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
《生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建项目可研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生产30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建项目可研报告 一、项目概况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年产 30 万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产品行业划分上属于新型新能源汽车行业。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能源消耗增长呈现加速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石油供需的矛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多重挑战。寻找石油替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时,汽车还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2、这就给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在能源稀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制约下,配合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发展,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1)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规划要求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增 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要求,“依靠技术进步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车辆安全性作为汽车产品技术发展重点,将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战略措施”、“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纯电动、合成燃料、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国家支持企业研究
3、开发,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示范运行,为产业化打下基础”;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 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 要求,“积极发展 节能环1 保的新能源汽车,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实施新能源汽车战 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 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2)本项目符合浙江省相关规划要求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其中“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是30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
4、“做 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支持发展专用车、特种车及电动汽车产业化,成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导产业”、“鼓励和支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如电动汽车及关键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关键汽车零部件改造等”; 浙江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 年)指出,要“抓住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积极发展一批能为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构筑国内领先地位”。 (3)本项目符合丽水市相关规划要求 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做大做强五金机电、汽摩配件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
5、”、“积极贯彻先进制造业导向目录,着力培育机电一体化、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群,形成工业发展的后续产业和战略产业”。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划发展要求。 (4)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征求意见稿),第十三项“汽车”第 2 条将“汽车、摩托车总成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制造:驱动电机”2 列为鼓励发展类。 (5)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 本项目属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
6、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方向。 (6)符合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9年修订)中“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的产业导向。 (7)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本项目产品术语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第八块“高新技术传统产业”第六部分“汽车行业相关技术”中的“新型电动驱动系统技术”。 (8)属于国家汽车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 本项目产品属于汽车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第一条“电动汽车及部件”第5款“电机及驱动系统”重点支持和发
7、展导向产品。 (9)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本项目符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轿车和客车,加快发展发动机、自动变速箱、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施汽车零部件技术提升工程”。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划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导向。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缝制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微特电机行业。公司自 2005 年进入汽车配件行业以来,公司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公司已经进入了汽车配件行业。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技术和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
8、国家对电动型新能源环保汽车的3 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作为电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公司急需通过技术创新扩大产业,来保持公司在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本项目生产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领域的空白。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公司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亦可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企业在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领域取得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 二、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石油资源供 给日趋紧张,温 室效应等气候问题 也越来越受到世界 各国的重视,发展 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已成为全
9、球的共识?电动汽车 以其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优势,以及优越的使用性能和相对低廉的销售价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普遍欢迎,日益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关注的焦点,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电动汽车发展高度重视,各国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纷纷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大电动汽车的投资力度,积极 促进本国电动汽 车产业发展。美 国总统奥巴马明确 表示,到2015 年美国要有 100 万辆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日本早在 2009 年 6 月就启动“新一代汽车”计划,力争在 2050 年使环保型汽车占据汽车市场总量的一半左右;法国政府于 2010 年 1 月份宣
10、布将实施“发展电动汽车全国计划”,预计到 2020年将推广 200 万辆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在 2009 年初通过的 500 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很大一部 分用于电动汽车研 发和汽车充电站网 络的建设。世界上 许多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 都在大力开发新 能源汽车,寻求 替代燃料或者减少 燃料的消耗量,以美国蓝鸟客车公司、英国的 FRZAERNASH 公司、日本丰田、日本本田为代表的电动客车和轿车已经上市。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将达到一定规模,并将开启下一轮全球车市争霸战。 从全球范围看,刷直流电机、一般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与有刷磁铁电机商品化历史最长,产品更新换代不断,迄今还在应用。上
11、世纪 80 年代开始进入商品化的表面永磁同步电机与 1990 年代以来研制开发的开关磁阻电机、内置式永磁4 同步电机以及最新的同步磁阻电机相继进入市场,并在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上获得应用。根据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车型的开发应用年代,近几年来在批量生产的日本电动汽车车型上以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为主流。近年来美、欧开发的电动汽车多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其主要优点是价格较低,性能可靠;缺点是起动转矩小。日本近年来问世的电动汽车与新型混合动力车大多采用永磁电机。 2、国内电机汽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科院电工所、上海 811 所、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等 单
12、位,在“863”计划和“十五”国 家科技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在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重心开始向我国市场转移,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包括比亚迪、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奇瑞、吉利、力帆等在内的整车企业超过 150 家,包括一汽、上汽、宇通等在内的从事混合动力客车研制和生产的厂家超过 30 家。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制造体系逐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国内许多企业已开始涉足与电动汽车相关的电池、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全球和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家的发展计划看,电动
13、汽车的产业化时代正在到来。按照国务院指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了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也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在此激励政策的鼓舞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到 2011 年底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将形成 50 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5%左右;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到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要达
14、到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 500 万辆。 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的集中研发和应用,我国已自主开发了满足各类电动汽车需求的驱动电机系统产品,获得了一5 大批电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产权,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批量生产能力。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已经实现了实现与国内整车产业化技术配套,电机重量比功率显著提高,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 93%以上,系列化产品的功率范围覆盖了 200kW 以下电动汽车用电机动力 需求,各 类电机系 统的核心指 标均达到 相同功率
15、 等级的国际 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电动客车以交流异步电机系统为主,混合动力客车用大功率电机可靠性与噪声水平有明显改进,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在电机设计方面,采用现代车用电机系统设计理念,初步解决多目标高性能车用电机的极限设计与多领域精确分析以及结合应用控制策略系统集成仿真的技术难题;在新型电机技术方面,国内部分企业、研究单位和高校对一些新原理的电机系统,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有些已经开发出样机系统,部分进行了台架试验和装车;在检测试验方面,国内电机测试基地建立了电机及控制器专用性能检测试验台架,具备了较齐备的性能检测和初步环境试验检测条件;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关键材料与关键零部件方面,如转速位
16、置传感器的研制、高性能低成本绝缘材料开发、车用电机专用电工钢开发、电机磁性材料的稳定性研究方面,获得了初步成果。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3、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发展趋势 驱动电机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整车的安全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具有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 电机的功率密度不断提高,永磁电机应用 范围不断扩大。电机作为混合动力系统中一个 重要的动 力输出源 ,其自身的 性能直接 影响到了 电动汽车的 整体性能。一方面,汽车所需求的电机输出和回收功率不断提高,以满足不同工况不同车型的需求;另一方面,这
17、种新型机电一体的传动系统尺寸收到车内空间的限制。这就需要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向高性能和小尺寸发展。不断提高电机本身的功率密度,用相对小巧的电机发挥出大的功率成为各汽车及电机厂商的发展方向。 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化和一体化趋势更加明 显。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集成化主要体现在电机与发动机、电机与变速箱、电机与底盘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高。6 对于混合发动机与ISG集成,其发展从结构集成到控制集成和系统集成,电机与变速箱的一体化愈加明显,汽车动力的电气化成分越来越高,不同耦合深度的机电耦合动力总成系统使得电机与变速箱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高性能电动汽车领域,全新设计开发的底盘系统、制动系统、轮系将电
18、机和动力传动装置进行一体化集成,融合程度越来越深。 车用电驱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和数字化程 度不断加大。车用电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也不断加大,将电机控制器、低压 DC-DC 变换器,以及发动机控制器、变速箱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进行不同方式的集成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同时,高速高性能微处理器使得电驱动控制系统进入一个全数字化时代。在高性能高速的数字控制芯片的基础上,高性能的控制算法、复杂的控制理论得以实现。同时,面向用户的可视化编程,通过代码转化和下载直接进入微处理,不断地提高编程效率和可调试性。 国 内 将 出 现 独 立 的 新 型 汽 车 电 气 驱 动 系 统 提 供 商 。 目 前 国 外 已
19、 有 包 括solectria,enova 在内的电气公司,汽车用电气自动化的新型产业正在逐步形成。目前我国在电机(包括永磁材料)生产,人力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如果能够跟上当前的产业发展机遇,可以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与关键技术 (一)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电动汽车 运行工况非常复杂,因此,对 驱动电机的要求很高 ,目前国内虽有生产,但是性能上无法与节能环保要求所吻合,且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本项目开发 的电动汽 车驱动电 机为浙江 方正电机 股份有限 公司自主 创新研发的使 用于纯电 动汽车 包 括轿车 及客车 的具 有完全 知识产权 的新型 能源产
20、 业产品,类型为永磁无 刷电动机PMBLM 。它是由正弦波 驱动的无刷直流电 动机系统PMSM,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其控制 方式与感应电动机基本相同,可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驱 动电机或者混合式 电动汽车的起动机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产品手工样机,样机经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检测,性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检测报告见附件),并达到了国际同行先进水平。项目实施将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以及上述研究成果,实现规模化7 产业化创新开发。 (二)产品及工艺技术创新性 项 目 产 品 填 补 了 国 内 电 动 汽 车 包 括 轿 车 及 客 车 用 永 磁 无 刷 电 动 机
21、PMBLM空白,达到 了国际同行先进水 平(详见检测报告 )。并在产品及工 艺技术方面较普通电机具有创新性。 (1)产品创新性 高功率 密度。电机由高能永磁材 料励磁,对于给定的输出功 率,它的质量和体积能够大大减小,使得功率密度提高。 工作效 率高。由于转子无绕组, 无铜损,其工作效率高,其 效率高于感应电动机。 散热性好。电机发热主要集中在定子上,易于采取水冷的方式散热。 可靠性 高。永磁励磁不受制造缺 陷、过热或机械损坏的限制 ,因而可靠性较高。 动态性好。转子电磁时间常数小,动态性能好。 (2)生产工艺创新性 在材料方面的创新性 采用 N33EH 牌号的磁钢,在耐温性能(工作温度可达
22、180C)、矫顽力等方面都比一般电机用磁钢高,在技术要求中还添加了低失重的标准,从而保证磁钢的使用寿命。使得工作时稳定性与功率密度大大提高;采用了抗电晕漆包线作为电机定子漆包线,可增加电机的寿命,且在绝缘等级的选择上采用 H 级以上的等级,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与寿命;按照汽车电机的标准,在其他材料上的选择上,在耐温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诸如电机内部的轴承,槽楔,槽绝缘等都达到 H 级绝缘或以上等级。所以在整个的产品的材料选择方面有一些与普通电机不同的方向。 在结构方面的创新性 电机的冷 却方式采用水冷的方式, 整个冷却系统为薄壁的铝件 组成,但冷却水套内圈上的用于分隔整个水道的筋还起到了
23、加强整个电机外壳的作用。这种薄壁的水冷却结构在轻重量的基础上有效的解决了散热问题;定子绕线采用星型绕组方式,在绕线过程中采用几十根漆包线组成的漆包线组进行绕线,且将每相8 绕线组均分为 2 部分或者几个部分进行并排绕线,最终将这些均分的绕线组连接在一起(铜套铆接)成为一相绕组,每相绕线组采用顺时针一匝,逆时针一匝交替绕线的方式绕线数匝。这样的结构使得大功率无刷直流电机的大电流均分为几个部分,解决了电机电流大的问题,增强了电机的性能、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工艺方面的创新性 在电机组件以及整个电机的装配过程中,采用数量较多的机械手与机器人,在整个装配中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装配的精确度、效率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30 电动汽车 驱动 电机 新建 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