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doc
《毕业设计(论文)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号 09131050701215 中 南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 姓 名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层 次 专升本 入学时间 2009秋 管理中心 重庆直属管理中心 学习中心 重庆直属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1年10月10日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二章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主要内容22.1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22.1.1数控加工的内容22.1.2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22.2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32.2.1标注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32.2.2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完整、准确32.2.3定位基准可靠32.2.4统一几何类型及尺寸32.3数控加工工
2、艺路线的设计32.3.1工序的划分42.3.2顺序的安排42.3.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4第三章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法53.1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53.2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73.3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73.3.1对刀点的选择原则73.4 确定切削用量93.4.1填写数控加工技术文件103.4.2数控编程任务书103.4.3数控加工工件安装和原点设定卡片(简称装夹图和零件设定卡)113.4.4数控加工工序卡片123.4.5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133.5数控刀具卡片14第四章 数控铣床加工的基本特点15第五章 数控铣床刀具的选择165.1数控铣床对刀具的要求及铣刀的种类165.1.
3、1对刀具的要求165.1.2常用铣刀种类175.2孔加工刀具的选用175.3铣削加工刀具选用17结论18结束语18参考文献 17数控铣床加工工艺设计学号: 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摘要 目的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设备,欲充分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的特点,除了必须掌握机床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外,还应在编程前进行详细的工艺分析和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得到最优的加工方案。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上的论述和实例的说明,得到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基本过程为:零件图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夹具和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和划分工序及拟定加工顺序等步骤。结果 加工方案的实现、工艺方案的设计及
4、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完成设计。结论 本课题是围绕数控铣床加工的工艺流程来进行设计的, 根据给定的规定动作顺序,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加工专业知识,完成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设计,并绘制必要的走刀路线图,其中包括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加工方案的实现、工艺方案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实现。并对本次设计进行了归纳总结。关键词:数控技术;加工中心;车削中心;刀具;零件图;第一章 前 言机械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国民经济发展的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论是传统工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机械工业所生产装备的性能、质量和运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
5、和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影响。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数控铣床的加工工艺与普通铣床的加工工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数控铣床上加工零件比普通铣床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要复杂得多。在数控加工前,要将机床的运动过程、零件的工艺过程、刀具的形状、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线等都编入程序,这就要求程序设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合格的程序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工艺人员,否则就无法做到全面周到地考虑零件加工的全过程,以及正确、合理地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作为一名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历经四年的大学学习,较充分的掌握了基础课和
6、专业课的知识,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溶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四年来我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次实现。并把做好毕业设计当作大学几年来的最大挑战,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第二章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主要内容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时,一般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2.1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 对于一个零件来说,并非全部加工工艺过程都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完成,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艺内容适合数控加工。这就需要对零件图样进行仔细的工艺分析,选择那些最适合、最需要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和工序。在考虑选择内容时,应结合本企业设备的
7、实际,立足于解决难题、攻克关键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2.1.1数控加工的内容 在选择时,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考虑:(1)普通铣床无法加工的内容应作为优先选择内容; (2)普通铣床难加工,质量也难以保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选择内容; (3)普通铣床加工效率低、工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内容,可在数控铣床尚存在富裕加工能力时选择。2.1.2适于数控加工的内容一般来说,上述这些加工内容采用数控加工后,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综合效益等方面都会得到明显提高。相比之下,下列一些内容不宜选择采用数控加工:(1)占机调整时间长。如以毛坯的粗基准定位加工第一个精基准,需用专用工装协调的内容;(2)加
8、工部位分散,需要多次安装、设置原点。这时,采用数控加工很麻烦,效果不明显,可安排普通铣床补加工;(3)按某些特定的制造依据(如样板等)加工的型面轮廓。主要原因是获取数据困难,易于与检验依据发生矛盾,增加了程序编制的难度。此外,在选择和决定加工内容时,也要考虑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工序间周转情况等等。总之,要尽量做到合理,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要防止把数控机床降格为通用机床使用。 2.2 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被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性问题涉及面很广,下面结合编程的可能性和方便性提出一些必须分析和审查的主要内容。2.2.1标注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编程中,所有点、线、面的尺寸和位置都是以编程原
9、点为基准的。因此零件图样上最好直接给出坐标尺寸,或尽量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2.2.2几何要素的条件应完整、准确在程序编制中,编程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要素参数及各几何要素间的关系。因为在自动编程时要对零件轮廓的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手工编程时要计算出每个节点的坐标,无论哪一点不明确或不确定,编程都无法进行。但由于零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不周或被忽略,常常出现参数不全或不清楚,如圆弧与直线、圆弧与圆弧是相切还是相交或相离。所以在审查与分析图纸时,一定要仔细核算,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2.2.3定位基准可靠在数控加工中,加工工序往往较集中,以同一基准定位十分重要。因此往往需要
10、设置一些辅助基准,或在毛坯上增加一些工艺凸台。为增加定位的稳定性,可在底面增加一工艺凸台,在完成定位加工后再除去。2.2.4统一几何类型及尺寸零件的外形、内腔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及尺寸,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还可能应用控制程序或专用程序以缩短程序长度。零件的形状尽可能对称,便于利用数控机床的镜向加工功能来编程,以节省编程时间。2.3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与通用机床加工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往往不是指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工艺过程,而仅是几道数控加工工序工艺过程的具体描述。因此在工艺路线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到,由于数控加工工序一般都穿插于零件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因而要与其
11、它加工工艺衔接好。常见工艺流程如图2.1示。图2-1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3.1工序的划分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这种方法适合于加工内容较少的零件,加工完后就能达到待检状态。(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有些零件虽然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出很多待加工表面,但考虑到程序太长,会受到某些限制,如控制系统的限制(主要是内存容量),机床连续工作时间的限制(如一道工序在一个工作班内不能结束)等。此外,程序太长会增加出错与检索的困难。因此程序不能太长,一道工序的内容不能太多。(3)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对于加
12、工内容很多的工件,可按其结构特点将加工部位分成几个部分,如内腔、外形、曲面或平面,并将每一部分的加工作为一道工序。(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对于经加工后易发生变形的工件,由于对粗加工后可能发生的变形需要进行校形,故一般来说,凡要进行粗、精加工的过程,都要将工序分开。2.3.2顺序的安排顺序的安排应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毛坯状况,以及定位、安装与夹紧的需要来考虑。顺序安排一般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应综合考虑;(2)先进行内腔加工,后进行外形加工;(3)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或用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工序,最好连续加工,以减少重复
13、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2.3.3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数控加工工序前后一般都穿插有其它普通加工工序,如衔接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在熟悉整个加工工艺内容的同时,要清楚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各自的技术要求、加工目的、加工特点,如要不要留加工余量,留多少;定位面与孔的精度要求及形位公差;对校形工序的技术要求;对毛坯的热处理状态等,这样才能使各工序达到相互满足加工需要,且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明确,交接验收有依据。第三章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法在选择了数控加工工艺内容和确定了零件加工路线后,即可进行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数控加工工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把本工序的加工内容、切削用量、
14、工艺装备、定位夹紧方式及刀具运动轨迹确定下来,为编制加工程序作好准备。3.1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走刀路线就是刀具在整个加工工序中的运动轨迹,它不但包括了工步的内容,也反映出工步顺序。走刀路线是编写程序的依据之一。确定走刀路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寻求最短加工路线如加工图3.1a所示零件上的孔系。3.1b图的走刀路线为先加工完外圈孔后,再加工内圈孔。若改用3.1c图的走刀路线,减少空刀时间,则可节省定位时间近一倍,提高了加工效率。图3-1 进给路线图(2)最终轮廓一次走刀完成为保证工件轮廓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最终轮廓应安排在最后一次走刀中连续加工出来。图3-2 走刀路线图如图3-2a
15、为用行切方式加工内腔的走刀路线,这种走刀能切除内腔中的全部余量,不留死角,不伤轮廓。但行切法将在两次走刀的起点和终点间留下残留高度,而达不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所以如采用3.2b图的走刀路线,先用行切法,最后沿周向环切一刀,光整轮廓表面,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图3.2c也是一种较好的走刀路线方式。(3) 选择切入切出方向考虑刀具的进、退刀(切入、切出)路线时,刀具的切出或切入点应在沿零件轮廓的切线上,以保证工件轮廓光滑;应避免在工件轮廓面上垂直上、下刀而划伤工件表面;尽量减少在轮廓加工切削过程中的暂停(切削力突然变化造成弹性变形),以免留下刀痕。图3-3 切入切出点的选择(4)选择使工件在加工后变形
16、小的路线对横截面积小的细长零件或薄板零件应采用分几次走刀加工到最后尺寸或对称去除余量法安排走刀路线。安排工步时,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较小的工步。3.2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在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可能做到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与编程计算基准的统一;(2)尽量将工序集中,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装夹后能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3)避免采用占机人工调整时间长的装夹方案;(4)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如图3-4a薄壁套的轴向刚性比径向刚性好,用卡爪径向夹紧时工件变形大,若沿轴向施加夹紧力,变形会小得多。在夹紧图3.3b所示的薄壁箱体时,夹紧力不应作用在箱体的顶面
17、,而应作用在刚性较好的凸边上,或改为在顶面上三点夹紧,改变着力点位置,以减小夹紧变形,如图3.3c所示。图3-4 夹紧力作用点与夹紧变形的关系3.3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在加工开始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是很重要的,这一相对位置是通过确认对刀点来实现的。对刀点是指通过对刀确定刀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基准点。对刀点可以设置在被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置在夹具上与零件定位基准有一定尺寸联系的某一位置,对刀点往往就选择在零件的加工原点。3.3.1对刀点的选择原则(1)所选的对刀点应使程序编制简单;(2)对刀点应选择在容易找正、便于确定零件加工原点的位置;(3)对刀点应选在加工时检验方
18、便、可靠的位置;(4)对刀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图3-5 对刀点例如,加工图3-5所示零件时,当按照图示路线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选择夹具定位元件圆柱销的中心线与定位平面A的交点作为加工的对刀点。显然,这里的对刀点也恰好是加工原点。在使用对刀点确定加工原点时,就需要进行“对刀”。所谓对刀是指使“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的操作。每把刀具的半径与长度尺寸都是不同的,刀具装在机床上后,应在控制系统中设置刀具的基本位置。“刀位点”是指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如图3.5所示,圆柱铣刀的刀位点是刀具中心线与刀具底面的交点;球头铣刀的刀位点是球头的球心点或球头顶点;车刀的刀位点是刀尖或刀尖圆弧中心;钻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数控 铣床 加工 工艺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