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职.ppt
《教育的本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本职.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我国有一位教育学学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提起:“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人们往往联想到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曾经诙谐地发出关于“时间是什么”的感慨:“如果不问时间是什么,我大概还知道时间是什么,一旦问起时间是什么,倒真不知道时间是什么了。”,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一、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日常用法考察,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二)“教育”的词源学分析,1从词源看,在西方语言中,在现代英语、现代法语、现代德语中,“教育”一词都起源于拉丁文,且是同一词根和前缀。,2从词源学看,中国最早的文
2、字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的象形文字。,“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3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教”和“育”的论述,(1)在不同的语境“教”表达着多种语义:,教育,训诲。,中庸里解释为:“修道之谓教。”荀子中说:“以善先者谓之教。”,教导,指点。,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促织篇中提到:“成反复自念,得天教我猎虫所耶?”,告诉。,教练,训练。,政教,救化。,论语的子路篇提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吕氏春秋中的简选篇说道:“统率士民,欲其教也。”高诱注:“教,习也。”,吕氏春秋)中的贵公篇说
3、道:“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高诱注:“教犹告也。”,韩愈在原道中说道:“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2)“育”字在古汉语中亦有不同的含义:,抚养。,培养,养育。,生长,成长。,生存。,韩愈在处士卢君墓志铭中说道:“母夫人既终,育幼弟与归宗之妹。”,王德安在严诗中说:“三十年心血育英才,芬芳桃李满天下。”,礼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熹注:“育者,逆其生也。”,诗曰:“昔育恐育.”朱熹集转引张子曰:“育恐,谓生于恐惧之中。育,谓生于困穷之际。”,(3)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4、育,养子使作善也。”,(三)“教育”的专业认识与解说,1西方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柏拉图:“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睛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夸美纽斯: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完成。“教育在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裴斯秦洛齐: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斯宾塞:教育就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好准备。,杜威:“教育即
5、生长”,“教育即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2我国教育界对教育的认识,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实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凯洛夫:“对儿童进行的共产主义教育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体力和智力,武装他们以知识和实际技能,形成他们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格特点;教育是在组织儿童的多种多样的个别活动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并说:“上述定义是指整个的教育,其中也包括人格形成这样一个内容丰富而重要的
6、部分教养。”,1978年我国教育界开展了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上,教育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或是具有多种属性。争论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我国教育界比较权威的几种教育定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解释:,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
7、的同义语使用。,(2)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的解释:,为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3)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认为:,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4)潘懋元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培养。,上述教育的定义存在的问题:,其一,在广义的教育定义上,过于宽泛。,其二,在狭义的教育定义上,只把教育看成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培养和影响的一面。,其三,教育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且也是全面系统的。对
8、人的全面系统的影响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可或缺的。,其四,下定义语言应该简练,语义要清楚。,(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的定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五)我们的理解与界定,1教育的概念应具有的特质,教育的形式与类别日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教育的对象涵盖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教育理念;,制度化教育的内涵发生变化.,所谓制度化的教育:,就是指对于学制、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形式、考绩考核等都有相应的法定要求的教育。,2.教育的概念应具有的特质,(1)所有的教育都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都是专门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都反映社会与个体
9、的双重关系,都是根据社会的要求而进行的。,(2)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对人的培养既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无视或违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3)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教育的实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4)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过程,具有双边性。教育是教育者积极施教和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的统一活动过程,(5)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指向人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3教育的界定,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10、。,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二、教育的构成要素,(一)要素与教育要素,1.要素,2.教育要素,教育构成的六大要素: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因素、教育内容因素、教育手段因素、教育途径因素和教育环境因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二)教育要素的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1)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
11、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其中受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的神圣使命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2)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对整个教育活动起领导作用。,教育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矫正者,对整个学习活动起着校正方向、调整内容、激发动力、教给方法的作用。,教育者的教育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人才规格,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的推进和教育反映着社会的需求和人才规格,因而教育者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质量。,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1)在教
12、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内容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控制着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效果,因而在教育活动中居主导地位。,(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其一,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其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其三,受教育者也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受教育者又是学习的主体:,其一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主动性、选择性、需要性和意志性,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导自己的行为。,其二受
13、教育者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除了继承、吸取以外,还有重组、创新、开拓的能力。,其三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受智力因素的制约,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两种因素都制约着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进行速度、效益和质量。,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1)教育内容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影响物,教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教育内容的组成:,从其涉及的范围来说,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其价值来说,它具有发展人的智慧、品德、体力、审美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其表现形态来说
14、,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2)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和桥梁,首先,教育内容是联系施教者和求教者的中介。,其次,最佳的教育内容是目的性与对象性的统一。,其三,我国的教育内容具体由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构成。,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1)教育手段,(2)教育手段的构成,教育手段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措施。教育手段主要有语言、直观、训练、陶冶、评价等基本类别。,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精神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本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