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
《毕业设计(论文)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 京 工 程 学 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全套完整版27张CAD图纸,联系153893706作 者: 学 号: 系 部: 材料工程学院 专 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 题 目: 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指导者: 评阅者: 2007 年 6 月 南 京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摘要 本文分析了电位器接线片的成型工艺特点,其中包括利用对工件展开图的尺寸计算、工件的工艺分析、冲裁力与拉深力的计算、模具设计的难点,确定了级进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总体结构。该级进模有冲裁、拉深、整形、胀形等7个工位。详细介绍了凸模、凹模、固定板、卸料装置等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压力机的选择。同时阐
2、述了模具的工作过程、各成形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凸模和凹模镶块的装配间隙,并制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关键词 电位器接线片 拉深模 级进模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 Design of the Stamping Process and the Progressive Die for the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i)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product stamping,including t
3、he size calculation of the part technical analysi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unching force and drawing force, the difficulties of die design, making sure the layout project and the die general structure. The progressive die could complete seven processes that include punching, drawing, shaping and so
4、 on. The high-speed punching machine has been 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It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unch, the die, the stripping device, the pushing device, and the blanking holders in details. And it also expatiate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die, the coordination a
5、bout each motion of figurations, the assemble clearance of the punch and die, even including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of the typical parts.Keywords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progressive-die technical analysis die design前言1第一章 工艺设计21.1 工艺分析21.2 零件工艺分析31.3 毛坯的确定3第二章 工艺计算42.1 工艺计算42.2
6、 毛坯排样设计52.3 冲切刃口设计72.4工序排样7第三章 级进模具设计103.1 级进模结构设计方法103.2 本次模具总体结构113.3 模具工作过程113.4 工艺计算123.5 级进模具的零件设计163.6 冲裁刃口尺寸计算213.7 卸料板的设计22第 四章 级进模压力机的选用244.1 压力机选用原则244.2 压力机的校核25第五章 辅助装置275.1 固定板275.2 垫板275.3 模架275.4 标准件的选用275.5 模具材料的选用:285.6 安装与配合285.7 卸料装置285.8 装配采用H7/m6的部分:29小结30致谢31参考文献32前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器具
7、几乎均需用模具来成型实现,模具对人们而言将不再陌生。如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级进模能够在一副模具内完成复杂零件的冲裁,弯曲,拉深,立体成型以及装配等复杂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操作安全可靠,可以加工复杂零件等特点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应用也日益广泛。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
8、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已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如48、54、68条腿集成电路柜架多工位级进模、电子枪硬质合金多工位级进模、别克轿车安全带座式多工位级进模、空调器散热片多工位级进模,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将对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作一个系统、详细的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在于,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培养个人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巩固、扩充模具专业课程所学内容,掌握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多
9、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分析、计算机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撰写设计说明书,熟悉标准和规范。通过毕业设计,提高了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对专业知识做到更深一步的掌握和拓展,了解模具专业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毕业设计的设计面较广,有一定难度。设计是按学习、消化、吸收、创新的思路进行的。整个设计是由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设计内容可能会有一些漏洞和错误,殷切希望各位老师及领导予以批评和指正。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柯旭贵教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第一章 工艺设计1.1工艺分析1零件介绍本课题零件见图1所示,材
10、料为厚0.3mm的Al1060,要求生产批量:大量。该零件用到了冲裁、拉深,胀形,翻边,侧冲孔,弯曲,落料等工艺。图1-1 零件二维图图1-2 零件3D图1.2零件工艺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尺寸均为未注公差的一般尺寸,取为IT14级。冲裁工艺性:零件材料为Al1060,属软铝,有良好的塑性,料厚为0.3mm属薄料,该冲压件上有个侧孔,直径为2mm,孔尺寸精度要求一般,冲压性能好。拉深的工艺性:该零件的材料适合拉深,图示零件包含只有一个拉深圆筒。在拉深普通的单圆筒制件时,圆筒侧壁是依靠周围凸缘的金属不断流入侧壁而成形的,侧壁的变形条件在圆周上各处都一样,所以变形比较均匀。因为拉深件的两侧还有料,所以
11、拉深件需要加个凸缘,提高工件的拉深工艺性能。1.3毛坯的确定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时,要根据零件图计算,并绘制出零件的产品图。由于该零件形状虽然较为简单但需要的工步较多!, 1.3.1零件毛坯尺寸的求解通过Pro/E三维造型,导出iges文件。(图2-2)图1-3-1 毛坯三维图图1-3-2 毛坯二维图第二章 工艺计算2.1工艺计算在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时,首先要设计条料排样图,条料排样图的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时的重要依据。多工位级进模条料排样图设计的好坏,对模具设计的影响是很大的,排样图设计错误,会导致制造出来的模具无法冲制零件。条料排样图一旦确定,也就确定了被冲制零件各部分在模具中的冲制顺
12、序、模具的工位数、零件的排样方式、模具步距的公称尺寸、条料载体的设计形式等一系列问题。在本模具中,排样设计总的原则是先进行拉深,胀形,冲预制孔,翻边,侧冲孔,切边,弯曲,最后落料。并要考虑模具的强度、刚度,结构的合理性。带料拉深工艺计算1切边余量的确定 有文献1p127表4-2,Df/d=20/9.3=1.78,得切边余量为1.6mm ,放大为2mm 。故 凸缘直径选用 Df=20mm 。2计算毛坯直径D由文献1p128 式4-22得D=(df2+4dh-3.44dr)1/D=(df2+4dh-3.44dr)1/2=(202+49.36-3.449.30.5)1/2=24.669mm 所以毛坯
13、直径选D=25mm由文献1p94 式3-25得L弯=1.57(r+x0t)毛坯长L=(2-0.2)+(23/2-9/2)-0.2-0.5+(6-0.5-0.5)+(9/2+0.3-0.5)+(L弯1)=0.5024+(3L弯2)=30.9875+(3.140.5-1)2=42.8698=43所以毛坯总长=毛坯长+搭边+修边余量=43+3.5+2=48.5 毛坯宽B=D=253步距S的确定 由文献(2) p33得S=L+aS=L+a=25+1.4=26.5 4判断(1)拉深 根据宽凸缘拉深系数的定义:宽凸缘件总拉深系数m=d/D=9.3/20=0.465(由文献(1)P136 式4-23得) 依
14、据文献(1)表4-6,得dt/d=0.530.465,所以该拉深可以一次拉深好。(2)冲预制孔 由文献1P176式5-3得d=D1-3.14(r+t0/2)+2h1=dm-2(h-0.43r+0.72t0) =3.8-2(1-0.430.5-0.720.3) =2.016 所以d取2 (3)翻边由文献1P176 式5-6得 h=dm/2(1-k)0.43r+0.43r+0.57r =3.8/2(1-0.53)+0.430.5+0.570.5 =1.3221 则h取2 而实际翻边高度h=1,所以只需要一次翻边。 2.2毛坯排样设计1毛坯排样毛坯在板料上可截取的方位很多,这也就决定了毛坯排样方案的
15、多样性。典型毛坯排样:单排、斜排、对排、无费料排样、多排、混合排。毛坯排样的原则:1)材料利用率要尽量高;2)满足产品零件冲裁及后工序的要求。该零件呈圆形且外形比较规则,同时考虑到工序排样要求,毛坯采用单排方案,如图3-1所示:图2-1 毛坯排样图2搭边由文献1P43表2-6 查得搭边系数c=1.4由文献1P42表2-5 查得 工件间搭边a=2.2侧边搭边 b=2.5则搭边尺寸 ;工件间a=2.21.4=2.8侧边 b=2.51.4=3.5.步距步距是冲压过程种条料每次向前送进的距离,其值为排样是沿送进方向两相邻毛坯之间的最小距离值。步距可定义为: S = L + a(由文献2P33式3-1得
16、) 式中 S-冲裁步距L-沿条料送进方向,毛坯外形轮廓的最大宽度值a-沿送进方向的搭边值该零件的步距确定为: S=25+2.8 =27.8=283条料宽度由文献2P33 查得条料宽度指根据排样的结果确定的毛坯所需条料的宽度方向的最小尺寸,条料宽度为:B- = D + 2(a+) -式中 B-条料宽度的理论值。D-垂直于送料方向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a-侧搭边值。-条料宽度的单向极限偏差。该零件条料宽度的确定:B-=25+2(3.5+0.3)=33-0.3mm2.3冲切刃口设计1、刃口分解与重组应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分解阶段应尽量少,重组后成形的凸模和凹模外形要简单、规则,要有足够的强度,要便与加
17、工;2、刃口分解应保证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使用要求;3、内外形轮廓分解后各阶段间的连接应平直或圆滑;4、分段搭接点应尽量少,搭接点要避开产品薄弱部位和外形重要部位;5、有公差要求的直边和使用中有滑动配合的边应一次冲切,不宜分段;6、复杂外形以及有窄槽或细长的部位最好分解,复杂内形最好分解;7、外轮廓各段毛刺方向有不同时应分解。2.4工序排样在多工位级进模冲压中,工序件在级进模内随着冲床一次就向前送一个步距,到达不同的工序。由于各工位的加工内容互不相同,因此,在级进模设计中,要确定从毛坯板料到产品零件的转化过程,既级进模各工位的所要进行的加工工序内容,这一设计过程就是工序排样。1工序排样
18、遵循的原则:(1)工件排样要保证产品零件的精度和适用要求;(2)工序应尽量的分散,以提高模具寿命,简化模具结构;(3)合理安排各工序,使压力中心尽可能与模具几何中心接近;(4)同一工位个冲切凸模应尽量设计为同一高度;(5)冲孔在前,外形冲切和落料在后;(6)为保证条料送进的步距精度,第一工位安排冲导正孔,第二工位设导正销,在其后的各工位上,优先在易窜动的工位设置导正销;(7)设置空位,可以提高凹模,卸料板和凸模固定板的强度;(8)工件和废料应能顺利排出;(9)排样方案考虑模具加工设备的条件。2空工位的设置空工位指工序经过时,不作任何的冲切加工的工位。在级进模设置的空工位时为了提高模具的强度,保
19、证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质量以及模具中特殊机构的设置等,空工位的设置非常普遍。在该零件中,无须设置空工位。3载体的设置级进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冲压过程中各个工位的加工内容不同,因此,把工序件从第一工位运送到最末工位是级进模的基本条件之一。载体要求必须由足够的强度,能平稳的将工序送进。4侧刃设置侧刃是级进模用得最广的定距机构。其工作原理是在条料侧边上冲出与送进步距相等的缺口,利用侧刃挡块对条料缺口处台肩的阻挡实现定距。用侧刃定距精度可靠,生产率高,因而,是级进模常用的定距方式。由于它以切去条料边缘少量材料形成的台肩定位,所以增加了材料的消耗和冲压力。一般用于生产率要求高、步距较小、材料较薄的级进模。本
20、设计中用第一个冲切刃,作侧刃,后带一台阶,称侧刃挡块,和侧刃一起工作,带料每送进,只能送到被侧刃切除的地方实现对带料的X向定位。5导料板设置导料是工序件Y向定位机构,对条料横向(宽度方向)定位,从而使条料沿直线送进。否则,条料摆动会影向产品精度。该产品存在拉深浮顶,因此采用导料浮顶销进行导料。该模具采用无侧压导料板。导料间距和浮顶高度计算:导料间距:W=B+(0.050.2)= 33+0.1=33。1mm;浮顶高度:H=h(最大成型高度)+(15)=6+1=7mm。6工序排样多工位级进模的工序排样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关键,是决定级进模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该零件的要求以及上述工艺特点的分
21、析,设计多工位连续工序排样方案。如图2-2所示:图2-2 工序排样图具体工位安排如下:拉深-胀形,冲预制孔-翻边-侧冲孔-切边-弯曲-落料。第三章 级进模具设计3.1级进模结构设计方法级进模是用多个零件按照一定关系装配而成的有机整体,结构是模具的“形”。模具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模具结构上,因此级进模的结构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加工性、成本、周期、寿命等起着决定性作用。1级进模结构设计原则级进模结构设计是要遵从以下原则:a尽量选用成熟的模具结构或标准结构。b模具要有足够的刚性,以满足寿命和精度的要求。c结构应尽量简单、实用,要具有合理的经济性。d能方便的送料,操作要安全简便,出件容易。e要考虑废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电位器 接线 冲压 工艺 模具设计 全套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5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