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1)学生情况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2005年批准设置,2006年9月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有3届毕业生,现有在校学生908人。具体在学学生情况见表1:在校学生人数年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人数282人223人393人学生总数908人2)师资情况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在的汽车工程系具有多年的办学历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办学能力不断加强,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逐年提升,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有教师50人,其中兼职教师15人,高级职称16人,硕士学位22人,占44%。双师型教师35人,比例达70%
2、,实训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这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3)实验实训条件为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院高度重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学院加大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院实训中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基地按照“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原则建设,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室、整车实训室、汽车空凋拆装实训室、电控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18个,每个实训场所
3、至少能同时容纳30人的实训,总体项目可同时容纳540人进行现场实训,满足教学要求。整个实训基地融产、学、研一体化,使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改善汽车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条件,满足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我专业争取世行贷款500万美元的实训设备,以加大学生实习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学院还与上海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变速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设立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2、专业优势与特色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采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对口,专业知识与来自生产一线的岗位职责要求对口的原则。(2)淡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以
4、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形成由系列课程组成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在各模块的系列课程中,都以基本素质和专业综合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3)打破学科系统性观念、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优化组合了原教学体系中按学科分类的课程,实现专业理论为能力培养服务、为技术应用服务、为实际工作过程服务。(4)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多次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职工培训,所到的企业主要有上海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变速器有限公司、烟台东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烟台矢崎汽
5、车配件有限公司、青岛一汽有限公司等;2008年下厂技术服务10人次,2009年下厂技术服务20人次,2010年下厂技术服务30人次,2010年校企合作开发项目1项,2011年下厂技术服务10人次。得到企业广泛好评。3)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除培养学生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的操作技能外,我们还实施“双证书”制,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技能培训班,学生不仅可以取得一个高级技能证书,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98.1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4)专业特色经过多年的历练,本专业形成了勇于开拓进取,主动投入科研教改,积极推广应用现
6、代教育技术的专业团队特色。专业教师近两年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10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2010年、2011年参加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获得一等奖;并于2010年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比赛获优秀奖。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汽车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品牌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办学经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具有“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的团队精神和学习风气,形成了“工学并举,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现已发展成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主,汽
7、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多个专业并举的汽车工程技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面向烟台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制造领域,瞄准核心职业岗位(汽车制造、装配、管理人员)能力要求,以校企共建的现代汽车制造技术中心为平台,突出生产性实训主线,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14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优势的高技能人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其建设成一流的汽车实训基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成一支教育教学团队。通过5年的努力,专业建设水平居国内同类专业先进行列,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
8、辐射区域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以汽车为特色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配工艺所应有的知识,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胜任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较好的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具有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
9、较强的专业专项能力。能够正确掌握汽车主要总成装配、检验方法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制订工作计划与实施的组织能力。 三、专业建设内容1、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推进、行业对接、校企联姻、项目嵌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市、院、系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成立学院资产管理经营公司,以法人身份参与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和运营,出台校企合作项目评估与考核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2、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烟台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10、务业为主体的专业体系,重点打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按照校企合作、专家指导、重点带动、全院推进的思路,各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与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技术专家合作,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编撰教材及学材、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在此基础上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对其核心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建设期内,制定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方案,编撰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类指导性或引导性学习材料。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制造 装配 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