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港务区总体策划.ppt
《西安港务区总体策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港务区总体策划.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02.06,聚焦“国际港务区”,开 题 篇,特别认知一:城市地位,历史上的西安人文荟萃,交通发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尽显帝都气象;现代西安,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失去首都地位,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现代西安,历史西安,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地位旁落,需注入新的活力,VS,中华文明摇篮,自古帝王州,丝绸之路起点,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建朝最多最久的古都,前后共十三个王朝、历经1100多年历史,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和中心位置,2008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国历史四大古都发展现状对比,2008年西安城市综合竞争
2、力排在47位,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现代西安在中国四大历史古都中发展较落后。,能否引领城市突破传统西部文明,迈向现代、国际、开放的城市文明,实现真正盛唐、长安气象的回归?,2007年两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人文旅游上:浐灞生态区VS曲江新区,以经开区和浐灞生态区为代表的东北部区域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落后于高校林立的、以西高新和曲江新区为代表的西南部区域,呈现南重北轻的城市格局,东北部 VS 西南部,产业上:经开区VS高新区,经开区,浐灞生态区,高新区,曲江新区,2007年两区主要指标对比,资料来源:西安市政府网站,特别认知二:城市格局,西安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九宫格局”和“一城多心”
3、,如何形成东北区域全新的 发展引擎,改变原有南重北轻的城市格局,实现西安城市的全面均衡发展?,西安作为内陆城市,相对于海港城市,城市经济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制约着城市产业的全新升级: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内循环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资本,2007年国内主要省会城市经济外向度对比,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资本,以与大连对比为例,西安经济外向度在西部内陆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但相对于全国来说水平明显偏低,由于较难参与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产业只能在一定区域内循环,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西安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大连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西安拥有全国第三的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坚实基础;但服务外包产业发
4、展水平与大连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销售收入和出口额为2006年数据,特别认知三:城市经济,能否打破西安经济发展羁绊,通过与外部经济的广泛对接,使自身独特优势充分转化为优质资本,实现经济全面的外向循环?,同样的,作为内陆城市,虽然西安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但与国际服务业对接机会少,发展能级难以快速提升,与港口城市差距逐渐拉大,GDP排名前十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与西安的对比(2007年),2007年,西安第三产业比重为51.52%,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甚至高于深圳(49.84%)、大连(42.99%)等港口城市
5、,西安经济外向性不高,港口城市的现代服务业结构明显优于西安,尤其是国际化差距较为明显。,与国内主要城市对比,居于较高价值区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较低,特别认知四:城市现代服务业,如何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突破点,积极对接国际服务业,打造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城市升级?,西安与国内主要城市服务业结构比较(2007),与国际服务业对接机会少,以与大连会展业对比为例,西安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区位的优势,交通资源优越,便捷连接海港和内陆腹地,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保税港政策向内陆地区倾斜2006年保税港政策全国推广;2008年在西部另两大经济区设立保税港区,形成沿
6、海西部两大保税港政策带西安陆港可以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圈对应的下一个保税港区,并逐步向自由区和综合保税区目标发展,西安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区位优势;,特别认知五:政策机遇,西安作为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拥有密集的区域公路、铁路线;同时更是西部地区发展的经济门户;而国家保税区政策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正向西部地区转移,这为西安陆港带来机遇,如何抓住难得的政策之机,依托西安区位、交通、产业 等优势,打造内陆引领性的 国际港务区?,成为内陆港发展与突破的经典模板,成为大西安迈向国际化的战略引擎,在增值服务整合、产业链整合、制度与政策突破等多方面,树立内陆港发展的成熟与
7、先进模式,以港口经济发展引领大西安产业升级,突破内陆城市发展瓶颈;以国际化开放精神,引领大西安城市精神文化的的破茧跃迁;以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作为大西安东北向全新的发展引擎,全面推进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因此,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应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策 划 篇,国际陆港港区合一港城合一,西安陆港发展定位:,以国际枢纽港建设为核心,构建综合物流服务和采购贸易两大平台;大力发展物流、贸易、制造、保税等四大功能,建成为具有国际色彩、高政策扶持、高技术含量、高增加值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发挥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西安陆港运作模式:,以中西部内陆城市为经济腹地,以欧洲港口为目的港,以国际港口为标准建设
8、,航空、铁路、公路多种物流交汇的国际枢纽型西安陆港,面向欧洲的国际枢纽港,东部沿海港口的补给港,作为沿海国际枢纽港口的补给港,与海港合作建设,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建成内地货物通往海港的重要节点,国际港&枢纽港西安陆港有潜力建成内陆国际性的枢纽港,与东部沿海枢纽港及大陆桥上其他陆港,组成中国T型的国际港口格局;,定位解析一:国际枢纽港 西安陆港不仅是国内海港的补给港,也是国际枢纽港,西安陆港与东部海港的关系,定位解析二:内陆贸易中心 西安陆港不仅是东西部物资集散中心,也是内陆贸易中心,西安在西部省份中经济基础较强,是西北经济的龙头;西洽会组办以来,会上签订国内横向项目合同快速增长,说明国内经济合作
9、越来越密切;,西安陆港优势作为西北经济的龙头,在国内经济合作加强的环境下,西安陆港具备发展成为内陆贸易中心的潜力,通过产业承接中心、国内物资采购中心、大型主题市场等,加强中西部经济的交流,将西安陆港建成中国内陆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和贸易中心,历届西洽会国内横向项目合同情况,西部省份GDP和铁路里程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资料来源:西部网,定位解析三:增值港 西安陆港不仅是物流服务港,还是经济效应明显的增值港,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以增值为核心是西安陆港的必然选择,据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显示,在物流业三种服务方式中,提供综合服务的利润率最高,可达1015%,产业链融合,发展
10、商贸物流、物流金融等特色产业,供应链管理,发展增值型第三方物流,产业链延伸,发展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产业,形成产业集群,1,2,3,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使物流过程更有效率,更及时准确,更节省物流成本,为客户及股东创造价值。,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和主题交易市场平台,进一步开发集团采购、商业配送中心和企业产品分销中心,发展大型商贸物流产业;开辟金融和物流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如物流货物、订单的质押贷款以及融资租赁服务等,提高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依托物流港的便捷物流优势,吸引国际贸易企业、大型加工制造类企业落户,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定位解析四:泛西部制度创新先试先导区 西安陆港通过争取一系
11、列保税政策和国家大政策落户,形成西北地区的政策高地,国家大型政策区和保税港区分布图:,西安陆港紧邻城区,可开发腹地广阔,是承接国家政策的最佳区域近期可争取政策:综合保税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政策区布局不均衡国家现有七个特区、新区和试验区政策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核心港口设施(集装箱中心、公路港、空港)建设为基础,构建陆港基本功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与重要港口积极取得联合,实现定向的自由贸易、以及西安陆港与全球港口的高效对接。,发展策略一:按照国际枢纽港、自由港及自由贸易区的运作模式和标准建设西安陆港,港口核心设施先行:,突破政策限制,加
12、强国际国内港口合作,远期建成亚欧大陆桥上关税自由的多功能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近、中期仍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区建设为主,并扩展为功能更全面的保税港,成为内陆第一家无水保税港,借鉴海港港务区功能配置,以集装箱作业为起点,建设具有内陆特色的国际枢纽港,发展策略二:整合交通、网络、服务等多项资源,打造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整合交通要素资源,整合物流网络资源,整合服务资源,建立铁路、航空、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汇集各路货源;建立高效的联运机制,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市内、城际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环节示意图:,与国内外主要的海港、陆港、物流园区合作,成
13、为区域物流集散港与国家骨干物流运作系统和网络合作,提高物流水平和质量。,整合运输、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物流环节,实现高效衔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全球采购中心 跨国物流、制造类企业投资中心 国内贸易中心,发展策略三:以自由贸易区和主题交易市场为主体,构建金融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打造成全球物资贸易中心,自由贸易区核心设施,国内贸易区核心设施,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形成覆盖全国的网上分销网络系统,使货物流通更加快捷和顺畅,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引进金融企业,为企业提供货物和订单的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提高其经济运行效率,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资
14、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物流信息发布、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物流跟踪、远程车辆监控等服务功能;实施区域合作和联盟,形成物流一条龙网络服务体系。,配套产业区,跨国营运中心引进跨国公司的营运中心,增强西安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辐射力、服务力和竞争力;国际采购中心进出口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主题交易市场 引进华南城模式,打造成多项重要物资的全国交易中心;展贸中心:常年展和定期博览结合商务中心:物流、金融、贸易企业办公中心。,保税加工区引进跨过企业设厂,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研发区引进物流类高科技企业,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虚拟: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实体:自由贸易区
15、国内贸易区配套产业区,西安陆港功能设置建议,注:绿色部分可以组成保税港区,实行统一封关运作,国际陆港港区合一港城合一,外延拓展区整体定位:,延伸陆港枢纽经济,构建相关现代服 务业集群,推进二三产业联动,以三产发展反哺二产,成为带动西安产业升级的引擎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国际化门户等,发展面向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平台,成为西安与世界双向沟通的核心领地,修炼内功:加强西安二三产业联动,通过增加二产存量知识水平,提升其价值区间,扩大其盈利能力,从而升级产业结构,增强西安的城市竞争力 外向交流:通过贸易合作、外向沟通,使西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为西安注入全新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水平,外延
16、拓展区对于西安产业与城市文化的意义,现代 服务业,先进 制造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知识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服务,行业经验与产业知识实际操作平台,增加存量知识水平提升价值区间扩大盈利能力,提供实际数据与信息丰富创新知识,内向型,开放型,多元型,城市经济与精神文化平台的演变,西安经济与文化环境,博 览 交 易 港,依托港务区物流产业发展,向后延伸产业链,发展大博览、大交易、电子商务、产权交易等展销一体的博览交易功能,打造分销高效、渠道多元化、产业环节无缝对接的国际化展销综合区,功能定位,产品市场的快速流通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给市场信息的集散枢纽产业链环节的无缝对接,发展愿景,资源配给枢纽 无缝对接平台,物流
17、,博览,电子商务,交易,其他分销,博 览 交 易 港,2007年西安共举办展会107个,参展商17.27万人,观众387.94万人次。全年成交额达到738.9亿元,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62.54亿元,再次被授予“中国优秀会展城市”。2008年初,西安市公布会展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五大会展经济区以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为西安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曲江国际会展聚集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6.6万M2;室外展览面积3万M2,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的规划目标,为西安博览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西安市打造五大会展经济区,西安会展业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 港务 总体 策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