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中心).doc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中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中心).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 京 市 职 工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报告 课题名称箱体类零件(数控加工中心) 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机电一体化班 级:07 机 电指导教师: 起迄日期 2009 年 9 月19 日 至 2009 年1月5日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箱体类零件1.2对主轴箱体,精基准选择具有两种可行方案1.3箱体类零件的功能及结构特点1.4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材料和毛坯1.5箱体的材料与毛料第二章2.1 CAD/CAM软件应用2.1 .1 CAD/CAM软件分类2.2 CAD/CAM的发展趋势2.2.1哈廷VMC1250P3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与对刀2.2.2加工中心的选型第三章3.1数控
2、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3.1.1数控程序编制的概念3.1.2数控程序编制的内容几步骤3.2数控程序编制的方法3.2.1程序段格式3.2.2数控机床的坐标系3.2.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3.2.4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3.3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3.3.1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3.3.2数控加工工艺与普通工序的衔接3.3.3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方法第四章4.1数控加工中心的工艺装备(刀具)4.2夹具4.3刀具4.4数控铣削的工艺性分析第五章5.1数控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夹具选用5.2夹具选用原则5.3常用夹具的种类5.4 选用平口钳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体情况 6.2. 前景展望 致
3、 谢箱体类零件在箱体类零件各加工表面中,通常平面的加工精度比较容易保证,而精度要求较高的支承孔的加工精度以及孔与孔之间、孔与平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则较难保证。所以,在制订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时,应将如何保证孔的精度作为重点来考虑。1. 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对保证箱体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十分重要。在选择精基准时,首先要遵循“基准统一”原则,即使具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工序,尽可能用同一组基准定位。这样就可避免因基准转换带来的误差,有利于保证箱体类零件各主要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对主轴箱体,精基准选择具有两种可行方案:(1)中小批生产时,以箱体底面作为统一基准。由于底面具有装配基
4、面,这样就实现了定位基准、装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消除了基准不重合误差。在加工各支承孔时,由于箱口朝上,观察和测量以及安装和调整刀具也较方便。但是在镗削箱体中间壁上的孔时,为了增加镗杆刚度,需要在中间安置导向支承。以工件底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的镗模,中间支承只能采用悬挂的方式。这种悬挂天夹具座体上的导向支承架不仅刚度差、安装误差大,而且装卸也不方便,故不适用中小批生产。(2)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箱体顶面及两定位销孔作为统一基准。由于加工时箱体口朝下,中间导向支承架可以紧固在夹具座体上,所以这样的夹具优点是没有悬挂所带来的问题,适合于大批生产。但由于箱体顶面不是装配基面,故定位基面与装配基面(设计基
5、准)不重合,增加了定位误差。为了保证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需进行工艺尺寸换算。此外,由于箱体顶面开口朝下,不便于观察加工情况和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加工中也不便于测量孔径及调整刀具,因此需采用定径尺寸镗刀来获得孔的尺寸与精度。2.粗基准的选择 加工精基准时定位用的粗基准,应能保证重要加工表面(主轴支承孔)的加工余量均匀;应保证装入箱体中的轴、齿轮等零件与箱体内壁各表面间有足够的间隙;应保证加工后的外平面与不加工的内壁之间壁厚均匀以及定位、夹紧牢固可靠。为此,通常选择主轴孔和与主轴孔相距较远的一个轴孔作为粗基准。若铸造时各轴孔和内腔泥芯是整体的,且毛坯精度较高,则以上各项要求一般均可满足。粗基准定位方
6、式与生产类型有关。生产批量较大时采用专用夹具,生产率高,3.工艺过程的拟订(1) 箱体的时效处理 为了消除铸造内应力,防止加工后的变形,使加工精度保持长期稳定,要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比人工时效了,目前仍用于精密机床铸件,一般都在毛坯铸造后立即时效。而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应有一段存放时间,以消除加工内应力。对于精密机床的主轴箱体,应为粗加工后甚至半精加工之后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人工时效处理的工艺规范为加热到530560,保温68h,冷却速度300/h,出炉温度200。(2) 箱体加工工艺的原则 拟订箱体类零件工艺过程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面后孔”的原则。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是箱体零件
7、加工的一般规律。这是因为作为精基面的平面在最初的工序中应该首先加工出来。而且,平面加工出来以后,由于切除了毛坯表面的凸凹不平和表面夹砂等缺陷,使平面上的支承孔的加工更方便,钻孔时可减少钻头的偏斜,扩孔和铰孔时可防止刀具崩刃。有些精度要求较低的螺钉孔,可根据加工的方便及工序时间的平衡,安排其工序的次序。但对于保证箱体部件装配关系的螺钉孔、销孔以及与轴承孔相交的润滑油孔,则必须在轴孔精加工后钻铰。前者是因为要以轴孔为定位基准,而后者会影响轴孔精细镗时的加工质量。 “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的原则。由于箱体结构复杂,主要表面的精度要求高,为减少或消除粗加工时产生的切削力、夹紧力和切削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8、一般应尽可能把粗精加工分开,并分别在不同机床上进行。至于要求不高的平面,则可将粗精两次走刀安排在一个工序内完成,以缩短工艺过程,提高工效。(3) 主要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箱体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平面和轴承支孔。箱体平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主要采用刨削和铣削,也可采用车削。铣削的生产率一般比刨削高,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多采用铣削。当生产批量较大时,还可以采用各种专用的组合铣床对箱体各平面进行多刀、多面的同时铣削;对于尺寸较大的箱体;也可以在龙门铣床上进行组合铣削,以便有效地提高箱体平面加工的生产效率。箱体平面的精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时,除一些高精度的箱体仍需手工刮研以外,一般多以精刨代刮;当生产批量
9、大而精度要求又高时,多采用磨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平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还可采用专用磨床进行组合磨削。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及结构特点箱体类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它将机器或部件中的轴、套、齿轮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使它们之间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运动或动力。因此,箱体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或部件的精度、性能和寿命。常见的箱体类零件有:机床主轴箱、机床进给箱、变速箱体、减速箱体、发动机缸体和机座等。根据箱体零件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整体式箱体,如图 81a、b、d所示和分离式箱体,如图81c所示两大类。前者是整体铸造、整体加工,加工较困难,但装配精度高;后者可分别制
10、造,便于加工和装配,但增加了装配工作量。箱体的结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仍有共同的主要特点:形状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内部呈腔形,加工部位多,加工难度大,既有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要求较低的紧固孔。因此,一般中型机床制造厂用于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劳动量约占整个产品加工量的15%20%。二、箱体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材料和毛坯(一)箱体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箱体类零件中以机床主轴箱的精度要求最高。以某车床主轴箱,如图82所示为例,箱体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可归纳如下:1.主要平面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箱体的主要平面是装配基准,并且往往是加工时的定位基准,所以,应有较高的平面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
11、度值,否则,直接影响箱体加工时的定位精度,影响箱体与机座总装时的接触刚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一般箱体主要平面的平面度在0.10.03mm,表面粗糙度Ra2.50.63m,各主要平面对装配基准面垂直度为0.1/300。2.孔的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箱体上的轴承支承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轴承与箱体孔的配合精度,使轴的回转精度下降,也易使传动件(如齿轮)产生振动和噪声。一般机床主轴箱的主轴支承孔的尺寸精度为IT6,圆度、圆柱度公差不超过孔径公差的一半,表面粗糙度值为Ra0.630.32m。其余支承孔尺寸精度为IT7IT6,表面粗糙度值为Ra2.50.6
12、3m。3.主要孔和平面相互位置精度同一轴线的孔应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各支承孔之间也应有一定的孔距尺寸精度及平行度要求,否则,不仅装配有困难,而且使轴的运转情况恶化,温度升高,轴承磨损加剧,齿轮啮合精度下降,引起振动和噪声,影响齿轮寿命。支承孔之间的孔距公差为0.120.05mm,平行度公差应小于孔距公差,一般在全长取0.10.04mm。同一轴线上孔的同轴度公差一般为0.040.01mm。支承孔与主要平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10.05mm。主要平面间及主要平面对支承孔之间垂直度公差为0.10.04mm。(二)箱体的材料及毛坯箱体材料一般选用HT200400的各种牌号的灰铸铁,而最常用的为HT200
13、。灰铸铁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铸性、可切削性和阻尼特性。在单件生产或某些简易机床的箱体,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可采用钢材焊接结构。此外,精度要求较高的坐标镗床主轴箱则选用耐磨铸铁。负荷大的主轴箱也可采用铸钢件。毛坯的加工余量与生产批量、毛坯尺寸、结构、精度和铸造方法等因素有关。有关数据可查有关资料及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毛坯铸造时,应防止砂眼和气孔的产生。为了减少毛坯制造时产生残余应力,应使箱体壁厚尽量均匀,箱体浇铸后应安排时效或退火工序。CAD/CAM软件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与PDM(产品数据管理)构成了一个现代制造型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主干。对于制造行业,
14、设计、制造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成本及生产周期息息相关。人工设计、单件生产这种传统的设计与制造方式已无法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采用CAD/CAM的技术已成为整个制造行业当前和将来技术发展的重点。 CAD技术的首要任务是为产品设计和生产对象提供方便、高效的数字化表示和表现(Digital Representation and Presentation)的工具。数字化表示是指用数字形式为计算机所创建的设计对象生成内部描述,象二维图、三维线框、曲面、实体和特征模型;而数字化表现是指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真实感图形、创建虚拟现实环境进行漫游、多通道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CAD的概念不仅仅是体现在辅助制图(图形
15、实现)方面,它更主要地起到了设计助手的作用,帮助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从繁杂的查手册、计算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准确性,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竞争能力。 CAM与CAD密不可分,甚至比CAD应用得更为广泛。几乎每一个现代制造企业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控设备。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要高效地制造高精度的产品,CAM技术不可或缺。设计系统只有配合数控加工才能充分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数控技术只有依靠设计系统产生的模型才能发挥其效率。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很自然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CAD/CAM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设计和制造的各个阶段可利用公共数据库
16、中的数据,即通过公共数据库将设计和制造过程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数控自动编程系统利用设计的结果和产生的模型,形成数控加工机床所需的信息。CAD/CAM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造周期,显著地提高产品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CAD/CAM技术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技术。波音777新一代大型客机以4年半的周期研制成功,采用的新结构、新发动机、新的电传操纵等都是一步到位,立刻投入批量生产。飞机出厂后直接交付客户使用,故障返修率几乎为零。媒介宣传中称之为无纸设计,而波音公司本身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CAD/CAM设计制造一体化。 CAD/CAM软件分类CAD/CAM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先后走过大型机、小型
17、机、工作站、微机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当时流行的CAD/CAM软件。现在,工作站和微机平台CAD/CAM软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出现了一批比较优秀、比较流行的商品化软件。1、高档CAD/CAM软件高档CAM软件的代表有Unigraphics、I-DEAS /Pro/Engineer、CATIA等。这类软件的特点是优越的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及特征造型技术与传统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结合在一起,加工方式完备,计算准确,实用性强,可以从简单的2轴加工到以5轴联动方式来加工极为复杂的工件表面,并可以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优化,同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允许用户扩展UG的功能。是航空、汽车、造船行业的首
18、选CAD/CAM软件。2、中档CAD/CAM软件CIMATRON是中档CAD/CAM软件的代表。这类软件实用性强,提供了比较灵活的用户界面,优良的三维造型、工程绘图,全面的数控加工,各种通用、专用数据接口以及集成化的产品数据管理。3、相对独立的CAM软件相对独立的CAM系统有Mastercam、Surfcam等。这类软件主要通过中性文件从其它CAD系统获取产品几何模型。系统主要有交互工艺参数输入模块、刀具轨迹生成模块、刀具轨迹编辑模块、三维加工动态仿真模块和后置处理模块。主要应用在中小企业的模具行业。 4、国内CAD/CAM软件国内CAD/CAM软件的代表有CAXA-ME、金银花系统等。这类软
19、件是面向机械制造业自主开发的中文界面、三维复杂形面CAD/CAM软件,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工艺规划设计和数控加工程序自动生成等功能。这些软件价格便宜,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符合我国国情和标准,所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CAD/CAM技术的发展趋势1、集成化集成化是CAD/CAM技术发展的一个最为显著的趋势。它是指把CAD、CAE、CAPP、CAM以至PPC(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各种功能不同的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统一的执行控制程序来组织各种信息的提取、交换、共享和处理,保证系统内部信息流的畅通并协调各个系统有效地运行。国内外大量的经验表明,CAD系统的效益往往不是从其本身,而是
20、通过CAM和PPC系统体现出来;反过来,CAM系统如果没有CAD系统的支持,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地利用;PPC系统如果没有CAD和CAM的支持,既得不到完整、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计划的依据,订出的计划也较难贯彻执行,所谓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将得不到实际效益。因此,人们着手将CAD、CAE、CAPP、CAM和PPC等系统有机地、统一地集成在一起,从而消除自动化孤岛,取得最佳的效益。2、网络化21世纪网络将全球化,制造业也将全球化,从获取需求信息,到产品分析设计、选购原辅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制造,直至营销,整个生产过程也将全球化。CAD/CAM系统的网络化能使设计人员对产品方案在费用、流
21、动时间和功能上并行处理的并行化产品设计应用系统;能提供产品、进程和整个企业性能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的拟实制造系统;能开发自动化系统,产生和优化工作计划和车间级控制,支持敏捷制造的制造计划和控制应用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物流,能进行管理的物料管理应用系统等。 3、智能化人工智能在CAD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知识工程的引入,发展专家CAD系统。专家系统具有逻辑推理和决策判断能力。它将许多实例和有关专业范围内的经验、准则结合在一起, 给设计者更全面,更可靠的指导。应用这些实例和启发准则,根据设计的目标不断缩小探索的范围,使问题得到解决。哈廷VMC1250P3(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与对刀)加工中心(Machin
22、ing Center)简称MC,是由机械设备与数控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是决定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将研究影响加工中心应用效果的编程特点、工艺及工装、机床功能等因素。加工中心所配置的数控系统各有不同,各种数控系统程序编制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尽相同,但是程序编制方法和使用过程是基本相同的。以下所述内容,均以配置FANUC-0i数控系统的美国哈廷公司VMC1250P3,加工中心为例展开讨论。加工中心是一种工艺范围较广的数控加工机床,能进行铣削、镗削、钻削和螺纹加工等多项工作。加工中心特别适合于箱体类零件和孔系的加工。加工工艺范围1、工艺性分析一般主要考虑以下
23、几个方面:(1)选择加工内容加工中心最适合加工形状复杂、工序较多、要求较高的零件,这类零件常需使用多种类型的通用机床、刀具和夹具,经多次装夹和调整才能完成加工。(2)检查零件图样零件图样应表达正确,标注齐全。同时要特别注意,图样上应尽量采用统一的设计基准,从而简化编程,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3)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根据零件在产品中的功能,分析各项几何精度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考虑在加工中心上加工,能否保证其精度和技术要求;选择哪一种加工中心最为合理。 (4)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刚度是否足够,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是否合理等。2、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设计时,主要考虑精度和效率两个方面,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毕业设计 论文 箱体 零件 数控加工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