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小品设计.ppt
《景观小品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小品设计.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景观小品设计,主讲教师:张泽宁,第一章 景观小品概述,第一节 景观小品定义、作用和特征一、景观小品的概念 景观小品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泛指室内外空间中一切具有美感的、为环境所需、能满足人们某种日常行为而设置的人为小品构筑物,如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组精美的隔断、一块新颖的展览牌、一盏灵巧的园灯、一座构思独特的雕塑,乃至小憩的坐椅、湖边的汀步等。建筑小品一般都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进入的内部空间。其既有技术上的结构要求,又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因此,在环境中其造型的取意需经过一番精心琢磨、艺术加工才能与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2、。,在环境设计当中,体量较小的景观小品同样影响着环境的整体形象,人们不仅要重视景观小品在环境中的位置,更要注重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二、景观小品的作用 景观小品在园林景观中虽然不是主角,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景观小品在园林中主要有可观赏性和组景作用,及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的作用,使步移景异的空间增添明确的变化标志;更重要的是景观小品可渲染气氛,合理地将小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使环境更具感染力。景观小品和建筑一样,都为城市良好形象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方便实用、美化环境和优化空间的功效。,不同的景观小品在环境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各自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园林水景的作用。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声;提供观赏性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需的环境;汇集、排泄天然雨水;创造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以开挖水面的土方堆叠地形,减少土方运量。(2)园路的作用。园路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园林的形式、风格,可通过路面的起伏变化和各种材料的色彩组合达到成景果。在绿地中,可用园路将设置的各个景点联结起来。,(3)园桥的作用。联系交通,跨越河道;观赏桥的形态可作为园林景点;园桥是游客取景之处,且可分割水面空间,使水面空间具有层次感。(4)园亭的作用。园亭可为人们提供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纵目远眺的场所和满足人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园亭一般小而集
4、中,造型独立而完整,往往在园景中形成一个“亮点”,是园林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5)花架的作用。供人歇足休息,观赏风景;划分、组织空间;创造了爬蔓植物生长的生物学条件。,三、景观小品的特征1.整体性 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景观小品设计是一种烘托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对各个环境小品构成要素的创造都不能忽视。2.科学性景观小品创造是一门工程技术性科学,其空间组织的设计,需通过施工工艺和各种技术、材料的科学运用,才能圆满地实现。这里所说的科学性特征,包括结构、材料、工艺、施工、设备、光学、声学、环保等方面的因素。,3.艺术性 艺术性是景观小品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但艺术性应以满足功能为基本要求。这里的功能
5、包括使用功能和观赏功能,二者缺一不可。艺术性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等,一般表现为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及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4.文化性景观小品设计的文化性特征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区文化的特征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南北差异大,各民族信仰各异,生活方式各具特色,居住环境千差万别,因此,景观小品的文化特性明显。,第二节 景观小品与园林环境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外部环境的设计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景观小品作为一
6、种形式早已渗入到环境设计当中。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而且对提高环境的艺术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组景。(2)观赏。(3)渲染气氛。,一、景观小品的构思与布局 所谓“意在笔先”是古人从书法绘画艺术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它对景观小品设计创作同样适用。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不落俗套,若组景没有立意,构图将是空洞的形式堆砌。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景,景观小品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空间上要彼此呼应。景观小品的摆设、背景的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开合也是环境小品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二、景观小品的比例与尺度 凡是美的都是
7、和谐的、比例合度的,简言之,美的东西都要“恰到好处”。色彩和质感是景观小品材料表现上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相成,只要善于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据此去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提高其艺术感染力。,四、景观小品的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最基本的原则,园林构图亦不例外。景观小品设计要统一于环境的总体艺术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任何一个景观小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园林环境有着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又统一于整体环境。,五、景观小品的功能与技术 景观小品除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
8、求,如园林中的栏杆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因此,对各种栏杆的高度就有不同的要求;又如园林坐凳,就要符合游人就座休息的尺度要求。,第二章 景观小品设计基础知识,第一节 景观小品设计的目的 在环境设计中,效果好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生活环境变得舒适,给人以美的感受。随着环境类型的变化,空间的不同,人们文化层次的不同,生活条件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景观小品设计的目的也会有差别。在满足设计目的的同时,设计结果必然会对人视觉、情感、人文等精神方面发生影响,所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也是景观小品设计目的之一。,第二节 景观小品设计的要点,景观小品虽然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们具有
9、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恰当地运用景观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还能对园林环境做有益补充。景观小品的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一、巧于立意 景观小品不仅要有形式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二、造型新颖 景观小品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所以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三、人工与自然融于一体 作为装饰小品,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而将人工与自然融于一体,则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四、体量合适 景观小品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如园林灯具,在大型广场中,可设置巨型灯具,以起到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庭院、林荫曲径旁,则只适合放置小
10、型园灯,不但体量要小,而且造型要更加精致。另外喷泉、花台的大小,均应根据其所处的空间大小确定其体量。,五、功能与技术相符 景观小品除满足艺术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如园林栏杆的高度,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又如园林坐凳,应符合游人休息的尺度要求,园墙则应根据围护要求来确定其高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六、地域民族风格浓厚 景观小品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其形式应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尤其是在旅游城市,建设新的园林景观时,更应注意这一点。,第三节 景观小品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景观小品设计不仅是一个空间环境的创造,更是一个艺术品的创新。一个好的景观小品必
11、须具备良好的构思、独特的风格,在设计构思过程中,既要考虑使用的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和坚固性,还要考虑创新和特色。设计师在进行小品设计之前,要按照设计任务书,踏勘现场,了解整个环境的性质和主题,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做好整体构思,拟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建议,然后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人员安排的依据,并在预定额范围内,建成一个让投资者、使用者满意的作品。为了确保景观小品设计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程序,根据设计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具体阶段是:先与投资方、业主接触,了解设计目的。针对性的收集一些设计资料。构思、画草图,与同事讨论。确定初步方案和技术设计,
12、与业主进行讨论。制作施工图和详图。,第三章 景观小品的种类及应用,景观小品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园亭、园廊、花架、园墙、园门园窗、园凳园椅、园灯、园桥、水榭、护栏、假山、置石、张拉膜、雕塑、园林铺装、公共标识、城市家具小品、水景、花坛、花境等。景观小品从材料上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种。,第一节 硬质景观,一、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1.园林建筑的功能满足功能要求。园林景观要求。1)点景。2)赏景。3)引导游览路线。4)组织园林空间。,2.园林建筑的特点(1)布局。,园林建筑布局
13、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还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2)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3)空间处理。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4)造型。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5)装饰。在细节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在增加自身美感的同时,又可以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栏杆、漏窗、花格等。,3.园林建
14、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园林建筑要适用、经济、坚固、美观,符合艺术均衡法则可居、可游、可观。(1)立意。设计目的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布局。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骨架,建筑为眉目,即山水为主,建筑配合。统一中求变化,对称中求差异。(3)借景。借形,借建筑、山石。借色,借月色、植物、颜色。借声,借溪谷泉、鸟、暮鼓、晨钟。借香,如广州兰圃、荷风四面亭。,二、园亭 园亭是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一般分布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场所,是所在区域的标志。1.园亭的特点 功能:休息、赏景、点景。造型:小而集中并有相对独立的建筑形象,轻巧、灵活与环境吻合。体量:随意,大小自立。布局:位置选择灵活,可独立
15、设置,也可与环境结合设置。装饰:不拘风格,“淡妆浓抹总相宜”。2.园亭的形式与材质 园亭大致可分为单体式、组合式、与廊墙结合式。园亭材质多种多样,常用竹、木、砖、石、青瓦、琉璃瓦、茅草等。,3.园亭的设计构思 首先,确定园亭是传统还是现代,是中式还是西洋,是自然野趣还是奢华富贵。其次,在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式、繁简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斟酌,如同样中国的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再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都是在演变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叉的,必须着重于创造。,4.圆亭的设计场所及方法(1)山地建亭。视野开阔,突破山形的天际线,丰富山形的轮廓。(2)临水建亭。静与动的对比
16、,观赏丰富水面的景观,一般通过桥、堤岸与陆地相连。亭的体量与水密切相关,贴近水面。其中,桥上置亭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3)平地建亭。平地建亭可以休息、纳凉。要结合各种园林要素,通常与山水、树林相结合,现代的亭与小广场、绿荫地相结合。,三、园廊 园廊是园亭的延伸,是联系各个景点建筑的纽带,随山就势,迂回曲折,逶迤蜿蜒。园廊既能引导视角多变的导游交通路线,又可划分景区,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园廊的形式(1)空廊。有柱无墙,开敞通透,适用于景色层次丰富的环境,使廊的两面有景可观。,(2)半廊。一面开敞,一面靠墙,墙上又设有各色漏窗门洞或设有宣传橱柜。(3)复
17、廊。廊中间没有漏窗之墙,犹如两列半廊复合而成,两面都可通行,廊的两边各属不同的景区和场所。(4)双层廊。又称复道阁廊,有上下两层,便于联系不同高度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气势和景观层次。,(5)爬山廊。廊顺地势起伏、蜿蜒曲折,犹如伏地游龙。常见的有跌落爬山廊和竖曲线爬山廊。(6)曲廊。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2园廊的位置选择和空间经营 在园林的平地、水边、山坡等不同的地段上建廊,由于不同的地形与环境,其作用及要求亦不相同。平地建廊。水边建廊。山地建廊。,3园廊的设计 采用漏景、障景等手法来分割空间,要因地制宜
18、,结合自然环境。园廊出入口的设计,一般选在人流集散地。注重廊的装饰,如坐椅、美人靠、花格、额坊等。,四、花架 花架又称为绿廊、凉棚,由立柱和顶部构筑物的形式构成,是能使藤蔓类植物攀缘并覆盖的环境小品设施。花架可作遮阴休息之用,又可点缀园景,所以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景观小品。1.花架的功能组织空间。(2)构成景观。(3)遮阳休息。,2.花架的常用材料(1)竹木材。竹木材具有朴实、自然、价廉、易于加工的优点,但耐久性差。竹木材受限于其强度及断面尺寸,梁柱间距不宜过大。(2)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可根据设计要求浇灌成各种形状,也可以做成预制构件,现场安装,灵活多样,经久耐用,使用最为广泛。(3)砖混
19、凝土。砖混凝土厚实耐用,但运输不方便,常用块料作为花架柱。(4)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轻巧易制,构件断面及自重均小,使用时要考虑使用地区和选择攀缘植物种类,以免炙伤植物枝叶,并应经常用油漆养护,以防脱漆被腐蚀。,3.花架的设计要点 花架不仅要在绿荫的掩映下好看且好用,在落叶之后亦要如此。花架的体型不宜太大。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较为通透开敞,除了作支撑的墙、柱外,没有围墙门窗。根据攀缘植物的特点和整体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4.花架的形式 双柱花架。单柱花架。,五、园墙 园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边界、生活区的分隔而设计的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景墙。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 小品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