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煤矿西三112上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张集煤矿西三112上采区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集煤矿西三112上采区设计说明书.doc(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一、矿井生产建设概况张集煤矿位于淮南矿区的西部,凤台县城西约20km的岳张集镇处,西与谢桥煤矿毗邻,东北与顾桥煤矿、顾北煤矿接壤,南以谢桥向斜轴与新集煤矿、花家湖煤矿为界。1981年11月,原煤炭工业部合肥煤矿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张集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1982年8月原煤炭部(82)煤基字第1064号文审查批准。矿井初步设计于1989年6月由合肥设计院完成,1995年3月完成张集矿井修改初步设计,1995年11月2日原煤炭部煤基字(1995)第552号文对张集矿井修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1997年3月,合肥设计院根据原煤炭部煤基函字(1996)第69号文要求,编制完
2、成了张集矿井优化修改初步设计;同年月,原煤炭部以煤基字1997第331号文批准了该设计。本井田浅部走向短,深部走向长,整个井田呈北窄南宽的扇形结构,因此,原初步设计将全井田分为中央区、北区和东区三个分区进行开拓。张集煤矿于1996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2000年10月1日出煤,2001年11月正式投产。2005年核定中央区矿井生产能力为7.0Mt/a,2009年矿井扩建工程竣工验收后,中央区矿井生产能力为7.6Mt/a。张集煤矿投产后,为了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准备开拓二期工程。2003年2月,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原煤炭工业部合肥煤矿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设计院)编制完成张集煤矿二期工程
3、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3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了咨询评估。200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4313号文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张集煤矿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4年4月和10月,合肥设计院重新编制完成了张集煤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张集煤矿及选煤厂二期工程项目申请报告,200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05141号文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张集煤矿二期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2005年5月,合肥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张北矿井(张集二期)初步设计。张集煤矿二期工程位于岳张集镇西北的观音集东侧,于2003年7月1日正式
4、开工建设,2005年7月1日开始试生产出煤,2006年9月26日张集煤矿二期工程投产。二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为3.0Mt/a,2009年9月,省经信委和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皖经信煤炭函2009256号文核定二期工程生产能力为4.8Mt/a。.为了解决西三采区通风线路长和西翼边界安全出口问题,西风井工程于2006年2月16日开工建设,2007年3月委托合肥院编制了张集煤矿西风井工程初步设计。2009年10月5日西风井安全工程实现联合试运转。二、西风井工程设计概况1、西风井井筒布置为了解决西三采区通风线路长、辅助运输距离远和西翼边界安全出口问题,在西风井场地内设一进风井一回风井2个井筒,形成分区通风
5、。西进风井:井筒净直径8.3m,装备一套9t矸石箕斗和一套1.5t双层四车普通罐笼,并装备梯子间,兼作辅助提升和安全出口。西回风井:井筒净直径7.2m,为专用回风井,承担西三采区全部和西二采区部分回风任务。2、开拓方式本井田新生界松散层厚,砂层含水丰富,煤层数目多且倾角平缓。根据井田特点,设计采用立井分区开拓。全井田划分中央区、北区、西区和东区4个分区。目前中央区和北区已投产,西区为北区的接替分区,东区为中央区的接替分区。北区共划分为3个石门采区,即北一、西二、西三采区。其中北一采区为F217断层以北块段;西二采区为F226F209断层块段中-720m以上9-11煤层;西三采区为F209F22
6、断层块段中11-2煤层-720m底板等高线的地面垂直投影线以北全部煤层。西风井安全工程主要为西三采区和部分西二采区服务。3、水平划分及标高北区井底水平标高为-492m,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结合北区车场水平标高,以及西风井车场所处层位的岩性,西风井井底车场设在-483m水平。井底车场位于4-2煤层底板约35m处的细砂岩、砂质泥岩中。4、大巷布置西三主要巷道采用集中大巷布置方式。西风井井底车场向东布置四条大巷(西翼轨道大巷、西翼胶带机大巷及西翼6煤回风两条大巷)与北区井底车场连接,向西布置五条大巷(-483m西三轨道大巷、-483m西三回风大巷、-420-500m西三胶带机斜巷、-440-495m
7、西三矸石胶带机斜巷及西三煤层回风大巷)与西三采区连接。5、井下运输井下煤炭运输采用ST系列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井下矸石运输采用PVG系列胶带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采用XK8-9/132-1KBT型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牵引1.5t固定式矿车,900mm轨距;工作面顺槽辅助运输采用连续牵引车。6、采区布置与采煤方法本井田F226断层以东煤层倾角平缓,一般为27,F226以西煤层倾角较大,一般为1015。根据煤层赋存条件,F226断层以东的北一采区采用倾斜长壁开采,F226断层以西的西二、西三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开采。7、矿井通风与安全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各分区之间为分区通风。区内为中央并列式
8、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为了满足西三采区开采时瓦斯治理的要求,同时缩短井下管路距离,西风井设置瓦斯抽采系统,安装两台2BEF 型水环式真空泵;为满足防灭火要求,西风井设置防火灌浆系统、注氮防灭火系统以及消防洒水系统,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8、排水方式西风井井底不设水仓及泵房,西三采区涌水经西三-483m轨道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流至北区井底水仓,由北区副井集中排至地面。9、西风井提升、通风和空气压缩设备西进风井装备一套9t矸石箕斗和一套1.5吨双层四车罐笼,矸石箕斗选用1台JKMD-2.8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罐笼选用1台JKMD-44()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各由1台1250kW和16
9、00kW低速直流电机拖动。西回风井安装2台ANN-3900/2000型风机,1台使用,1台备用,反转反风。配套6 kV,745r/min,3300kW异步电动机。西风井场地内设压风机房一座,选用150m3/min,0.8MPa离心式空气压缩机3台,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10、地面运输西风井井下煤炭由胶带机运至北区主井提升,故西风井无煤炭外运。为满足各区之间交通联络及排矸的需要,从西风井场地修建一条进场公路向东与北区地销煤公路连接,为满足排矸要求,另修建一段排矸路与进场公路相连接,公路长度分别为1.766km和0.253km。11、西风井场地总平面布置西风井场地设在北区西侧约2.1km处。场地
10、按照建(构)筑物的功能不同分为风井区、辅助生产区、场前区。风井区布置在场区西北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西进风井附近,场前区布置在西进风井南侧,瓦斯抽放站布置在场区东北侧。井下经西进风井提升至地面的矸石由胶带输送机运至场地西侧矸石仓,然后由汽车运至塌陷区。西风井场地占地面积为6.8819hm2。12、生活服务区西风井不设职工住宅,但为方便职工生活,西风井场地内设4栋单身职工公寓及一座职工食堂。13、西风井供电及通信西风井2回110kV电源1回引自张集220kV区域变电所,另1回引自丁集220kV区域变电所。西风井场地内设110kV变电所1座,安装2台16000kVA的三卷主变压器。井下供电经方案比选
11、采用6kV电压等级,与北区一致。西风井通信网络利用本矿井中央区、北区与潘集通信站间已建成的SDH光缆线路。矿井三区通信站之间实现光纤环路互联。14、给排水西风井用水主要取自新生界第二含水层,由水源井供给,西风井场地设污水处理站一座,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水体,最终进入西淝河。15、采暖与供热西风井场地内设锅炉房1座,安装3台SZL6-1.25-A型蒸汽锅炉。采暖热媒为0.2MPa蒸汽,采暖期3台锅炉同时运行,非采暖期1台锅炉运行。西风井其它系统详见张集煤矿西风井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2009.11)。三、张集西三开拓开采初步设计简介张集矿西三开拓开采初步设计方案:以-48
12、0m标高作为主运输水平,将西三按11-2、11-2煤层与8煤层分层联合布置。开采水平标高定在-600m,先开采-600m标高以上煤层,-600m标高以下煤层与张集矿二水平开拓开采方案一并考虑。11-2、11-2和8煤层均采用上山开采。1、西三暗斜井井筒布置为了解决西三采区通风、排水、运输等问题,从西三大巷生根,在8煤层及8煤层底板设三条暗斜井至-600m水平,三条暗斜井分别为布置在8煤层中的-455-600m西三暗主斜井、布置在8煤层底板的-480-600m西三暗副斜井和布置在8煤层中的-455-600m西三暗回风斜井。2、开采水平及石门布置以-480m标高作为主运输水平,开采水平标高定在-6
13、00m。在-480m水平布置四条石门,在-600m水平布置两条石门将811-2煤层采区的系统巷道连接起来。-480m水平四条石门分别为-470m813煤胶带机石门、-480m813煤轨道石门、-480m813煤矸石胶带机石门和-465m813煤回风石门。胶带机石门通过采区煤仓与-420-500m西三胶带机斜巷连接,矸石胶带机石门通过采区矸石仓与-440-495m西三矸石胶带机斜巷连接,回风石门通过-480-465m回风斜巷连接,轨道石门直接与-483m西三轨道大巷相连。-600m水平石门分别为-600m813煤轨道石门和-600m813煤回风石门。轨道石门与-480-600m西三暗副斜井相连,
14、回风石门与-455-600m暗回风斜井相连。3、各煤层采区系统巷道布置各煤层采区系统巷道以-480m及-600m水平石门为生根系统,集中出煤、集中排水。西风井工程没有建立出煤及排水系统外,其它各大生产系统均已建立。西三煤炭通过胶带机系统运至北区,西三涌水通过西三轨道大巷流至北区,其它各大生产系统均由西进风井、西回风井及-483m水平井底车场承担。四、设计的主要依据及指导思想1、编制设计的主要依据(1)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2005年5月编制的张北矿井(张集二期)初步设计; (2)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2009年11月编制的张集煤矿西风井工程初步设计;(3)淮南煤矿勘察设计院2010年2月编制的
15、张集煤矿西三开拓开采初步设计电子版;(4)张集煤矿总工程师下达的编制西三11-2上采区设计的任务书;(5)张集煤矿地测科提供的张集煤矿西三11-2上采区地质说明书及其它地质资料;(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7)张集煤矿二期工程及西风井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收集的相关资料。2、设计技术原则依据矿井设计文件、矿井规划、采区地质资料、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其它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结合张集矿北区投产以来的生产实践及邻近矿井生产经验,本着突出安全生产,力求技术创新、经济合理、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进
16、行设计。五、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1、采区范围和煤层(1)采区范围:根据淮南煤矿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张集煤矿西三开拓开采初步设计及张集矿总工程师下达的编制西三11-2上采区设计的任务书,本次西三11-2上采区设计开采范围:采区东起F27断层F26断层,西至F22断层线,北起11-2煤层露头线,南至11-2煤-600m煤层底板等高线。(2)开采煤层:本设计开采的煤层为11-2煤层,下限标高为-600m。本次设计的可采面积1.858km2。2、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张集矿西三开拓开采初步设计的方案:以-480m标高作为主运输水平,将西三按13-1、11-2煤层与8煤层分层联合布置。开采水平标高定在-600
17、m,在-480m水平及-600m水平各布置一组石门将813-1煤层采区的系统巷道连接起来。本采区设计总体布置方式为:走向条带布置,上山开采。设计从-480m水平石门和-600m水平石门生根,建立11-2煤层开采时必需的轨道运输、煤炭运输和回风等系统。在对本采区进行开拓开采设计过程中,矿组织相关部门多次讨论研究,经反复优劣比较后,确定采区系统巷道具体布置如下:西三11-2上采区与西三13-1上采区轨道系统联合布置,在13-1煤层底板布置一条轨道上山共用,即-480m-600m13煤底板轨道上山;在11-2煤层底板布置一条胶带机上山,即-470m-600m11-2煤底板胶带机上山;沿11-2煤层布
18、置一条回风上山,即-440m-600m11-2煤底板回风上山。轨道上山上口与-480m813煤轨道石门相连,下口与-600m813煤轨道石门相连,形成采区的轨道运输系统;胶带机上山上口与-470m813煤胶带机石门相连,下口与-600m轨道石门相连,形成采区的煤炭运输系统;回风上山上口与-465m813煤回风石门相连,下口与-600m813煤轨道石门相连,形成采区的回风系统。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主要工程量西三11-2上采区设计生产能力3.0Mt/a,设计总工程量5145m(其中:岩巷1530m,煤巷3615m),设计掘进体积为89040m3。其中:首采面1611(1)工作面设计工程量31
19、95m(其中:岩巷425m,煤巷2770m),设计掘进体积为52990m3。预计首采面投产工期为14.5个月。(2)主要机电设备西三11-2上采区1611(1)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掘进工作面设备、采区胶带机等设备安装。(3)估算指标张集矿西三11-2上采区设计投资估算10182.17万元。其中:井巷工程:5203.54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2877.02万元,安装工程:1381.3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3.89万元,工程预备费:576.35万元。六、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本次所提资料中有关煤与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等情况,均根据汇编资料所得,确切资料应以通风部门实测数据为准;
20、2、根据北区、中央区生产实践与西三钻孔资料,主采煤层13-1、11-2、8煤顶板岩性纵横变化较大,应根据巷道岩性变化情况和巷道矿压观测资料,及时改变支护参数或支护方式,要加强断裂发育区及岩性变化区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3、工作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谢桥矿F22断层附近的老空水影响,工作面布置应留有足够的防水煤柱宽度,本次设计对F22断层暂按50m留设断层保护煤柱。同时,在采掘生产活动接近构造带时,应遵循“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十六字防治水方针组织生产,有针对性的进行探放水。4、本采区对应的地面地物,主要为农田沟渠,有大胡家、皮庄、小胡家等村庄,地面设施有大胡小学,水利设施主要
21、有济河等灌溉及泄洪渠道。工作面回采前,应对上述村庄、学校、地面设施进行搬迁以及对沟渠、道路进行加固和维护。第一章 地质概况及地质特征1.1采区地质概况1.1.1 采区位置及范围(1)采区位置西三11-2上采区位于张集煤矿西风井工业广场西南,为西三采区的第三个接替采区。(2)采区范围1)开采范围:西三11-2上采区东起F27断层F26断层,西至F22断层,北起11-2煤层露头线,南至11-2煤-600m煤层底板等高线。2)开采煤层:本设计开采的煤层为11-2煤层,下限标高为-600m。采区走向长度为2059,倾向长度为1175m,可采面积1.858km2。1.1.2 邻近采区的地质及开采情况(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112 采区 设计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