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刑法概述.ppt
《刑法学刑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刑法概述.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刑法学,第一节 刑法概述一、概念和特征,所谓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1、调整和保护社会关系的范围最为广泛2、制裁或强制性最为严厉,3、是贯彻实施宪法及其统率下的其他部门法的后盾和保证二、任务,惩罚性功能保护性功能,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三、基本原则,1、罪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四、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地域效力,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即
2、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二)刑法对人的效力我国人VS外国人,(三)刑法的时间效力,1、生效时间:通常有二种情况,一是从刑法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从刑法公布一定时期后生效。2、失效时间:是指刑法效力终止的时间,通常有二种情况,一是由立法机关明示废止;二是默认废止,它包括由于新法代替旧法而自然失效等。,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3、溯及力,是指刑法所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我们讲,如果新制定的刑法适用于它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就有溯及力。否则,就没有溯及力。,关于溯及力,各国刑法的规定主要有四个原则:(1)从旧原则;(2)从新原则;(3)从新兼从轻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这是我国
3、刑法在溯及力上所采用的原则,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1、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但这种管辖权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些限制是:ACA 这种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B 这种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C 这种犯罪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刑罚处罚D 这种犯罪必须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2、对下列哪些行为可以适用我国刑法?,ABCD,A 外国公民某甲将一枚炸弹邮寄到我国内地,致使一人被炸死B 外国公民某乙在我国境内杀死了第三国公民C 我国公民某丙在某外国境内将该国公民杀死D 外国公民某丁在其本国内杀死我国某公民来自
4、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C,3、某甲因流氓罪于1995年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9年。2001年某甲以现行刑法无此罪名为由提出申诉,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 撤销原判,改判无罪 B 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 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D 改判为有期徒刑6年并予释放4、甲国公民甲在公海上空将B国民航客机劫持到C国,该甲潜逃来华后被我国司法机关依法逮捕,则我国对该犯罪嫌疑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D,A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B 属地原则D 普遍原则,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二节 犯罪和犯罪构成,一、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5、,不认为是犯罪。,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刑事惩罚性,二、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二)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一般客体,1、种类,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简单客体;复杂客体)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区别: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然;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必然损害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则不然;犯
6、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而犯罪对象则不是。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二)犯罪客观方面,1、危害行为(作为VS不作为)2、危害结果,3、选择要件(时间、地点、方法)(三)犯罪主体,1、自然人犯罪主体,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刑事责任年龄 相对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特殊除外),完全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甲某在满14周岁前,抢劫价值35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50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9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B,A 14500元C 60
7、00元,B 11000元D 2000元,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2、单位犯罪主体(1)主体是单位,(2)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双罚制,(四)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度,1、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1)认识因素,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直接故意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2、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
8、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所持有的一种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又有严格区别。相似点:两者都预见到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两者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同点:两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预见程度不同;两者对危害结果持有的意
9、志内容不同。,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甲深夜听见自己家门外有响声,怀疑有人盗窃,遂拿起猎枪出门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两个人走来,甲即开枪击中其中一人,致其死亡,经查,这两个人是过路者。则甲某行为在主观上是:A,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意外事件以下行为在其主观方面属于间接故意的是:,ABD,A 甲为杀妻在饭中下毒,明知孩子也会吃,由于杀妻心切而导致孩子的死亡B 乙为击中猎物而不顾可能击中一旁的小孩,结果开枪击中小孩C 丙虽见雨天路滑,但自信驾驶技术好,转弯不减速,结果将行人撞死D 丁开车将一人撞伤昏迷后驾车而去,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
10、料库下载,3、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一定的犯罪目的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而一定的犯罪动机又总会形成一定的目的。,区别表现在: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内心起因,而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具体指向;犯罪动机表明了行为人内心的某种需要,而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改变客观外界来满足这种需要。,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三节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一、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1)成立条件,1、起因不法侵害行为客观存在2、时间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3
11、、对象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4、主观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5、限度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反之则防卫过当),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三)特别防卫权(无限防卫权),刑法第20条第3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忙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二、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合法利益的行为,1、起因发生了现实的危险2、时间正在发生的危险3、对象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12、4、限制不得已,5、主观保护合法权益免受危险,6、限度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农民甲买回骡子一匹,为驯服骡子,甲将其用缰绳拴在自家院内的树上,用皮鞭猛抽骡子,不料骡子受惊,挣断缰绳,跑上公路,踩死在公路边玩耍的幼童一人。甲的行为属于 DA 直接故意犯罪 B 间接故意犯罪 C 过失犯罪D 导致骡子踩死幼童纯属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对正在进行的(ABD)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A 杀人,B 强奸,C 盗窃,D 绑架,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四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
13、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故意犯罪的过程故意犯罪的阶段,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犯罪既遂,概念: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既遂犯的处罚原则:,根据其所犯的罪,在考虑刑法总则的一般量刑原则的指导与约束的基础上,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幅度处罚。,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甲乙两人持枪一起去谋杀丙,见丙后两人同时开枪,甲击中丙心脏而乙击中丙右臂,丙当场死亡。该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A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 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14、)D 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犯罪预备,概念: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则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特征,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下列犯罪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ACDA 调查被害人行踪 B 强奸时却发现对方是男的C 筹集犯罪资金 D 到被害人必经之处守候某甲一日到中国工商银行某储蓄所门外跟踪前去取款的人,欲实施抢劫,均因附近有值班人员巡逻,未敢下手,后被公安人员当
15、场抓获。请问甲的行为 A,A 属于犯罪预备C 属于犯罪中止,B 属于犯罪未遂D 构成抢劫罪,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AB,犯罪未遂,概念: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 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然听见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B 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甲,欲将其打死,结果将马打死,甲只受轻伤,C 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D 丁在旅馆里偷得同室乙的存物牌,欲冒名领取乙物,后乙发现存物牌丢失,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拾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交给乙,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犯罪中止,
16、概念: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有效性,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BCD,A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果然为其买来。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不应成立犯罪中止B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心生怜悯
17、,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C 丙对仇人王某猛看20多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仍然没死,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不成立犯罪中止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五节 共同犯罪,一、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1、犯罪主体,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观方面,二、共同犯罪的形式,1、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2、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3、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
18、同犯罪3、4、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主犯,从犯,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组织、策划、指挥主要作用,刑事责任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参与的或者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次要(次要的实行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辅助(帮助犯)处罚,胁从犯,被胁迫参加,应当按照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第六节 刑罚及其具体运用,一、刑事责任和刑罚(一)刑事责任,(二)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一定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三)刑罚的目的,通过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改造和教育罪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学 刑法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