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doc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设计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生产纲领:4000件/年(中、小批量生产)设计内容:一、 三份材料(一) 计算草稿(前期计算说明)(二) 工序、工艺卡片(工序过程卡片、加工工艺卡片)(三) 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说明)二、 三张图纸(一) 加工零件图(手工绘制,分析所用)(二) 夹具体零件图(专用夹具CAD绘制) (三) 零件、夹具体装配图(零件、夹具体装配CAD绘制)注:本材料只是作为较规范的课程设计说明书,材料中不包括计算草稿,工序、工艺卡片,加工零件图,夹具零件图,零件、夹具装配图,需另外附上并作相关说明。目录前言-01一、根据生产
2、纲领,确定生产类型-02二、零件初步分析-02(一)、零件作用分析-02(二)、零件工艺分析-021.零件材料的选择-022.技术要求-03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034.定位基准的选择-03(三)、零件毛坯-05三、工艺规程设计-07四、工艺装备选择-08五、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毛坯尺寸-09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2(一)、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2(二)、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3(三)、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5(四)、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7(五)、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7(六)、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8(七)、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8
3、七、专用夹具设计-191、问题的提出-2、夹具设计有关计算-4、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八、设计感想-九、参考文献-前 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此学科的课程设计,使我在下述各方面得到了锻炼: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4.培养了一定的
4、创新能力。通过对CA6140拔叉的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制造工艺方法)。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 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设计要求CA6140车床拨叉,年生产纲领为N=4000件/年,即每年生产量为4000件,则可知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适合于中、小批量生产。二、 零件初步分析(一) 零件作用分析题目所要求设计CA6140车床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
5、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20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 54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虽然拨叉并不参与传动机构的运动,但它的制造精度及工艺特性将会影响到传动机构的精确性。(二) 零件工艺分析1零件材料的选择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为此以下是拨叉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2 技术要求两件铸在一起应无渣,气孔。带通孔的圆柱表面与通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55的半圆孔两端面与通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3 技
6、术要求两件铸在一起应无渣,气孔。带通孔的圆柱表面与通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55的半圆孔两端面与通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7mm。4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零件加工的表面有内孔,端面,内圆面,锥销孔以及内螺纹。(1) .零件底面粗铣;(2) .40通孔上端面粗铣;(3) .22内孔钻、扩、粗铰、精铰;(4) .55内孔粗镗、精镗;(5) .73台阶面粗车、精车;(6) .4锥销孔-钻;(7) .M8内螺纹-钻、攻丝;(8) .最终铣断。5 定位基准的选择(1) .粗基准的选择考虑“粗基准一般使用一次”、“保证重要加工面余量均匀”原则,选择零件 40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得到底面,也保证
7、了尺寸30mm。(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基准重合”,即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的重合,减少基准不重合误差,以粗基准零件底面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得到 40上端面为精基准。(三) 零件毛坯1、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砂型机器造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41页表2.2-5,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8。2、毛坯的加工2.1毛坯余量的确定 (1)总体分析通过分析零件图纸(图1),零件的两小孔、大孔及上下端面需要机加工才能满足表面精度要求。其余表面精度要求不高,直接铸出既能满足要求。(2)22的通孔通
8、孔较小,不易用型芯铸出。考虑到这些结构即使铸造形式铸出表面精度也不能满足要求,还会大大降低零件的铸造工艺性。故采用余块结构不铸出孔。(3)55的大孔孔大,可直接铸造出来。然后再粗铣削,精铣达到所需要的要求。(40侧面孔系侧面孔系,孔的直径都较小,不易用铸造铸出,且有螺纹孔,采用后期机加工的方法更容易制作,故选用余块结构不铸出。2.2 分型面的选择与浇注位置的确定分型面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铸造的工艺性能,甚至影响铸件的制造质量。浇注位置也对铸件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不良的浇注位置还会导致残次品率升高的问题,因此要合适的选择分型面以及浇冒口的位置。观察零件形状,可取下端面分型面。经分析,若选用上端
9、面为分型面,零件纵向尺寸较大,拔模难度较大,需要较大的拔模斜度。若采用下端面为分型面不仅可以减小拔模方向的尺寸从而降低拔模难度,还能顺利铸拨叉槽。综上选择下端面作为分型面。由于零件通孔不铸出,零件材料集中在下底面,故应该讲冒口位置设在下底面右端弥补材料凝固时收缩带来的材料不足问题,防止出现缩孔。浇口应设置在零件左端面一侧,开挖内浇道使铁水自然流入型腔,避免对型腔的冲刷。经查资料可知,采用11.5度的拔模斜度 材料的收缩率为0.81%2.4 毛坯工艺简图综上所述,根据零件尺寸以及个面所需的加工余量画出零件的毛坯工艺简图如下:三、 工艺规程设计通过以上分析,制定工艺路线时应以保证工件的几何形状,尺
10、寸精度,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精度等要求,生产纲领为中、小批量,考虑采用通用机床。工艺方案如下:方案一1. 粗铣40孔的两头端面,73孔的上下端面;2. 精铣40孔的两头端面,73孔的上下端面;3. 粗镗、半精镗、精镗55孔至图纸尺寸;4. 钻、扩、铰22孔至图纸尺寸;5. 钻M8螺纹底孔,钻8锥销孔一半,攻M8螺纹;6. 铣断,并保证图样尺寸;7. 去毛刺,终检。方案二1. 粗铣40孔的两端面;2. 钻、铰22孔至图纸尺寸;3. 粗镗、半精镗、精镗55孔至图纸尺寸;4. 粗车、半精车73台阶面;5. 钻M8螺纹底孔,钻8锥销孔一半,攻M8螺纹;6. 铣断;7. 去毛刺,终检。比较分析两个方案:方案
11、一 先加工完与 22孔有垂直度要求的面再加工孔。装夹次数较少,但在加工 22孔时最多只能保证一个面的垂直度要求。方案二 先加工 22内孔,再以孔的中心线来定位加工完与之有垂直度要求的三个面,这样体现了基准重合原则。比较综合后,加工的最终路线确定为: . 粗铣底面; . 粗铣、半精铣 40端面; . 钻、扩、粗铰、精铰 22孔至图纸尺寸;. 粗镗、半精镗、精镗55孔至图纸尺寸;. 粗车、半精车 73上台阶面,翻转,粗车、半精车 73下台阶面;. 钻 8锥销孔的一半,然后与轴作配合钻通;. 钻M8螺纹底孔,攻M8内螺纹;. 铣断,并保证图纸尺寸;. 去毛刺,检查零件合理性。四、 工艺装备的选择工序
12、、X61W万能铣床、通用夹具、端面铣刀;工序Z525立式钻床,通用夹具,麻花钻,铰刀;工序T68卧式铣镗床,专用夹具,镗刀;工序C385L六角(转塔)车床,专用夹具,车刀;工序、Z32K万象摇臂钻床,专用夹具,麻花钻,丝锥;工序X61W万能铣床,通用夹具,锯片铣刀;工序塞规,卡尺。工步、工序工序余量/mm工序基本尺寸/mm公差等级IT值/mm极限尺寸/mm精铰孔0.0622IT70.021粗铰孔0.1422-0.06=21.94IT80.033扩孔1.821.94-0.14=21.8IT100.084钻孔20IT120.21五、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1.外圆表面( 40及73外表面
13、)考虑到此表面为非加工表面其精度为铸造精度CT8即可,又因为它们是两个连在一起的工件,最后要将其分开,故对40的中心轴线的尺寸偏差为120+4mm。2. 22mm的通孔:由于孔的直径仅为22mm,且其深度为50mm,若在毛坯上铸出孔来,会因为孔中心的砂芯过长而损坏毛坯,所以对于孔的部分直接铸造成实体结构,再在后续的加工中进行钻孔,铰孔操作,并保证它与操纵机构的配合精度,必须使其精度介于IT7IT8之间,参照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确定工序尺寸余量为:钻孔至21.8mm 铰孔22mm达到图样要求。注:各加工方法对应的公差等级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中标准公差值查取。表中未定值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中
14、表2.3-8可知,钻孔余量为20mm,扩孔余量为1.8mm,粗铰余量为0.4mm,精铰余量为0.06mm,最终得到22H7的内孔。3.中间孔( 55和 73)在铸造的毛坯当中,这两个孔的尺寸为直径铸为一体,均为48.5mm,而且55mm和73mm的半孔的高度相差10mm,且分在两侧,不易铸造成型,也将这两个铸造成一体。在上两步镗削的基础上,将上下表面各自相差的5mm车削出来,再镗削两个半孔:粗车:71mm,再半精车至73mm。55mm工序尺寸及余量: 粗镗至53mm,半精镗至54mm,精镗至55mm即可。工步、工序工序余量/mm工序基本尺寸/mm公差等级IT值/mm极限尺寸/mm半精镗孔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CA6140 车床 零件 机械 加工 工艺 规程 典型 夹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