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分子基础.ppt
《医学遗传学分子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分子基础.ppt(2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染色质,D N A蛋 白 质少量RNA,组 蛋 白:H1、H2A、H2B、H3、H4,非组蛋白,核酸的基本单位,单核苷酸nucleotide,戊糖 脱氧核糖,磷酸,含氮有机碱,嘌呤:,(碱基),(一)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嘧啶:,嘧 啶,嘌 呤,胞嘧啶 Ccytosine,胸腺嘧啶 Tthymine,鸟嘌呤 Gguanine,腺嘌呤 Aadenine,碱 基,核糖,脱氧,糖苷键,核苷,酯 键,单 核 苷 酸,35磷酸二酯键,5,3,(二)组蛋白与非组蛋白 组蛋白:染色体中约1/3是组蛋
2、白,已知有5种,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比例不同为碱性蛋白;H1、H2A、H2B、H3、H4 多数带正电荷;与DNA构成核小体。非组蛋白:酸性蛋白,种类很多,有一类小分子与基因调控有关。,(三)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相反方向缠绕,依赖成对碱基的氢键连接,AT、G,其互补原则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的分子基础。一个DNA上如有n个核苷酸,其组合几乎为无限:4n(人为43109),蕴藏大量遗传信息,现已了解,mRNA上每三个相邻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DNA的双链形成,1.基因组狭义: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人:22条常染色体+X,Y+线粒体DNA)。某物种单倍体细胞所具有的
3、遗传信息的总和。广义:一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及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二、染色体的分子组成,大小:从几kb几个Mb;结构特点:1、非编码序列很少;2、编码序列是连续的;3、多数编码序列以操作子的形式排列;4、细菌染色体具有拟核结构;5、从功能上可以把编码序列分为核心基因组(core genome)和附加成分。,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基本结构,核心基因组中的编码序列为细菌生活周期所必须;附加成分是细菌基因组中一些与细菌生活周期没有关系的编码序列,主要有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s)、可移动成分等;,毒力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细菌学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毒力岛
4、(pathogenicity island)为其中之一。,一组编码细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基因簇;分子质量比较大长度在20100 kb;两侧一般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也可以没有;具有附加成分特点(非必需,GC含量,密码使用频率,不稳定可移动)基因产物多为分泌性蛋白或表面蛋白.,毒力岛具有以下特点:1.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20100kb左右)染色体DNA片段;2.一些毒力岛的两侧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但是也可以没有;3.毒力岛往往位于细菌染色体的t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或者位于与噬菌体整合有关的位点;4.毒力岛DNA片段的G+C mol%、密码使用和宿主细菌染色体有明显差
5、异,有的比宿主细胞的G+C mol%明显高,有的明显低;5.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如溶血素、菌毛和血红素结合因子,一些毒力岛编码细菌的分泌系统(如型分泌系统)、信息传导系统和调节系统;6.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7.部分学者认为,细菌的毒力岛应该包括位于噬菌体和质粒上的、与细菌的毒力有关、其G+C百分比和密码使用与宿主细胞明显不同的DNA片段;8.毒力岛可能与新发现的病原性细菌有关;,3、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双链DNA分子,几kb几百kb;位置相对游离;独立复制(松弛与严谨);携带致育基因和耐药基因;F因子(接合性质粒)质粒的不相容性:在没有选择压力的
6、情况下两种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个宿主细胞内的现象,断裂基因;主要由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和少量的编码序列构成;存在多基因家族。含有多种类型的重复序列;,4、人类基因组的基本特点,人类基因组概况,每个基因组(genome)含3.0109bp,根据基因组DNA碱基排列顺序重复出现的 程度不同,把基因组DNA序列分为单一序列,重复序列。,基因组DNA,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60%65%单拷贝或很少几次的序列、由8001000bp组成、结构基因,一个基因组中,约有10万个结构基因(33.5万),30%以上。DNA序列在基因组中有多个
7、拷贝,可有几十份,几百份,甚至几十万份有些重复序列与染色体结构有关,大多数生物学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由很短的碱基序列组成,长度2200bp,重复次数106108。一般占DNA碱基对的10%30%。由一些短的DNA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在长度和拷贝数目上有很大差别。重复次数10104,一般占DNA碱基对的10%,有些中度重复序列DNA具有编码功能;大多数无编码功能,主要是一些分散重复DNA序列.,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 小卫星DNA 微卫星DNA 回文序列,卫星DNA,DNA在CsCl密度梯度离心中,由于GC的含量少于AT,当重复序列的GC与AT的比
8、率有差异时,可在DNA主峰旁形成卫星DNA。卫星DNA构成着丝粒,端粒和Y染色体长臂上的异染色质区。称为卫星DNA。,浮力密度,主带 卫星带1.701 1.690,吸光度,卫星DNA,小卫星DNA,指端粒DNA和高变小卫星DNA两种。在染色体末端由6bp序列(TTAGGG)重复串联组成的1015kbDNA序列称为端粒DNA。它是在端粒酶作用下加到染色体末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高变小卫星DNA是由964bp序列重复串联组成的,每个小卫星区重复序列的拷贝数是高度可变的,因此常用DNA指纹技术作个体鉴定。,小鼠卫星DNA的EcoRII切割的电泳扫描图,微卫星DNA,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
9、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人类基因组至少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具高度微卫星多态性,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上却是高度保守的,因此可作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基因定位的连锁分析。,回文序列是两个顺序相同的互补拷贝在同一条DNA链上反向排列而成的,形成链内碱基配对,形成发夹结构。,人类基因组中的串联重复序列,短分散元件(SINEs):长度300500bp,散在分布在基因组中,拷贝数目可达到105以上,两个片段间隔约1000bp的单拷贝序列.例如人类Alu家族,占人类基因组的36,由300bp构成,在第170位附近都AGCT顺序,可被内切酶Alu。重复达307
10、0万次,平均4kbDNA就有一个Alu顺序。长分散元件(LINEs):长度10007000bp,重复次数为10104,重复序列之间间隔10-30bp单拷贝序列。在人类基因组可重复几十次串联在一起形成基因簇有称串联重复基因,如KpnI家族。,中度重复序列,人类基因组中的散布重复序列,多基因家族(multigeng family),一个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过重复和变异所形成的一组基因。基因家族也就是真核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类是一个基因的多次拷贝成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形成一个基因簇(gene cluster);另
11、一类是一个多基因家族中的不同成员成簇分布于几条不同的染色体上,这些成员的序列虽然有些不同,但是编码一组关系密切的蛋白质。,直向同源(ortholog):不同物种,甚 至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 间。结构相似、功能相关 的基因,起源于同一祖先。,横向同源(paralog):同一生物体内。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 因,源于基因的复制。,假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类基因成为假基因。假基因的核苷酸顺序与相应的活性基因极为相似,但不能表达,不具有正常功能。它们与有功能的基因有同源性,起初可能是有功能的基因,以后由于发生突变,失去了活性,变成了无功能的基因。,GC框:调节转录的活
12、动。,CAAT框,增强子,尾部区,第二节 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人类珠蛋白基因结构图,内含子1(I1),内含子2(I2),外显子 3(E3)105 146,外显子 2(E2)31 104,5,3,转录起始点,TATA框RNA聚合酶结合决定转录起始点,CAAT框RNA聚合酶结合控制转录频率,外显子 1(E1)1 30,AATAAA,结构基因,编 码 区,非编码区,调 控 区,外显子:具有编码意义,内含子:无编码意义(5GT、3AG;GT-AG法则),前导区,启动子,终止子,TATA框,mRNA裂解信号(AATAAA),回文结构,GC框 GC框,转录终止信号,第三节 DNA的复制,DNA复制(rep
13、lication):DNA分子合成一个与自己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其结果DNA含量增加一倍。,42,一.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解旋2条单链,分别以2条单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与亲代DNA分子相同的两条子链。每条子链中一条多核苷酸链是亲代DNA分子即模板链,另一条是互补合成的。,二.DNA复制的过程,复制起点、方式和方向复制起点(origin ori或 o 复制原点)复制开始处DNA分子的特定位置,原核生物(Prokaryote):单复制起点即整个染色体只有一个复制单位,复制子(Replicon);又称复制单位 或复制元,真核生物(Euk
14、aryote):多复制起点即一个genome中有多个复制单位,DNA中含有一定复制起点和复制终点的复制单位1.3万90万不等,47,复制起始点,复制体(Replisome)复制叉处的许多酶和蛋白组成的复合体,协同动作合成DNA,复制叉,富含AT“呼吸作用”十分明显,许多酶的结合位点,发夹结构也有同样作用 300bp真核生物的复制原点,复制眼(replication eye):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正在复制的DNA,复制的区域形如一只眼睛,50,复制起始点,复制叉,先导链,后导链(延迟链),RNA引物,岗崎片段,复制方式,三.DNA复制所需的引物、酶和某些蛋白DNA复制所需的引物RNA引物:长度一般为
15、412个核苷酸。引物的出现可能提高DNA复制的无差错性。,(1)、引发酶和引发体:引发酶作用:催化RNA引物的合成。引发酶催化前要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复合体引发体。,引发体有三种蛋白质,dnaAdnaBdnaC,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简单起始过程,a、涉及主要酶系:DnaA、RNApol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涉及到 DnaB(解旋酶)、DnaC、Hu、Gyrase、SB、DnaG、Top和 DNApol 全酶,简单步骤:*转录激活*DnaA 识别并结合复制起点,DnaBDnaC六聚体与oriC 形成预引发体*DnaG加入形成引发体(oriC引发体),合成引物RNA*引物合成
16、后,DNApol 组装到引发的RNA上,完成复制体的组装,55,DNA双链,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起始,ATP.dnaA,(2)、DNA聚合酶:作用是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聚合反应:底物dNTPPoly(核苷酸)n3-OH dNTP Poly(核苷酸)n+13-OH 2PiDNA聚合酶活性条件模板、引物,DNA聚合酶I,DNA聚合酶II,DNA聚合酶III,:将岗崎片段5端上的RNA引物切除。此外对DNA复制起校正作用,并在DNA损伤修复中也起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不详。,:DNA复制所必须的酶,DNA链的延长,作用除与DNA聚合酶 I有类似作用外,还有一些其它独特的机能。,DNA复制校正作
17、用,免错机制改错机制(失配修复机制),免错机制:的代表是与DNA聚合酶连接的核酸外切校对酶。DNA复制时首先DNA聚合酶进行“核苷酸选择”,但并非100选择正确,有十万分之一选择错误,核酸外切校对酶可清除选择错误的核苷酸。如果还有错误级既使用改错机制。改错机制(失配修复机制):在新合成的核苷酸中找出错配的核苷酸并将其清除。,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DNA复制时所需要的酶。:DNA损伤修复时起作用。:存在线粒体,线粒体DNA复制起作用。,:作用机制不详。,在复制的DNA链中如何辨别亲本链和新合成的链。亲本链顺序上甲基化程度较高,新合成顺序则无。,延
18、伸过程 进入的标志:DNApol 把第一个核苷酸加到引物的3OH端后随链合成的起始(前体片段的起始)后随链的第一个冈崎片段起始于 先导链进入延伸之后 x174 phage后随链的起始(负链合成、不连续合成),(3)、DNA连接酶:能催化一段DNA链的5磷酸根与另一段DNA的3OH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段DNA连接起来。此外,在DNA修复中亦起重要作用。(4)、DNA解链酶:解开DNA双链。解链时需ATP供能。,(5)、单链DNA结合蛋白(SSB):与被解开的DNA单链结合,使其不再缠结而便于作模板去螺旋稳定蛋白(HDP)。,与复制有关的另外两种酶,拓扑异构酶,端粒酶(端粒末端转移酶),拓扑异构酶
19、I,拓扑异构酶II,:切断DNA双链中的一股,使DNA解链旋转时不致缠结,待张力解除后又把切口封闭。,:稳定螺旋结构;当复制完毕时,使着丝粒处连锁着的两个DNA分子分离。,:保证真核细胞内线性DNA的复制进行得彻底和完善。,64,解链酶,RNA引物,复制终止,1、环形DNA复制的终止a、终止序列 E.coli 有两个终止区域,分别结合专一性的终止蛋白序列一:terE terD terA序列二:terF terB terC每个区域只对一个方向的复制叉起作用,b、专一性终止蛋白 E.coli 中由tus gene 编码(terminus utilization substance)通过抑制DNA螺
20、旋酶而发挥终止作用,每次复制时只使用一个终止位点,ter,线性DNA的末端复制的问题,?环状DNA复制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线状DNA的复制5末端短缩的解决模式,a、从开始就采取环化的形式 噬菌体b、象T7噬菌体一样采取连环分子的形式利用自身线性DNA末端的重复序列通过末端互补形成连环分子c、最直接的办法引入蛋白质直接从末端起始复制如腺病毒2、phage29、脊髓灰质炎病毒d、痘病病毒的末端由发夹结构连接复制完成后错切连接,?,二聚体,3-OH,3-OH,T7噬菌体的末端复制,专一性核酸内切酶,腺病毒(Adnovirus-2)DNA的复制,IR;包括 50bp的复制原点、富含A/T、有
21、一个高 度保守的GC对,pTP;末端蛋白的前体 80 kd TP 55 kdSSB;单链DNA结合蛋白 72 kd Ad2 DNA polymerase;140 kd,避免5-end shortent,3 OH,腺病毒 DNA 复制起始,长的发夹结构,痘病病毒末端复制的解决方式,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末端补齐模式,(1)端粒DNA(Telomer)TTGGGG(T2G4)序列高度重复的末端,端粒酶(Telomerase)四膜虫:Telomerase 将T2G4 末端重复延伸 游扑虫:Telomerase=RNA CAAAACCCC链+末端结合蛋白(TBP),端粒酶逆转录酶a、核蛋白(ribon
22、ucleoprotein RNP)b、含约长150NT的RNA,其中含 15 拷贝的CxAy重复序列,是合成端粒T2G4的模板c、延长的3-T2G4端(一段cDNA)作为5-端DNA合成的模板,补齐过程,通过TG链的回折形成发夹结构(GG氢键)尺蠖模型实现端粒酶位置的调整,or,人体细胞通过监测失去的端粒的重复数而计数细胞分裂次数,当端粒长度下降到某一临界值时,细胞终止分裂衰老、死亡,“多莉”的衰老研究端粒丢失的速率,预测人类的寿命,研究推测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复制忠实性的保证,1、DNApol的35外切酶活性 2、DNApol只能从引物的3 端延伸DNA(需要RNA引物)a、碱基配对协同性导
23、致最初几个碱基错配率高,且不易校正 b、RNA引物最终被降解而避免错误3、后随链的不连续合成:因其有利于错配碱基的校正,第四节 DNA分子中信息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生物体基因组种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及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全过程。基因表达产物:各种RNA(tRNA、mRNA和rRNA)以及蛋白质、多肽。,一、转录 转录:指DNA合成RNA的过程(DNA 分子的35为模板链也叫反编码链;5 3链叫编码链)。,DNA,复制,RNA,蛋白质,转录产物,信息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核仁以外的常染色质转录的。
24、,核仁内的常染色质转录的。,转录的阶段,粗转录阶段加工阶段,87,DNA,转录,剪接,带帽,加尾,成熟的mRNA,hnRNA,加工,(一)剪接:细胞核内小RNA长约250个核苷酸,是所有真核,高度保守的成分,因富含U,称U族RNA,已知有U1、U2、U3、U4、U5、U6数种,这些,snRNA与约十种Pr,结合形成SnRNP,其通过RNARNA互补,可识别内含子中RNA的特定序列,各种SnRNP在剪接过程中,形成剪接体,使内含子被切掉。,89,2、切除内含子、内含子5端的外显子和3端的外显子连接起来,内含子3端剪接部位断裂,将内含子形成的套索式结构切掉。,1、在内含子3端UACUGAC中第6位
25、的A攻击剪接部位,使之断裂,内含子5端G断裂后折回,与内含子3端第6位A经52磷酸二酯键相连接。,90,5 5,首先,RNA5端起始核苷酸的P与鸟苷三磷酸形成5 5 键。,然后,在乌苷酸7位N上甲基化,完成戴帽(帽O),在真核生物中、下一个的2 0位甲基化,形成帽1。,(二)戴帽:,戴帽作用:(1)戴帽可有效地封闭RNA5末端,使它不再接核苷酸。(2)同时可保护5末端,使其不受砼酸酶和核酸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增加其稳定性。(3)帽还能被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促使mRNA与核糖体结合。,(三)加尾:在戴帽同时,3端在在腺苷酸聚合酶作用下加接一连串PolyA,成尾,这过程称多聚腺苷酸化反应。多聚腺苷酸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遗传学 分子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