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教案课程.doc
《金属切削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切削教案课程.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期授课计划(封面) 2013 学年度 第 学期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任课教师授课班级专业教材名称教材版本依据大纲名称本 课 程重点与难点授课计划编写说明本 学 期计划学时数按校历规定计算共学时教学周审阅意见(签章)周课时授课安排讲课教研组长实训 测验专业主任习题课教务主任复习课机 动分管校长合 计学期授课计划(内页)课次周次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课时作业说明课 题制造技术与社会发展课 型理论课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目前制造技术与零件这一基本要素大概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幻灯中制造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性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制造业的兴趣教学重点制造
2、技术与社会发展教学难点制造业的作用教学媒体黑板,电脑大屏幕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来自哪里?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制造业的重要性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一、提问:什么是加工制造业?二、制造业推动人类进步的作用体现在哪里?三、制造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四、中国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五、制造业的基础是什么?解读零件和产品的区别学生搜索身边认为是制造业的内容。学生指出典型的制造业改变世界的案例。学生指出制造业的弊端学会区别制造业和服务业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课后反思:课 题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定义课 型理论课
3、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切削运动的主次运动及形成表面2.刀具切削时工作面的角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在黑板上举例不同切削过程,学生掌握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区别。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床加工过程中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切削运动教学难点刀具几何角度教学媒体黑板,刀具实体教学方法举例法,展示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什么是金属切削加工?回答:使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刀具,切入工件一定深度,使刀具和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来实现的。学生回答问题分辨切削与成型加工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一、切削运动:1、切削运动分类:车削、铣削、钻削、镗削
4、、刨削、磨削、齿轮、钳工2.切削加工特点及应用:工件精度高、生产率高、适应性好但凡要求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精和表面粗糙度的零件。3.切削运动:n-主运动:切下切屑时所必须的基本运动、最主要的运动f-进给运动:被切削的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以便切除工件表面上全部余量的运动。4.各种切削过程的举例:5.切削三要素:切削用量是切削加工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的总称。切削速度c :切削加工时,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速度。单位为m/s或m/min。主运动是旋转时,最大切削运动是:进给量 f:是指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当主运动是回转运动时,进给量指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
5、,两者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量,单位为mm/r;当主运动是直线运动时,进给量指刀具或工件每往复直线运动一次,两者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量,单位为mm/str或mm/单行程;对于多齿的旋转刀具(如铣刀、切齿刀),常用每齿进给量 fz,单位为mm/z或mm/齿。它与进给量 f 的关系为 f = z fz 进给速度f :指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工件进给运动的瞬间时速度,单位为mm/s或m/min。车削时进给运动速度为:f = n f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p :在基面上,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测量的切削层最大尺寸(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外圆车削的背吃刀量: ap(dw-dm)/2 合成切削运动:由
6、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合成切削速度e: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合成运动的瞬时速度。ec+f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课后反思:课 题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课 型理论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车刀切削部分及刀具的静止角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车刀的各个面分析,学生学会刀具各面的作用并理解前后角的作用。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车刀有一个形象的概念,便于日后的操作认识。教学重点车刀的组成,刀具角度教学难点车刀的各种静止角度教学媒体刀具实体、多媒体教学方法展示法,举例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刀具又有
7、哪些部分来组成呢?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新课教学:一、刀具切削部分:外圆车刀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切削刀具,其切削部分(又称刀头)组成可用一句话总结: “三面两刃一尖”。前面(前刀面)A: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主后面(后面)A: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表面。 副后面A:与已加工表面相对的表面。主切削刃S: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它完成主要的切削工作。副切削刃S: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配合主切削刃完成切削工作,并最终形成已加工表面。刀尖(过渡刃):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连接处的一段刀刃。它可以是小的直线段,折线段,或圆弧。二、正交平面参考系:由以下三个在空间相互垂直的参考平面构成。切削平面PS:包含有
8、切削刃选定点的切线与切削速度向量的平面。基面Pr:通过切削刃选定点且垂直于切削速度向量的平面。正交平面Po :是过切削刃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平面PS与基面Pr的平面。三、刀具静止角度的基本定义:前角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表示前刀面的倾斜程度,有正、负和零值之分,其符号规定如图所示。后角o: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后角表示主后刀面的倾斜程度,一般为正值。主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为正值。刃倾角s: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当主切削刃呈水平时,s=0;刀尖为主切削刃最低点时,s
9、0;刀尖为主切削刃上最高点是,s0。副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副偏角一般为正值。副后角o: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需要6个独立角度r 、o 、o 、 s 、 r和o确定一把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课后反思:课 题刀具的合理选择课 型理论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对前后角增大、减小的举例,学生掌握角度变化对切削过程产生的影响。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观察刀具。教学重点前后角对切削加工过程的影响教学难点不
10、同材料切削如何选择前后角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在明确了刀具的角度后,就要想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怎样才能合理的选择?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一、刀具的几何参数合理选择: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能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刀具耐用度的刀具几何参数。1.刀具几何参数内容:刀具几何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刀面形式(平面、带倒棱)切削刃形状(直线型、圆弧型)2.选择示范:1)前角和前刀面的选择在选择刀具前角时,首先保证刀刃锋利,同时要兼顾刀刃的强度和耐用度。A. 刀具材料强度和韧性大的材料可以选择大的前角,而脆性刀具
11、甚至取负的前角。B工件材料加工钢件等塑性材料时,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与前刀面接触长度较长,压力、摩擦较大,为减小变形与摩擦,采用大的前角。加工脆性材料时,切屑为颗粒崩碎状,与刀具接触长度较短,切削力主要集中在切削刃附近,受冲击时容易产生崩刃,因此刀具前角相对塑性材料取得小些,以提高刀具强度。C.加工条件粗加工时,一般选择较小的前角(切削量较大,要保证安全)精加工的时候,一般取较大的前角,以减少工件变形与表面粗糙度。(切削量较小,减少摩擦)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课后反思:课 题主偏角、副偏角的选择课 型理论课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主偏角、副偏角的合理选择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12、教师板书、讲解,学生理解主副偏角的定义并能初步掌握合理选择角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刀具实体上学会观察并判断各种角度教学重点主偏角、副偏角改变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车刀若不对准中心线会产生的影响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车刀实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主偏角、副偏角主要起什么作用呢?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一、主偏角的选择原则:主要根据加工条件和工艺系统刚性来选择主偏角的选择1)根据工艺系统刚性选取: 工艺系统刚性较好时(工件长径比lw/dw 6),应选取较小的主偏角; 当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时(工件长径比lw/dw = 6-12),或带有冲击性的切削应选取
13、较大的主偏角。 2)根据工件材料选取:当切削强度和硬度较高的材料时,应选取较小的主偏角。 3)根据加工条件选取:粗加工时,应选取较大的主偏角;单件小批生产或加工带台阶和倒角的工件时,常选取通用性较好的车刀r 45,以提高生产率。 副偏角的选择原则是:在不影响摩擦和振动的条件下,应选取较小的副偏角。副偏角的选择1)根据工件材料选取当切削强度和硬度较高的材料或断续切削时,应选较小的副偏角;刀尖强度增大,散热面积增大,提高刀具耐用度。当切削塑性和韧性较大的材料时,应选较大的副偏角; 2)根据加工条件选取粗加工时,应选取较大的副偏角;精加工时,应选取较小的副偏角。将可降低残留物面积的高度,提高理论表面
14、粗糙度值。 3)根据工艺系统刚性选取工艺系统刚性较好时,应选取较小的副偏角;副偏角太小会使刀具副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使刀具耐用度降低,另外引起加工中振动。当工艺系统刚度不足时,应选取较大的副偏角。 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课后反思:课 题切削三要素和切削层参数课 型理论课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切削三要素的内容,掌握计算方法和彼此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学生了解切削过程,并能对切削三要素的形成过程进行掌握。通过教师的演示、举例,学生能够掌握各自的计算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微观切削过程的兴趣教学重点切削三要素教学难点切削层参数教学媒体黑板、ppt、多媒体视频教
15、学方法观察法、举例演示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切削三要素 p、f、 Vc (1) 1.切削深度p: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间垂直距离2.进给量f:工件每旋转一周,车刀沿进给方向前进的距离3.切削速度Vc:切屑相对刀具上某一点移动的速度Vcn , VcdVc=dn/1000例一 d=20 mm n=1500r/min 求Vc解:Vc=dn/1000=3.14*20*1500/1000=94.2(m/min)在实际加工中已知切削速度,然后求转速n的大小。例二、已知Vc=180 m/min d=30mm 求: n=?解:由Vc=dn/1000
16、 n=1000Vc/d=1000*180/(3.14*30)=1910r/min说明:碳钢 f=0.18时 Vc=260-290m/min切削层参数切削层:是指在切削过程中,由刀具在切削部分的一个单一动作(或指切削部分切过工件的一个单程,或指只产生一圈过渡表面的动作)所切除的工件材料层切削层。切削层参数:是指切削层的截面尺寸,它决定刀具所承受的负荷和切屑的尺寸大小,一般在基面内度量和观察切削层公称厚度hD:垂直于正在加工的表面(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参数。(简称切削厚度)hD =f sinr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平行于正在加工的表面(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参数。(简称切削宽度)bD = ap
17、 /sinr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 :在切削层参数平面内度量的横截面积。(简称切削面积)AD=hD bD=ap f上述公式中可看出 :hD、bD均与主偏角有关,但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只与hD、bD或f、ap有关。评价与小结课后任务 - 练习:铝件由30一刀车至26 选取Vc=300m/min求:n=? p=?解:p=(30-26)/2=2mm n=1000Vc/d=1000*300/(3.14*30)=3185 r/min课后反思:课 题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课 型理论课教学对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刀具材料应当具备哪些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举例、对比,学生理解较普通材
18、料而言,刀具应当具备的特性。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对刀具的性能产生好奇与兴趣,为车间实训时爱护刀具打下情感基础。教学重点刀具应当具备的性能教学难点耐热性和导热性在刀具上体现教学媒体黑板、ppt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 入提问: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回答:切削力、切削热、冲击和振动提问:刀具面对这些现象,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能呢?其他教学活动其他教学活动新课教学:刀具材料一般是指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刀具担负着切除工件上多余金属以形成已加工表面的任务。刀具的切削性能好坏,取决于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几何参数以及结构的合理性等。刀具材料对刀具寿命、加
19、工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成本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刀具材料的发展受着工件材料发展的促进和影响。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高的耐热性(热稳定性)4.良好的物理特性5.良好的工艺性6.经济性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硬度是刀具材料应具备的基本特性。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切屑,其硬度必须比工件材料的硬度大。切削金属所用刀具的切削刃的硬度,刀具材料常温硬度一般要求大于60HRC。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就越好。组织中硬质点(碳化物、氮化物等)的硬度越高,数量越多,颗粒越小,分布越均匀,则耐磨性越高。但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实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切削 教案 课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