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ppt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的研究总体,中国移动集团公司,项目背景,“用未来管理现在,用现在确保未来”,我公司网络新增规模巨大,网络投资规模巨大,网络技术进步、技术换代步伐明显加快,新业务需求增强,电信市场竞争激烈,确保网络的先进性,研究我公司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确保我公司未来网络规划和演进方向正确,保护投资,引领通信行业的发展,项目成果将指导我公司未来网络规划。,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的驱动力,网络演进,泛在的服务(ubiquitous service)要求业务和网络的融合,业务多媒体化,业务个性化,业务多样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光传输容量的增长、IP的迅
2、速扩张和IPv6技术的成熟、软交换和IMS的出现、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为电信网的演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电信业内部的竞争、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来自其他媒体行业的竞争等全面竞争。,市场竞争,技术革命,业务需求,网络发展趋势,IP化信令IP化承载IP化接口IP化,网络,扁平化,IP化,多媒体化,接入多样化,宽带化,融合,IT化,接入多样化多种接入技术并存GERAN/TD-SCDMA/LTEWiMaxWiFiPONPON+LAN,宽带化接入网、传送网和承载网朝着宽带化趋势发展,扁平化接入网:4级网络架构演进为2级网络架构传送网:干线去掉SDH层承载网:组网结构扁平化,IT化硬件IT化软件
3、IT化存储IT化,多媒体化业务的多媒体化网络具有多媒体业务提供能力,融合终端融合接入融合承载网融合核心网融合业务平台融合支撑网融合数据库的融合,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目标,全方位的融合能力为了面向用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我公司应该用一体化的网络来融合固定与移动等多种接入手段,多媒体通信与各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等多种业务形式。高度开放的网络体系为了用一体化的网络来实现全方位的融合能力,我公司所采用的网络体系需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一方面将核心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承载和接入手段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将业务能力层与核心控制层相分离以实现对具体业务形式的开放性。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为了有效整合
4、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优势产业资源,成为引领信息化的龙头,我公司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网络须具备强势的价值链控制能力。为此,需掌控用户数据,并为不同的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的注册、会话、安全、计费、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等基础功能。高品质、低成本我公司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应甄选吸收新技术以不断改进网络,使用户能以尽量低的信息化成本获取尽量高品质的信息服务。这是我公司赢取对最终用户的强势吸引力从而掌控价值链的关键。,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5年后企业发展图景竞争,电信业内部竞争在3家全业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保持领先占据50-60%市场份额,但其他运营商在企业和家庭市
5、场才有的移动固定捆绑对中国移动造成较大威胁。,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在近2.5亿互联网用户中,一半网民同时使用移动网络上网。但在搜索、电子商务、旅游、等传统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更多只能起到管道的作用,在广告、沟通、社会化网络等方面中国移动会占有一席之地。,其他行业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楼宇广告、直邮广告等新兴行业均是广告等业务的竞争对手。,广播电视行业广电与电信行业交叉准入,在家庭客户领域合作大于竞争,但在手机电视等方面竞争又多于合作。,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HANGHAI MEIDA GROUP,5年后企业发展图景业务,4亿移动用户,基于宽带与融合应用的企业客户100万,也发展了部分基于宽带接入
6、的家庭用户。,家庭客户,企业客户,移动客户,应用:,互联网移动融合是中国移动主要业务提供形式,在娱乐、生活、工作各领域均有明星应用。,收入:,非语音收入过半:普通话音价格大幅降低,视频通话成为重要增值来源;无线上网普及率达40%;广告等后向收费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用户:,中国移动网络总体发展愿景,R4软交换网,IP专网,v4v6双栈/DiffServer,CMNET,DiffServer/MPLS/VPN,城域网,支撑网,互通,接入网,TD-SCDMA?/HSPA(TDD)?,802.16m或LTE(TDD)或LTE(FDD),NG-GSM,PON,WLAN,个人客户,家庭客户,IMS网络,分
7、组域,信令网,LAN,用户,Fiber,集团客户,S-CSCF,MGCF,MRFP,BGCF,MRFC,P-CSCF,I-CSCF,PCCRACS,城域网,BRAS,SBC,MSTP/OTN,OTH/ROADM,城域,城域,骨干/省干,PTN/OTN,数据中心,HLR/HSS,业务数据,GMPLS统一控制,DSMP,ePDG,P-GW,S-GW,MME,GGSN,SGSN,PSTN其它PLMN,Internet/Internet2,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网络总体发展愿景说明,接入网无线接入:带宽已达到100M,网络架构已成为两级扁平结构,多中接入技术共存有线接入:光纤向用户不断延伸,
8、以PON为代表的多种光纤接入技术为集团和家庭客户提供宽带接入传送网干线全面引入OTN,城域面向分组传送,并引入GMPLS统一控制。承载网CMNet和IP专网双骨干结构继续存在,城域网发展成为两网的共用接入网络CMNet扁平化,并打造成为具备分级服务质量的网络全面引入IPv6核心网电路域:网内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分组域:逐渐向SAE架构演进IMS域:IMS和R4软交换网长期共存并互通,IMS逐渐吸收CS 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用户数据:HLR和HSS逐步融合,IMS、CS和PS实现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网业务:新业务层出不穷,更多互联网上的业务移植到移动网,业务类型也更
9、加多样化业务管理模式:业务管理模式更加复杂,对于业务的鉴权等管理趋向于全网统一管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平台用来对业务内容进行分发和管理,并对用户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支撑网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移动业务和管理提供支撑能力。功能域包括OSS、BSS、MSS、ISS四部分,域间使用EAI平台实现融合与交互。,接入网发展愿景(三),11n:峰值540Mbps11s:无线网状网,双载波峰值2Mbps引入网络扁平化架构引入网络IP承载,16m:峰值400Mbps16j:无线网状网TD演进到了16m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HSDPA/HSUPA:8.4M/4.2Mbps 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LTE:峰值
10、100M(DL)/50Mbps(UL)网络扁平化和承载IP化,大客户专线,FE/GE,PON,BB,小区,引入 PON提供集团/家庭业务提供大带宽接入业务以及热点无线宽带覆盖,Fiber/LAN,TD LTE:100Mbps/50Mbps,接入网发展愿景(二),接入网发展愿景(一),省内/区域干线OTN,扁平化(ring/mesh),组大区干线OTN较大规模交叉(10G+80波)GMPLSG.709,省际干线OTN,扁平化(ring/mesh),约100节点OTN大规模交叉(40G+160波)GMPLSG.709,PTN更好感知业务(链/环/网)统一交叉GMPLS端到端调度,城域传送网PTN/
11、OTN,传送网发展愿景,承载网发展愿景,集团客户专网,内部支撑系统,自有业务系统,省内集团客户专网,2/3G基站,MGW/Server接入,CMNET,发达地市城域网,v4v6双栈/大带宽/DiffServer/扁平化,IP专网,6vPE/大带宽/DiffServer/MPLS/VPN,小型地市1,省网(带小地市),城域数据网,IP骨干网,小型地市2,Internet/Internet2,承载网发展愿景说明,总体结构CMNet和IP专网双骨干结构继续存在城域网发展成为CMNet和IP专网的共用接入网络CMNet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成为具备分级服务质量的网络CMNet扁平化原有省网退化成为小的区域
12、网,仅带省内部分的未发展的城域网大部分城域网独立成单独自治域直接接入CMNetIP专网引入更多的可靠性等技术,打造成为高品质、高质量的网络全网不需要支持IPv6,通过6vPE在VPN内支持IPv6流量城域数据网采用2,3层结合技术组网业务通过城域网分别接入IP专网和互联网引入资源接入控制,根据业务和用户情况对承载网自有进行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包括P2P防控、流量控制等CNGI初期作为IPv6试商用网络,后续和CMNet融合,帮助CMNet完成双栈化,GGSN,SGSN,分组域,核心网,宽带无线接入,电路域:全IP化网内全IP化,TDM资源全部迁移到核心网边缘信令网逐步IP化,分组域:向SAE演进P
13、S域向SAE架构演进非会话类数据业务直接基于PS域提供,IMS域:提供多媒体业务IMS和R4软交换网长期共存并互通HLR和HSS逐步融合IMS逐渐吸收CS 域话务,可能逐渐替代CS网络,I/S-CSCF,BGCF,MGCF,MRFC,IMSMGW,IMS域,MRFP,接入网,固定接入,数据中心,核心网发展愿景,IP承载网,P-CSCF,RACS,PCC,业务网发展愿景,统一门户入口,承载网,逐步实现能力设备、接入设备、应用平台的软硬件分离和软件的模块化,逐步实现业务运营域与应用的物理分离,随着IPv6的成熟,丰富针对静态地址的业务能力和应用,实施与P2P技术融合的内容分发网络,实现业务内容的高
14、效分发,业务网络逻辑分层,能力层、接入层、应用层实现分离,支撑网发展愿景,支撑网发展愿景说明,在中国移动支撑网、即IT支撑系统的未来演进中,应该围绕“ONE CM”和“卓越工程”的战略目标,从全局化、标准化、合作化、集中化四个方面来搭建和设计新一代IT支撑系统NG-ITSS(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NG-ITSS不同以往IT支撑系统的主要特征就是“架构统一,功能明确”。架构统一就是指NG-ITSS的主要的功能域OSS、BSS、MSS、ISS的信息模型、对外接口等的设计和规划都应该服从这一大的架构。功能明确就是指N
15、G-ITSS的各个功能域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外,还要将一些公共需求提取出来,交给更适合的功能域完成。ISS(Information Support System)功能域的主要作用是功能域间的信息交互,以及企业核心数据的存储。NG-ITSS使用EAI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不同的功能域联合起来,使NG-ITSS称为一个整体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提纲,网络发展趋势网络发展愿景网络演进策略,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总体演进Roadmap,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接入网,传送网,核心网,承载网,干线去掉SDH层,电路域IP化
16、,重大事件,IMS引入,业务网,支撑网,3G牌照,OTN接口标准化,引入OTN组网,城域引入PTN,引入GMPLS控制,分组域向SAE架构演进,引入IMS,IMS逐渐吸收CS域话务,IMS和R4长期共存,CMNet扁平化,部分城域网出口部署流控设备,CMNet部署Diffserv,CNGI承载V6试商用系统,CNGI接入CMNet,规模发展城域数据网,城域范围部署电信级以太网,专网启用6vPE,引入IPv6流量,CNGI融入CMNET,CMNet全网v4/v6双栈,TD引入HSUPA和TD/WiMAX双模基站,TD引入MBMS和IP化传输,引入16m或TD-LTE或FDD-LTE,NG-GSM
17、传输IP化改造,引入PON,无线宽带VoIP成熟,大规模存储、计算能力设备开始部署,内容分发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业务形式和合作方式多样性,网络水平化,三类系统分立发展,EAI,剥离公共需求,放到适合的功能域中,三类系统融合,ISS系统建设,TD长期演进,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接入网发展趋势,宽带化目前EDGE最大200Kbps,未来LTE到100MbpsWiFi 11g目前54Mbps,未来11n达到540MbpsxPON带宽155M2.5G,多样化NG-GSMTD-SCDMAWiMaxLTEWiFiPONPON+LAN,承载IP化GERAN Abis、A接口I
18、P化3G Iu、Iub和Iur接口IP化WiFi、WiMax和LTE初始就是IP传输,架构扁平化4级网络架构演进为2级网络架构,基站拉远化和多模化 为节省基带资源,将多个基站的基带集中在一起进行共享,降低网络成本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共存,而要降低网络成本,要求基站多模化,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演进Roadmap,TD-SCDMA,引入TD/WiMAX双模基站,引入IP化基站,HSUPA(1.4/4.2Mbps),HSDPA单载波(2.8Mbps),引入16m,11g(54Mbps),引入无线网状网(mesh),重大事件,3G发牌,WiFi,WiMax,TD长期演进,HSDPA多载波(8.4Mbps)和
19、MBMS,11n(540Mbps),引入LTE,WCDMA,引入TD-LTE,4G,HSPA+:网络扁平化、高阶调制和MIMO,三选一,NG-GSM,数据业务增强功能(双载波、高阶调制、高符号速率)(2Mbps),传输IP化改造,新站型(BBU+RRU站型及其之间光纤网络化组网、宽带多载波功放、扁平化基站),全网引入EDGE(200kbps)语音业务增强功能(AMR-HR+TFO+干扰消除),2008,2009,2010,2011,2012,2013,LAN/Fiber,LAN,有线接入网演进Roadmap,业务流量,2007,2008,2009,2010,2011,2012,HSDPA/Wi
20、Max/专线,HSPA/WiMax/专线/BB,WiMax/LTE/专线业务/BB,PON模块,Fiber/EPON/GPON,BBGE/FE,LTEFE,MSTP/PTN/WDM,MSTP/CWDM,城域网,TDM/ETH专线,接入网,用户驻地网,ETH专线,家庭业务,WIMAXFE,WIMAXFE,最后1km,最后100m,LAN/Fiber,Fiber,无线接入网功能引入Roadmap,有线接入网功能引入Roadmap,网络演进策略,总体接入网传送网承载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面向IP,P&R,宽带化,灵活性,可管理性,NG-OPTICS,各种传送颗粒的交叉保护GMPLS保护和恢复RO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未来 网络 演进 方向 策略 研究 总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