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2008年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目 录1前言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3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 课程目标2.1 课程总目标2.2 具体目标(课程预设能力目标的阐述)3. 内容描述3.1 课程总体内容描述3.2 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4. 实施要求4.1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4.2 教案编写4.3 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5. 其它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1前言1.1 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的技术平台核心课程,是实现专
2、业群共性专业能力:汽车制造与维修中常用材料成分分析与选用能力、汽车零部件测量能力和汽车典型机构分析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性能等其它技术平台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汽车机械基础面向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全体学生,注重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
3、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二)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
4、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生活和工程中的各种实际案例,鼓励其结合所熟悉的案例提出问题或假设,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有关汽车机械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方法验证、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
5、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 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重应用,理论为应用服务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鉴于本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构模式: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课程体系的切入口为发动机,且发动机作为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主线。按照:具体(感性认识)抽象(理性认识)具体(感性认识)的循环模式设计本课程。课程体系第一阶段:发动机拆装综合实训(二周),让
6、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感性认识。课程体系第二阶段:理论课(96学时),从发动机引出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汽车常用零件、汽车常用材料、汽车零件受力分析、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发动机(或底盘、工程车等)的结构(零件、材料、受力分析、公差配合等)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基础理论在发动机(底盘、工程车等)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也属于感性认识,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在理论基础上的螺旋上伸。课程体系第三阶段: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三周),根据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发动机(底盘)的结构(零件、材料、受力分析、公差配合等)。课程内容的学习,注
7、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1)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汽车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汽车常用零件、汽车常用材料、汽车零件受力分析、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等。(2)归纳分析: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及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推理,自主归纳、总结,增强学生对有关汽车机械基本理论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运用,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3)迁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标准对不同目标采用明确且不同的行为动词描述,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本标准在执行中的
8、参考价值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而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职业道德与素质”等目标领域的要求。无论是结果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都尽可能地以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的行为动词来刻画。结果性目标 :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技能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能够、
9、运用、使用、掌握、制定、解决、绘制、安装、操作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讨论、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观察等。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遵守、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保持、追求等。 2. 课程目标2.1 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关于汽车机械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的一些分析,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
10、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械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分析计算方法;准确理解课程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具体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分析方法对具体案例对象进行分析; 学会与人沟通,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团队精神,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的目标保证都实现的同时,侧重于对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方面的培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能够利用所学原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
11、确、灵活运用,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基础应用性,从理论的传授过渡到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践的基本思维方式及技术,在每一单元中都有相应的案例,与汽车机械结合紧密,让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也注重理论新颖性,使本课程具有观念新、易学习的特点。还注重趣味性,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寓教于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12、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四)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教学中的团队活动实践让学生领悟并认识到敬业耐劳、恪守信用、讲究效率、尊重规则、团队协作、崇尚卓越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在个人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树立起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注重日常职业素质养成的意识。3. 内容描述3.1 课程总体内容描述课程按照建构模式,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顺序,以汽车发动机为切入口,从发动机拆装综合实训开始,引入5个理论教学项目(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汽车常用零件、汽车常用材料、汽车零件受力分析、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最后以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内容涵盖汽车常用机构及传
13、动、汽车常用零件、汽车常用材料、汽车零件受力分析、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结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关于汽车机械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的一些分析,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技能,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3.2 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项目1 发动机拆装综合实训(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为什么拆装?2、不同的部分如何拆装?拆装顺序?3、发动机的结构如何?4、发动机有哪些零件?5、发动机零件的材料?6、发动机零
14、件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二)工作任务1、目标细化,制定计划,时间节点要清楚,明确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2、划分小组并明确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获取相关的信息;3、实施计划,每个小组、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4、任务完成的结果汇报、演示,组长收集资料并完成小组的汇报资料:展览、展示、文件打印等;5、项目评估:学生自己来评估,包括: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存在什么问题?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分工,每个人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 2、计划协调能力:拆装计划的制订,拆装顺序的确定;3、工具使用能力,正确选用
15、工具,正确使用工具;4、书面表达能力,报告书的填写,实训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六)学时建议2周。项目2 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分析(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机构的组成;2、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3、凸轮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4、棘轮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5、螺旋机构的特点、类型及应用;6、齿轮传动及轮系的特点、类型及应用;7、皮带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8、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及应用。(二)工作任务1、了解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形式;2、掌握机构分析方法和机构简图的画法;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4、分析所学机构在发动机(底盘、汽车)中的应用;5
16、、按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拆装综合实训中的问题是否解决? 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学习工作单的填写,单元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一 机构1、机构的组成2、运动简图的绘制3、运动副种类4、机构自由度计算单元二 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四杆机构分析2、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机
17、构分析单元三 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分析 2、凸轮机构的特点单元四 棘轮机构与螺旋机构1、棘轮机构分析2、螺旋机构分析单元五 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特点2、齿轮传动分析单元六 轮系1、轮系的组成2、轮系的分类3、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单元七 皮带传动及链传动1、皮带传动的特点及分析2、链传动的特点及分析(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机构及传动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以解决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
18、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六)学时建议16学时。项目3 汽车常用零件认识和选用(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齿轮的参数、特点及计算2、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及计算3、滑动轴承的作用、种类,滑动轴承的设计4、滚动轴承的作用、种类,滚动轴承的选用5、联轴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6、离合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7、制动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8、螺栓的作用和选用9、键及销的作用和选用(二)工作任务1、了解汽车常用零件的参数、特点、作用、结构;2、掌握汽车常用零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法;3、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4、分析所学汽车常用零件在发动机(底盘、汽
19、车)中的应用;5、按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拆装综合实训中的问题是否解决? 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学习工作单的填写,单元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一 齿轮齿轮的参数、特点及计算单元二 蜗轮蜗杆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及计算单元三 滑动轴承1、滑动轴承的作用、种类2、滑动轴
20、承的设计单元四 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作用、种类2、滚动轴承的选用单元五 联轴器、离合器1、联轴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 2、离合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 单元六 制动器制动器的作用、结构和选用单元七 螺栓、键及销1、螺栓的作用和选用2、键及销的作用和选用(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常用零件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汽车常用零件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常用零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以解决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常用零件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
21、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六)学时建议16学时。项目4 汽车工程材料性能分析和选用(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2、碳素钢、合金钢性能分析和选用;3、钢的热处理方法;4、铸铁的性能分析和选用;5、铝及铝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6、铜及铜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7、锌及锌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8、塑料的性能和选用;9、橡胶的性能和选用;10、粘结剂、玻璃、汽车用涂料的选用。(二)工作任务1、了解汽车常用工程材料;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3、掌握钢的热处理方法;4、了解非金属材料的性能;5、分析所学汽车常用工程材料在发动机(底盘、汽车)中的应用;6、按
22、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拆装综合实训中的问题是否解决? 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学习工作单的填写,单元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一 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性能指标单元二 碳素钢、合金钢碳素钢、合金钢性能分析和选用单元三 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方法单元四 铸铁 铸铁的性
23、能分析和选用单元五 铝及铝合金 铝及铝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 单元六 铜及铜合金、锌及锌合金1、铜及铜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2、锌及锌合金的性能分析和选用单元七 塑料、橡胶1、塑料的性能和选用2、橡胶的性能和选用单元八 粘结剂、玻璃、汽车用涂料1、粘结剂的选用2、玻璃的选用3、汽车用涂料的选用(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常用工程材料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汽车常用工程材料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工程材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以解决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常用工程材料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
24、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六)学时建议16学时。项目5 汽车零件力学分析(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力学的基本概念;2、物体的受力分析;3、平面汇交力系及平衡方程;4、平面力偶系及平衡方程;5、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衡方程;6、摩擦力计算;7、杆件拉伸与压缩时内力、轴力计算、应力计算、应变计算及强度计算;8、梁弯曲时剪力与弯矩计算、挠度计算及弯曲强度计算;9、圆轴扭转时扭矩与切应力计算、变形计算及强度与刚度计算;10、汽车零件(轴、螺栓、键与销)的计算。(二)工作任务1、了解力学基本公理;2、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3
25、、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4、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弯曲、扭转情况下应力与应变的计算方法;5、分析发动机(底盘、汽车)中典型零件的受力和变形;6、按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拆装综合实训中的问题是否解决? 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学习工作单的填写,单元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
26、单元一 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分析1、基本公理2、物体的受力图单元二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2、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单元三 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单元四 摩擦 摩擦力计算单元五 杆件的拉伸与压缩 1、内力、轴力计算2、应力计算3、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4、应变计算5、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单元六 梁的弯曲1、剪力与弯矩计算2、梁弯曲时的挠度计算3、梁的弯曲强度计算单元七 圆轴扭转1、扭矩与切应力计算2、圆轴扭转时变形计算3、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单元八 典型零件计算1、轴的计算2、螺栓计算3、键与销的计算(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零件力学
27、性能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汽车零件力学性能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分析发动机(底盘、汽车)中典型零件的受力和变形,以解决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零件力学性能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六)学时建议16学时。项目6 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1、互换性的作用;2、尺寸、尺寸偏差的概念;3、配合的概念及选用;4、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5、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概念及选用;6、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的概念及
28、选用;7、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的概念及选用;8、表面粗糙度选用与标注9、长度尺寸的测量方法10、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二)工作任务1、了解互换性的作用;2、掌握尺寸公差及配合的选用方法;3、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方法;4、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5、分析发动机(底盘、汽车)中典型零件的尺寸公差、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6、按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拆装综合实训中的问题是否解决? 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基本概念及
29、方法分析工程案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学习工作单的填写,单元小结。(四)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一 互换性、孔和轴、尺寸1、互换性的作用2、孔和轴的概念3、尺寸的概念单元二 尺寸偏差、公差及公差带1、尺寸偏差的概念2、公差及公差带的概念单元三 基准、配合1、配合的概念2、基准制的概念及选用单元四 标准公差、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概念单元五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尺寸公差与配合 1、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内容2、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单元六 长度尺寸测量长度尺寸的测量方法单元七 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形状
30、误差和形状公差的概念单元八 基准、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1、基准的概念2、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的概念单元九 位置误差测量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单元十 公差原则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计算单元十一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选用单元十二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选用与标注(五)活动设计与要求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分析发动机(底盘、汽车)中典型零件的尺寸公差、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以解决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
31、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六)学时建议22学时。项目7 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一)学习目标通过实训,要求学生具备:1、根据二维零件图转化为三维造型的能力;2、正确选用尺寸公差、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能力;3、机构分析和自由度计算的能力;4、材料性能测试、硬度测量的能力;5、零件尺寸误差、形状与位置误差的测量能力;6、简单零件变形矫正的能力。(二)工作任务1、根据二维零件图转化为三维造型图;根据三维造型图转化为二维零件图,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典型机构
32、分析,绘制机构简图,计算机构的自由度;3、中碳钢(45)的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硬度测量;4、中碳钢(45)的材料拉伸试验;5、连杆扭转变形、弯曲变形测量,连杆变形矫正;6、气缸内径磨损测量、气缸体及气缸盖平面度测量;7、按照考核方法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存在什么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结果中那些较好,那些有待改进?(三)能力要求1、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基本概念及方法是否掌握?2、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能否应用所学完成综合实训任务?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能否通过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否给予别人帮助?4、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实训报告
33、的填写,综合实训总结。(四)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一 分组、讨论1、明确任务2、制订计划:完成内容,时间节点单元二 三维建模 1、根据二维零件图转化为三维造型图;2、根据三维造型图转化为二维零件图,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合、形状与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单元三 机构分析1、机构分析;2、绘制机构简图;3、自由度计算。单元四 材料热处理及硬度测量 1、中碳钢材料热处理;2、热处理后硬度测量单元五 中碳钢机械性能测试 中碳钢拉伸试验单元六 连杆变形测量、连杆变形矫正1、连杆扭转变形测量;2、连杆弯曲变形测量;3、连杆变形矫正。单元七 气缸内径磨损测量、气缸体及气缸盖平面度测量1、气缸内径测量;2、气缸体上平
34、面及气缸盖下平面平面度测量单元八 综合实训报告1、小组讨论、自评2、整理综合实训报告(五)活动设计与要求作为本课程的出口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综合实训,全面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主,自己组织(大约56人一组),根据任务制订计划,安排时间节点和分工,按照计划组织实施,要求每天按计划检查任务完成的进度,若未完成,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但不应参与决策。(六)学时建议3周。4. 实施要求4.1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本课程按照建构模式,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顺序,从发动机拆装综合实训开始,引入
35、5个理论教学项目(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汽车常用零件、汽车常用材料、汽车零件受力分析、汽车零件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最后以汽车机械基础综合实训结束。本课程内容的教学在两个实训阶段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在理论教学阶段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分析讨论所占比重相等。为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在课堂上采取集中讲授、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在实训环节采取分组方式,分派各组的工作任务,实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方式上,广泛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从理论的传授过渡到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36、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及管理实践技能,在每一次课上都有相应的案例,与工程案例结合紧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同时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课堂活动(讨论、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考核方法上,注重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
37、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如: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2、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自信;3、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模拟实践和应用实践;4、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5、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6、是否有认
38、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二)恰当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侧重实践能力的考察,对本课程就是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的质量、分析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多方面,与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考核以4:6的比例给予最终评定。(三)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对每模块知识点的学习时,通过设置的工作任务内容和学习过程,从管理者或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最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和分析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提示。最终达到学生
39、“独立(或换位)思考分析、推理、选择归纳整理、深刻理解吸收创新”逐层递进的能力目标。(四)评价手段和形式要体现多样化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注重体现综合评价和要素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1)学生学业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重点考察学生通过阶段性学习所得到的学习成果:概念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获与体会,工作态度等方面。(3)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及分数计算办法综合实训采用综合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学习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方式,形成综合实训成绩。理论课程采用综合评价与课程
40、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和教师评价方式,形成综合评价成绩,评价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课程考核: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项目1 发动机拆装综合实训1. 本项目教学采用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形态。2. 针对项目设计的能力目标与工作任务,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感性认识。教学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主,自己组织(大约56人一组),根据任务制订计划,安排时间节点和分工,按照计划组织实施,要求每天按计划检查任务完成的进度,若未完成,应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但不应参与决策。3.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
41、学生自评(占总成绩比重20%)、小组内部互评(总成绩比重30%)、小组之间互评(总成绩比重30%)和教师评价(总成绩比重20%)的方式,形成综合实训评价总成绩。4、在综合实训总成绩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其中: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主动帮助他人(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按时完成任务(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结果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
42、总成绩的确10%);文字表述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实训报告书填写是否完整(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项目2 汽车常用机构及传动分析1. 本项目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形态; 2. 针对项目设计的预设能力目标与工作任务,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机构及传动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以解决综合实训中关于机构及传动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
43、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3.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占总成绩比重15%)、小组内部互评(总成绩比重15%)和教师评价(总成绩比重20%)的方式,形成综合评价成绩,综合评价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课程考核成绩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4、在综合评价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其中:是否认真听讲(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20%);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主动帮助他人(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分
44、析结果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文字表述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学习工作单填写是否完整(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项目3 汽车常用零件认识和选用1. 本项目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形态; 2. 针对项目设计的能力目标与工作任务,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零件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讲授关于常用零件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常用零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以解决综合实训中关于汽车常用零件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活动设计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尽量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解决以往传统学科体系下只能学习
45、基本知识点而不会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问题。3. 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占总成绩比重15%)、小组内部互评(总成绩比重15%)和教师评价(总成绩比重20%)的方式,形成综合评价成绩,综合评价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课程考核成绩分数占总成绩比重50%。4、在综合评价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其中:是否认真听讲(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20%);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能否主动帮助他人(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分析结果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文字表述是否正确(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 学习工作单填写是否完整(占综合评价总成绩的确10%)。项目4 汽车常用工程材料1. 本项目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形态; 2. 针对项目设计的预设能力目标与工作任务,围绕发动机综合实训中提出的关于汽车材料方面的问题,首先由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6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