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5篇.doc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5篇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是中国进步巨大的30年,对此,有很多的感慨,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5篇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1#党的领导贯穿始终,“人民至上”贯穿始终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这里见证了浦东“起航”30年前,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就在这栋不起眼的白色小楼里挂牌成立。馆内,一份特殊文件的复制品,引得不少游客驻足。那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浦东开发开放的正式批复。浦东开发开放是一项跨时代的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党
2、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为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前进方向。30年来,从“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成为激励浦东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是浦东身上鲜明的特质,浦东创造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若干个第一就是例证。“浦东过去的成功,充分折射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价值。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发展有多快,也不在于总量规模有多
3、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今天我们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愈发体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愈发体会到党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的英明伟大。”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开发开放30年,浦东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同样给人深刻印象。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被誉为“上海之巅”。一江之隔,就是党的一大会址。这座寸土寸金的摩天大楼,在22层专门辟出一块588平方米的区域,打造楼宇党建阵地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
4、心。大厦内10多个“两新组织”党组织、800多名党员,在此开展组织生活。陆家嘴金融城,285幢商务楼宇中,聚集了大量“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四高青年”群体,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就有近万名。通过探索“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楼宇党建工作,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和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新发展的党员里,既有金融企业的总经理,又有外企的首席人力官,还有民营企业的骨干人才。”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综合党委书记袁冶锋说。“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浦东开发开放不变的内核。”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开发开放30年,浦东始终牢
5、记改革开放初心,坚持守正创新,“人民”二字贯穿始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浦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力打造我国超大城市的治理样板。”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世博片区后滩地块,本是商业用途的临江地块变身“城市绿肺”。占地188公顷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倚江揽翠,又将成为浦东新景。在浦东滨江,过去灰扑扑的“工业锈带”亮了,老码头、旧仓库纷纷变身创意空间,不同颜色区分出骑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绿化带。在浦东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智联感知的“城市大脑”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不仅24小时守护城
6、市平安,更为浦东人民带来绣花般精细的智慧管理。勇担新使命,浦东再出发。#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2#浦东开发30年的经验表明,只有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才能保证浦东开发开放始终以国家战略为方向和使命,不动摇不偏移。从政治站位看,30年来浦东新区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系如何有效结合,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根本目标是什么?浦东新区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产业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制度运行更有效率,改革的
7、根本目标是使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更加强大。从国家发展战略思维看,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浦东的发展不是为浦东而浦东,而是承担着重大的国家战略任务。30年来,浦东新区秉持“一产科技化、二产高级化、三产国际化”产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年来,挑战与机遇共存,浦东开发开放打破了1989年以后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封锁,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与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抓住中国加入WTO和自贸区建设的有利契机,逐渐形成了具有浦东特点的产业发展管理体系,成为浦东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的强有力支撑,相当一部分先试先行政策在浦东形成规范以后向全国推广示范。展望未来,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为严峻,竞争将更加激烈,
8、浦东将继续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改革,解放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谋划“十四五”发展,提出未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安排,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实力提升,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产业载体和开放功能载体。#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3#支部中的殷莹和倪春军两位同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们对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感受颇深。殷莹老师说:“作为80后,我亲眼见证了陆家嘴地区从人人争厌的烂泥渡,变成人人争羡的国际金融城;张江从一片农田起步,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一座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在浦江东岸崛起,浦东汇聚起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科技、经贸的脉博。当我带着自己的
9、孩子走在外滩,眺望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地平线,给他讲述这段历史,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殷老师表示,希望在新时代,浦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领上海走出一条敢于探索、勇于尝试的发展创新之路。倪春军同志出生在浦东新区(原南汇县)惠南镇一个名叫四墩的小村庄。在倪老师的印象中,儿时门前都是“钢渣路”,炼钢炼铁的废弃铁块铺成的路。由于钢渣路高低不平,东一处坑洼,西一处凹荡,到了下雨天,这些坑洼凹荡处,就满是积水,行人或自行车必须绕开行走。南汇县志中都曾有所记载。几年后,村办厂经济效益不错,出资翻修这条钢渣路,把它改造成水泥路。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水泥路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20XX年左右,村里开始了新农村建
10、设工程,整修水泥路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就出现在了倪老师家的面前,路名叫作“北新村河路”。更让人欣喜的是,在改造道路的同时,工程也对路旁的河道进行了污水整治。如今的河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倪老师的父亲每天都会去河里撒网捕鱼,时而还会抓到螃蟹和小虾。到了傍晚,经常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路边健步行走,或在路灯下拉拉家常。去年,浦东新区又开展了乡村“美丽庭院”的建设,每家每户形成了自家庭院的风格和特色。倪老师也把自己一些闲置的文史书籍,放在家里庭院的书架上,给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阅读,也算是对“美丽庭院”和“书香庭院”的一种实际响应。倪老师感叹:“这就是我家前的那条路,从一条无名的钢渣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浦东 开发 开放 30 周年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