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个人体会.doc
《202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个人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个人体会.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个人体会 在浦东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过困难和畏缩。新时代改革创新的底气和动力,已经为浦东敢闯敢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心得个人体会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一#1990 年 4 月 18 日,浦东开发开放的帷幕拉开了。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终于来到了。从此,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上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浦东开发的春潮,仅仅过了两个月,1990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我国大陆第一个保税区位于浦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横空出世,这
2、是中国大陆最开放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在上海浦东设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境内关外”区域,是开发开放浦东战略决策中的点睛之笔,也是比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特区更加开放的升级经典。我从 1993 年到 20XX 年在保税区工作了 23 年,参与了这块热土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目睹了保税区的深刻巨变和快速发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外高桥人用智慧、汗水和力量创造的“十个第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首家外资保税加工企业和研发公司的诞生当年,世界 500 强企业日本 JVC 进入保税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外资加工企业。J
3、VC 在全世界有近百家公司及工厂,每年销售额达 80 亿美元。外高桥 JVC,主要从事音响、录音机等产品的生产,其中迷你型台式音响荣获英国金奖。JVC 进来后,为保税区形成加工企业园区奠定了基础。外高桥当时设计的功能是不涉及物理、化学形态变化的简单性商业加工。我们认为功能不够完善,再加上 10 平方公里没有制造业,也很难填满。以英特尔、惠普为先导,飞利浦、IBM 等一批跨国企业的生产工厂纷纷进驻保税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他们的工业产值占到保税区的 75%,出口值占到 70%。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海关税收,1994 年为0.45 亿元,1995 年为 3.40 亿元,1996 年
4、一下子增加到 16.97 亿元,几乎翻了5 倍。当然,如今已突破 600 亿元大关。1995 年开始,国际跨国公司进行第二次战略转移。国际跨国公司第一次战略转移时,美国向“四小龙”、向东南亚转移。英特尔封装工厂从美国搬到了马来西亚,飞利浦把工厂从荷兰搬到了中国香港地区。1995 年,东南亚国家商务成本不断上升。而此时的中国,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劳动力素质等都达到了承接跨国公司高端制造业的水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外高桥保税区抓住了机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5 年,惠普打印机生产线正式上线,一下子带动了 18 家加工厂从新加坡迁移到了保税区。惠普带动了一个产业链进来,其影响可想而知。199
5、6 年,英特尔生产手机的封装测试工厂进来了。1997 年,飞利浦生产 DVD、VCD 的工厂进来了。大批企业纷纷涌向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形成了世界高端企业发展的汇集点。东南亚金融风暴后,惠普在外高桥设立了地区总部,成为贸易流通中心、利润结算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货物分拨中心,有效地解决了经费紧张、管理成本高、销售困难等问题,对统筹国内外资源、生产、运输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出现和“四个中心”的形成,是保税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撬动了世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合,加快了向高端研发的迈进。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国际竞争分工的
6、缩影。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的问世物流业已经成为 21 世纪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通过走现代化、系统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与国际物流业的接轨。上海港务集团公司、上海外轮供应公司、外高桥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与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共同出资,经国家经贸部批准,于 1993 年成立上海外红国际物流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的中外合资企业。“落地大鸟,引来众多飞鸟。”外红的带动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它的落户, 带动了日本及其他国家的一大批中小企业到保税区投资。如今,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保税区的一个强大支柱产业,每年 3000 多亿元货物的物流量。外红物流是保税区物流发展的缩影,外红物流
7、见证了保税区物流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物流被视为降低物质消耗、降低劳动力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20 世纪 90 年代,外高桥的物流都是外国公司在做,到 2000 年已有 100多家外资物流公司。当时我想:作为园区开发商、服务商和运营商,我们能不能自己做第三方物流,为区内企业服务?怎么做?我当时刚接触“第三方物流”,不知什么意思,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少。我就利用双休日去上海图书馆4 楼查外国原版的物流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回单位后,和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决定拿出 B 区(港区)7000 多平方米的一栋楼,和上实集团合资成立内资物流企业。2001 年 5 月 22
8、日,上实外联发国际物流公司成立,注册资金 1.4 亿元人民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保税区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企业的开拓创新和诚信度,上实外联发国际物流公司在功能拓展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成为海关许多重要改革的试点企业,20XX 年企业成功上市,业务遍及海内外。外高桥的物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遇到什么波折,都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原因何在?一是有强大的港口基础,物流向港口聚集;二是有强大的贸易功能基础,进出口货物向外高桥集聚;三是有强大的生产加工基础,大量生产物流为保税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开始一直没很好联动起来。直至 2002 年,随着港区下放
9、地方,港务局改为港务集团,上港集团和外联发合资开发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团队和海关通过数月几十次的沟通,才确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中转贸易为物流园区的四大主要功能。方案报海关总署,海关总署再报国务院。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以后保税区主要搞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区港联动”试点区域和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是国家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化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2004 年 4 月 15 日,物流园区由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封关,于2004 年 7 月 15 日正式运作。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区港联动政
10、策在物流园区应用不断得到完善和深化,园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放大,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进区企业的业务量不断攀升,已初步形成了区港联动和区域发展雏形。我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任老总,后任董事长。我认为,外高桥保税区的发展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港口优势,1500 万标箱吞吐量;二是综合加工优势,贸易和加工、金融是分不开的;三是人才优势,保税区拥有海内外各方面英才。#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二#任何一个大的城市,必然会有母亲河,有了母亲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但是任何事物有两面性,因为有水,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肯定是一岸发展得快,另外一岸发展得慢。上海实际上也是这
11、样。为什么浦西先发展,浦东后发展?也就是说从开埠以来,实际上所有的发展是沿着长江口到黄浦江,到现在外滩,从这个地方一点点开始起来的,从这一块来说浦西的发展是必然的。因为上海发展不平衡,才会形成30年前国家决策开发开放浦东。所以说浦东开发开放造就了我们越江工程技术的发展,同时越江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助推了浦东新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一直到2000年以前,上海的过江都要收费的。2000年以后大家感觉到浦东浦西需要一体化,收费绝对是阻碍城市发展的,所以后来取消了。一取消收费,浦东的发展,在原来基础上更加腾飞了,所以也印证了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在这边是体现得非常突出。浦东浦西的
12、联系,更早一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建了打浦路隧道,打浦路隧道浦东那边本身是一个上钢三厂,那时上海的工业发展还是依赖重工业,所以对这一块的过江是有需求的。打浦路隧道立项是在1965年,工程叫651,1965年的一号工程。打浦路隧道,当时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当时我是住在浦东,从浦西到浦东,越江我们是亲身经历的。比如说那时它有一个坡度,大概是10%,还不算很陡,但当时的公交车进隧道,要爬坡能力强,都是柴油车。柴油车这个废气非常厉害,这样就对乘客来说,每次过江就仿佛是一次“修行”,特别是碰到堵车,在隧道里面人透不过气来。所以当时我觉得过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个是打浦路隧道,实际上从当时来说,我们
13、最根本的越江交通工具是渡轮。但是随着内河航运就繁忙了以后,渡轮和正常的航道通行,是有冲突的。这也间接促成上海市政府要大干快上,把越江工程搞出来,后面就会引出来,1989年造南浦大桥,1991年造杨浦大桥。1989-1990年,那时是上海第一波的建设高峰。当时主要的基础设施有三块,一是内环线,二就是越江工程,三是河流污水整治。越江工程在建南浦大桥之前,已经做了一些技术储备,比如松江泖港的斜拉桥以及恒丰路跨铁路的立交桥,但这些桥的跨径比较小。真正以越江的程度来做的,南浦大桥是第一座,所以当时要建南浦大桥,还是比较慎重,因此在方案的准备过程当中,头脑风暴还是比较大的。那么我们当时的中心思想,是要自力
14、更生,通过中国人自己的能力,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光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当时原来同济大学的老校长李国豪带了一个团队,利用加拿大安娜西斯的岛桥,其中也是一座斜拉桥,他们已经开建了,等于说是消化吸收国外的资料,就提出来了我们建造叠合梁的斜拉桥。#2020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三#浦东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是陆家嘴的繁华夜景,是张江的硬核科技,是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是临港的大国重器,是迪士尼的童话世界,也是九段沙的质朴宁静。每一个浦东答案的背后,有老一辈的开拓进取,也有年轻人的赋能前行。正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澎湃新闻“湃客”走进三位和浦东同龄的“90后”青年,记录下
15、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播撒下的理想、热情与汗水。01 陆家嘴讲述者“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乘坐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高速电梯,全程不到一分钟,你就能直达546米的高空,俯瞰上海的全景。几乎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会为浦东陆家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所惊艳,而李雯佳就是每天与它们亲密接触的人。作为上海之巅观光厅的资深VIP接待,工作三年来,她一直将陆家嘴作为向海内外游客介绍上海的第一站。“从1994年建成的东方明珠电视塔,1999年竣工的金茂大厦,到20XX年完工的环球金融中心,再到20XX年落成的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不仅是上海的地标性区域,也代表着上海天际线的发
16、展。”李雯佳说。上海之巅观光厅日均接待游客五千至上万人次,它所在的上海中心大厦则是目前已建成的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越是节假日,李雯佳越是忙碌。数不清的游客在她的解说和笑容间,留下了对上海这座城市最初的美好印象。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三十年间,陆家嘴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1990年出生的,其实和浦东开发开放是同一年。”李雯佳说,“每天看到这些高楼从晨曦到日落的画面,我感到上海这座城市、浦东这块区域是非常有生机的。”目前,陆家嘴的260多幢商务楼宇中,已经集聚了4.3万家企业、50多万名白领,包括各类总部机构600多家,是全球楼宇经济密度最高的区
17、域之一。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这里从室内空间上可划分为办公、酒店、精品商业、观光娱乐、会展等多个功能区,就像是一座小型城市。这也对应着陆家嘴对于楼宇经济“建成一幢,繁荣一片”的规划思路。经过三十年的开发开放,陆家嘴已成为金融企业、投资机构、跨国公司总部、要素市场、各类服务中介机构的汇聚区,并逐步形成了以金融、航运服务、现代商贸为核心,旅游和会展为重点的“3+2”现代服务业体系。忙碌,是陆家嘴每个人的日常状态。这里的一幢幢高楼不仅是黄浦江边美丽的风景,更承载着这片热土上无数年轻人的梦想。02 张江逐梦人“你好,我肚子不舒服。”“你是否有腹胀、乏力等症状?”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庆祝 浦东 开发 开放 30 周年 心得 个人 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