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与软交换网络韦乐平.ppt
《IMS与软交换网络韦乐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MS与软交换网络韦乐平.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韦乐平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IMS与软交换网络,软交换的网络体系架构,宽带接入,无线接入,电话网,SS7网,业务层,控制层,核心分组网,边缘层(接入层),核心层(媒体层),软交换,软交换,SCP,数据库,应用服务器,AAA服务器,策略服务器,SG,TG,AG,MAG,IP PBX,IAD,WAG,BICCSIP-TSIP-I,SCTP等,MGCPH.248,MGCPH.248,软交换的特点,电路交换机将交换硬件、呼叫控制和业务应用功能结合进单个交换机,垂直集成、封闭结构软交换采用横向组合模式,将三大功能间接口打开,采用开放接口和通用协议硬件分散,业务控制和业务逻辑相对集中。便于选择最佳设备组合,
2、建网成本低,网路升级容易,而且便于加快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生成和部署,快速实现低成本广域业务覆盖,推进话音和数据的融合据估计,基于软交换的新业务成本仅为PSTN的五分之一,开发周期为PSTN的十分之一,部署软交换的驱动力,降低网络初始成本和运营成本新业务新应用机会退网PSTN交换机的替代开始向IP网的演进开放,分布,简化,扁平的网络架构跨网业务的提供 网络敷设和更新升级的简化卸载IP拨号业务减轻电路交换网负荷,软交换的业务能力,平滑继承PSTN网络的语音业务和智能网业务语音增值业务提供能力更为灵活,且具备支持多媒体业务能力由于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传送分离,降低了业务与网络的耦合
3、程度,使得业务开发与部署更为灵活快捷提供开放业务接口API,支持第三方业务开发和部署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业务和应用当前主要开展业务包括:一号通彩铃,IP Centrex,WEB800、视频通讯、统一通讯等,软交换的安全对策,网络组织和安全系统部署 划分内网,外网,隔离区;部署不同的防火墙和认证系统;利用VPN、路由策略、访问地址控制等实现内网的承载层隔离信令协议 用户设备鉴权在信令协议中启动加密和鉴权机制,保证控制权,防止非法用户对业务的盗用或干扰系统加固 最小化端口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及时补漏洞打补丁,检查帐号和口令安全等管理制度,软交换的发展思路,经过三年来的试验和规模试商用证明,软交换
4、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快速提供业务的能力得到验证、建网成本和传统交换机基本相当从2005年开始,将有步骤地转入商用阶段网络发展采用“自上至下”的策略,以长途层面和大客户/业务层面作为突破口,逐步向汇接局,端局乃至用户终端延伸(长途31套TG,8对SS)软交换的设置原则遵循:“大容量、少节点、广覆盖、全功能、扁平化”在3年内,将停止大规模建设电路交换机,移动和固网软交换比较和融合,相同点:都采用分层结构,SG互通功能相同 不同点:协议:多数协议不同或扩展(BICC/SIP-I)设备功能:固网没有移动性管理相关功能组网:拓扑不同,ISUP和SIP,寻址路由不同承载网QoS:移动接入有保证,固网复杂
5、,难安全性:R4公网IP地址,网元间通讯无NAT介入,不存在防火墙穿透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窄带阶段:R4与固网SS共性较少,难融合!宽带阶段:两者皆SIP服务器,均可软件升级同时支持两者。基于IMS的融合就更容易了!,IMS三层架构,IMS将成为融合的网络架构(1),不仅电信业支持,还有广泛其它行业的支持源于3GPP的R5,ITU和ETSI开始用于固网用SIP信令为呼叫控制,应用层、网络层和后台系统间采用标准接口,开放性好,标准化程度高。业务控制能力强,业务层和控制层分离,便于生成固网移动统一的业务逻辑各种业务具有统一的核心网、有利于固网和移动网的无缝融合具有统一的会话控制,移动和固话用户实现同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MS 交换 网络 乐平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