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的设计毕业论文1.doc
《机床夹具的设计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床夹具的设计毕业论文1.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机床夹具的设计摘 要这次专业设计是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对入学以来所学的机械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巩固和提高。这次课程设计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到实际零件的加工中。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使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加工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此次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面有夹具设计、零件安装、加工工艺、数值计算、刀具的性能、测量技术、CAD制图外还涉及到金属材料、公差配合及加工设备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了自己还有许多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但更多的是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提高、
2、巩固、扩大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并在这次设计中培养了我对机械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树立了正确的实际思想,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设计方法步骤和思路为以后的学习和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体会到了老师平时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用心良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时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关键词工件的定位及定位元件;工件的夹紧夹紧装置;夹具体分度装置;夹具的设计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desig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
3、he study, it is learned since admission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apply their basic theory and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roduction. Combine the knowledge to use t
4、o the actual machining. Through the design that I have learned knowledge consolidated, deepen the impression, make oneself can use some specific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This course design involves knowledge have clamp design, installation, processing, part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tools
5、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the properties of the CAD drawing was involved in metal materials, tolerance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etc.Through this course design, I found the oneself still have many knowledge has not mastered the firm. But more and more are through this design makes me improve, conso
6、lidate and expand their knowledge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mprove their design calculation, drawings, writing ability of technical documents to correctly use the technical data , standard, manual tool in the design of and I trained on mechanical design of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
7、dently, set up the correct actual preliminary thoughts, grasped certain mechanical processing design methods and steps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design work, and laid a good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make me realize teacher usually teach in our earnestly, good intentions.Because of my limite
8、d, design has many shortcomings, hope the teacher give criticism and correct!KEYWORDSThe machine tools fixture, workpiec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clamping workpiece components, and clamping device, concrete and indexing device, fixture design.目录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绪论11.机床夹具概述22.工件的定位及定位元件 32.1
9、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32.2 定位误差分析 43.工件的夹紧和夹紧装置43.1 夹紧装置的组成 43.2 夹紧力的确定 54.夹具体及分度装置 54.1 夹具体 54.2 分度装置 65.阀体零件工艺分析 65.1 零件的功用、材料和性能 65.2 形体分析 75.3 技术要求分析 75.4 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 85.5 安排加工工艺路线 86.阀体零件的车床夹具设计 106.1 车床夹具的主要类型116.2车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116.3阀体零件的车床专用夹具的加工误差分析 126.4阀体零件的车床夹具的加工误差分析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5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
10、造业向着高柔性、高效率、高自动化迅猛发展。机械产品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设计制造周期短的特点。数控机床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在机床夹具上的应日趋成熟,扩展了专用工艺装备的适用范围,以便适应新的生产特点。为适应现在机械制造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和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对机床夹具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机床夹具的“三化”程度,可以组织专业厂家批量生产机床夹具的零部件,提高了机床夹具的质量,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及生产周期。精密化。由于加红精度的不断提高,高精度的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的出现,必然要求机床夹具业相应地越来越精密。柔性化。高效、自动化。为
11、了实现机械加工自动化,仅仅使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化设备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配备高效、高自动化的机床夹具。这类夹具常常装有走动上下料机构和自动加紧单元,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装夹效率,使数控机床的作用和效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 机床夹具概述在对工件进行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加工的要求,首先要使工件相对道具及机床有正确的位置,并使这个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在进行机械加工前,先要将工件装夹好。11机床夹具的组成 1、定位装置 其作用是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据正确的位置。2、夹紧装置 其作用是将工件压紧夹牢,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切削力等)作用时不离开已经占据的正确的正确位置。
12、3、对刀或导向装置 其作用是确定刀具相对定位元件的正确位置。4、连接原件 其作用是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正确位置。5、夹具体 夹具体是机床夹具的基础件,通过它将夹具的所有元件连接成一个整体。6、其他元件或装置 是指家家具中因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元件或装置。根据加工需要,有些夹具上设置分度装置、靠模装置;为能方便、准确定位,常设置预定位装置;对于大型夹具,常设置吊装元件等。以上各组成部分中,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和夹具体是机床夹具的基础组成部分。12机床的分类机床夹具种类繁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机床夹具进行分类。1、 按夹具的使用特点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拼装夹具。2、 按使用机床
13、可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齿轮机床夹具,数控机床夹具,自动机床夹具,自动线随行夹具以及其他机床夹具。3、 按夹紧的动力源可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气液增力夹具,电磁夹具以及真空夹具等。13工件的装夹方法工件装夹的方法有两种:1、 将工件直接装夹在机床的工作台或花盘上2、 将工件装夹在夹具上采用第一种方法装夹的效率低,一般要求先按图纸要求在工件的表面上划线,划出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装夹时,用划针或面分表找正后再夹紧。一般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批量较大时,都采用夹具装夹工件。采用夹具装夹工件有如下优点:a、保证加工精度,稳定加工质量b、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14、c、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d、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2. 工件的定位及定位元件21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1)工件的定位的基本原理l 六点定则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称为“六点定位原则”,简称“六点定则”。六点定则是工件定位的基本法则,用于实际生产时,起支承点作用的是一定形状的几何体,这些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几何体就是定位元件。l 限制工件自由度与加工要求的关系工件定位时,影响加工要求的自由度必须限制;不影响加工要求的自由度,有时要限制,有时可不限制,视具体情况而定。习惯上,工件的六个自由度都限制了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工件
15、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保证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在工件定位时,以下情况允许不完全定位:a 加工通孔或通槽时,沿贯通轴的位置自由度可不限制。b 毛坯(本工序加工前)是轴对称时,绕对称轴的角度自由度可不限制。c 加工贯通的平面时,除可不限制沿两个贯通轴的位置自由度外,还可不限制绕垂直加工面的轴的角度自由度。夹具上的定位元件重复限制工件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的定位称为重复定位。重复定位分两种情况:当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并对加工产生有害影响的重复定位,称为不可用重复定位。它将造成工件定位不稳定,降低加工精度,使工件或定位元件产生变形,甚至无法安装和加工。因此,不可用重复定位是不
16、允许的。 当工件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但仍能满足加工要求,即不但不产生有害影响,反而可增强工件装夹刚度的定位,称为可用重复定位。在生产实际中,可用重复定位被大量采用。l 基准、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a.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尽量使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相重合;尽量用精基准作为定位基准;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应使工件安装稳定,加工中所引起的变形最小;应使工件定位方便,夹紧可靠。b. 对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足够的精度、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耐磨性好、工艺性好、便于清理切削。(2)工件定位方式及其定位元件a.工件以平面定位。工件以平面作为定位基准时,所用定位元件一般可分为主要支承和辅助支承
17、。主要支承用来限制工件的自由度,具有独立定位的作用。辅助支承用来加强工件的支承刚性,不起限制工件自由度的作用。 b.工件以圆柱孔定位。工件以圆柱孔为定位基准,如套类、齿轮、拨叉等。此种定位方式所用的定位元件有圆柱定位销、定位心轴和圆锥定位销等。 c.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V形块、定位套和半圆套。2.2 定位误差的分析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由此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b;二是定位基准与限制位基准不重合,由此产生基准位移误差y 。 基准不重合误差b是一批工件逐个在夹具上定位时,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加工误差,其大小为定位
18、尺寸的公差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投影。基准位移误差y是一批工件逐个在夹具上定位时,定位基准相对于限位基准的最大变化范围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投影。3.工件的夹紧和夹紧装置31夹紧装置的组成(1)夹紧装置的种类繁多,综合起来其结构均由两部分组成。a. 动力装置 产生夹紧力。动力装置是产生原始作用力的装置。按夹紧力的来源,夹紧分手动夹紧和机动夹紧。手动夹紧是靠人力;机动夹紧是采用动力装置。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液压装置、气动装置、电磁装置、电动装置、气-液联动装置和真空装置等。b. 夹紧装置 传递夹紧力。动力装置所产生的力或人力要正确地作用到工件上,需有适当的传动机构。传递机构是把原动力传递给夹紧装置。它由两种
19、构件组成,一是接受原始作用力的构件,二是中间传力机构。(2)、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夹紧装置的设计和选用是否正确,都保证工件的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夹紧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 夹紧过程中,不能破坏工件在定位时所处的正确位置。b.夹紧力的大小适当。保证工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位置稳定不变,夹紧可靠牢固,振动小,又不超出允许的变形。c.夹紧装置的复杂程度应与工件的生产纲领相适应。工件生产批量越大,越应设计较复杂、效率较高的夹紧装置。d.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力求简单,便于制造维修,操作安全方便,并且省力。3.2 夹紧力的确定(1) 夹紧力方向的确定a. 夹紧力应朝向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床夹具的设计 毕业论文1 机床 夹具 设计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