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程岗前培训第二三四讲.ppt
《高等教育学课程岗前培训第二三四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课程岗前培训第二三四讲.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一、结构是高等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学,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一)体制结构 按高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确立,体现了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基本关系。核心问题反映在高校的自主权上。(二)形式结构 指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或称类型结构(三)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四)科类结构 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一般以学位或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五)能级结构 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校间的比例
2、关系。(与层次结构容易混淆)(六)地区结构 高校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或称区域结构。,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二、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一)社会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 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二)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集权与分权 文化发展水平与价值观(三)区域经济和文化 东西部差异、公平与平等,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三、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专科层次教育相对薄弱,发展不稳定、办学形式单一,适应性不强。(二)本科层次教育专业划分过细,缺乏宽厚的基础知识教育;规模偏大、生师比过大。(三)研究生层次教育不发达,质量不太高。需要说明的是这
3、里只例举了层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说是不完整的。,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一)世界范围内的一体化趋势和多样化趋势。(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各类型机构形成自己的特色2、高校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3、建立转学机制4、高校的布局调整与优化,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五、高等教育的功能(一)个体功能 适应和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协调发展1、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2、促进个体提高文明素质3、促进个体改变社会地位4、促进个体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二)社会功能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实现促进社会发展1、政治功能
4、通过社会化和民主化的路径2、经济功能 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技术再生产的路径3、文化功能 通过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路径,高等教育学,第二讲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六、高校的社会职能(请注意区别功能与职能二个概念)(一)高校职能的演变(二)高校的职能定位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3、社会服务4、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一、高等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高等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高等教育目的:按一定的社会需要,
5、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它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中。,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一)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2)旧式分工造成的人片面发展(3)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2、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 这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不是从教育角度,而是从人
6、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2)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多维的、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几种理论解读1、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是不全面的。,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
7、目的及理论基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它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高等教育学,第三讲 高等教育目的及理论基础,2、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 所谓通才教育,是指期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 教育学 课程 岗前 培训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