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论文)M40型工业机器人小车传动装置设计(全套图纸).doc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M40型工业机器人小车传动装置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毕业设计(论文)M40型工业机器人小车传动装置设计(全套图纸).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工业机器人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分析11.1.1 工业机器人11.1.2 国外机器人发展情况21.1.3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31.1.4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41.2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设计方案51.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51.2.1 自由度和坐标系的选择71.2.3 机器人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91.2.4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9第二章 M40型工业机器人总体设计102.1机器人的总体结构102.1.1 M40型工业机器人的总体结构102.1.2 M40型工业机器人运动分析122.1.3 机器人驱动方式的选择132.2机器人的操作机构162.2.1 操作机的整体结构162.2.2 操
2、作机的各部分的运动17第三章 小车传动装置的设计203.1总体方案的确定203.1.1 传动方式的确定203.2传动方案的确定213.2.1 传动比的确定213.2.2减速器相关数据的计算223.3减速器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233.3.1 高速轴齿轮的设计计算233.3.2 低速轴齿轮的设计计算273.4传动轴的设计计算313.4.1 传动轴的设计313.4.2 传动轴的设计35第四章 总结39参 考 文 献40致 谢41第一章 绪论 1.1工业机器人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分析1.1.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
3、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工业机器人最显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手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
4、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
5、发展水平。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和改进方案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技术先进工业机器人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2)技术升级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具备精细制造、精细加工以及柔性生产等技术特点,是继动力机械、计算机之后,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是实现生产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6、3)应用领域广泛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4)技术综合性强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技术,集中并融合了多项学科,涉及多项技术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及仿真、机器人构建有限元分析、激光加工技术、模块化程序设计、智能测量、建模加工一体化、工厂自动化以及精细物流等先进制造技术,技术综合性强。1.1.2 国外机器人发展情况机器人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
7、制出第一台机器人。它的结构特点是机体上安装一回转长臂,端部装有电磁铁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型的。日本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典型机器人后,大力从事机器人的研究。当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则在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等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现如今,世界各国都推行出结合本国情况的机器人战略部署,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希望重振制造业。日本2004年5月发布的“新产业发展战略”明确了
8、机器人产业等7个产业领域为重点发展产业。近两年又开始重新审视机器人产业政策。韩国:2009年公布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2012年10月发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将政策焦点放在了扩大韩国机器人产业并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方面。欧盟2011年8月通过了一份发展制造业计划,提出新工业革命概念,以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制造模式的变革。目前工业机器人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控制;控制方式则为开环式,没有识别能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第二代机器人已经投入使用,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
9、的信息进行反馈,使机器人具有感觉机能。第三代机器人则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更加智能化和复杂化,能够实现加工和生产的自动化,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能够自动检查工作情况并做出反馈和调整,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的重要一环。1.1.3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电焊、装配、工业、注塑、冲压及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
1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的产品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元以上。 国内在机器人的研究方面起步比发达国家要晚很多,但是发展迅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机器人数量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的
11、基本技术,机器人的研究在一些方面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的事实是: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方面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自主创新开发的技术少,这就造成了我国自身创新技术较少,制约了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铸造、弧焊、电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也有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总体技术上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90年代中期的水平。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
12、的迅猛增长,实力良莠不齐的企业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市场,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虽然我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现行的体制造成研究形式上过于独立封闭、内容上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重复研究与时间、经费的浪费;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纷纷转入整机的生产,难以形成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有待规范。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目前,由于机器人技术及研发的落后,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非制造业使用的较少。据不完全统计,
13、近几年国内厂家所生产工业机器人有超过一半是提供给汽车行业。由此可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的原动力之一。工业机器人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一个机械手,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应用。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更为广泛。在我国近几年
14、也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的重视。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国内机器人研究存在问题:1.市场需求量激增,但大部分(尤其是高精尖设备)仍只能靠进口。2.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少,普遍沿用国外落后和淘汰的技术。3.整体技术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4.机器人行业缺乏规范,没有合适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平台,抄袭现象严重。1
15、.1.4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提高,机器人设计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尤其当机器人的生产与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的人工操作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就目前来看,总的来说现代工业机器人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提高运动速度和运动精度,减少重量和占用空间,加速机器人功能部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将机器人的各个机械模块、控制模块、检测模块组成结构不同的机器人;(2) 开发各种新型结构用于不同类型的场合,如开发微动机构用以保证精度;开发多关节多自由度的手臂和手指;开发各类行走机器人,以适应不同的场合;(3) 研制各类传感器及检测元器件,如,触觉、视觉、听觉
16、、味觉、和测距传感器等,用传感器获得工作对象周围的外界环境信息、位置信息、状态信息以完成模式识别、状态检测。并采用专家系统进行问题求解、动作规划,同时,越来越多的系统采用微机进行控制。1.2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设计方案1.2.1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执行机构、驱动一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用图1.2所示的方框图表示 图1.1 机器人的组成图1.2 机器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执行机构(也称操作机)是机器人赖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实体,通常由杆件和关节组成。从功能的角度,执行机构可分为:手部、腕部、臂部、腰部和基座等部分,如图1.3所示。(1)手
17、部手部既直接与工件接触的部分,一般是回转型或平动型(多为回转型,因其结构简单)。手部多为两指(也有多指);根据需要分为外抓式和内抓式两种;也可以用负压式或真空式的空气吸盘(主要用于可吸附的,光滑表面的零件或薄板零件)和电磁吸盘。传力机构形式较多,常用的有: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楔杠杆式、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式、弹簧式和重力式。本次设计的手部选择夹持类回转型结构手部。本次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手部执行部件如图1.3。图1.3工业机器人手部执行部件示意图如图1.3的机构简图,手部执行依靠杆的伸缩运动来实现其张合运动,杆的动力源来自后续驱动源的液压缸,该液压缸采用的是伸缩式液压缸,该液压缸能够节省横向
18、的工作空间。(2)腕部腕部是连接手部和臂部的部件,并可用来调节被抓物体的方位,以扩大机械手的动作范围,并使机械手变的更灵巧,适应性更强。手腕有独立的自由度。有回转运动、上下摆动、左右摆动。一般腕部设有回转运动再增加一个上下摆动即可满足工作要求,有些动作较为简单的专用机械手,为了简化结构,可以不设腕部,而直接用臂部运动驱动手部工业工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腕回转运动机构为回转液压(气)缸,它的结构紧凑,灵巧但回转角度小(一般小于270),并且要求严格密封,否则就难保证稳定的输出扭矩。因此在要求较大回转角的情况下,采用齿条传动或链轮以及轮系结构。设计的工业机器人的腕部的运动为一个自由度的回转运动
19、,运动参数是实现手部回转的角度控制在0-180范围内。腕部的驱动方式采用直接驱动的方式,由于腕部装在手臂的末端,所以必须设计的十分紧凑可以把驱动源装在手腕上。机器人手部的张合是由双作用单柱塞液压缸驱动的;而手腕的回转运动则由回转液压缸实现。将夹紧活塞缸的外壳与摆动油缸的动片连接在一起;当回转液压缸中不同的油腔中进油时即可实现手腕不同方向的回转。(3)臂部手臂部件是机械手的重要握持部件。它的作用是支撑腕部和手部(包括工作或夹具),并带动他们做空间运动。臂部运动的目的:把手部送到空间运动范围内任意一点。如果改变手部的姿态(方位),则用腕部的自由度加以实现。因此,一般来说臂部具有三个自由度才能满足基
20、本要求,即手臂的伸缩、左右旋转、升降(或俯仰)运动。手臂的各种运动通常用驱动机构(如液压缸或者气缸)和各种传动机构来实现,从臂部的受力情况分析,它在工作中既受腕部、手部和工件的静、动载荷,而且自身运动较为多,受力复杂。因此,它的结构、工作范围、灵活性以及抓重大小和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机械手的工作性能。(4)机座机座是机身机器人的基础部分,起支撑作用。对固定式机器人,直接联接在地面上,对可移动式机器人,则安装在移动结构上。机身由臂部运动(升降、平移、回转和俯仰)机构及其相关的导向装置、支撑件等组成。并且,臂部的升降、回转或俯仰等运动的驱动装置或传动件都安装在机身上。臂部的运动越多,机身的结构和受力越
21、复杂。1.2.1 自由度和坐标系的选择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是指各运动部件在三维空间相当于固定坐标系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数,对于一个构件来说,它有几个运动坐标就称其有几个自由度。各运动部件自由度的总和为机器人的自由度数。机器人的手部要像人手一样完成各种动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人的手指、掌、腕、臂由19个关节组成,共有27个自由度。而生产实践中不需要机器人的手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一般为3-6个。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结构、圆柱坐标结构、球坐标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各结构形式及其相应的特点,分别介绍如下:(1)直角坐标机器人结构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1.4所
22、示。由于直线运动易于实现全闭环的位置控制,所以,直角坐标机器人有可能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m级)。但是,这种直角坐标机器人的运动空间相对机器人的结构尺寸来讲,是比较小的。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运动空间,直角坐标机器人的结构尺寸要比其他类型的机器人的结构尺寸大得多2。直角坐标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为一空间长方体。直角坐标机器人主要用于装配作业及工业作业,直角坐标机器人有悬臂式、龙门式、天车式三种结构。(2)圆柱坐标机器人结构圆柱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用一个回转运动及两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1.4(b)。这种机器人构造比较简单,精度还可以,常用于工业作业。其工作空间是一个圆柱状的空间。(3)球坐标机器人结
23、构球坐标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两个回转运动和一个直线运动来实现的,如图1.4(c)。这种机器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不很高。主要应用于工业作业。其工作空间是一个类球形的空间。(4)关节型机器人结构关节型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是由三个回转运动实现的,如图1.4(d)。关节型机器人动作灵活,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相对机器人本体尺寸,其工作空间比较大。此种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焊接、喷漆、工业、装配等作业,都广泛采用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结构,有水平关节型和垂直关节型两种。根据要求及在实际生产中的用途,本次设计的工业机器人采用圆柱坐标。图1.4四种机器人坐标形式1.2.3 机器人驱动装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M40 工业 机器人 小车 传动 装置 设计 全套 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