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与谜语.ppt
《民间谚语与谜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谚语与谜语.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间谚语与谜语,民间谚语和民间谜语1、谚语的范围界限及基本特征 我们先看历史上对谚语的各种解释;礼记说:“谚,俗语也”;国语越语韦注,“谚,俗之善谣也”,解字“谚,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则说“谚者,直语也。”,民间谚语与谜语,以上四种说法概括起来的共同点就是:谚语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俗语。这从总体上指出了谚语的某些特征,但尚未深入其内去全面把握谚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没能把握谚语之所以能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俗语的一种主要形式的内在规律与特性。,民间谚语与谜语,那么,谚语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是什么呢?a、从谚语的内容看,它是千百年来人民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斗争经验以及传统道德的积累
2、和判断性的总结,一般具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而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经验和道德情操的谚语,则具有阶级性。,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哲理性,这一特点是十分明显的。杜文澜编的古谣谚引说文长笺说:“传言者,一时民风土著议论也,故从彦言。观谚言而知寓教于文矣”。“寓教于文”,它是谚语区别于一般俗语、歇后语以及成语的显著标志(有的谚语与成语相近,相互转化者例外)。,民间谚语与谜语,如汉族流传极广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是圣人”,“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扳不弯”;同样乌孜别克族谚语中也有“人多智慧多”,“合群的羊,狼也害怕”,“众人的唾液汇成河,众人的呼气变成风”;
3、凉山彝族谚语中有“树多不怕风,人多力量大”,“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独指拣不起豆,单脚走不了路”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这是各族人民经验的判断性总结,它上升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的高度,形象地说明人多智慧多、团结力量大的真理和哲理,而这真理和哲理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民间谚语与谜语,在阶级社会里,谚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也不免打上阶级烙印,尤其是表现斗争经验、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的谚语,鲁迅指出:“粗略一想,谚语固然象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患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
4、莫管他人瓦上霜来做例子吧,这乃是被剥削者们的格言,,民间谚语与谜语,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某一种人,一定只有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超出他本阶级之外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是为了这缘故”,民间谚语与谜语,凉山彝族长期生活在奴隶社会,受着土司、头人等统治 者的压迫,因此反映受剥削,受压迫以及斗争生活、斗争 经验的谚语特别多,如“绵羊九十九,加上娃子是一百”,“耕牛有吃青草的自由,娃子没有吃饱的权利”,,民间谚语与谜语,“一个鸡头结盟,九条人命丧生”,“土司欠百姓的债,如虎吃了羊;百姓借土司的债,如被毒蛇咬”等等,都是从切身体会
5、中得出的正确判断和理性认识,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民间谚语与谜语,而剥削阶级也总结了经验,甚至编造对已有利的谚语来麻痹,对付被压迫者。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穷沾富恩,富沾天恩”,“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万鼓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谚语与谜语,“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贫穷是命,富贵在天”,“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等等,宣扬阶级谓和和宿命论思想,以泯灭阶级仇恨,瓦解人民的斗志。,民间谚语与谜语,b从谚语的形式看,它是以短小精炼。生动形象和基本定型的口语句子来表达深遂的内容,音韵和谐,易于记忆和流传。,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多是两句成四句,语言朴素,口语
6、化,一般押韵,有的不押韵也音节响亮,不拗口,这就为记忆和流传创造了条件。如“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开、来押。Ai韵。“地是刮金握板,人勤地不懒”,板、懒押an韵。这种情况在谚语中是多数。,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一些谚语不押韵,而句子对称,也就构成了音韵和谐的美。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一事,长一智”等。另外有一些谚语既不押韵,也不对称,但它以简练的句子表达某种哲理,念来顺口,也便于记忆和传播,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浪子回头金不换”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不少谚语还以生动、形象的短语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意义。如“严霜单打独根苗”,“宁交双脚跳,不交眯眯笑”,“不见
7、棺材不落泪”等等。都以生动的比喻说明某种道理,有训诫的意义。,民间谚语与谜语,c从谚语的作用看,它是始终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斗争的工具和最普及最朴素的科技课本。凉山彝族十分注重谚语的作用,他们说:“尔比(彝语,即谚语)是话中的盐”,“德古(德古,彝语。是彝族家支与头人间调解纠纷的说客)的歪理多,尔比的寓意深”,“老人说尔比,后人长知识。”,民间谚语与谜语,广大人民从谚语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勤劳苦做般般有,好吃懒做件件无”,“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教人要勤劳和谦逊。“宇宙的明灯是红日,人类的明灯是知识”(乌孜别克族谚语)。“与其贪求意外的财富,不如专心学习
8、一点手艺”(同上)。这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教人尊重知识,努力学习知识,不要有虚幻的妄想。,民间谚语与谜语,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时令谚语、生产谚语,它的实践性(实用性)更强,简直就是劳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有风”,“燕子钻天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帽”等,是靠土法来预测天气,,民间谚语与谜语,对农民、渔民、牧民都很适用,就是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用仪器测量天气,有时也要参考民间的谚语,特别是节令性谚语,如什么节气种什么、收什么。对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民间谚语与谜语,如“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棚花”,“霜降不刨葱,越长心越空”(北京),南方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
9、”,“头伏萝卜二伏蒜,三伏里头种荞麦”,“棉花锄七遍,疙瘩长成串”。,民间谚语与谜语,把上面三点归纳起来,所谓谚语,是长期以来人民总结社会生活、生产斗争,道德伦理等经验的定型化韵语。它具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实践性,其中反映社会生活的谚语具有阶级性,是俗语中精炼而含意深刻、有训诫意义的实用性语种。,民间谚语与谜语,(2)谚语与歌谣的区别。a.在内容上谚语是经验的结晶。具有哲理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有指导和训诫意义;而歌谣重于抒情、写景、叙事。它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有的有哲理性和实践性,但多数没有哲理性,也不一定指导实践。,民间谚语与谜语,“穷人的汗,富人的饭”。“不种泥田吃好饭,不养蚕花着好丝”
10、。“财主铜钿,穷人性命”。“主子晒衣裳,娃子晒脊梁”。(彝族)“荞子出,饿得哭,荞子熟,倒地头”。(彝族),民间谚语与谜语,“蝗虫不种不植,一味白吃粮食”。(乌孜别克)这些谚语更精炼,它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阶级的对立,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b在形式上,尽管谚语和歌谣都押韵,但谚语比歌谣更凝练、浓缩、概括、短小、精巧,谚语也不象歌谣那样可以更细致地去描绘、铺述和进行反复咏叹。,民间谚语与谜语,C.在流传方式上,歌谣多是通过歌咏流传开来;谚语则着重被引用。一般单纯使用的较少,多杂在一定语言环境中使用。,民间谚语与谜语,(3)谚语与成语的区别。谚语与成语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谚语与成语都是
11、短小精炼的语言,都是固定词组,都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某种哲理性,但它们也有不同之点:,民间谚语与谜语,a.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约定俗成的范围更大,一般不容许随便换字或颠倒顺序;谚语有一定地方性、民族性,各地方,各民族可以根据自己的的特点加以改变,只在小范围有通行就可以了。,民间谚语与谜语,例如“众志成城”这一句表现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成语,不能随意改为“成城众志”或“志众成城”之类,(当然,并列关系的成语有时可以颠倒,如“天翻地覆”变为“地覆天翻”也可以,,民间谚语与谜语,但其它结构不能更换);谚语则不然,同一类的谚语可以更换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说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2、“三个臭皮匠,变成诸葛亮”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有些谚语带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尤其是农谚地方性更强;如汉族的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彝族是“一人能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乌孜别克族是“众人同心协力,可以夷平高山”都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民间谚语与谜语,又如农谚南方一般说“春雨贵如油”,内蒙巴盟河套地区却说“别处春雨贵如油,河套春雨庄稼愁”(盐碱地)。,民间谚语与谜语,b.成语多为书面语,较生僻;谚语多为口语,较通俗易懂,因能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比成语运用得更广泛,更普遍。如成语:“见异思迁”。,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或“一山望着一山高”。成语:“因噎废食”。谚语:“不要
13、泼脏水连小孩一起泼掉”。或“不要因恨跳蚤连被子一起烧掉”。(乌孜别克)成语:“避重就轻”。谚语:“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民间谚语与谜语,C.成语多是概念,有的还是典故,有的包含着一个具体故事、而谚语是经验的提炼,上升为一种判断、推理或哲理。如“杯弓蛇影”,“画蛇添足”,“叶公好龙”是典故性成语。“车载斗量”,“陈陈相因”,“断章取义”等是概念性成语。,民间谚语与谜语,谚语如“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生姜老的辣,甘蔗大头甜”,“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等等,是由经验上升为判断、推理和带哲理的固定句子。,民间谚语与谜语,(4)谚语与俗语、歇后语的区别。谚语是俗语中的一种,但不是所有的俗语都是谚语
14、。俗语一词,据苏联大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是:“俗语是一种简洁、形象化的箴言。它是一种含意明白、确定,而且往往是夸张的短语俗语是说话时顺口说出来的,它使言辞更活跃生动”。,民间谚语与谜语,俗语是以杂言和散体结构为主的通俗性语言,它多是描述性的,象在成都流行的“巴实”、“敢摸老虎屁股”,“没有后悔药卖”、“背包袱”、“找窍门”、“书呆子”等都是俗语。俗语本身带有方言性,不是固定句子,也不含什么深刻的哲理意义。而谚语一般是总结和传播经验的固定句子,多是说理性的。,民间谚语与谜语,歇后语(四川叫“展言子”)也是俗语中的一种。“歇后”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卷179(郑綮列传),可谓“郑五歇后体”。开始是一种
15、诗体,后演变为一种语言。但歇后语与一般俗语、谚语有别,它的特点是:,民间谚语与谜语,a.歇后语是由前后两个语言片断组成,前一片断是“譬喻”,后一片断是“解答”,但目前有一种趋势,有的人只说前半段,不说后半段。即说出前半歇住后半,让人去猜、去领会补出,或自己补出。,民间谚语与谜语,如“小葱拌豆腐(歇)一清(青)二白”,“黄鼠狼给鸡拜年(歇)没安好心”。“耗子钻风箱(歇)两头受气”,“猫哭耗子(歇)假慈悲”,“张飞穿针,(歇)大眼瞪小眼”等等。这显然在语言形式上与谚语和一般俗语直接说出不同。,民间谚语与谜语,b.歇后语形象、含蓄、灰谐、幽默,具有趣味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不象谚语那样富于哲理和实践性
16、。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啦”,“歪嘴婆娘照镜子当面丢底”,都妙趣横生,不象谚语那么严肃。,民间谚语,(5)谚语与格言的区别格言的语言结构形式是不规则的,有的一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培根),有的两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防民之口,胜于防川”,也有三句、四句的,总之不拘一格,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但多是文语(书面语)。,民间谚语与谜语,它的训诫意义特别突出而且偏重于道德伦理方面,要人们把它当成“座右铭”来实行、效法。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古代格言。,民间谚语与谜语,又如“满遭损,谦受益”,“经一事,长一智”。谚语虽然也有训诫意义
17、,但它是通俗的口语,多数是押韵的固定句子。,民间谚语与谜语,总之,既要注意谚语与成语、俗语、歇后语、格言的区别,又要注意某些相同或相互转化,因此,它们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上面举的“满遭损,谦受益”的格言,又有“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谚语,又有成语“骄兵必败”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2谚语的主要内容及其分类 目前对谚语的分类有几种情况。钟敬文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分为四个方面:(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2)反映阶级斗争情况及经验的谚语,(3)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4)歇后语和惯用语。,民间谚语与谜语,这种分法较细,基本上包括了谚语的主要内
18、容,但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分类的标准不统一,前三点是从内容概括的,后一点是从形式讲的,而且把歇后语和惯用语也算作谚语,似乎欠妥,因为二者各有其特点;二是有一些谚语概括不进去,如医药谚语、地方名胜古迹的谚语等等。,民间谚语与谜语,张紫晨教授的民间文学基本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社会斗争的,二是关于生产斗争的,似乎粗了一点,在实际搜集和运用中有些难于把握。,民间谚语与谜语,段宝林教授的民间文学概要的分法比较具体明确,即把谚语分为:政治谚语,劳动谚语,道德谚语,科学谚语。参考以上几种意见,我们认为应分为:政治谚语、道德谚语、职业谚语、科技谚语,此外不便分类的则归入其它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1)政
19、治谚语 这一类谚语较之反映阶级斗争的谚语的概念要广泛一些。即凡带有政治色彩的谚语都可以划入,其中有传统的谚语,也有新产生的谚语”,“有钱能使鬼推磨”,“人敬有的,狗咬丑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民间谚语与谜语,反映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一种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现象,说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又如解放后的新谚语中有:“千条万条党的领导第一条”,“千计万计群众路线第一计”,“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等等,都处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应属于政治谚语。,民间谚语与谜语,在政治谚语中,最多的是反映阶级对立、阶级压迫及阶级斗争的谚语。如“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富人四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间 谚语 谜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