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oc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THE DISIGN OF THE ASYNCHRONOUS MOTOR VECTOR CONTROL SYSTEM AND ITS SIMULATION STUDY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高智指 导 教 师 :申请学位级别:学士论文提交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在矢量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交流调速系统多为V / f 比值恒定控制方法,又常称为标量控制。采用这种方法在低速及动态(如加减速)、加减负载等情况时,系统表现出明显的缺陷,所以交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启动、低速时的转矩动态相应都不如直
2、流调速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异步电机控制技术全面从标量控制转向了矢量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的交流电机完全可以和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相媲美,甚至超过直流调速系统。矢量控制是在电机统一理论、机电能量转换和坐标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思想就是将异步电动机模拟成直流电动机来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建立三相交流绕组、两项交流绕组和旋转的直流绕组三者之间的等效关系,从而求出异步电动机绕组等效的直流电机模型,以便按照对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对异步电机进行控制。因此他可以实现对电机电磁转矩的动态控制,优化调速系
3、统的性能。本文针对异步电动机磁链闭环矢量控制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空间矢量的坐标变换,对系统进行建模,其中包括直流电源、逆变器、电动机、转子磁链电流模型、ASR、ATR、AR等模块。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关键词:异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 MATLAB仿真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is study is the design of the Asynchronous motor vector control system and its simulation study. Before the advent of vector cont
4、rol technology, most of alternating current speed control system are constant V/f ratio control method which is also often referred as the scalar control. This approach in low-speed and dynamic (such a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such as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load, the system showed obvious
5、defects, so the stability of AC variable speed system, start torque at low speed dynamic response is not such as a DC tune speed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 AC inductio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fully from the scalar control to vector control, vector control of
6、AC motor can be comparable and DC motor control effects, even more than the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Vector control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motor unified theory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heory. Its ideology is the asynchronous motor simula
7、tion into a DC motor to control,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decomposition of the stator current vector for the rotor field oriented two DC components were controll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coupling of flux and torque control, three-phase AC winding, two exchanges winding and rotation of the DC w
8、inding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hree, in order to find the equivalent asynchronous motor winding DC motor mode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C motor control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motor . So that he can achieve dynamic control of the electromagnetic torque,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eed contro
9、l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losed-loop vector control of asynchronous motor flux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By the coordinates of the space vect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stem modeling, including a DC power supply, inverter, motor, the rotor flux current model, the ASR, ATR AR and other modules. An
10、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MATLAB / SIMULINK simulation analysis.Key Words:Asynchronous Motor;Vector Control;MATLAB Simulation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一节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相关概念及比较1第二节 交流调速系统的历史和现状2第三节 异步电机矢量调速系统的发展5第二章异步电动机的数学建模分析7第一节三相电机的模型分析7第二节 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及状态方程11第三节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12第四节坐标变换和变换矩阵13第五节 异步电动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20第三章 异步电
11、动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23第一节异步电机的电磁转矩23第二节 矢量控制思路的演变过程23第三节 矢量控制的磁场定向26第四节 转子磁链观测器28第五节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30第四章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33第一节SIMULINK软件基本介绍33第二节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33第三节 各模块参数设置36第四节仿真结果37第五章 全文总结40参考文献41致谢42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相关概念及比较电动机+控制装置=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是以交流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的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调速系统是以直流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的电力传动自控系统。直
12、流调速系统可以在额定转速以下通过保持励磁电流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通过保持电枢电压改变励磁电流来实现恒功率调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因此直流调速在很长时间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直流电动机本身结构上存在机械式换向器和电刷这一致命弱点,这就给直流调速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式换向器表面线速度及换向电流、电压有一定的限值,这极大的限制了单台电动机的转速和运行功率。而且,大功率的电机制造技术难,成本高。对于高转速大功率的电动机应用场合,直流调速方法是行
13、不通的。(2)为使直流电动机的机械式换向器能够可靠的工作,往往要增大电枢和换向器的直径,导致电机转动惯量很大,对于要求快速响应的生产场合就不能够实现。(3)机械式换向器带来的另外一个麻烦就是必须经常检修和维护,因为电刷要必须定期更换。这样导致直流调速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大,运行成本高,同时由于定期的停机检修也造成了生产效率的下降。(4)由于电刷的电火花,直流电机也不能应用于易燃易爆的生产场合,对于多粉尘和多腐蚀性气体的地方也不适用。 总之,由于直流电动机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直流电动机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使得直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受到相应的限制。相对于直流电动机而言,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型
14、异步电动机)具有许多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便宜、坚固耐用、转动惯量小、运行可靠、少维修、使用环境及结构发展不受限制等优点。 交流调速系统由于采用了无换向器的交流电动机作为调速传动设备,突破了直流电动机所带来的种种限制,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二节 交流调速系统的历史和现状电能是现代社会最广泛使用的一种能量形式,具有生产和变换比较经济、传输和分配比较容易,使用和控制比较方便的特点,因此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动力的主要来源。而电能的生产、交换、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等,都必须利用电机来完成。所以电机传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军事设施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5、。其中许多的机械对调速有要求,如城市无轨电车,铁路牵引机车,电梯、机床、造纸机械、纺织机械等等,为了满足运行、生产工艺的要求需要调速;另一类机械如风机、水泵等为了减少运行损耗、节约电能也需要调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流调速占统治地位,交流调速系统的方案虽然己有多种发明并得到实际应用,但其性能始终无法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匹敌。因为直流调速系统具有启制动性能良好,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控制方案简单高效等突出的优点。同时直流调速系统与交流调速系统相比无论从理论土还是实践上都十分成熟。对于直流电机而言,只需要改变电机的输入电压或励磁电流,就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而且在磁场
16、恒定的条件下它的转矩和电枢电流成正比,转矩易于控制。因此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比较容易获得优良的动态性能。并且随着半导体变流器件的发展,直流调速系统也从旋转变流机组(G-M系统),静止可控硅变流器调速系统(V-M系统)发展到目前为止还在很多领域(铁路用的直流牵引机车和城市无轨电车等)广泛应用的直流斩波器和脉冲宽度调制器直流调速系统。但是直流电动机本身具有机械接触式换向器,这使得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应用带来一些问题。(1)首先电机的结构复杂,制造费时,价格昂贵。在使用时由于换向器的存在,调速系统的维护费时费力。因为换向器的机械强度不高,电刷易磨损,需要经常维护检修。(2)由于换向器的换向问题的存在,对
17、调速系统容量和最高速度有限制。无法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做成高速大容量的机组。 (3)无法应用在粉尘、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的场合。所有这些使得直流拖动系统无法适应现代拖动系统向高速大容量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交流电动机,特别是鼠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由于它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体积小(与同容量的直流电机相比),并且坚固耐用,转动惯量小,运行可靠,维护简单,可用于恶劣场合等优点,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交流调速比较困难,直流电机气隙磁场有励磁绕组产生,而交流电机的气隙磁场则是有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共同产生,这就使得交流电机的电磁转矩不再与定子电流成正比关系。这样就不能通过简单的
18、控制定子电流就可以控制电机的转矩。自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进行交流调速技术的研究,认识到变频调速是交流电动机的一种最好的调速方式,他既能实现宽范围无级调速,又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但是由于进展不大,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直流调速仍占据统治地位。由于科技的发展限制,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长期处于调速性能差、低效耗能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能源的日趋紧张,对调速及节能的需求日益增长,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交流调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交流调速理论和应用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电力电子器
19、件的发展换代为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的是晶闸管,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Giant Transistor)、GTO(Gate Turn Off thyristor)、VDMOS-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制造的变频装置可以在性价比上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随着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成为90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进入
20、第四代发展期,其主要器件有高压IGBT(HVIGBT)、IGCT(insulated Gate Controlled Transistor)、IEGT(Injection Enhanced Gate Transistor)、SGCT(Symmetrical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由于GTR、GTO器件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功率器件进入第三代以来,GTR器件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进入第四代以后,GTO器件也正在被逐步淘汰。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模块化智能化更加成熟。(2)脉宽调制(PWM)技术脉宽调制(PW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优化了变频器装置的性能,适用于各类交流
21、调速系统。为交流调速技术的普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脉宽调制技术种类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中,现有的这些技术可以基本分为四类:等宽PWM法、正选PWM法(SPWM)、磁链追踪型PWM法和电流跟踪型PWM法。PWM技术可服了相控技术的所有弊端,使得交流电动机定子得到了接近正弦波形的电压和电流,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因数和输出效率。(3)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为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保证。交流调速技术最开始应用多为模拟电子电路组成,近些年由于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控制核心的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促使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快速走向数字化控制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异步电动机 矢量 控制系统 设计 仿真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