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六角刀架设计.doc
《数控车床六角刀架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车床六角刀架设计.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数控车床六角刀架设计 班 级: 学号: 软件学院姓 名: 软件工程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数控车床六角刀架设计摘 要单轴六角自动车床刀架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机带动分配轴转动,然后由分配轴上的三个凸轮分别控制三个杠杆,再由杠杆控制刀架的运动来进行对工件的切削,三个刀架的结构基本相同,他们都是沿着各自导轨作垂直于主轴轴线方向移动。工艺动作过程为:首先由送料机构运行提供要加工的工件,然后电机带动分配轴转动,固定在分配轴上的三个安装方向不同的凸轮共同转动。第一个凸轮先控制前刀架运动:控制前刀架的凸轮带动杠杆比为1:1的杠杆摆动,控制装有车刀的前刀架滑板移动,刀架移动控制车刀
2、分为快速送进、匀速切削、快速退出、静止四个阶段运动,前刀架的刚性较好,用于强力和成形车削。第二个凸轮控制后刀架运动:控制后刀架的凸轮带动杠杆摆动,由于后刀架装在机床后部,离第二个凸轮的距离较远,且进给方向与前刀架正好相反,所以采用两级杠杆进行传动,也控制车刀完成四个阶段运动。第三个凸轮控制上刀架运动:控制上刀架的凸轮除了通过两级杠杆外,还经过拉杆带动上部的杠杆,从而带动上刀架滑座沿导轨上下移动,同样也完成四个阶段运动对工件进行切削。关键词:数控车床,六角刀架,凸轮CNC lathe turret design Abstract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ingle ax
3、is six angle automatic lathe feeding device is driven by the motor distribution shaft to rotate,and then by three on the camshaft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three lever,the lever tool movement of the workpiece cutting tool,structure three is basically the same,they are all along the respective guide f
4、or vertical move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pindle axis.Technological action process: first by the feeding mechanism operation to provide the workpiece to be processed,and then the motor drives the distribution shaft,fixed on the distribution on the axi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installation directi
5、ons cam rotates together.The first cam to control tool movement: cam control front rest drive lever ratio for swing lever 1:1, control a tool before sliding carriage mobile, mobile control tool holder are divided into fast feeding, uniform cutting, rapid retreat, rest four stages before the motion,
6、the rigidity of the knife is better, for strength and forming turning. The second cam control tool movement: control tool driven cam swing lever, the turret mounted on the machine back, far away from the second cam distance, and feed direction and the front tool rest is just the opposite, so the two
7、 lever drive, also control tool complete four stage movement. The third cam control tool movement: control tool CAM except through two levels of leverage, but also through the draw rod drives the upper lever, which drives the tool slide along the guide rail to move up and down, also completed the fo
8、ur stages of movement of the workpiece cutting.Keywords:Numerical control lathe,Turret ,CAM.目 录1 引言1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情况11.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现状11.1.2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41.2 数控机床的组成51.3 数控机床的工作机理51.4 数控机床的分类51.5 本设计主要研究的意义71.6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82 系统运动方案设计92.1 设计题目92.2 工作原理与工艺动作过程92.3 原始参数92.4 设计要求92.5 原动机类型的选择92.6 减速器类型的选择102.7
9、实现单轴六角自动车床刀架进给装置的机构选择112.8 实现送料动作的机构选择132.9 系统运动方案的确定132.10 绘制系统运动循环图133 系统运动方案实现153.1 凸轮分析153.1.1 凸轮机构选型153.1.2 凸轮的制作过程163.2 杆件分析183.2.1 控制前刀架的杆件183.2.2 控制后刀架的杆件193.2.3 控制上刀架的杆件193.3 送料装置分析194 具体计算214.1 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214.2 用表格列出凸轮的计算结果:21参考文献22致谢231 引言制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
10、度的重要标志。以传统机电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愈来愈强烈,从而要求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同时,随着航空航天、造船、军工、汽车、农业机械等行业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中形状复杂的零件越来越多,加工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采用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及复杂形状零件的高效率高质量加工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柔性”自动化生产设备数控机床
11、就应运而生了。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情况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带有自动换刀系统的加工中心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它能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适合柔性加工。自动换刀系统一般由刀库、机械手和驱动装置组成。刀库容量可大可小,其装刀数在20-180把之间。刀库的功能是存储刀具并把下一把即将要用的刀具准确地送到换刀位置,供换刀机械手完成新旧刀具的交换。当刀库容量大时,常远离主轴配置且整体移动不易,这就需要在主轴和刀库之间配置换刀机构来执行换刀动作。完成此功能的机构包括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臂,总称为机械手。具体来说,它的功能是完成刀具的装卸和在主轴头与刀库之间的传递。驱动
12、装置则是使刀库和机械手实现其功能的装置,一般由步进电机或液压(或气液机构)或凸轮机构组成。机械手完成刀库里的刀(新刀)与主轴上的刀(旧刀)的交换工作。由于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库容量、换刀可靠性及换刀速度直接影响到加工中心的效率,而自动换刀就是进一步压缩非切削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所以数控机床为了能在工件一次装夹中完成多道加工工序,缩短辅助时间,减少多次安装工件所引起的误差,必须带有自动换刀装置。1.1.1. 国内外数控机床的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
13、烈竞争,己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己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1956年,日本富士通研究成功数控转塔式冲床,美国IBM公司同期研制成功了“APT,(刀具程序控制装置
14、)的加工中心。1958年美国K&T公司研制出带ATC(自动刀具交换装置)的加工中心。1967年出现了FMS,1978年以后,加工中心迅速发展,带有ATC装置。可实现多工序加工的机床步入了机床发展的黄金时代。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 50 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技术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因其社会条件不同,各有特点。美国的特点是,政府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和提供充足的经费,且网罗世界人才,特别讲究效率和创
15、新,注重基础科研。因而在机床技术上不断创新,如 1952 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 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 年代初研制成 FMS、1987 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于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当今美国不仅生产宇航等使用的高性能数控机床,也为中小企业生产廉价实用的数控机床(如 Haas、Fadal公司等)。其存在的教训是,偏重于基础科研,忽视应用技术,且在上世纪 80 代政府一度放松了引导,
16、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加缓慢,于 1982 年被后进的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 90 年代起,纠正过去偏向,数控机床技术上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上升。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 1956 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断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
17、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Heidenhain 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之发展异常重视,通过规划、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发展。在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管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也和美、德两国相似,充分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继而全力发展中小批柔性生产自动化的数控机床。自 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
18、床后,1978 年产量(7,342 台)超过美国(5,688 台),至今产量、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1 年产量 46,604 台,出口 27,409 台,占 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去世界广大市场。在上世纪80 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在策略上,首先通过学习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C),变为职工自觉群体活动,保产品质量。进而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开道。日本在发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狠抓关键,突出发展数控系统。日本 FANUC 公司战略正确,仿创结合,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
19、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在产量上居世界第一。中国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美、日、德等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了一批设计、制造、
20、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零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零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1.1.2. 数控机床
21、发展趋势1.高速化、高精度化、高可靠性质量、效率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高速化:(1)提高进给速度:采用直线滚珠式导轨等;(2)提高主轴转速:采用直线电机技术,直接将电机与主轴连接成一体后,装入主轴部件,可以在1.8秒从0到15000r/min。高精度化:精密化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机电产品性能与质量要求的提高,机床用户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提高了一倍,达到巧微米。高可靠性:一般数控系统的可靠性要高于数控设备的可靠性在一个数量级以上。2.复合化数控机
22、床的功能复合化的发展,以其复合加工实现了一次装夹后完成各种复杂零件的全部加工,从而减少了不创造价值的辅助时间,提高了机床的效率和加工精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柔性。复合功能的机床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机种,其核心是在一台机床上要完成车、铣、钻、锉、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操作工序。3.智能化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智能化:如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等;为提高驱动性能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用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还有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及智能诊断、智能监控
23、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4.柔性化、集成化为适应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向FMC、FMS、CIMS提供基础设备,要求数控系统不仅能完成通常的加工功能,而且还能够具备自动测量自动上、下料,自动换刀,自动误差补偿、自动诊断、进线和联网功能,依据用户的不同的要求,可方便地灵活配置及集成。1.2. 数控机床的组成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简称 NC)技术是指采用数字化信息进行控制的技术。用数字化信息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称作数控机床,它是数字控制技术与机床相结合的产物。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车床 六角 刀架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