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足行走机器人行走部分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两足行走机器人行走部分的设计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足行走机器人行走部分的设计开题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学 号: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两足行走机器人 行走部分的设计 指 导 教 师: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
2、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3月15日”或“2009-03-15”。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摘要 本文共分6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原因和目的,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国内外两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
3、词 两足机器人 历史 现状及发展趋势1 研究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原因和目的世界著名机器人学专家,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说过:“机器人应当具有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步行功能”。步行功能的具备为扩大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研究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原因和目的,概括起来有如下4个:(1)我们希望研制出两足步行机构,使它们能在许多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环境中行走,以代替人进行作业或延伸和扩大凡类的活动领域。(2)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人类的步行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为人类服务。(3)两足步行系统具有非常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拓宽力学及机器人学的研究方向。(4)两足步行机器人可以作为一种智能
4、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2 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在具有许多优点的步行机器人中,由于两足步行机器人体积较小,所以它们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性。这种机器人除结构较为简单外,在静、动态稳定步行方面,在高速运动方面,都是最困难的,但这些困难在技术上又并非不能克服。实用的两足步行机器人由两条腿和一个平台(腰部)组成。腿的作用是为平台提供移动能力,而平台的作用则是提供一个基础,以便安装机械手、CCD摄象机、机载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显然,这种带机械手的两足步行机器人能非常灵活地从事较多的工作。但是,对于这种两足步行机器人来说,平台的稳定性对于有效地控制机械手末端操作器的位置和姿态是至
5、关重要的,而两条腿的步态又对平台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因此,如何规划好腿的步态,协调地控制两条腿的运动以保持平台及整个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稳定就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目前,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康复医学。从长远来看,两足步行机器人在无人工厂、核电站、海底开发、宇宙探索、康复医学以及教育、艺术和大众服务行业等领域都有着潜在而广阔的应用前景2。3 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历史最早系统地研究人类和动物运动原理的是Muybridge,他发明了电影用的独特摄像机,即一组电动式触发照相机,并在1877年成功地拍摄了许多四足动物步行和奔跑的连续照片。后来这种采用摄像机的方法又被Demeny用来研究人类的步行运动。从本
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苏联的Bernstein从生物动力学的角度也对人类和动物的步行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就步行运动作了非常形象化的描述。真正全面、系统地开展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是始于本世纪60年代。迄今,不仅形成了两足步行机器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在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和苏联等都已研制成功了能静态或动态步行的两足步行机器人样机。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介绍队60年代到1985年这一时期,在两足步行机器人领域所取得的最重要进展36。在60年代和70年代,对步行机器人控制理论的研究产生了3种非常重要的控制方法,即有限状态控制、模型参考控制和算法控制。这3种控制方法对各种类型的步行机器人都
7、是适用的。有限状态控制是由南斯拉夫的Tomovic在1961年提出来的 ,模型参考控制是由美国的Farnsworth在1975年提出来的,而算法控制则是由南斯拉夫米哈依罗鲍宾研究所著名的机器人学专家Vukobratovic博士在1969年至1972年问提出来的。这3种控制方法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限状态控制实质上是一种采样化的模型参考控制,而算法控制则是一种居中的情况7。在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史上,Vukobratovic博士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人物。他在整个70年代就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理论研究和假肢的设计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论文。他提出了用欧拉角描述两足步行系统的通用数学模型;指出了由于步行系统的
8、动态性能和控制性能的特殊性,用一般控制理论不能满意地解决人工实现步行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算法控制的概念;研究了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在单脚和双脚支撑期机构的特点,并建立了从运动副组合到关节力矩计算等各项运算的KINPAIR算法,分析了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的姿态稳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姿态控制算法;对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频率分析。此外,他还与合作者一起为截瘫病人和小儿麻痹症患者设计了一系列半动力型和动力型辅助行走装置 。特别重要的是,他和Stepanenko博士一起在1972年提出了“零力矩点ZMP 的概念。ZMP概念的提出对两足步行机器人控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有效地控制两足步行机
9、器人的运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8。在步态研究方面,苏联的Bessonov和Umnov定义了“最优步态”,Kugushev和Jaro-shevskij定义了自由步态。这两种步态不仅适应于两足而且也适应于多足步行机器人。其中,自由步态是相对于规则步态而言的。如果地面非常粗糙不平,那么步行机器人在行走时,下一步脚应放在什么地方,就不能根据固定的步序来考虑,而是应该象登山运动员那样走一步看一步,通过某一优化准则来确定,这就是所谓的自由步态。在两足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性研究方面,美国的Hemami等人曾提出将两足步行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简化模型看作是一个倒立振子(倒摆),从而可以将两足步行的前进运动解释为使
10、振子直立移动的问题。此外,从减小控制的复杂性考虑,Hemami等人还曾就两足步行机器人的 “降阶模型”问题进行了研究9。在步行模式这方面的研究中,日本加藤一郎教授及其合作者1980年提出了“准动态步行的概念,这是一种介于静态步行和动态步行之间的步行方式。它既具有静态步行的特点又具有动态步行的特点,其步速要比静态步行快,而实现起来又不象动态步行那样困难。最早采用最优理论来研究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是美国的Chow和Jacobson。他们在1971年发表的论文中, 具有约束条件的力学模型和性能最优准则作为两足步行优化问题的核心,而以一种简化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但最后,他们仅是以局部耗能最少为基础得出了一
11、个优化结果。前面我们曾指出Vukobratovic也对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 ,但他仅限于导出各关节及整个步行系统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没有过多地涉及能耗最优这个问题但在他的研究中,Vukobratovic得出了一个有用的结论,即步行姿态越平滑,类人型两足步行系统所消耗的功率就越少10。下面介绍一下样机研制方面的主要情况。早在5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制造了一台名为“Hardiman”的步行车,但当时的驱动和伺服控制技术显然还不足以使Hardiman进入实用化阶段。1986年至1971年间,牛津大学的Witt等人曾制造和完善了一个两足步行机器人。当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瘫痪者
12、和下肢残疾者设计实用的辅助行走装置。这个机器人在平地上走得非常好,步速为0.28米秒,功率消耗约4瓦 。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一郎教授及其合作者设计的Wabot(前身为wL一5)是迄今为止最上象的一个两足步行机器人,它除有两条腿之外,还具有许多其它拟人的特征Wabot首次步行是在1973年,它具有一定的自律性,能完成低速度的静态稳定步行。后来,加藤他们又制造了一系列两足步行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一般都是液压驱动的,每条腿上一般具有5个自由度,典型的步长和步行周期分别是15厘米和l5秒,并且它们都能实现静态和准动态步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科学家在1984年成功地使他们研制的wLlOR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走 机器人 部分 设计 开题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932142.html