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doc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自动化080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用晶闸管整流器供电的V-M系统,主电动机额定功率。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拓扑结构;(2)设计出触发系统和功率放大电路;(3)采用开环控制、转速单闭环控制、转速外环+电流内环控制。(4) 器件选择:晶闸管选择、晶闸管串联、并联参数选择、平波和均衡电抗器选择、晶闸管保护设计参考文献:1 周渊深.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41-49、105-114时间安排: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4日
2、,历时一周半,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具体时间设计内容12.5指导老师就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做具体介绍;学生确定选题,明确设计要求12.612.9开始查阅资料,完成方案的初步设计12.1012.11由指导老师审核仿真模型,学生修改、完善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12.1212.1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2.14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进行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摘要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和调速特性,它的特点是启动转矩大,最大转矩大,能在宽广的范围内平滑、经济地调速,转速控制容易,调速后效率很高。与交流调速相比,直流电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3、,维护工作量大。随着大功率晶体管的问世以及矢量控制技术的成熟,使得矢量控制变频技术获得迅猛发展,从而研制出各种类型、各种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适用范围:直流调速器在数控机床、造纸印刷、纺织印染、光缆线缆设备、包装机械、电工机械、食品加工机械、橡胶机械、生物设备、印制电路板设备、实验设备、焊接切割、轻工机械、物流输送设备、机车车辆、医疗设备、通讯设备、雷达设备、卫星地面接受系统等行业广泛应用。高性能的交流传动应用比重逐年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用可调速交流传动取代直流传动将成为历史的必然。尽管如此,我认为设计一个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不论是从学习还是实践的角度,对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
4、业的大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地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热情。关键词:直流电动机 调速1 设计综述采用闸流管或汞弧整流器的离子拖动系统是最早应用静止式变流装置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1957年,晶闸管(俗称“可控硅”)问世,到了60年代,已生产出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并应用于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即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V-M系统)。如图1-1,VT是晶闸管可控整流器,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整流电压,从而实现平滑调速。晶闸管整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以上,其门极电流可
5、以直接用晶体管来控制,不再像直流发电机那样需要较大功率的放大器。在控制作用的快速性上,变流机组是秒级,而晶闸管整流器是毫秒级,这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因此,在60年代到70年代,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V-M系统)代替旋转变流机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G-M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它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难;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与都十分敏感,若超过允许值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损坏器件。另外,由谐波与无功功率引起电网电压波形畸变,殃及附近的用电设备,造成“电力公害”,因此必须添置无功补偿和谐波滤波装置。图1-1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供电
6、的直流调速系统(V-M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属于多环控制系统。目前都采用由内向外,一环包围一环的系统结构。每一闭环都设有本环的调节器,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设计多环系统的一般方法是,由内环向外环一环一环地进行设计。对双闭环调速系统而言,先从内环(电流环)开始,根据电流控制要求,确定把电流环校正为哪种典型系统,按照调节对象选择调节器及其参数。设计完电流环后,就把电流环等效成一个小惯性环节,作为转速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转速环的设计。然后通过MATLAB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更改实现方案,对参数进行调整等。开环和转速单闭环是转速电流双闭环设计的一部分,是设计转速电流双
7、闭环的基础,2硬件电路设计2.1 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如图2-1所示: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1、VT3、 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此外,习惯上希望晶闸管按从1至6的顺序导通,为此将晶闸管按图示的顺序编号,即共阴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1、VT3、VT5, 共阳极组中与a、b、c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4、VT6、VT2。从后面的分析可知,按此编号,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 VT1VT2VT3VT4VT5VT6。图2-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整流电路的负载为带反电动势的阻感负载。假
8、设将电路中的晶闸管换作二极管,这种情况也就相当于晶闸管触发角=0o时的情况。此时,对于共阴极组的3个晶闸管,阳极所接交流电压值最高的一个导通。而对于共阳极组的3个晶闸管,则是阴极所接交流电压值最低的一个导通。这样,任意时刻共阳极组和共阴极组中各有1个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施加于负载上的电压为某一线电压。此时电路工作波形如图2-2所示。图2-2 反电动势=0o时波形=0o时,各晶闸管均在自然换相点处换相。由图中变压器二绕组相电压与线电压波形的对应关系看出,各自然换相点既是相电压的交点,同时也是线电压的交点。在分析ud的波形时,既可从相电压波形分析,也可以从线电压波形分析。从相电压波形看,以变压器二
9、次侧的中点n为参考点,共阴极组晶闸管导通时,整流输出电压 ud1为相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共阳极组导通时,整流输出电压ud2为相电压在负半周的包络线,总的整流输出电压ud = ud1ud2是两条包络线间的差值,将其对应到线电压波形上,即为线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直接从线电压波形看,由于共阴极组中处于通态的晶闸管对应的最大(正得最多)的相电压,而共阳极组中处于通态的晶闸管对应的是最小(负得最多)的相电压,输出整流电压 ud为这两个相电压相减,是线电压中最大的一个,因此输出整流电压ud波形为线电压在正半周的包络线。由于负载端接有电感且电感的阻值趋于无穷大,电感对电流变化有抗拒作用。流过电感器件的电
10、流变化时,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U,阻止电流的变化。当电流增加时,它的极性阻止电流增加,当电流减小时,它的极性反过来阻止电流减小。电感的这种作用使得电流波形变得平直,也就是说电感趋于无穷大时负载中流过的电流是平的一条直线。为了说明各晶闸管的工作的情况,将波形中的一个周期等分为6段,每段为60o,如图2-2所示,每一段中导通的晶闸管及输出整流电压的情况如表所示。由该表可见,6个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VT1VT2VT3VT4VT5VT6。2.2触发电路 触发电路有三个基本环节组成:锯齿波形成和同步移相控制环节,脉冲形成、整形放大和输出环节,强触发和双脉冲输出环节。 图 2-3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图2.2
11、.1锯齿波形成和同步移相控制环节 图 2-4恒流源电路方案锯齿波同步移相的原理是利用受正弦同步信号电压控制的锯齿波电压作为同步电压,再与直流控制电压与直流偏移电压组成并联控制,进行电流叠加,去控制晶体管的截止与饱和导通来实现的。图2-2所示为恒流源电路方案,由、和等无件组成,其中、和为一恒流源电路。当截止时,恒流源电流对电容充电,所以两端电压为 =按线性增长,即的基极电位按线性增攻。调节电位器,即改变的恒定充电流,可见是用来调节锯齿波斜率的。当导通时,由于阻值很小,所以迅速放电,使电位迅速降到零伏附近周期性的导通和关断时,便形成了一个锯齿波,同样也是锯齿波电压,如图2-5所示。射极跟随器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说明书 直流电动机 调速 系统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