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ppt
《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中国女经济学家状况调查及其分析王小波1摘要:女性在学术领域内的地位与发展状况一方面代表了社会整体以及知识层面中性别平等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影响该领域内学科发展的走向。经济学一向被视为最具科学性、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长期为男性研究者所统领、占据,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但其作用与影响仍十分微弱。了解、分析我国女经济学家教学与科研的现状及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学术界内的性别壁垒,促进经济学逐渐接受女性主义思潮的浸润,更具建设性与先进性。关键词:女性,经济学,女经济学家一、问题的提出女性/女权主义思潮与社会运动,自 20
2、世纪 60-70 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之后,逐渐由争取政治、法律领域的权利与地位平等延伸到争取教育与学术领域内的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心智,而学术则代表了一种话语权威。女性主义向教育与学术领域的渗透意味着更深入、更彻底的男女平等运动的展开。因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与观念造成的,而社会文化与观念有其历史根源,同时受到各种现实制度与主流话语的保护与强化。学术界因其特殊的权威地位,为国家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逻辑合理性,有时则直接提供政策建议,女性在学术界的长期缺席与沉默状态无疑加剧了其作为整体在社会中的弱者身份与弱势地位。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生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在
3、中国,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党的政策核心并指导着实践,各种经济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其背后则是各种经济理论与观点的支撑,这使得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居于中心与前台位置。女性经济学家的匮乏及其所处的底层、边缘地位使其对政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使得在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过程中,造成对女性群体及经济学研究的某种损害。其表现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女性不能普遍、同步地获得福利增长,往往需要通过特殊政策予以补救。如针对女性的扶贫项目,针对下岗女工的小额贷款等,许多女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反而沦为需要扶贫救济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女性主义价值观在科学领域内持续地遭到贬低与忽视,其思想与王小波,中
4、国天津社会科学院,电子邮件:;董晓媛,加拿大温尼伯格大学。1,第,。,。,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价值取向不能影响到当今的经济学界,使得经济学发展中“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分析方法视角单一,外部不断扩张而内部十分保守”女性学者的人数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体现一个国家知识界与学术界内性别平等的主要指标。并且,当有更多的女性学者能够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开展本学科研究时,则会使女性主义理论、观点渗透该学科,甚至促成其方法论的变革。在此方面,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及心理学等领域已取得很大突破,女学者们不仅从研究的内容、对象上更加关注女性群体,而且从方法论上提出对所谓经典
5、理论的质疑;而在经济学领域,似乎仍很少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经济学因其诞生历史较长且形成了较为完备、严密的学科体系,被认为是最具有科学性与客观性、与自然科学最为接近的社会科学。而自然科学领域一贯被认为不适合于女性,因此,无论国内、国外,杰出的女经济学家少而又少。经济学领域内的性别差异具有“国际性”“如果单是从事经济学专业,但没有什么造诣,只能称为经济学工作者;只有从事经济学研究又有一定造诣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虽然在英文中,通常只有 economist一词来表示)即经济学家应该是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又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以这一标准来衡量,在大学中任教的经济学教师理应被视为经济学家,因为
6、他们既要教课又要搞科研,但是,当提及高校经济学专业中的女教师时,人们却不由得变得小心翼翼,怀疑其作为“经济学家”的资格,似乎干脆称之为“女经济学者”更为恰当、稳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使用“女经济学家”这个称呼时变得犹豫不决?在经济学领域内女性是如何沦为“经济学工作者”的呢?当前国内对高等教育中的女性参与研究较多(刘洪梅 2002,黄爱华 2003,邱婧 2002,张明芸、蔡志敏 2000,赵叶珠 1998-2002,张晓红 2000),一些学者对于女科学家总体的边缘地位有所关注,但专门针对女经济学家的考察与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数据的分析,试图揭示当前中国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员
7、在工作职位、工资收入、科研成果、教学负担及职业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妨碍因素。二、调查介绍以往针对经济学者的调查少而至于无,除了与人们对此缺乏重视、关注程度不够有关外,也与调查数据收集困难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上百所大学中,设有经济学及相关院系的有一2,第,),),,,1,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半以上,因此,要想获得十分全面、准确的信息困难重重。本次调查1在缺少官方协助的条件下,以直接邮寄、或由院系负责人发放等方式获得,得到了较为真实的信息资料,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帮助过此次调查的老师以及接受调查的老师。本调查开始于 2002 年 10 月,于
8、2003 年 5 月完成。调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经济学者教学科研状况调查个人调查卷”(以下简称“个人调查卷”,共发放问卷 500 份,收回 304 份,回收率 60%,其中有效问卷 278 份,回收有效率为 91.4%。调查对象主要为大学中正在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以及在校攻读经济学学位的学生。前者有 166人,占被调查者的 60%,后者为 112 人,占 40%。由于多方面原因,除个别院系进行了整群抽样外,其余皆为随机偶遇抽样。调查的第二部分是对部分大学经济学院、系负责人的调查(以下简称“院系调查卷”,主要了解院系负责人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其经济学院系教师与学生的数量与性别比例状况
9、,总共调查了 31 所大学。第三部分是对学术刊物中著作者的情况分析,由于国内刊物较少注明作者的性别情况,我们仅收集了三个刊物在近三年(2000-2002 年)中刊发文章的作者情况。这三个刊物分别是世界经济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和当代经济科学。本次调查与研究主要围绕中国女经济学者的教学与科研状况展开,试图了解女性经济学者与其男性同行相比,在职业发展与学术生涯方面是否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其自我发展中存在哪些障碍,这种差距及障碍对女经济学者自身意味着什么。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参考了加拿大女经济学家联谊会(CWEN)的调查问卷,因此使本次调查可以同国外同行做一比较。三、调查数据分析1、
10、女经济学者在职称、职位与年龄方面的状况,表 1.女经济学者及大学女教师职称分布状况,单位:%,职,女称,性,比,例,院系调查卷,个人调查卷,中 国 教 育 年 鉴(2002年),教授副教授,10.432.1,18.441.1,15.633.3,本次调查得到福特基金会的部分资助,在此致谢。3,第,5,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讲师助教教师总体样本量(人),42.244.832.81772,4937.3166,44.149.539.6,目前国内大学教师队伍以及经济学教师中,女性比例较高,占 30%-40%,远高出加拿大女经济学教师仅占 12.7%的比例。经济学教师中的女
11、性比例低于全体高校教师,前者比后者低大约 7 个百分点。但是,女教师队伍的庞大并不说明在科研与学术领域内女性与男性已经达到平等。与总体数量与男经济学家差距较小相对照的是,获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女经济学家仅占 10%(这里采用院系调查数据,因其样本总量较大、更接近实际),说明并印证了以往人们对女经济学家队伍状况的认识:女性对经济学研究的参与程度较低,且其参与程度与研究层次成反比,研究层次越高(表现为职称越高),女性研究者的数量越少。获得高级职称的女经济学家数量匮乏从一个层面说明女性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内的地位低与声音弱。表 2.经济学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个人调查卷),年龄,女,男,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
12、段,分年龄段女性/男,女性%,男性%,性比率,26-35 岁36-45 岁46-60 岁,23344,285218,37.7%55.7%6.6%,27.2%50.5%17.5%,1.391.10.38,60 岁以上X2=7.931,Sig.=0.047(双边检验),4.8%,(分年龄段的女性与男性比率,大于 1,说明女性多于男性;小于 1,说明女性少于男性)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师年轻化比较明显,被调查者中年龄在 45 岁以下的教师占 83.5%,而女教师年龄结构比男教师更趋年轻化,在 26-35 岁及 36-45 岁年龄段中的女教师比例都高于男教师。这种状况一方面同近年来女性受
13、教育程度提高有关,特别4,第,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是女博士、女硕士增多,使女性进入高校任教的竞争力增强;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开放后“经商热”,高校部分男教师、尤其象经济系这样的热门专业男教师流失比较严重有关。但是,经过近年来教育制度改革,高校教师待遇大幅上升,使得大学重新成为择业热点,年轻女教师在高校中能否继续保持较高比例值得关注。此外,女教师中年轻者比例较高也与高校中女教师提前退休政策有关(女教师副高职称及以下者,需在 55 岁退休,男教师则无论职称高低,均为 60 岁退休)。女教师年轻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性的职称分布。表 3.经济学院系负责人的性别比较(个
14、人调查卷),职务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女253,男111413,总数131916,女性%3.2%8.2%4.9%,男性%10.5%18.1%15.2%,女/男0.30.450.32,被调查总数,61,105,166,近年来,高等院校实施改革,多数高校分为学校、院、系三级管理,各学院自主性增强,在聘用教师、职称评审等工作中职权增大。院长不仅承担行政管理职责,往往也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系主任以及教研室主任负责教学、科研工作,多由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承担。因此,担任院系各级负责人不仅是官职与荣耀,往往也显示了其在本校及本学科内的学术地位与水平,并且其往往有更多机会参与学术交流,扩大自身影响,从而进
15、一步提高知名度。根据调查显示,女经济学者担任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者的数量、比例均远低于男性,说明女经济学者在学术界内的地位、影响与名气等都不如男性。2、经济学家收入水平的性别差异表 4.男女不同职称者收入差别状况(个人调查卷)5,第,1,2,1,2,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收,月收入在 1000,月,收,入,在,月,收,入,在,月收入在 5000 元,性,别,职,称,入,元以下样本,比例,1000-2900 元样本 比例,3000-4900 元样本 比例,以上样本,比例,男助教,1,25%,3,75%,女讲师,1,4.5%,20,90.9%,1,4.5
16、%,男讲师女副教授男副教授,11,4%3.6%,212125,84%75%64.1%,1511,4%17.9%28.2%,213,8%3.6%7.7%,女教授,2,40%,3,60%,男教授,8,27.6%,11,37.9%,10,34.5%,X2=57.406,df=18,Sig.=0.000(双边检验),(女助教收入情况在样本中缺失)以上数据卡方检验显著,说明不同性别者在各职称层次中收入差别明显,女经济学者整体收入水平低于男性。随着职称的提高,男女经济学教师的收入都得到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与速度,女性低于男性;在中低收入档次(月收入低于 1000 元及月收入在 1000-2900 元),女教
17、师比例高于男教师;在中高收入档次(月收入在 3000-4900 元之间及月收入超过 5000元),女教师比例低于男教师。除职称对收入的影响外,担任职务、课时量、科研成果、承担课题与项目等,均会影响教师的收入水平,因此,即使职称相同,女教师收入不及男教师,与其在其他方面的工作量与竞争力差距有关。表 5.职称、性别与收入及同加拿大 CWEN 数据 的比较,职称,性别,绝对收入中国(元)加拿大(加元),相对收入(以同职称女性收入为 1)中国加拿大,讲师副教授教授,女男女男女,20452360246428713200,62,00067,50066,43082,00093,000,11.1511.161
18、,11.0911.231,文中加拿大数据资料来自“CWEN 加拿大女经济学家地位调查”报告。在调查中收入按照定类分为四档,即平均月收入低于 1000 元,月收入在 1000-2900 元,3000-4900 元及月收入在 5000 元以上。计算表 5 平均值时,我们假定这四挡分别为 1000 元,2000 元,4000 元,6000 元。6,第,,,南大商学评论 6 辑 pp.190-202,2005,总体,男女男,413823633072,102,140,1.2911.30,1.10,从表 5 统计看,女教师的平均收入在每一职称级别上都低于男教师。综合来看,男教师的收入比女教师高 30%。同
19、加拿大的调查对比,加拿大收入性别差异在副教授一档上最大,比中国高出 7 个百分点;而中国则是在正教授这一职称档次上,差异最大,比加拿大高出19 个百分点。收入与职称、职位、工作年限等相关联,由于高校女经济学教师总体上的职称水平不如男性,担任职位低于男性,且年轻学者较多,这些都造成女经济学者的收入水平低于男性。3、女经济学者的教学与科研状况表 6.经济学教师任课情况的性别比较,上学期所任课程(门),上学期平均周课时数(节),样本数,女 教师男 教师t 检验,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2.151.52.221.51Sig.=0.878,7.985.676.193.80Sig.=0.007,84132,
20、调查显示,女经济学教师在一学期内所任课程与男教师没有显著差别(T 检验不显著)但周课时数男女教师差异明显,女教师平均每周需上课将近 8 节课,而男教师平均仅为 6节课多一点。一方面,课时量大说明女教师授课任务繁重,每周要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备课、授课;另一方面,所担任的课程并未增加,说明女教师所任课程中公共课多于男教师,而专业课少于男教师。因为公共课的授课对象不仅是本系的学生,而是针对全校学生,一门课要讲好几遍,重复率较高,所讲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授课任务繁重使女教师时间资源紧张,所授课程性质又降低了对知识更新、深入科研的紧迫性与要求。这些都使得女经济学教师缺乏进行本学科学术理论研究的外在条件与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经济学家 状况 调查 及其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