热两阶段;增大压缩比、燃空当量比、提高进气充量温度、添加H2O2、H2、CO使着火提前;提高发动机转速、采用冷却EGR、添加CH4、CH3OH使着火滞后。关键词:均质充量压缩着火,数值模拟,二甲醚,EGR,燃料添加剂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MOGENEO
3、US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COMBUSTIONFUELED WITH DIMETHYL ETHERABSTRACTHCCI (Homogen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combustion ha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reduced emission. HCCI combustion can not only ensure both the high economic and dynamic quality of the engine, but also effici
4、ently reduce the NOx and smoke emission. Moreover, one of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HCCI combustion is that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process are controlled by the chemical kinetics, so the HCCI ignition time can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he changes of engin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and op
5、erating conditions. In this work numerical scheme for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process of DME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is studied. The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 of DME proposed by American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 and the HCT chemical kinetics code developed
6、by LLNL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processes of an HCCI engine fueled with DME. The new kinetic mechanism for DME consists of 79 species and 399 reaction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wall heat transfer, a wall heat transfer model is added into the HCT code. By this method, th
7、e effects of the compression ratio, the fuel-air equivalence ratio, the intake charge heating, the engine speed, EGR and fuel additive on the HCCI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CCI combustion fueled with DME consists of a low temperature reaction heat release period
8、 and a high temperature reaction heat release period. It is also founded that increasing the compression raition, the equivalence ratio, the intake charge temperature and the content of H2O2, H2 or CO cause advanced ignition timing. Increasing the engine speed, adoption of cold EGR and the content o
9、f CH4 or CH3OH will delay the ignition timing.Key words: HCCI, numerical simulation, DME, EGR, fuel additive目 录1 绪论41.1 引言41.2 HCCI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51.2.1 HCCI数值模拟模型62 DME均质充量压燃着火的数值模拟方法72.1 二级标题72.1.1 三级标题75 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译文及原文131 绪论1.1 引言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技术的综合水平1。提高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可以有力的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乃至
10、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而具有独立自主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是检验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自主品牌是体现一个国家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2。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己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却不能称为汽车强国,大而不强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真实写照。如何抓住汽车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的契机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急需解决的产业发展问题。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国内的相关汽车企业缺乏同国外汽车厂家竞争的思想,不热衷于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通常出于短期集团利益方面的考虑,不愿
11、意在这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以至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当今,国内汽车企业生产的客车、卡车、轿车以及微型车几乎都是引进国外汽车厂家的生产技术,实际上这种“引进技术”的本质为引进国外现成产品的设计结果,而不是引进和吸收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本身,最终成就了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壮大。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路径,主要依靠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即市场换技术和自主研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技术积累却十分有限,和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自主研发尚存在不小差距。电动转向、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发动机控制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仍由国外控制,在汽车整车开发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同国外汽车企业
12、的差距还非常大。诚然,引进技术是学习和迅速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然而国内企业应该是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消化吸收设计理念和原理,掌握和精通设计方法,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汽车产品,只有具备了自主研发的意识,才能谋划长远,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真正成为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前,中国汽车企业大多侧重于汽车整车的研发,而忽略了汽车主要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业的提高。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整车对于汽车产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和发展。关键零部件的科技含量综合体现汽车整车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同时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
13、决定了汽车品牌的归属。伴随着人命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用户对汽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不仅要求汽车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求汽车拥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开发的新产品是否被消费者所接受关键取决于汽车的底盘性能,而悬架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底盘的性能。只有给汽车底盘匹配合适、性能优越的悬架系统,才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整车性能3。整车总体设计、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与底盘设计是汽车设计开发的四大核心模块。汽车车身、底盘和发动机是汽车的三大总成,悬架系统是底盘的重要总成。我国在底盘的集成设计开发领域开发设计起步较晚,设计
14、和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大多数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都没有掌握悬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开发技术,大多数为引进外国技术进行复制开发和生产,几乎可以说国内企业的底盘技术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没有任何自己的技术,国内汽车企业甚至不能独立调校整车悬架系统。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对于不同车身结构形式、整车重量、轮距、轴荷、轴距,以及在不同使用要求的条件下,悬架系统应当怎样选型,怎样确定悬架系统的定位参数等诸多关键问题均不甚了解。所以,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汽车行业发展和竞争已经白热化,必须投入各种人力及相关资源加强对我国汽车自主设计开发相关核心技术。稳定杆是汽车独立悬架系统的重要安全件,在汽
15、车转弯或遇到阻力时可提高操作的稳定性,保证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因此,只有建立合适的稳定杆模型及准确的理论计算才能确保设计的稳定杆的可靠性,使汽车质量问题得到一定改善,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横向稳定杆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自然成了目前国内众多研发人员所关注的焦点4。1.2 现代车辆悬架简介1.2.1 车辆悬架分类汽车悬架是车架和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的所有的力和力矩,同时缓冲由于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力,并且衰减因此而引起的振动,从而可以保证汽车能够平顺地行驶。通常典型的悬架系统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等零部件组成,个别悬架结构还具有横向稳定杆和缓
16、冲块等辅助零部,其各自的作用分别为缓冲、减振以及力的导向。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架系统仅由一些杆、筒、弹簧等部件组成,其实不然,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当代汽车底盘的设计重点。当代汽车悬架系统发展非常迅猛,各种新型结构型式不断出现,有效的促进了汽车的整体发展。汽车悬架系统按照控制方式不同,分为被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1934年,德国的Olley首次提出被动悬架的基本原理,中间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研究,被动悬架系统最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仍然是车辆悬架结构中的主流结构。现如今汽车悬架设计理论己经发展到了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阶段。在20世
17、纪6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提出根据汽车行驶工况的变化,对悬架刚度和阻尼进行动态地调整,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这种悬架系统叫做主动悬架系统。虽然主动悬架性能优越,可以很好的解决被动悬架的各种问题,但是主动悬架却有着目前无法解决的困难制造成本十分昂贵,所以不能广泛应用。为此,人们退而求其次开始努力开发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的半主动悬架以试图取代主动悬架。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D.A. Crosby和D.C. Karnopp首先提出了半主动悬架的概念,从而用较低的费用基本实现了主动悬架的性能。半主动悬架在性能上可达到与主动悬架相当的水平,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时基本不消耗车辆动力等
18、优点,因而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5-6。汽车悬架按照导向机构不同,可以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如下图1-1(a)所示,左右车轮由一根车轴相连接,然后经过悬架系统和车身连接。当一侧车轮由于路面不平发生上下跳动时,另一侧车轮同时跟随做上下跳动过程而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如下图1-1(b)所示,车桥是断开的,左右车轮通过各自单独的悬架和车架连接。两侧车轮的运动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影响,所以叫做独立悬架。(a)非独立悬架(b)独立悬架图1-1 汽车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简图非独立悬架主要包括纵置板簧式非独立悬架、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尤其弹簧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
19、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工作性能可靠,被广泛的应用于载货汽车、大客车和重型车的后悬架上,在某些轿车后桥还有一些应用非独立悬架。同时非独立悬架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采用非独立结构型式,左右车轮运动相互影响,容易产生左右车轮反向运动,严重时产生轴转向特性,而且由于非独立悬架结构型式较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独立悬架主要包括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烛式悬架、多连杆悬架。麦弗逊悬架系统,如图1-2所示,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悬架系统,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双横臂式独立悬架,顾名思义,其悬架有两个摆臂,其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严格意义上讲,麦弗逊悬架时简化后双横臂悬架,当双横臂
20、悬架上摆臂长度无限短时就成为麦弗逊悬架,双横臂悬架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很好的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但是其设计和布置较为复杂。多连杆悬架系统是目前高级轿车上使用较多的独立悬架,性能非常优越,可以很好的提高汽车的整车性能,但是由于其结构非常复杂,调校复杂,制造和工业成本也很高,所以限制了其大范围使用。1-螺旋弹簧、2-减震器、3-驱动半轴、4-转向节、5-横摆臂、6-横向稳定杆图1-2 麦弗逊悬架设计汽车悬架系统时,首先要明确悬架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等相关性能要求,然后根据车型基本参数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悬架系统型式、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等,最后进行零部件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
21、其中悬架系统设计的难点也是重点部分是选择悬架型式、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保证设计的悬架系统和整车性能是相互匹配的,其过程实质上进行悬架和整车性能的匹配过程。在目前的汽车悬架设计当中,其悬架系统的开发都是建立在对已有悬架型式的改进之上,一来可以减少大量的研发费用,二来可以有效地保证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7-9。1.2.2 国外悬架发展情况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CAD/CAE/CAM技术等广泛应用到汽车行业,汽车产品设计开发和设计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大大降低。具体到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层面,各种造型设计技术、仿真分析技术、反求工程、AI技术等已经获得大面积推广
22、应用,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0。德国汽车专家Prof.J.Reimell(耶尔森赖姆帕尔教授)主编的汽车底盘技术丛书对汽车各种悬架系统做了详细的叙述,从悬架系统运动学角度详尽对悬架定位参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及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各种悬架的结构选型、参数选择、计算方法都做了大量的论述11。德国专家阿达姆措莫托著的汽车行驶性能和日本专家安培正人著的汽车的运动与操纵系统的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的可能影响,在研究悬架运动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性能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2-13。英国汽车专家John C.Dixon编写的Suspension Geom
23、etry and Computation系统的介绍了汽车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路面对悬架的影响、轮胎变形对悬架的影响出发对悬架系统各种运动特性理论做出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悬架的运动分析中,针对汽车不同的使用工况以及不同悬架结构形式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的影响14。1.2.3 国内悬架发展情况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了对悬架的各种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大多数产生于年代。在国内,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都在悬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为我国悬架系统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中,吉林大学的郭孔辉院士编写的汽车操纵动力学一书对悬架系统运动学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出从侧向力、纵向力
24、转向的角度研究悬架运动学,描述了车轮定位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舒适性的影响15。吉林大学的王望予汽车设计一书系统的讲述了汽车悬架的设计机理,采用严谨的计算公式,自上而下的介绍悬架主要参数的设计原理以及不同结构的悬架所要注意的设计方法6。上海交通大学的喻凡编著的汽车系统动力学重点介绍了悬架系统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内容,运动系统方法及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实际事例叙述了车辆悬架系统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等方面的研究16。西南交通大学的丁渭平编写的汽车技术详细的给悬架自主设计做了归类,重点讲解了技术是怎么应用于汽车悬架设计开发的,同时对悬架开发的整个流程及评价标准做了叙述17。至今为止,研究领域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麦弗逊 悬架 横向 稳定 动力学 建模 分析 全套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