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毕业论文.doc
《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毕业论文.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系 别: 汽车与电气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08汽检(2)班 姓 名: 学 号: 0802020421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1年5月 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摘 要: 国际上自80年代中期,汽车驱动轮防滑转控制系统作为新型实用的汽车安全技术已开始应用在高档汽车上,它是继防抱死制动系统之后应用于车轮防滑的电子控制系统。由于它能够提高车辆的牵引性、操纵性、稳定性和舒适性, 减少轮胎磨损和事故风险, 增加行使安全性和驾驶轻便性, 使得汽车在附着状况不好的路面上能顺利起步和行驶, 所以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 获
2、得了迅速的发展。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汽车驱动轮在加速时出现打滑,(特别是下雨下雪冰雹路冻等摩擦力较小的特殊路面上,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没有 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ASR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最重要的是车辆转弯时,一旦驱动轮打滑就会全车一侧偏移,这在山路上极度危险的,有ASR的车一般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关键词: 驱动防滑控制( ASR); 传感器; 检修 引 言: 驱
3、动轮防滑转控制系统是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本思想在驱动领域的发展和推广。我们知道,汽车在起步、加速或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这是因为汽车发动机传递给车轮的最大驱动力,是由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和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法向反力的乘积( 即附着力)决定的。当传递给车轮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车轮就会发生打滑空转,即滑转。当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 如泥泞路面、冰雪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地面对车轮施加的反作用转矩很小,因此,在起步、加速时驱动轮就会发生滑转。此外,当汽车在越野条件下行驶时,如果某个驱动轮处在附着系数低的路面上,那么地面对车轮施加的反作用转矩将很小,虽然另一个车轮处在附着系数较高的
4、路面上,但是根据差速器转矩等量分配特性,它能够提供的驱动转矩只能与处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车轮提供的驱动转矩相等。因此,在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汽车将无法前进,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大部分消耗在车轮的滑转上,不仅浪费燃油,加速轮胎磨损,而且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性能和机动性能。防止驱动轮滑转曾采用过许多办法,如装防滑链,使用防滑的雪地轮胎和带防滑钉的防滑轮胎等,但至今为止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采用ASR系统。ASR 系统的主要功用是:在车轮开始滑转时,通过降低发动机的输出转矩或控制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等来减小传递给驱动车轮的驱动力,防止驱动力超过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而导致驱动轮滑转,提高车辆的通过性,改善汽车的方向操纵
5、性和行驶稳定性。第1章 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概述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或牵引力控制系统是国际上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以限制汽车驱动轮过度滑转,产生最佳纵向牵引力的新型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是继汽车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 之后,在汽车纵向力控制上的又一新发展。ASR 系统的本质是:控制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在非对称路面,对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实现最佳分配,从而改善汽车的加速性、方向稳定性和操纵性。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控制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某一种控制手段,而是组合使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方式是综合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节气门开度调节) 和驱动轮制动力矩调节。1.1防滑
6、转(ASR)控制系统的作用。ASR的功能是防止汽车在起步或加速时驱动轮打滑,特别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转弯时驱动轮空转及在冰、雪、积水、泥等路况下的行车安全,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当汽车快速起步,急加速,或行驶在冰雪,雨天的路面上,没有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驱动的车辆容易甩尾,如果是前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ASR时,汽车在坏的路面快速起步,急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能够减轻这种现象。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在装有ASR
7、的车上,从油门踏板到汽油机节气门(柴油机喷油泵操作杆)之间的机械连接被电控油门装置所代替。当传感器将油门踏板的位置及轮速信号送到单元(CPU)时,控制单元就会产生控制电压信号,伺服电机依此信号重新调整节气门的位置(或者柴油机操纵杆的位置),然后将该位置信号反馈至控制单元,以便及时调整制动器。1.2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汽车行驶时,驱动力的增大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随着驱动轮转矩的不断增大,汽车的驱动力也随之增大,当驱动力超过地面附着力时,驱动轮就开始滑转。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与滑转率有直接关系。驱动轮的滑转率表示驱动轮的滑转程度,可用下式表示:Sx = (Vw - V) /
8、Vw 100 % = (Rw- v) / Rw100 %式中:Vw 车轮滚动时的瞬时圆周速度(m/ s) ; V 汽车实际行驶速度(m/s) ; R 车轮半径(m) ; w车轮转动角速度(rad/s) 。图1-2-1 是驱动轮纵向驱动力与其滑转率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当驱动轮滑转率Sx从0开始增加时, 驱动力Fx也随之增大, 当Sx达到St(一般St= 0. 08 0.30) 时,驱动力达到最大值Fxmax ,此后,如果Sx继续增加, 驱动力反而随之下降,当Sx达到1时,即车轮发生纯滑转时, 其驱动力要远远小于Fxmax , 所以从牵引性上考虑, 驱动轮的滑转率最好处于St的一个小邻域内
9、,但同时考虑到车辆侧向力Fy随纵向滑转率的增大而急剧减小, 所以从侧向力上考虑, 并注意到车辆的方向稳定性, 一般认为驱动轮的最佳滑转率在略小于St的范围内,可取在0.080.15之间。 图1-2-1 纵向力与侧向力与车轮滑转率的关系1.3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特点及与ABS的比较1.3.1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特点1) ASR可以由驾驶员通过ASR 选择开关对其是否进入工作状态进行选择,在ASR 进行防滑转调节时,ASR 工作指示灯会自动点亮,如果通过ASR 选择开关关闭ASR , ASR 关闭指示灯自动点亮。 2) ASR处于关闭状态时,副节气门将自动处于全开位置;ASR 制动压力
10、调节器不会影响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3) 如果在ASR处于防滑转调节过程中,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时,ASR 将自动退出防滑转调节,而不影响制动过程的进行。4) ASR通常只在一定的车速范围内进行防滑转调节,当车速达到一定值(120km/h 或80 km/h)后,ASR 自动退出防滑转控制。5) ASR在其工作车速范围内通常具有不同的优先选择性。在车速较低时优先选择提高牵引力,此时对两驱动车轮施加的制动力矩可以不同,即对两后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分别调节。而在车速较高时优先选择提高行驶方向稳定性,此时对两驱动车轮施加的制动力矩相同,即对两后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一同调节。6) ASR具有自诊断功能,
11、一旦发现存在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故障时,ASR 将自动关闭,并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信号。7) ASR和ABS都是通过控制作用在被控车轮上,而将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设定的理想范围内,以提高车轮附着力的利用率,从而缩短汽车制动距离或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改善汽车的行驶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控制能力。8) ASR和ABS都要求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车轮附着力的变化;都要求控制偏差尽可能达到最小,以免引起汽车及传动系统的振动;都要求尽量减少调节过程中的能量消耗。1.3.2防滑转(ASR)控制系统与ABS的比较现在汽车发展的趋势,一是装备动力更强大的发动机,追求汽车的动力性和更高的车速,二是更加强调汽车的操纵方便和
12、安全性。ABS和ASR这两项汽车防滑控制技术作为汽车主动安全性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对保障汽车在极限驾驶工况下的安全性能起到显著的作用。1)ABS系统在汽车制动时调节控制制动压力,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减速度使制动力接近但不超过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附着力,使车轮滑移率保持在15%-25%的范围内,从而提高制动减速度并缩短制动距离,它能有效地提高制动时汽车的方向操纵性和行驶稳定性。2)ASR在汽车驱动加速时发挥作用,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加速度,使驱动轮的驱动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以防止车轮滑转从而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加速性能,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与ABS不同的是ASR在整个汽车行驶过程中均起作用。
13、3)ABS及ASR均以改善汽车行驶稳定性为前提,以控制车轮运动状态为目标。ABS是使车轮转动角速度不为零,防止车轮抱死滑移一般在车速很低时不起作用。ASR是使车轮中心平移速度即车速不为零,防止车轮滑转,一般在车速很高时(大于80-120km/h)不起作用。ABS与ASR均是以车轮的运动学参数或动力学参数为控制参数,因此两者可以密切配合ABS的发展已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ASR继ABS之后迅速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此,当代先进的ABS系统,均配有ASR功能,这就是常见的ABS/ASR系统。1.4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车轮的滑转率是通过控制作用于车轮上的力矩实现的。汽车驱动轮的滑转是由于驱
14、动扭矩超过了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极限,所以合理地减小汽车发动机扭矩或动力传动中任一部件的扭矩都可以实现驱动防滑控制的目的。从控制手段上,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控制方式: (1)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通过调节发动机输出扭矩, 就可以控制传递到驱动轮上的扭矩, 从而调节驱动轮的滑转率。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 点火参数调节、燃油供给调节和节气门开度调节。点火参数调节多是指减小点火提前角.如果此时驱动轮滑转仍然持续增长, 则可暂时中断点火(但此时也要暂停供油, 以避免排放超标) , 点火参数调节是比较迅速的一种驱动防滑控制方式(反应时间为30 100m s)。燃油供给调节是指减
15、少供油或暂停供油,即当发现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时,电子调节装置将自动减少供油量, 甚至中断供油,以减小发动机输出扭矩, 燃油供给调节是现代电控内燃机中比较易于实现的一种驱动防滑控制方式, 但是点火参数调节和燃油供给调节都将引起发动机的不正常工作, 对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寿命有较大损害。节气门开度调节是指在原节气门体的基础上, 串联一个副节气门, 由传动机构控制其开度, 从而使其有效节气门开度获得调节, 它工作比较平稳, 易于与其它控制方式配合使用, 但它响应较慢, 需要和其它控制方式配合使用。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是最早应用的驱动防滑控制方式,它在附着系数较小的冰雪路面上或在高速下, 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
16、时, 该控制方式十分有效。图1-4-1是通过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的带有ABS的ASR系统图。(2)驱动轮制动力矩调节驱动轮制动力矩调节就是在发生打滑的驱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矩, 使车轮转速降至最佳的滑转率范围内。制动力矩调节一般与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结合起来应用, 即干预制动后要紧接着调节发动机输出扭矩, 否则可能会出现制动力矩和发动机输出扭矩之间无意义平衡引起的功率消耗。制动力矩调节的实质是控制差速作用,所以该控制方式对路面两侧附着系数差别较大, 只有一个车轮打滑时, 效果较好, 但在高速(大于48 km/h ) 下, 不宜使用, 以避免制动摩擦片过热。图1-4-2是带有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的驱动轮制
17、动力控制的ASR 系统图。图1-4-1 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ASR系统图图1-4-2 驱动轮制动力调节ASR系统图 (3)差速器锁止控制普通的开式差速器在任何时刻都向左右轮输出相同的扭矩, 对差速器进行锁止控制就是使左右驱动轮的输入扭矩根据控制指令(锁止比) 和路面情况而不同。当路面两侧附着系数L差别较大时, 低L一侧驱动轮发生滑转时, 电子控制装置驱动锁止阀,一定程度地锁止差速器,使高L一侧驱动轮的驱动力得以充分发挥, 车速和行驶稳定性获得提高,但该方法成本较高。图1-4-3是通过防滑差速器进行驱动防滑控制的ASR系统图。图1-4-3差速器控制ASR系统图 (4)离合器或变速器控制离合器控制是
18、指当发现汽车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时, 减弱离合器的接合程度, 使离合器主、从动盘出现部分相对滑转, 从而减小传输到半轴的发动机输出扭矩; 变速器控制是指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改变传递到驱动轮的驱动扭矩, 以减小驱动轮滑转程度的一种驱动防滑控制。由于离合器和变速器控制反应较慢, 变化突然, 所以一般不作为单独的控制方式, 而且由于压力和磨损等问题, 使其应用也受到很大限制。表1-4-4是上述几种控制及其组合控制在性能上的对比。由于各自控制方式的局限性, 所以一般不仅仅使用一种控制手段, 而是组合应用。现在广泛采用的控制方式是发动机节气门开度调节和驱动轮制动力矩调节的组合应用。表1-4-4上述几种控制及其
19、组合控制在性能上的对比1.5 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主要发展历程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伴随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 的产品化而发展起来的, 实质上它是ABS 基本思想在驱动领域的发展和推广。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电子驱动防滑装置是在1985 年由瑞典保时捷汽车公司试制生产的, 并安装在保时捷汽车上, 该系统被称为ETC ( 电子牵引力控制) , 是通过调节燃油供给量来调节发动机输出扭矩, 从而控制驱动轮滑转率, 产生最佳驱动力的。1986 年在底特律汽车巡回展中,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分部在其生产的克尔维特英迪牌轿车上安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 为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了良好的宣传。同年
20、12月, 博士公司第一次将制动防抱死(ABS) 技术与驱动防滑(ASR) 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奔驰S级轿车上, 并开始了小批量生产;与此同时,奔驰公司与威伯科公司也开发出了驱动防滑系统, 并应用在货车上。1987年, 博士公司在原ABS/ ASR 的基础上开始大批量生产两种不同形式的汽车驱动防滑系统, 一种是可保证方向稳定性的完全通过发动机输出扭矩控制的ABS/ASR, 另一种是既可保证方向稳定性, 又可改善牵引性的驱动轮制动力调节与发动机输出扭矩调节综合控制的ABS/ ASR; 同年9月,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也在其生产的皇冠牌轿车上安装了TCS。1989 年, 德国奥迪公司首次将驱动防滑调节装置
21、安装在前置前驱动的奥迪轿车上。截至1990年底, 世界上已有23个厂牌的50 余种车型安装了驱动防滑装置, 并且许多厂家开始削减四轮驱动车型号, 而改为发展ASR 系统。1993 年, 博士公司又开发出了第五代ASR, 使其结构更紧凑, 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增强。据有关专家预测, 到2000年, 将有50%的轿车、货车装备ASR。第2章 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1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1.1 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主要由传感器、ECU 、执行器、驱动车轮制动器等组成。下图2-1-1为典型的ASR系统。图2-1-
22、1 典型的ABS/ASR系统示意图2.1.2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1-2:车轮转速传感器将驱动轮和非驱动轮转速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信号计算出驱动轮的滑动率,当滑动率超出设定范围时,电子控制器便依据节气门开度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转向盘转向信号等选定控制方式,然后向各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最终将驱动轮的滑动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图2-1-2 ASR工作流程图2.2 ASR传感器ASR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是轮速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一般轮速传感器与ABS系统共用,主要完成对车轮速度的检测,并将轮速信号传送给ABS和ASR电子控制单元。主、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于
23、检测节气门的开启角度,并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ASR专用的信号输入装置是ASR选择开关,将ASR选择开关关闭,ASR就不起作用,比如在需要将汽车驱动车轮悬空转动来检查汽车传动系统或其他系统故障时,ASR就可能对驱动车轮施加制动,影响故障的检查,这时,关闭ASR开关,中止ASR作用,就可避免这种影响。2.2.1轮速传感器轮速传感器有电磁感应式与霍尔式两大类。前者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车轮转动的位移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由随车轮旋转的齿盘和固定的感应元件组成。图2-2-1给出了各种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此类传感器的不足之处在于,传感器输出信号幅值随转速而变,低速时检测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丰田车系汽车防滑转ASR控制系统的维修 毕业论文 丰田 汽车 防滑 ASR 控制系统 维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7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