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doc
《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5篇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1#各位游客:大家好!此刻,您们已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缙云山脚。缙云山是重庆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这里春天鲜花盛开、夏日绿树成阴、秋天鲜果漂香、冬日温暖如春,是一个人间天堂,现在,让我们坐上缆车,从下由上观赏缙云山的美丽风景与雄伟气魄。现在,您可以向下观
2、赏到一片草地,看看有什么不同。对,这片草地是人工移植的,因为以前有许多旅客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杯等有害物质从缆车上向下扔,使得这里的土壤遭到很大的破坏,这片草地便“寸草不生”,缙云山管理处便使用人工把土换掉,再种上草,由于是从别处移来的土,这丛草长得不茂密,唉,都是由于人们不环保惹的祸。下了缆车,要爬二十多分钟的破路,便来到我们此次游览的主要地点狮子峰,它是一座耸立在缙云山中心的一座高山,听说从前有一只雄狮在山上生活过而得名,从远处看,山的形状也酷似一只仰天长哮的雄狮。站在狮子峰的栏杆旁,你向下看,有着重庆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城区的容貌尽收眼底。我们回到半山腰,再向右走,有一座刚修好不久的观景台
3、,我们可以上去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缙云山上九座连绵不断地山峰,这也是缙云山的特别之处。各位,我今天的解说就到这儿,感谢你们的光临,希望您能再来,再见。#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2#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 故名缙云山。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
4、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 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 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 缙云山最高,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
5、峰亦各具风姿。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缙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山中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0_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寺内现存有宋太宗诵读过的24部梵经。寺外
6、石照壁上“猪化龙”浮雕,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残像,据传是梁或北周作品。#介绍重庆缙云山的导游词范文3#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重庆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
7、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北有缙云、南有石笋之美誉。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
8、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
9、,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
10、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其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
11、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
12、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缙云山名之由来有多种传说。一说,黄帝时有缙云氏后裔居此,故称缙云山。据郡志载宋灵成侯庙碑云;此山出于禹别九州之前,黄帝时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亦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宗)以御魑魅,名基于此,故得山名,这是一种传说。二说,因缙云寺而得名。另据重庆府志描述渝州十二景,有王尔鉴的缙岭云霞诗,其序云: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缙,赤色也。缙云山间云雾缭绕,气象万千,云霞时常变得色赤如火,姹紫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介绍 重庆 缙云 导游 范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