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ppt
《操作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授课教师:XXXXXXXXXTel:XXXXXXXXXXXX,内容提要本章首先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重点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发展历史、多道程序设计概念以及操作系统的分类,最后对操作系统的结构、特性及性能评价进行了论述。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功能。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以及发展趋势,掌握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特点。4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熟悉操作系统的设计结构。,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1.1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个完整
2、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1.1.1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机 CPU 内存 外围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1.1 计算机系统概述,1.1.2 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1 计算机系统概述,1.1.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可以看作是由硬件和软件按层次方式构成的,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一层具有一组功能并向上一层提供相应的接口。,1.1 计算机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地位:紧贴系统硬件之上,所有其他软件之下(是其他软件的共同环境),1.2 操作系统概述,1.2.1 操作系统的定义 如何定义操作系统?难、难、难
3、下面从两种角度来描述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是虚拟计算机 每当在计算机上覆盖一层软件、提供一种抽象,系统的效率便会提高,功能便会增强,用起来也更加方便。由于操作系统是紧靠硬件的第一层软件(不排除它自身又是由许多层软件组成的),所以当硬件层上加上操作系统后,便成了一台功能显著增强,使用更加方便,效率明显提高的机器。因此,我们把操作系统称为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虚拟计算机(Virtual Machine)。,1.2 操作系统概述,1.2.1 操作系统的定义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计算机系统中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很大,特性各异,必须利用操作系统才能加以有效的管理,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就
4、是合理地管理计算机中的硬件、软件资源,并跟踪资源使用状况,以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协调各程序对资源的使用冲突,为用户提供简单、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1.2 操作系统概述,1.2.1 操作系统的定义 总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作为虚拟机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它作为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器,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硬件资源。因此,可以这样定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控制多道程序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1.2 操作系统概
5、述,1.2.2 操作系统的功能 引入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1处理机管理2存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通过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1.3 操作系统的发展,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需求推动发展”,操作系统发展是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目标:充分利用硬件,1.3.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194650年代,电子管计算机,无操作系统,由手工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工作方式用户:用户既是程序员,又是操作员;编程语言:
6、机器语言;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计算机的工作特点用户独占全机:不出现资源被其他用户占用,资源利用率低;CPU等待用户:计算前,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计算完成后,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CPU利用率低;,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主要矛盾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手工操作的低效率(造成浪费);用户独占全机的所有资源;提高效率的途径专门的操作员,批处理,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1早期的批处理 50年代末60年代中(晶体管):操作系统的雏形,称为监控程序。利用磁带把若干个作业分类编成作业执行序列,每个批作业由一个专门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
7、。可使用汇编语言开发。,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1早期的批处理 批处理中的作业的组成:用户程序数据作业说明书(作业控制语言)批:供一次加载的磁带或磁盘,通常由若干个作业组装成。利用卫星机完成输入输出功能。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脱机批处理运行得相当成功。,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1早期的批处理 卫星机:完成面向用户的输入输出(纸带或卡片),中间结果暂存在磁带或磁盘上。作业控制命令由监督程序(monitor)来执行,完成如装入程序、编译、运行等操作。,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1早期的批处理 优点
8、:同一批内各作业的自动依次更替,改善了主机CPU和I/O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吞吐量。缺点:磁带或磁盘需要人工装卸,作业需要人工分类,监督程序易遭到用户程序的破坏(由人工干预才可恢复)。单道批处理的主要问题 CPU和I/O设备使用忙闲不均,系统利用率太低对计算为主的作业,外设空闲;对I/O为主的作业,CPU空闲,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2多道批量处理系统 60年代中 70年代中(集成电路),利用多道批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在内存中放多道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 操作系统的
9、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2多道批量处理系统 A:计算10ms,I/O 60ms,计算20ms。B:计算20ms,I/O 70ms,计算10ms。,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2多道批量处理系统 多道运行的特点多道:内存中同时存放几个作业;宏观上并行运行:同时有多道程序在内存运行,某一时间段上,各道程序按不同速度向前推进。微观上串行运行:任一时刻最多只有一道作业占用CPU,多道程序交替使用CPU。,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2多道批量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用户将作业交到机房,操作员将一批作业输入到辅存(如磁盘)上,形成一个作业队列。当
10、需要调入作业时,管理程序从这一批中选几道作业调入内存,让它们进入内存运行。当一些作业完成时,管理程序调入另一些程序,直到这一批作业全部完成。,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2 批处理阶段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优点:资源利用率高:CPU和内存利用率较高;作业吞吐量大: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总量大;缺点:用户交互性差:整个作业完成后或中间出错时,才与用户交互,不利于调试和修改;作业平均周转时间长:短作业的周转时间显著增长;,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3 操作系统的形成 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用户的需要:交互、共享主
11、机、方便上机。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主机,每一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用完这个时间片后操作系统将处理机分给另一用户,如此循环,每一用户可以周期性地获得CPU使用权,这样每一用户都有一种独占CPU的感觉分时系统形成。20世纪60年代,多道程序的引入和分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操作系统的正式形成。,1.3 操作系统的发展,1.3.4 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 操作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除批处理系统外,为了满足某些应用领域内对实时处理的要求,产生了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20世纪70年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逐步趋于成熟。20世纪80年代后,操作系统基本
12、上朝着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多媒体操作系统等众多方向发展。,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1 多道批处理系统1.4.2 分时系统1.4.3 实时系统1.4.4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1.4.5 嵌入式操作系统1.4.6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1.4.7 网络操作系统1.4.8 分布式操作系统,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3 实时系统 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军事实时控制、金融等领域,包括实时控制、实时信息处理 实时控制:如工业控制。实时信息处理:如联网订票系统。实时系统的特征:高响应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批处理、分时、实时系统是三种基本的操
13、作系统类型。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可能兼有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通用操作系统)。,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4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针对单用户使用的个人计算机进行优化的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特征应用领域:事务处理、个人娱乐,系统要求:使用方便、支持多种硬件和外部设备(多媒体设备、网络、远程通信)、效率不必很高。常用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MS DOS单用户多任务:OS/2,MS 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NT,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多用户多任务:UNIX(SCO UNIX,Solaris x86,Linux,F
14、reeBSD),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5 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是运行在嵌入式系统环境中,对整个系统以及它所控制的各种部件、装置等资源进行统一协调、调度和控制的系统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占有资源少、成本低等优点,其系统功能可针对需求进行裁减、调整和编译生成,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设计要求。诸如此类操作系统有Palm OS、Windows CE(Consumer Electronics)、嵌入式Linux和C/OS-II等。,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6 多
15、处理机操作系统 多处理操作系统的出现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性能有两条途径:提高各个组成部分的速度、增大处理的并行程度。1975年前后,出现多处理机系统(multi-processor)。多处理机系统的特点增加系统的吞吐量:N个处理器加速比达不到N倍(额外的调度开销,算法的并行化)提高系统可靠性:故障时系统降级运行,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6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多处理机系统的类型 紧密耦合(tightly-coupled):各处理机之间通过快速总线或开关阵列相连,共享内存,整体系统由一个统一的OS管理(一个OS核心)。松散耦合(loosely-coupled):各处理机带有
16、各自的存储器、I/O设备和操作系统,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相连。每个处理机上独立运行OS。,1.4 操作系统的分类,1.4.6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多处理机系统的类型 非对称式多处理(A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ASMP):又称主从模式(Master-slave mode)。主处理器:只有一个,运行OS。管理整个系统的资源,为从处理器分配任务;从处理器:可有多个,执行应用程序或I/O处理。特点:不同性质任务的负载不均,可靠性不够高,不易移植(通常要求硬件也是非对称)。对称式多处理(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SMP):OS交替在各个处理器上执行。任务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